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後感

讀後感5.41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後感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後感1

由於這幾天處於養傷狀態,所以我沒有跑步。其實都是輕微傷病,我也沒去醫院看,只是自己買了雲南白藥的膏藥貼上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的腳傷和膝蓋傷都在逐漸好轉。雖然跑不了,但是我也不能離開跑步一天,我再一次看了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是我買的關於跑步的第一本書。書裏面介紹了他跑馬拉松的一些經歷和體會,更吸引我的是他寫的一些他如何成爲一名職業小說家的,還有成爲一名出色的小說家要具備的條件。

他33歲的時候,決定成爲一名職業小說家。在他成爲小說家之前,他經營着一家小店,白天是餐館,晚上是酒吧。生意還不錯。他覺得一邊開店,一邊寫小說,寫不出什麼大作來。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選擇關閉小店,專心寫小說。他是這麼想,既然決定寫就要全力以赴寫一次,花個2—3年的時間,如果不行,再回來開小店也不遲,反正他也還年輕,不差這兩三年時間。就算真的不行,他也不會後悔了。而且當他決定全職寫小說時,有很多外債,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他的第一個作品《且聽風吟》,寫了200多篇,每篇400字,總共8萬多字就完成了。他的處女作被拿去評一個日本羣像新人獎,他當時沒報任何希望,可是出乎意料地入圍到了最後的評選,並且獲得了這個新人獎。這對於他的鼓勵是巨大的。

他認爲,成爲一名出色的小說傢俱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集中注意力。一定能集中注意力的思考,去寫作。創造的靈感纔會源源不斷的迸發出來。第二個條件是持久力。如果一個人只能堅持一個月,半年,他不可能寫出優秀的作品。一定要日復一日的寫。寫作不只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而且保持合適的.寫作節奏也很重要。他是每天晚上10點睡覺,第二天早上5點起牀,起來後他喝杯咖啡就開始寫,每天寫4000字。狀態好時,不多寫;狀態不好時,也不少寫。寫完之後,他會每天跑步一小時,而這一跑就堅持了30多年。

這本書對於我的影響是深遠的。跑步和寫作真是一對完美的搭配,村上春樹把這兩件事堅持到了極致。在相同的年紀,我也開始寫文章,我也開始堅持跑步。我試着每天早上6點起牀,喝點水,然後就開始寫,每天寫1000字。當我真的去做做這兩件事時才知道村上春樹有多麼厲害,偶爾這樣我可以做到,但是每天都雷打不動的這麼堅持對我來說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樣斷斷續續的,我已經寫了半年了,總共寫了有15萬字,只不過我寫的就是日記,談不上什麼作品。我相信只要一直堅持寫下去,我終將會寫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跑步也成爲了我的一個習慣,我已經堅持140多天跑步,跑了1600多公里,中間由於各種原因我也停跑過,不過我一直沒有產生厭跑的情緒。這兩個事情是我20xx年最大的收穫。在以後的時間裏,我要努力去堅持這兩個事情,雖然過程會很艱難,但隨着時間的加持,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後感2

已經好久沒有不間斷的一次讀完一本書了。今天偶有興致,拿起這本書,本想隨手翻幾頁,卻看到停不下來。

村上春樹自己說這本書只是零零碎碎一些跑步心得,我也這麼覺得。一本書看下來似乎都在講比賽,訓練,比賽,訓練,如果真要深究有什麼讀後感,其實也寫不出來,但是我注意到了,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村上春樹本人收穫了不少東西。

我暫且將他的人生稱爲跑步人生。在人生的上半場,一半爲喜歡,一半爲身體,他決定跑步。剛開始,跑的踉踉蹌蹌,不到20分鐘就開始氣喘吁吁,在鄰居的注視下難免有些難爲情。跑着跑着,摸索出門道來,時間,地點,方式都有所講究。清晨跑步時,好像小說也有了靈感。就這樣,不僅不覺得枯燥,反而興趣大增,跑出了熱愛,跑出來執着,跑出了享受。跑步爲他創造一個桃花源,在烏托邦的空白中,他享受着孤獨,享受思緒無拘無束的滋長,享受着現實世界從未有過的舒暢。

在人生的下半場,他開始參加各種比賽。一年一次的全程馬拉松必不可少,大大小小長短距離的賽事從不缺席。他說,他從不是爭強好勝的人,只求達到自己訂的目標,問心無愧而已。查爾斯河畔,一個個哈佛新生從他背後趕超過去時,他只是默默的欣賞她們具有攻擊性和挑戰性的步伐,他說,我自有我的步調,我的時間性。終點還很遠,現在只用積累時間和距離其他,一概不想。每次跑到30公里處,總想着“這次會有更好的成績”,每次跑到35公里是總想到“不行了,累死了”就如同裝載着空空如也的汽油箱的汽車在公路上庫出庫出的前進,長跑後,總會說出“終於不用跑了”,而下次又會充滿熱情的投身到賽事中。漸漸的,他似乎倦了,感受到了“跑者藍調”,感受到“狎興生疏,不似少年時”,無論怎樣練,成績都提不起來,一點點的向後退。起初,他不相信,但是時間會證明一切。他把興趣點轉移到鐵人三項,開始接受不同的鍛鍊項目。再一次次的敗績裏,他不再糾結,他說:我願意在墓誌銘上寫下“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後”。

敢問,年復一年的訓練,比賽,他收穫了什麼?他也承認生活的樂趣於他而言少了一些,但他依舊不問付出,不問收穫,只是用心的'過好當下。他從未想過結果,賽場上,他專心致志的踏好每一步,生活上,他勤勤懇懇的寫好每個字,驚喜依舊來了——小說一本本賣出去,在跑道上,他邂逅一個個讀者,她們說“二十年前我就在讀您的作品”

我很喜歡柳永說的那句話“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是啊,我們過多追求收貨和付出成正比,過多的尋找人生的意義,其實,該來的會來,所謂的意義不過是你下的定義。如村上春樹所說“我行動,我在。”你做的同時,所做的事也就有了意義。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不用問何時到達終點,只需要積累時間和距離。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讀後感3

雖然閱讀村上的書不多,但不妨礙我認爲這是一本村上春樹最被廣泛閱讀的散文。瞭解村上的現實生活,這一本書足矣。正如村上談及這本書的內容:“誠實地書寫跑步,某種程度上就是誠實地書寫我這個人。”他也呼籲大家將這本書當作以跑步爲“基軸”的一種“回憶錄”來閱讀。

閱讀完這本書,立馬被村上的魅力折服,首先是他的心態和性格,其次是他對於跑步和馬拉松的思考。兩者在書裏的體現是相輔相成的,雖然筆墨都在跑步上面,但無處不融入村上自己的性格。對於這兩點,我回顧自己的跑步生涯,更具體點是運動員生涯。從七年級被老師選爲參加縣運動會的選手以來,我的運動員生涯就開始了。五十米、一百米、四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接力,只要是跑步項目,我輪換着參加,到現在不曾中斷。但我最喜歡和擅長的`還是中長跑項目,這使得我在很多方面都與村上的思想產生了共鳴。

村上自稱自己是不太以獨處爲苦的性情,比起同什麼人做什麼事,更喜歡一個人默不作聲地讀書,或是全神貫注地聽音樂。尤其是“只需一個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許多許多來。”,這句話簡直是我的本命話。中學時期周遭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也使得我的性情逐漸趨向一個人的狀態,一直到上大學才漸漸向社會性轉變。但人的本性不會極端地發生變化,跑步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獨處方式。至少在跑步時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要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就行。每天都堅持跑步,對村上來說“這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寶貴時刻。”

作爲一名“跑步小說家”,(雖然村上後來也曾把心思由馬拉松移向鐵人三項比賽,但比起自行車和游泳,跑步纔是與他的心態完全吻合的體育運動。)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務和工作一樣,被組編進了生活循環。村上的生活節奏我相當認可:每週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清晨五點起牀,晚上十點之前就寢。當然和跑步一樣,這樣的節奏村上從不鼓勵大家一起執行。但村上認爲,人生中總有一個先後順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時間和能量。到一定年齡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這樣的規劃,人生就會失去焦點,變得張弛失當。

回到跑步這個話題,村上在書中摘錄了自己人生第一個四十二公里的心路歷程,對於長跑者來說,這幾乎是通用的感受。每一次堅持跑完全程,都是這個心情的重複。前面說到我也參加過許多跑步比賽,雖然與村上不同的是我對於比賽結果非常在意,(這自然是因爲我跑的不是全馬)但相同的是更關心能否達到爲自己設定的標準。即使未實現某項目標,只要有了也已盡力的滿足感,或是爲下次比賽奠定了基礎,也算大功告成了。對於不苛求自己,我在村上這本書裏也吸收了不少能量。

寫到最後,我認爲有必要對“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做一個解答。換言之,跑步時,你思考什麼?村上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陷入深深的思考,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我跑步,只是跑着。”他說,“我幾乎從不曾思考正兒八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