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城市意象》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3.25W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城市意象》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城市意象》讀後感範文

《城市意象》讀後感範文1

《城市意象》採用的是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凱文.林奇把研究建立在心理學和行爲學對意象的研究成果之上,並且借鑑了這些學科的各項實驗研究方法,如訪談、畫圖、情景的界定、描述、重複再現、系列再現等,這些都是心理學中的知覺實驗、意象實驗、記憶實驗等一些手段。本書講述的內容有關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變性。城市的景觀在城市的衆多角色中,同樣是人們可見、可憶、可喜的源泉。賦予城市視覺形態是一種特殊而且相當新的設計問題。

書中一共分了五章,分別是第一章環境的意象,第二章三個城市,第三章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第四章城市形態,第五章新的尺度。

凱文.林奇引用了蘇贊·格蘭對建築的簡略定義:一切被創造的可見的環境。在作者討論“環境意象”時,這個詞語是指類似道路、標誌物、邊界、節點和區域這些東西,作者創造了“可意向性”這個概念來描述他們應該具備喚起觀察者強烈意象的特點。作者給出了意象的特性,組成元素等等,從以上兩段引文中易發現:1.意象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觀察者的相當大的主觀因素。正是由於這種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觀的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須從一個研究地區中尋找儘可能多的研究對象,這裏的多不僅僅指數量,要儘可能有整體代表性。研究的對象也不僅僅是人,更確切地說,是一種人與城市的關係。書中強調的是羣體的意象。2.意象的抽象,重組和排列方式也十分重要,要我創造一套合理的方式,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基本沿着作者分析的脈絡走,收穫也不小。“意象自身並不是將現實按照比例縮小、統一抽象、精確縮微後的一個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簡單化,通過對現狀進行刪減、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會貫通,將各部分關聯、組織在一起,才形成最終的意象。”這是書中的語言,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話,它告訴我們五花八門的定位參照系統和不同人羣的不同方位感,最關鍵的是,這些都和人類的思維或者是文化聯繫起來。

當然,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城市意象中物質形態的.五元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標誌物。區域由節點組成,由邊界限定範圍,通過道路在其間穿行,並四處散佈一些標誌物,元素之間有規律地互相重疊穿插。

首先道路是觀察者移動的路線( 街道、運輸線、運河等) 。對許多人而言, 道路是他們想象圖象中的主要元素。人們遊走在這些路網中, 遊覽這座城市, 同時將其它的環境元素加以整理, 建立起相互的關係, 形成人們心中的城市意向。當其它要素環繞周圍時, 道路通常在人們意向當中處於支配地位。哪裏的主要道路缺乏定義或者容易和其它的混淆時, 那裏的整體意向就會不那麼清晰。道路能成爲城市意向中重要的特徵是有某些原因的, 包括經常使用、專門使用的集中、特有的空間特性、正面的特徵、接近城市中專門的特徵、視覺上顯著, 或者在全部道路結構或地形學中它們位置的優越性。

其次邊界是不同於道路的線性要素, 它既不用來使用, 也不被看做道路, 它通常用來形成區域中的邊界或者連續中的線性隔斷。它們是橫向的參考,而非座標軸。最強烈的邊界是視覺上顯著的, 外表上連續的並通常難以逾越的。邊界是重要的組織特徵,特別當它連接毫無特徵的區域時, 就像水域城牆勾勒出了城市的輪廓一樣。大多數城市擁有定義非常清晰的邊界。伊斯坦布爾的意向, 舉個例子來說,是被博斯普魯斯海峽構成, 它同時爲歐洲和亞洲交界城市形成邊界。水構成了沿海城市或濱河城市的一個很重要的邊界。

區域是城市中的觀察者“精神進入”的一箇中型到大型的區域, 或者它有可識別的“連續性主題”自然特徵, 這是根據肌理、空間、結構、細節、象徵、用途、居民、維持費用、地形等得出的。擁有一些與衆不同的因素, 但並不足夠創造一個完整的主題單元, 一個區域僅僅被熟悉城市的人這麼認爲。創造一個更深刻的意向可能需要更多的線索。區域可能擁有生硬的、精確的分界線, 或者也可能是漸漸消失在周圍地域的柔和的不確定的分界線。

節點是點性參考,觀察者可以進入的城市中戰略性場所,它是人們行進中來去的強烈的焦距。節點可能是第一個交叉點, 或者僅僅是作爲一個專有用途或自然特徵的“主題性的集合”。當做出決定和提高注意力時, 交叉點和行進模式的變化是的節點意義功能更加重大。然而當主導性的節點趨向於同時具有“集合”和“交叉”, 就具有雙重的功能和自然意義, 譬如公共廣場。然而非本質的、有特色的自然形態更能夠使得節點記憶深刻。

標識物是作爲外部的點參照。一些諸如塔、尖頂、小山——是遠方的, 作爲一個特色可以在遠方的各個角度的小一點的環境中的頂部被看見。相對於它的背景來說, 有明顯的外形和顯著的空間位置的標識物, 能更容易的被識別, 對觀察者來說有更重要的意義。凱文·林奇認爲標誌物的一個關鍵的自然特徵是單一性,“環境中的一些唯一的難忘的外表”, 通過使它們能從很多地點可視或者與它們附近的要素創造對比度, 那些“顯著性空間”能建立標識物元素。一個環境是怎麼用的也可能加深一個標識物的重要性, 譬如它的位置在於包括道路節點的交叉處。

這一系列要素沒有一個是孤立存在的, 所有的聯合起來提供出整體的意向。區域由節點構成, 由邊界定義, 被道路穿透以及佈滿了標識物??元素有規律的交迭並互相滲透。一批批的意向通常相互交迭並在一系列的層面上互相關聯, 來反應地域的尺度。這樣, 觀察者可以通過意向從街道層面到那些臨近地段, 到城市以及更遠, 就如身臨現場一樣。文中通過對意向特性的分析和總結,得出“隨着聯繫的不斷增加, 結構也就變得有了剛性, 各個部分在各個方向上都有緊密的聯繫, 所有的變化都發生在內部”的觀點。這指出了城市發展的過程與幾種發展形式。

一座城市,無論景象多麼普通都可以帶來歡樂。城市如同建築,是一種空間的結構,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長的時間過程去感知。城市設計可以說是一種時間的藝術,然而它與別的時間藝術,比如已掌握的音樂規律完全不同。很顯然,不同的條件下,對於不同的人羣,城市設計的規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斷、甚至是徹底廢棄。本書講述的內容有關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變性。城市的景觀在城市的衆多角色中,同樣是人們可見、可憶、可喜的源泉。賦予城市視覺形態是一種特殊而且相當新的設計問題。

《城市意象》讀後感範文2

一、概述

凱文·林奇師從弗蘭克·萊特。《城市意象》是凱文·林奇年輕時期的著作。他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院三十年之多,幫助建立了城市規劃系,並將之發展成爲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學院之一。隨着城市化不斷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速,當代城市空間和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形象都在不斷變化。通過這些研究,我們還可以從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從這裏的文化意義以及城市社會學的角度,對凱文·林奇的觀點進行再認識,尤其是高速發展的現代中國,都有着特殊的意義。

二、道路

道路是凱文·林奇所提到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中的主體要素。如果將一座城市看做一個人體時,那麼道路就是這個人體內的骨骼,是一個城市的生命線,是城市意象的絕對主導要素。一個城市的網格形狀是與道路的延展性、方向性、可測量性密不可分的,可以給人對城市的感知帶來直觀的印象,所以書中也提到“特定的道路可以通過許多種方法變成重要的意象特徵”。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它道路形式由唐代就開始初現端倪。西安的北大街,寬至雙向八車道,沿街控制了建築高度,更突顯了北大街的寬廣。行駛在城牆內,穿梭往來於久負盛名的鐘鼓樓前,古與今、歷史與現代的激烈碰撞,成爲西安城市特色特有的意象要素。然而,西安曲江新區的道路就顯得不是那麼的寬大。曲江,曾經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家園林,它興起於秦漢,繁盛於隋唐,歷史一千三百年之久,被譽爲中國古典園林的先河。相比北大街的直來直往,曲江新區的道路特定卻顯得柔性多了。曲江的道路基本以大唐芙蓉園爲中心向外呈不規則弧形散開,道路兩旁的景觀與西安其他道路相比,顯得精心而又優美,這無疑使其曾加了可識別性。

三、邊界

邊界是每個城市不被視爲道路的線型要素,起着分割兩個區域的作用。根據不同的線型可以區分不同的邊界,隔斷、延展、增高、連續等都不同的邊界線型可以構成不同的城市意象。當人們進入一個陌生的城市,當來到了邊界就意味着已經進入到這個陌生城市的入口。凱文·林奇認爲,城市入口就是一種邊界。但時至今日,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想要分清城市的入口已經很難了。交通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飛機、高鐵、高速公路等,都爲着越來越的人們服務。現在,當我們進入到一個城市的入口,其實就是來到了這個城市的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

我認爲,邊界的概念在五種意象要素中描述的比較含糊,在我的理解中,邊界可能是一條分割了兩邊區域的路或者水,或者一些其他的帶狀構築物。就以西安爲例子,最明確的邊界就是城牆與護城河了,城門和吊橋充當了這條“邊界”的入口。現階段的西安明城牆,並不是最初的皇城牆。最初的唐長安城的皇城牆是距現在城牆大約有4.5千米的地方。現在城牆已經不復存在了,這條明確的邊界意象已經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帶狀的唐長安城遺址公園,一段在現在明德門小區附近,另一段在曲江。這些遺址公園不僅強調了歷史,更是爲了加強歷史城區邊界意象。

四、區域

區域是城市意象基本要素之一。多個區域組合起來就成了城市,從人們不同的社交中可以獲得不同的感知:生活在城市的哪個區域?城市屬於多重結構的要素存在,一定劃分着不同結構功能的區域,正是這些不同的功能,纔有了人們對這個城市不同的感知意象。

在西安市中,小寨、大雁塔、高新、鐘樓、回民街等就是泛指一個區域,因爲一提到它們,就會聯想到這個地方的整體性。如果你來到西安,起初聽到回民街,一定會聯想到可能是由一條幹道構成。恰恰相反,它是由不同尺度的街道穿插成一個區域。這個區域裏又細化了很多條小街道,比如西羊市、大皮院、北廣濟街等。各式各樣的美食與具有傳統民俗風格的小玩意都會呈現在人們面前,它的功能不僅僅是爲遊客服務,也是爲生活在西安市的居民所服務。它所特有的魅力,都是因爲它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場域,無論遊客還是居民都會走進它,感受它特有的一部分。

五、節點

普遍情況中,一個具有魅力的城市都會有讓這座城市閃光的節點,甚至一個節點的存在會引來關於這座城市一段美妙的故事。凱文·林奇把節點稱爲戰略性焦點,指出節點如同區域分爲內向和外向。城市的節點主要有公園、城市水系、廣場等組成,它是人們對一個城市認知意識中的凝聚點和焦點,有的節點甚至就是一個城市與區域的中心。一個優秀的節點在功能和形式上都會有比較完整的表達。

如同西安大雁塔北廣場,雖然在周邊高樓林立的建築中,但在道路的匯聚下,開闊的視野,也不禁能夠讓人過目不忘。每當廣場上的噴泉,大雁塔在寬廣的廣場噴泉陪伴下,顯得那麼莊嚴雄偉。此處也成爲西安市優美的旅遊景點和商業中心,幽久悠長的歷史承載着西安市民的記憶。

六、標誌物

標誌物大家並不陌生,世界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物,如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北京的故宮,西安的鐘樓。談及這些標誌物,就能聯想到它們所在的城市,是這個城市的'代表。

一些建築被認爲是意象的標誌物時,可識別性還是取決於這個建築的形態、材料和色彩。建築羣組成了城市,城市又是城市的集合體,也是城市空間的一種組合。不同的標誌性建築有着不同的文化內涵,其價值也會不同。只有那些具有地域性特色並且是人們公認的具有文化內涵的構築物,才能成爲貨真價實的城市地標。西安市鐘樓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代表西安的一種符號,它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古建築,而是象徵着西安的文化內涵,當然還有鐘樓旁邊的鼓樓、大雁塔、小雁塔、明城牆。它們在形態上都具有鮮明的特徵,具有較強的識別性,所以它們也是西安城市意象的主要要素。

七、結語

西安城市意象空間絕對的以鐘樓爲單中心,依順序以城牆、二環、三環路爲圈狀,鐘樓南北的道路貫穿西安城區。在城市意象要素中,以道路爲主導要素,邊界、區域、標誌物相互滲透,將城市鏈接爲一個整體。

然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貌和特色,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認知感受,這種感受的不同,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差異。城市意象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城市文明的成長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它與社會的發展,不同的民俗風情,不同的活動休閒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