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魯迅吶喊讀後感

讀後感1.6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吶喊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吶喊讀後感

魯迅吶喊讀後感1

讀過不少名著,但都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唯獨魯迅的文章,才令我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

初次與他的《吶喊》接觸,使我不免豁然一驚,驚得是他的膽大,驚得是他的吶喊之聲,驚得是他的‘瘋言瘋語’。說是‘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人吃人的日記和那驚心動魄的解剖場面是社會的真實寫照。

魯迅是將中國國民的劣根性解剖示以後人。他是甩開膽怯的猶豫,困惑的迷茫,誠實的.第一次自我暴光,不作任何無價值的表白,是踏上顛峯不輕狂;跌入低谷不淒涼;以其雄厚的筆墨爲後人展現了一個充滿血腥,醜惡,殘酷和絕望的社會,一個真真實實的社會。

對於阿Q,魯迅毫不留情,將其用最不殘忍的手段於解剖。“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以刀解之,而魯迅是以筆墨擊之.開筆就將阿Q的軟弱無能解了下來--在遭受別人的亂打時,阿Q不作任何反抗。也不發出任何疼痛的呻吟。只是一味的坐在地上畫圈圈。站在那個時代,魯迅先生旨在警醒國人,但放在我們今之繁華紅塵中,或許有的人比起當初的阿Q,或許還差一截。

生命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誰也不敢狂言明天你會是什麼樣?但我們可以真誠的過好當下,虛僞只是帶給自己一生的欺騙,旁人一世的遠離。

人生過好從此刻開始......

魯迅吶喊讀後感2

我很少看短篇小說,也很少接觸它們。直到有一天,我無意間發現了《吶喊》。我不經意地隨便一翻,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作者那愛國愛民的精神給迷住了。

這本書是著名作家魯迅寫的,裏面收納了十多部短篇小說,篇篇文字清新,耐人尋味,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畫出一位位個性鮮明的人物,通過細緻描寫他們的舉動,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和無奈。文字表面看上去普普通通,其實含意深刻,非常具有斟酌的意義。

在這些小說中,我最有感慨的是《狂人日記》,這是一個略顯恐怖的故事。講的`是魯迅發現他哥哥有一個驚人的祕密:在外面和一羣人殺人煎肉吃,我剛看到這兒,也嚇了一跳,覺得這是一篇貶義的小說,不算是好小說。可後來,書上說魯迅之前的一個失蹤的妹妹很可能是被哥哥吃了,而且自己的飯中也可能被哥哥放了幾塊,爲之傷心和後悔。原來寫這樣一個缺德的故事是爲了強烈地襯托社會制度的差勁。向人們嚴重又慎重地諷刺了矛盾和煩亂的社會。說了這麼多,重點都是在諷刺社會,可之前不是說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嗎?當然,這一點是深層次的,其實諷刺社會是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盼望社會能早點煥然一新,讓大家都有民族憂患意識,讓祖國繁榮富強。本書的中心就在這裏。

好書就像一位形影不離的朋友,將陪伴你一生。啊,《吶喊》我要永遠珍藏你!

魯迅吶喊讀後感3

魯迅的小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魯迅的許多名作已成爲初高中語文課的必修文章,爲了幫助廣大同學更好的理解魯迅的小說,本欄目將在五期中向各位同學簡要介紹並評論魯迅三部小說集中的全部作品,這三部小說集就是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在本期中,首先向大家介紹魯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說集《吶喊》。《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爲《鑄劍》),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爲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寫作上,本篇自序文筆清新老到,周密流暢,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使人慾罷不能。其語言風格充溢着魯迅獨特的個性,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

吶喊的讀後感 李文天 600字

魯迅吶喊讀後感4

暑假,我看完了魯迅先生寫的一本書《吶喊》,這本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不幸者讓我最傷感的一篇是《阿Q正傳》,它主要講:一個叫阿Q的人,他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他有沒有固定的工作,只給人們做短工,割麥,舂米,撐船等。不管誰打他,他都會想:我總算被他打了,這世界真不像樣……便愉快的到酒店裏喝了幾碗酒和別人調笑一通,愉快的回到了土穀祠。到後來,人們很少叫他工作,他打聽到了,一個叫小D的人搶了他的工作,別人都叫他了。當阿Q遇到他時他們便打了起來不分勝敗,但人們還是不叫阿Q。阿Q偷了兩個蘿蔔,便進城去了。當阿Q回來時,就變富裕了,這些錢都是阿Q來的。阿Q最後是被槍斃死的。

在《吶喊》這本書中,魯迅先生沉痛地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從昏睡中入死滅”的不幸者,他懷着極大的同情“哀其不幸”,又懷着急切的`心情“怒其不爭”。這些小說實質上是對近代中國人靈魂的偉大拷問,也是在醫人之心。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在近代,人們生活是那麼困苦,沒有社會規定,也沒有法律法規,那時的人們生活的十分迷茫,不知道未來,也沒有自己的理想。而現在,有了各種規定,也有了法律法規,人們十分醒悟,能知道未來,瞭解過去,只要努力就有光明的未來,所以我們可以快樂安心地成長。

魯迅吶喊讀後感5

上個月我讀了一本書--------《吶喊》,這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蒐集了他在54革命高揚時期創作的短篇小說。

《吶喊》描寫病態社會中不幸的人們,以便接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作者創作的目的是由於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罷。所以有時候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禪於前驅。

這就是作者創作的目的。

文中的《藥》,是寫一位革命者,爲了民衆而犧牲了,而民衆回報的卻是冷漠和歧視,他的血,成了民族治療疾病的藥引子,連他的母親也不能理解他,反而爲他的行爲感到羞愧。

《頭髮的故事》中,一個人因爲剪了頭髮而被人辱罵。

總之,《吶喊》是對那些愚昧的.人的一種批評。真是淋漓盡至啊。

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其中的一篇,就選《孔乙己》吧!文章中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着喝酒且卻穿長衫的人,這讓人感到好奇,所以讓人更想讀下去。

然後就是身上突然多了幾個傷痕,讓人更加的好奇地讀下去。當別人說他偷別人的東西時,更讓人不思其解,然後就是他偷東西的原因------就是因爲自己的工作沒了。

這又讓大家對他感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都以爲他會被抓去坐牢。但結果是她沒有去,而是被打。最後不知去了哪裏。

這些都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我也希望大家多看看魯迅的作品。

魯迅吶喊讀後感6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12年創作的第一部小說集,共收錄十四篇中短篇小說,除《阿Q正傳》、《狂人日記》外,每篇篇幅都不長。《吶喊》名篇多,題材豐富,貼近生活,是後來的《彷徨》和《故事新編》不能比的。所選小說在藝術和思想上都大放光芒,真正代表了魯迅的大師水平。

集中有幾部不那麼著名的小說值得注意。首先是《一件小事》,講述的是人力車伕撞人之後,勇敢承擔責任,最後將受傷者送到警察局的故事。這件小事經作者的`如椽大筆加工後,頓顯光耀鋒芒,使它具有警醒世人的意義了。尤其中間一段對人力車伕“背影”的描寫,簡直被一代又一代中國小生化用。另外兩篇小說,《兔和貓》和《鴨的喜劇》,單就名字來講,頗像是童話。事實上它們都是寫實的。《兔和貓》講述的是作者家中養了兩隻兔子,不久下了崽,崽子在養育途中被黑貓吃掉了。小說充滿寓意,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弱肉強食”的強烈鞭笞。《鴨的喜劇》講述俄羅斯盲詩人愛羅先珂在荷缸中養蝌蚪,蝌蚪最後被鴨子吃掉的事,表達的是同一主題。兩部小說是典型的魯迅敘述風格,都有象徵派的影子。而《明天》和《白光》彷彿就是《祝福》和《孔乙己》的雛形了。《頭髮的故事》和《端午節》則是刻畫了當時知識分子的醜陋形象,與大衆生活相去甚遠,此處不做評述。

以上是對魯迅《吶喊》的總體閱讀體驗。在寫作上文中,還是犯“思路銜接不上”的毛病。這是老毛病了。關鍵是多看多寫,學會剖析材料,還要學會列大綱。

魯迅吶喊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著,是魯迅先生寫的《吶喊》。從這本書中瞭解了很多,瞭解了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教。《吶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於1918年的《狂人日記》。《吶喊》作品的選材,“多采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當時的魯迅認爲最須急切地療救的,是人的“病態”的靈魂。

《吶喊》自序,醫病成了作者表述過去的一個基本線索。寫我幫父親買藥,後來父親亡故了。接着寫了我去日本留學,救助向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

在這篇序文裏,作者並沒有迴避自己曾有的猶疑和孤寂,把這種感覺寫得淋漓盡致,體現出了坦蕩直率的風格。“吶喊”就成爲作者從深寂孤苦中所噴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憤。這本書用了樸素,簡單的語言描寫了生活中的種種瑣事總是把他的得寸進尺觸,抵向我們的心靈和精神。給讀者留下很多空間去思考和遐想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者真實的描繪出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當時的社會層次關係,對中國的陳舊思想和傳統觀念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民族生活是憂患意識和希望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魯迅先生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憤怒而又帶鼓勵的語氣,激勵當時的中國人,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

魯迅吶喊讀後感8

關於魯迅我想沒有一箇中國人不認識他,那個用筆桿子敲醒了中國千千萬萬的人的偉大的文學家,那個寫出了無數諷刺舊社會現實的小說的偉大的文學家,我最愛了就是魯迅的吶喊。

由於這學期我們學過關於魯迅的`《早》,我對他有了些瞭解,爲了更深地瞭解魯迅,媽媽帶回一本魯迅的《阿q正傳》,我便專心致志地看《阿q正傳》,願在書中找出答案。

《阿q正傳》中的阿q是一個被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甚至沒有自己的姓,而且常受人欺負,但是,他每次被打,都會自欺欺人地說:“我總算被我兒子打了……”正所謂他的精神勝利法是天下第一的。

讀了這本書,我認爲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一些地方還是可運用的。就如面對失敗時,你就可以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痛苦中掙扎出來,再鼓舞自己的鬥志。

當然,精神勝利法也有弊端。就如,我在小時候,奶奶叫我不要去捅馬蜂窩,我偏要去捅,還自豪地說:“我可以。”結果馬蜂窩砸在腿上還被馬蜂叮了幾個包。奶奶拉我去醫院,我卻不以爲然地說:“小毛小病,看什麼看!”結果後來還不是和媽媽去醫院了嗎?

對於阿q,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對於作者魯迅,他在諷刺中國人時當然也給中國人一個教訓。讀到現在,我認爲《阿q正傳》不僅是魯迅的著作,字裏行間更流露出魯迅的愛國之情,也映證了他那句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魯迅吶喊讀後感9

在七月的月底,我讀完了《吶喊》,《吶喊》這部小說集讓我感觸頗深。《吶喊》這部小說集的作者是魯迅,整部小說集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魯迅先生以筆桿子爲武器,充分發揮了“炮筒子”的巨大威力。

其中有幾篇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篇要數《狂人日記》了。《狂人日記》以一個瘋子口吻來批判吃人的社會,揭露了隱藏在封建社會表層下面的“吃人”本質,小說中人人都想吃人,這個瘋子的親戚、大街上的人都想吃他。《狂人日記》寫的讓人讀着就生起對吃人的.人的憎恨之心,使人翻身醒悟。

其次就要數《孔乙己》了。在魯鎮,有一個叫孔乙己的封建社會沒落知識分子,好吃懶做,穿着已經破舊的不行了的長衫,以前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咸亨酒店要一壺酒、一盤小菜。現在他已經破落了,但他還保持着以前的習慣。後來,他的小菜只能是最便宜的茴香豆了。再後來,他連茴香豆都吃不起了,並且只能站在櫃檯邊喝酒了。我們不能像是孔乙己一樣,好吃懶做。

魯迅吶喊讀後感10

放假的時候,我最喜愛的休閒方式,便是讀書了。所以,這幾個月,我讀完了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集——《吶喊》。

《吶喊》是魯迅自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集結,共有《自序》《一件小事》等十五篇短文。這些作品從現實的角度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的民衆生活,也揭示了各種深層次上的社會矛盾。且表明了魯迅對中國舊有制度級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的深刻剖析好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了對民族生存的濃厚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在書中,我記憶最最深刻的便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不僅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且在文中借狂人之口說出了幾千年來“吃人”的'封建禮教,它表明了魯迅徹底反對封建主義的立場。在文中,字裏行間透出了“我”對那些吃人的人的又怕又恨,以至於連吃人的人養的狗,育的孩,都心存三分顧忌。到後來,“我”纔想到,自己的兄弟、親戚、朋友,都是“吃人的人”。再到結尾,“我”猜想自己也可能吃過人,無奈之中,發出了“救救孩子”的一聲吶喊。

我不敢相信,在那個時代,竟會到處都是“吃人的人”,再想到那時也有想我一樣的孩子,也在被訓練成“吃人的人”,不覺出了一身冷汗!

這本集大成之作真是令人受益匪淺!

魯迅吶喊讀後感11

俗話說“醫者仁心”,醫生以高尚情操,行仁愛之術。身披白衣戰甲,救死扶傷,受到世人所尊敬,是一個光榮之職。但大文豪魯迅先生卻棄醫從文,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讀了他寫的《吶喊》,才終於得到了答案。

魯迅先生的父親因爲庸醫開出了無效的藥方而不幸去世,這讓魯迅先生在心裏暗暗立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當一名醫生,去救治像父親這樣被庸醫所誤的'百姓們。

於是,他到日本去學醫。但當他看到一張中國人被外國人欺負卻露出麻木神情的照片,頓時感悟到學醫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爲醫生只能醫治人們的身體,而無法救治人們的心靈。所以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打造出了一個個“新的生命”,使中國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魯迅先生拿起筆,寫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爲整個國家的雄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挽救了一個又一個愚弱的國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字的魅力就是如此之神奇,魯迅先生的文章如點點火星,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

文字無聲且無形,但卻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心靈。所以,我們也要寫好文章。

魯迅吶喊讀後感12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吶喊》這本書的作者是魯迅寫的。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之一,魯迅的小說數量不多,但意義非凡。他多從社會最底層的民衆生活取材,犀利地描繪大衆疾苦,冷酷地揭露舊社會的種種病態。對於權勢者和僞君子,魯迅深惡痛絕,毫不留情;對於可憐而愚昧的貧苦百姓,魯迅“哀其不幸,恕其不爭。”魯迅的作品擅長描述人物,刻畫心理,並以其手術刀一般的筆觸將民族的“劣根性”展露無遺,使人讀來妙趣橫生,又發人深省。

《吶喊》收入了魯迅從1918至1922年所創作的14篇短篇小說。其中《阿Q正傳》、《狂人日記》、《孔乙己》、《故鄉》等都已成爲中國現代文學名篇,藝術價值極高。這部短篇集誕生於“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的大背景之下。

在《吶喊》中,有瘋狂而有清醒,大聲疾呼“救救孩子”的.“狂人”;“精神勝利法”的創始者,國民“劣根性”的代表人物阿Q;會“回”字的四種寫法的偷書賊,窮酸迂腐而又可憐的書生孔乙己;愚昧麻木,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小時生氣勃勃的玩伴,長大後備受生活摧殘的閏土……魯迅用犀利冷峻的筆觸,一一揭開這些窮苦之人的“傷疤”,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在那“吃人的社會”下,社會底層民衆所受到的肉體凌虐和精神摧殘。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辛辣的諷刺背後,正是魯迅對於喚醒國民乃至國家的熱切希望。

魯迅吶喊讀後感13

在寒假之際,我們讀了魯迅先生的《吶喊》給我的感觸異常深刻。

如果問我在《吶喊》中最喜歡哪一篇,我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藥》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老栓的兒子得了癆病,爲了救兒子,老栓決定花高價錢買“人血饅頭”給兒子治病。爲了這個“仙丹饅頭”老栓在茶館中賣力工作,可是最後,老栓迷信的想法卻害死了兒子。而這種舊社會的迷信想法處處體會着中國社會、人民的愚昧、無知與迂腐!讓人們深深地對自身的無知而感到可悲。

不僅如此,在《故鄉》中爲我們呈現出的那個機智勇敢的小閏土,曾是該作者魯迅先生多麼要好的朋友!長大以後,還不是分出了地位階級,閏土還不是生生叫了魯迅一聲“老爺”!這不正表現出了當時人民在受到封建勢力的壓迫的情形嗎?

而那個以偷爲職業孔乙己因爲偷了有錢人的'書竟被打斷了腿最後死去,這篇《孔乙己》不是象我們展示了中國教育的墮落嗎?我們看到了一個雖然沒有錢,但是渴望學習,甚至不惜去偷的人的死,難道不覺得悲哀嗎?

看完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舊社會的封建迷信思想與墮落。同時也讓我越發的敬佩魯迅先生以筆爲武器的一生。

魯迅吶喊讀後感14

暑假,我看完了魯迅寫的一本書《吶喊》,這本書寫了一個又一個不幸者讓我最傷感的一篇是《阿Q正傳》,它主要講:一個叫阿Q的人,阿Q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阿Q有沒有固定的工作,只給人們做短工,割麥,舂米,撐船等。不管誰打阿Q,他都會想:我總算被阿Q打了,這世界真不像樣……便愉快的到酒店裏喝了幾碗酒和別人調笑一通,愉快的回到了土穀祠 。到後來,人們很少叫他工作,阿Q打聽到了,一個叫小D的人搶了阿Q的工作,別人都叫他了。當阿Q遇到他時他們便打了起來不分勝敗,但人們還是不叫阿Q。阿Q 偷了兩個蘿蔔,便進城去了。當阿Q回來時,就變富裕了,這些錢都是阿Q來的。阿Q最後是被槍斃死的`。

在《吶喊》這本書中,魯迅沉痛地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從昏睡中入死滅”的不幸者,魯迅懷着極大的同情“哀其不幸”,又懷着急切的心情“怒其不爭”。這些小說實質上是對近代中國人靈魂的偉大拷問,也是在醫人之心。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在近代,人們生活是那麼困苦,沒有社會規定,也沒有法律法規,那時的人們生活的十分迷茫,不知道未來,也沒有自己的理想。而現在,有了各種規定,也有了法律法規,人們十分醒悟,能知道未來,瞭解過去,只要努力就有光明的未來,所以我們可以快樂安心地成長。

魯迅吶喊讀後感15

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孔乙己》中那個因爲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爲職業,在最後因爲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爲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