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學生讀書心得[必備]

讀後感2.82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生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讀書心得[必備]

學生讀書心得1

我的記憶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年度傾情鉅獻的《黑天鵝紫水晶》。這本書大致講了約翰·維廉斯遇到了現已絕種的袋狼,原本卻想給在捕食黑天鵝的袋狼拍照,但卻一不小心救了黑天鵝紫水晶,黑天鵝紫水晶因爲丈夫被袋狼吃了,所以將約翰·維廉斯視爲她的“丈夫”。

這其中包含了一卷塵封已久的羊皮日記;一場人與天鵝的恩怨故事;一段代代相傳的`血海深仇;一份生死相依的珍貴感情。黑天鵝紫水晶可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母親,好像只有人類社會的媽媽纔可以享用的稱謂,可是,黑天鵝紫水晶她,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爲了她的孩子,爲了那幾只半成鵝,她犧牲了自己。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要用黑天鵝來血祭三百多年前的先祖?爲什麼要殺死這些鮮活的生命?血腥的屠殺,已經持續了三百多年。那些美麗的黑精靈,那些可愛的黑精靈,竟成了愚昧的殉葬品。

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人類欺凌動物、殘殺動物、虐待動物、奴役動物的歷史應該永遠畫上句號了。

學生讀書心得2

《目送》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獻給父母、母親、兄弟和朋友的書,書的名字也是書中開篇的第一篇散文的題目。

先說說作者,作者龍應臺,臺灣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縣,因父親姓龍,母親姓應,生於臺灣,得名龍應臺。

龍應臺1952年生於臺灣,自小在臺灣苗栗長大,1974年畢業於臺灣成功大學外文系,後赴美深造,攻讀英美文學,1982年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在香港和臺灣地區、美國、德國均任過教。

著有《野火集》、《野火集》(二十年紀念版),《孩子你慢慢來》(十年紀念版)、《龍應臺評小說》 《女子與小人》 《在海德堡墜入情網》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 《龍應臺雜文精品》 《這個動盪的世界》、《人在歐洲》、《寫給臺灣的信》、《美麗的權利》、《孩子你慢慢來》、《看世紀末向你走來》、《乾杯吧,託瑪斯曼》、《我的不安》《百年思索》《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 《親愛的安德烈》等多部作品。

有人評價龍應臺的文字時說,“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爲孺子牛”時,卻溫柔婉轉,如微風盪漾。

這本《目送》分爲三大部分,共有73篇散文,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孩子的遠行、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不捨和絕然。

一、關於父母

文章的開篇就是《目送》,寫作者送孩子去異地讀書:“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寫作者的父親送她至工作的地方,用運飼料貨車送她到她工作的大學,父親怕老舊的貨車失掉作教授女兒的面子,沒有將車子停到學校的正門,而是停到學校旁邊的小巷裏。“父親作到車裏,明明啓動和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的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寫作者到醫院去看望病了的父親,推着父親的輪椅散步,父親的頭低垂到胸口,在必須趕回上班的上班時,看護士接過輪椅,推着父親的輪椅沒入醫院自動玻璃門。

寫作者看着父親的棺木像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滑行到爐門前,作一輩子最後一次目送。

那個在機場沒有回頭看一眼自己母親的孩子,在父母全身心感情投入在自己身上時,自己還未曾發覺時,父母就老去了,這些都是我們的影子。

作者從兩個角度對子女和對父母: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裏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看到這兩段話的時候驀然間感到背上有一陣溫熱,也許來自我記憶深處的想念,或者是家人目光的停留積攢的溫暖。腦海中浮現出曾經的我一次又一次離家遠行,去讀書或者去工作,也許在我前行時母親的目光一路追隨,直到看不見我的背影,而我卻一直不曾回頭……

少時,是父母看你漸漸長大,羽翼漸豐,目送着你的背影,無論從距離上還是心理上,都離他們越來越遠。等到漸漸長大,等到自己也慢慢年歲漸長,父母一天天皺紋和白髮增多,牙齒慢慢掉完,聽力和視力變壞,脊背慢慢佝僂起來,力氣越來越小,卻越來越小心翼翼地渴望你的細心注視的時候,你纔會發現,“目送”的角色換了過來。你在他們生命的中,看着他們慢慢與周圍的人變得陌生,慢慢不敢再走入人羣,甚至慢慢遺忘了你的樣子卻還記得你少時的名字;你看着他們一天天變得衰弱,連站也站不穩,手不再靈活,什麼都拿不起來,回到需要照顧的嬰兒時的狀態。一切就是生命的輪迴和接力。

我們每個人一直在成長,一直在路上。從第一次求學離家開始,再到後來工作離家,和家人之間,不停地上演相聚和別離,我們都漸漸失去了年少,父母也漸漸更換了容顏。我們之間的緣分,是別離時我的背影和他們不曾轉移的目光。

年邁的父母對於這樣的生活究竟作何感想,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作爲子女的我們責任重大。在我們時間越來越少、耐心越來越差的成年時期,除了多陪陪父母,更重要的是對父母始終保有一顆依戀的心。珍惜在父母身邊撒嬌的時間,對他們的嘮叨不爭不辯,順應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體察到被需要的感覺,這也是一種愛的'方式。

本文作者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她的母親失憶後如孩童般缺乏安全感,她便時常回家爲她塗抹胭脂,陪她蒔花弄草。她知道,雙親只一對,這樣延綿深澤的情感世上難尋。不能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暮然回首自己錯過了怎樣美好的時光。

二、關於幸福

有的時候大概是我們行走的太快,快的我們都不知道自己一開始想要追的東西是什麼了。其實幸福很簡單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幸福就是,頭髮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人,還能自己走到街角買燒餅油條回頭叫你起牀。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的回來了,書包還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子下。

幸福就是簡簡單單,不在於物質是否豐富,不在於地位是否超然,只在於知足的心態。

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女士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可以說目送離我們很近,或者說我們離目送很近,這就是緣份。

好好愛我們的父親母親,別總以爲時間還很多;好好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宇宙這麼大,我們這麼渺小,天知道我們彼此的相遇有多幸運。

這就是生活——會有愛,會有憂愁,也會有數不清的目送。別總讓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經歷太多的目送,因爲,他們在乎的不是你的背影,而是你正對的臉,和臉上的笑容。

這本書講了太多的感動與平淡的無法言說的情緒。儘管有些零碎,但也許正是在這些零碎的平凡與瑣事中,一個人才更容易認清生活的本真與幸福的真諦。

這本《目送》是一個契機,它會告訴你,原來愛,親情,生活,就是這樣的。

這本書很長,寫的包羅萬象,但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關於父母,關於父母對子女無需回報的感情,和我們所忽視掉的平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放慢腳步,細細聆聽和感受平淡的幸福。

學生讀書心得3

儘管這世界有許多誘人的芳香,但如果缺少了“書香”,精神的家園將是怎樣的黯淡。最近,藉着暑假,我又品味了許多優秀教育家的著作。那些文字像是一朵朵蓓蕾,標點像是一顆顆露珠,在思想的清風吹拂下,串聯起一個個憧憬,綻放成如錦似繡的“文章”。

《賞識你的學生》一書對我的觸動最大。它帶給我的不只是精神上的饋贈,最主要的是那種心靈上的震撼!

從《賞識你的學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一位老師本來爲了學生的前途和未來着想,出於好心和責任心對學生進行“刺痛教育”,結果卻是深深地傷害了他的學生,“他毀了我的自尊,這樣的恥辱在我的心裏激起的只有仇恨,令我一生一世都不會再去親近那門課了”,傷害了師生感情,並影響到教學效果,給他自己也帶來了刺痛。老師們委屈地說:“我們從心底喜歡教書,喜歡學生”,然而由於外在的壓力和自身的水平、修養,總是讓老師們做出一些負疚終身、追悔莫及的事情。師生之間立着一道無形的屏障,既困擾着教師們,也在學生心底刻下了傷痕。多數的老師並不是沒有責任感,也並非缺乏愛心,然而,卻總是事與願違,力不從心,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賞識藝術。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爲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地對待他們。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爲本”,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

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爲一個著名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爲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爲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爲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僞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爲敏感的一個羣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給學生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打擊。那麼,你的寬容、關愛與欣賞就會澆灌出一片生機和蔥綠,讓每一塊金子都閃閃發光。正所謂:育人之道,愛心爲先。

學生讀書心得4

古人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說:“書籍美化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一生受益。”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聽故事。每天晚上,我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故事聲中入睡。再大一些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認拼音,鼓勵我自己看一些簡單的讀物。遇到不會認的字,我就連猜帶蒙。上幼兒園大班時,我就可以藉助拼音看懂一些故事書了。一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帶拼音的'《綠野仙蹤》,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歡蹦亂跳地跑進書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此後幾天,我都捧着它從早看到晚,連吃飯也要媽媽三催四請。

上國小一二年級時,我已經可以看懂許多故事書了。可是這些故事書並不能滿足我強烈的求知慾,我又迷上了《中國兒童百科全書》、《我們愛科學》等書籍。

上了三四年級,作業量開始增多,我看課外書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一天中午,媽媽準備睡午覺時,躺在牀上的我心裏癢癢起來:如果用午睡的時間來看看課外書該多好哇!於是,等媽媽上牀時,我躡手躡腳地走到書架旁,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又慢慢回到自己的牀上,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開始我還小心翼翼地躲在被子裏看,後來,我越看越有勁,索性坐起來看。我被書上精美的圖畫以及主人公離奇的經歷深深吸引住了,我的心情隨着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跌宕起伏……

正當我看得如癡如醉的時候,媽媽已經起牀了,我想趕緊把書藏起來,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在正確的時間裏做錯誤的事情,那是錯的;在錯誤的時間裏做正確的事情,那也是錯的。”這句話使我受益匪淺。從此以後,我回到家,早早地做完作業,剩餘的時間就用來看課外書,我看的課外書也越來越多了。

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進步的階梯,書是一位可敬的智者,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書能帶給我們快樂,帶給我們知識,讓我們在知識的王國裏遨遊。讓我們一生都與書相伴吧!

學生讀書心得5

在當時當時資產階級社會背景的影響下,大部分人產生了極大的虛榮心。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時的她不滿足於小康之家,雖然沒有山珍海味和富麗堂皇的住房,但卻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小僕人。

可是瑪蒂爾德卻一定要追求所謂的榮華富貴和貪圖奢靡的生活,爲了自己的面子和虛榮心,給這個家庭造成了經濟上很大的負擔。丈夫給妻子帶回來了上流社會舞會的請柬,雖然家庭拮据,但是丈夫還是用自己準備買鳥槍的錢給了自己的妻子買了一件漂亮的大衣,妻子也問朋友借了一條鑽石項鍊,以此凸顯自己家世的顯赫。

在當晚的舞會中,主人公瑪蒂爾德的確成爲了最耀眼的那顆星,男賓們都對她側目。她覺得這就是一種成功。但是回家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回家後,她脫衣服時發現項鍊不見了,夫婦大爲驚駭,在遍尋無着的情況下,只好賠償。可賠償的條件十分昂貴。妻子用了十年的時間省吃儉用,到處打工,最終籌得了這筆錢。

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後,在十年後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了那個朋友,在談話中她得知先前借給她的項鍊竟是件贗品。這是多麼荒唐的一個事實,瑪蒂爾德用盡了自己的青春,竟然只爲了一個假的項鍊。

讀了故事前半段,我覺得瑪蒂爾德是一個有着極大虛榮心,貪圖榮華富貴的勢力女,但是漸漸讀下去,我發現她沒有因爲丟失了項鍊而跑路,她勤勤懇懇的用了十年時間來償還這一份債務,她儘管愛面子,有很強的虛榮心,可我覺得,從她事後的處理方式來看,她的的確確還是一個好人,沒有被虛榮矇蔽了雙眼。

我連續看了莫泊桑的.幾篇作品,對《項鍊》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瑪蒂爾德長得非常漂亮,可是她卻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裏,並且嫁給了一個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她沒有錢打扮只好樸素地過着,她心裏很痛苦,她覺的自己生來就應該過豪華的生活,因此,虛榮心使她無休止地痛苦。有一天,她丈夫拿來了一張請柬,可這張請柬並沒給她帶來歡喜,因爲她覺得她沒有華麗的衣服,珠寶首飾.....她丈夫把他積攢打算買一隻槍的錢給了她四百法郎,買了漂亮的衣服,可是,她依然不高興因爲沒有首飾佩戴....又向朋友借了一條鑽石項鍊。

那個晚會上她彰顯風姿,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她發現借的那條鑽石項鍊丟了,爲了買回那條一模一樣項鍊,馬蒂爾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心血......

讀完整個故事,我深有感觸,生活真的是變幻莫測,很戲劇化,命運很捉弄人。一條項鍊從愛慕虛榮的想法,到做人的準則,努力地維護着自己的尊嚴,讓人感到馬蒂爾德既可憐又可愛,可憐的是她過度虛榮,使她自己嚐到了世間苦難。可愛的是她堅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則敢於承擔的品質,走過一條佈滿荊棘的人生之路。

生活本來就應該是真真實實的,更多的是要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走過。

學生讀書心得6

追風箏的人,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奇怪的標題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風箏需要追嗎?爲什麼要追風箏,原來這是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的孩子會把使出自己積蓄了一年的力量來使自己的風箏成爲佼佼者。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着五顏六色的風箏,每一隻風箏線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鬥士。當然,所有的風箏要在天空中進行決鬥,就像一場盛大的搏鬥,你必須要把你周圍所有的敵人消滅光,你才能成爲勝利,同樣,你必須把你走位的.風箏都打敗,你纔會成爲萬種矚目和讚歎的焦點,那樣會有無限的榮譽和光亮集聚你一身,這在我看來,是一場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或者遊戲,但在阿米爾那個時候,這對他來說具備着無尚的重要性,因爲爸爸,因爲父愛,他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不再是鄙棄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再來說說追,追風箏,也相當重要,你搶到了最後一個被擊落的風箏,那也預示着莫大的榮耀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便擔當起了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隻被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到手,故事的情節也就由此而引發,一切一切的悲傷的來源都在此處慢慢浮現。

從翻開這本書開始,一直就覺得故事中隱藏着讓人透不過氣的難過,整篇小說都是以一種壓抑的感覺寫的,可以看得出來"我"一直在爲過去所幹的事而後悔和難過,阿米爾對於哈桑的歉意也許不是我們能夠體會的,但阿米爾卻是一直煎受着折磨,確實,對於他一個在當時只有13歲的孩子來說,那樣的事情他不會處理,他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讓自己受折磨,而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爲他而愚蠢的奉獻精神,他覺得只要將哈桑趕走,永遠不出現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在受到良心的譴責了,但他,當時的他卻不知道那錯了,如果他沒有在當時及時地承認錯誤,他真的會後悔,懺悔一輩子,這樣的悔恨也許將陪着他一起走進墳墓,他將無法釋懷。

從"我"的角度來描寫哈桑所爲"我"受的苦難,更加讓讀者覺得切身體驗,小說中,我們一直是從"我"的眼中看的哈桑,那樣一個爲了阿米爾少爺肯認命,付出一切的小孩,也許在他的骨子裏,也許他與身俱來就被教育成了那樣的性格,我最感動的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爲你,千千萬萬遍!”這樣的話能從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口裏出來,真的是讓人揪心的疼,一直到了後來,他心中一直愛着的阿米爾少爺不再理會他並且還不斷地在他的傷害他,他都沒有背棄他,一直護着他,原諒我,我真的被這孩子給震撼了,爲他我一直覺得心裏挺難受的,總覺得嗓子裏有東西卡住了,讓我有點哽咽。很多年後的一通電話把阿米爾又重新召回了阿富汗,回來時,他帶了一個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經死去了,但那個孩子和哈桑一樣,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樣,但唯獨少了一樣,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樣的空洞,那個孩子一直悲傷着。風箏,又是風箏,一次偶然的放風箏的機會使得那可憐的孩子輕輕地拉扯了嘴角,其實不管那孩子經歷了多少,他永遠也只是個孩子,就該簡單地生活纔對。

小說的結尾又提到了風箏,從風箏中來,又回到了風箏中去,也許這是的結局,很多年前,哈桑爲阿米爾追風箏,"爲你,千千萬萬遍",很多年後,阿米爾爲哈桑的孩子追風箏,"爲哈桑,千千萬萬遍"。

學生讀書心得7

由於性格原因,我喜歡多愁善感的女作家寫出的多愁善感的作品,張愛玲的《金鎖記》、張小嫺的《相逢》、冰心的《冰心文集》、林微因的《人間四月天》等等都是我鍾愛的作品,今天我想交流的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選自《林海音的作品集》,這本書我前後大約看了有三遍了,後來兩次看是因爲我們的教材裏面收錄了林海音的兩篇文章《遲到》和《冬陽、童年、駱駝隊》,每次閱讀,我都有新的收穫。今天我想談一談我看了這本書的幾點感動、幾個鏡頭以及思考和感悟。

一、有這麼幾句話令我十分感動: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英子?”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呀!當我們回到國小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高,多大,老師們,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啊!”

二、有這麼幾個鏡頭使我印象深刻:

閉學式開始了,我站在禮堂上給學弟學妹們唱《送別》,可是我最愛的父親卻沒來,他在醫院裏度過最後的時光,這是一種怎樣的遺憾呀。

我瞞着媽媽,偷了她的金手鐲,幫助秀貞和妞兒去找思康三叔。

我偷偷把八珍梅放在口袋裏,打算給妞兒吃,可妞兒卻沒來,最後八珍梅都化了,爲此我還擔心被宋媽批評。

多善良的英子啊!

三、有這麼幾點思考和感悟:

爲什麼英子可以和每個人都成爲朋友?被所有人視爲瘋子的秀貞,被養父母打罵的妞兒,爲供弟弟上學而偷東西的小偷,他們都願意把心事講給英子聽。我想是因爲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她從不在自己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就是一條與人相處的祕訣吧!敞開心扉,真誠地接納別人,走進他們的世界,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某件事,最終將會獲得他人的信任。

她不明白爲什麼人們都說秀貞是瘋子,都不敢和她來往。一心供弟弟上學而頭東西的人在她看來是個好人,可人們卻認爲他是小偷。於是,英子迷茫了,他不能分辨那個人是好是壞。英子的看法是錯的嗎?我覺得不然,是成人用他們的想法綁定了某些東西,他們只看到了表面,然後就根據心中的那些“定理”給事物下了定義。而英子看到了別人不曾觸碰的事物的內在本質,所以她得出了和別人不同的答案。英子以她兒童的思想和眼光來看待世間的善惡、冷暖,於是有很多事情她不能理解。

讀着《城南舊事》就恍如翻閱泛黃的老照片,一切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美好,那樣的溫馨,因爲這裏充滿着記憶,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學生讀書心得8

用書的時候,恨的少了,很難知道書是對是錯。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們知道的太少。在學習中,書是沉默的老師,這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之路。讀書要明白爲什麼,在哪裏,怎麼讀書。因爲這對於我們這些處於學習時代的人來說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所有成員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方向比方法重要。作爲一名學生,應該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夢想。有時候,一本好書會讓我放下;一篇好的美文,會讓我百讀不厭;一首好詩會讓我如癡如醉,像帶我進入一個神祕的世界。只有認真瞭解,才能在快樂中學習。當然,態度比方向重要,毅力比態度重要。如果有一天你愛看書,那很容易;一輩子愛看書就不好說了。無論誰能讓自己的夢想成真,都要有成功的信念、毅力和堅強的毅力。

每當我看書時,我總是手裏拿着一支筆。當我遇到共鳴和疑問的時候,我會在底部劃一條線,做一個簡單的評論。我也可以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我長期這樣做,不僅對閱讀和作文有很大的幫助,有時還會翻來覆去,感覺自己又懂了新東西。我看了一篇文章作爲側面批評,甚至看完一篇文章還會寫一篇讀書的感覺等等。這樣,我們就可以表達我們的想法、靈感和想法。閱讀體驗有很多種,有些是純粹的感受;有的也可以是小論文,先說明問題,證明觀點,然後找論據,用看書得到的`思路和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這一段我學到了什麼?整理出來,以知識書或者大綱的形式總結出來。

學習和閱讀生活讓我認識到學習的真諦:學生在學習中要有創新精神。草年年綠,但草年年不同。我們應該是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學生。要有春蠶精神、蜂風、燭風、綠葉性格、願牛志氣,要有奮發圖強、樂於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

經常讀書,經常思考,讓我變得勇敢,善於給自己多讀書。不要害怕正視自己的不足,嘗試探索補救的方法,也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提煉精華以供借鑑,爲學習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的讀書經歷。

學生讀書心得9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主要寫:海倫·凱勒,在失明後所寫的一篇文章。她用最最樸實的話語,最最平常的感情告訴我們:當自己什麼都擁有了,另一個重要的東西會離你而去。如果給你三天光明,就要看最關心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東西。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面臨一次次的時候總會猶豫不決,總會有後顧之憂。最後反而適得其反。就像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農夫,在田地裏挖土,挖到了一個大金礦,他不聲不氣地把這個祕密收藏好。整天想着怎樣花掉這些錢,怎樣不被人發現。其實他完全可以自己拿一點,而不怕被別人發現。不用整天寢食難安,而他卻整天疑神疑鬼,被人發現。而留下的卻有無盡的遺憾。

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就告訴我們:人生總是要有做決定的時候,只要抓住一個機會不放就會有成功的奇蹟,即使剩下的你有一些悔恨,我們也應該爲自己取得的成績高興,而不是爲留下的遺憾而悔恨。

其實,我也有面臨抉擇的時候:那是我上六年級快要放假的.一天,有許多中學來讓我上他們的學校,有的說一定要給我免費,我心裏很難決定。我有很沉重的負擔,但是我的父母說什麼都讓我上泗中念。我也不知該選誰家,但是,我下定一個決心,無論在誰家我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勝利。最終我選擇了泗中。我的選擇是對的,在這裏,我有強勁的對手,也有要好的夥伴,有學習的輕鬆和愉快,也有煩燥和無味。雖然有時會有些後悔,但從來沒有我爲選擇而後悔過。因爲我們只踐行一個信念,不放棄。

其實海倫的本身就是一部書,有喜怒哀樂,在她很痛苦,很消沉的時候,她並沒有選擇墮落下去,而是堅持地面對生活,終於造就了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海倫的選擇是對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她學習呢?在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我明白,海倫的心:就是希望,給我們一個機會時,我們不要想太多,像她一樣,去選擇自己心靈中最美的希望。我們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更要像海倫那樣。

學生讀書心得10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裏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裏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列寧也曾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讀書是我們認識世界、瞭解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樹立理想,並執着的追求,如果我們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我們的一生都不會感到寂寞。作爲我們國小生,更應多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不但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下面是我平時讀書的幾點體會:

怎樣創設讀書氛圍:

1、在家中多放些圖書,少看或是不看電視,因爲我們從書堆中長大總比在電視薰陶中長大愛閱讀。對於圖書,可以將書放在我們方面拿到的地方,準備的書也要廣泛一些。

2、對於不明白的問題,養成從書本中找答案的習慣。帶着問題閱讀,那麼所獲得的就真正“事半功倍”了,而且永遠印在腦子裏,永遠是最正確的答案。

3、聽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強,多聽朗讀,也可以多聽家長讀書。我們聽到了豐富的詞彙和大人對書的理解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詞語和句子後,就會自動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1、把閱讀當樂趣,和家長就閱讀的作品共同討論,討論作品的人物、討論作者的語言、討論作品透露的信息,而且可以隨機討論,如吃飯的時候,散步的時候等。

2、做讀書筆記:沒讀完一本書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看明白了與寫出來是兩碼事,只有寫出來才能加深對這本書的理解,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

3、多聽古典詩詞,能激發文字能力,還能提升記憶力,豐富想象力,催生儒雅氣質。

讀完一本書可以與別人分享,瞭解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在交流中可以產生新的認識。比較好的讀書方法是:

(1)如果是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裏面精彩的成語呀,古詩文啊,格言警句啊以及那些描寫漂亮的景色、人物外貌、人物內心的語句等等。然後,可以總結總結這篇文章的開篇方式,中間是順序、倒敘、插敘等等,結尾又有什麼講究——這可以幫助你學習人家的`構思方法。

(2)如果是一本故事書,可以先看看摘要,引導自己掌握本書主旨是什麼,然後就要耐心細讀,記住主要書中人物,最好自己能總結出他們的個性特點;看完之後不妨隔一段時間再重新閱讀,可能又會有新的發現。

(3)如果是一本科普書,當然就是認真閱讀,能記住裏面的知識,如果還能運用那是最好不過了每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會被時代所淘汰。偉大的文學作家茨威格曾經說過:“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讓我們仔細認真的每一本書,爲我們的學習打好堅固的基礎。

書是困難時的一雙手,是乾渴時的一股甘泉,是機器上的一臺發動機。或是說,只有他才能使我們的血液流動,促進心臟的呼吸,只有他才能使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讀好書、好讀書、讀好書”把冰心的言論銘記在心。

讀書,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跟文字,思緒飛揚,讓渺小的我到世界的博大,到生命的鮮活。好書的相伴,平淡的日子了,平凡的心躍動了!

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對,書籍是知識的源頭,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靈魂的工具,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讀書,能使人愉快,使人聰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愛人類,愛和平。努力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好讀書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讀好書吧!

學生讀書心得11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最讓學生感到困難的就是寫作文。上作文課時都比較喜歡、活躍,可一讓寫作就發現一些孩子緊皺眉頭,握着筆半天寫不出來多少文字。針對這一狀況,我也很發愁。除了不斷絞盡腦汁、啓發引導,幫助他們打開思路之外,我還利用寒假時間,讀了高子陽老師的《讓兒童愛上寫作的12堂公開課》這本書。希望能給自己的作文教學帶來源泉活水。讀了這本書後,針對如何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我產生了幾點思考。

首先,什麼是寫作呢?《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是這樣表述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普遍的習作教學流程是這樣的:第1課時老師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設置情境,與學生對話,一層一層地向學生講述怎麼寫這篇文章,注意事項等。接着就是學生打草稿,老師巡視,給予指導。而草稿大多難以在課堂內完成,下課後學生會接着寫,然後學生修改修改自己的作文,寫好後交給老師,老師批改後在課堂上做講評。這樣的習作教學模式能否讓學生真的喜歡寫作呢?這就引發了我的思考。閱讀統編版教材習作單元就會發現,三至六年級每冊中有專門的習作單元,如何教好習作?我認爲正確全面深入的解讀教材應該是第一位的。解讀的好,設計纔有可能妙,課堂教學質量纔有可能高。解讀教材需要細緻全面深刻,要有獨特的發現,這是深入的過程,沒有深入就不可能有科學的取捨,也就不可能有屬於自己的那個淺出。要想讓學生對習作有興趣,重新建構教材也很重要。每篇課文都是很好的寫作指導範文,它蘊含着寫作思想,寫作技巧,寫作知識。當學生能從一篇篇課文中,找到習作的構思、方法,他就不會覺得寫作文難了。所以在平時的課文學習中,我們就可以將作者的.寫作方法、技巧順勢給學生進行引導,以及發散、展開拓展。日積月累,慢慢地就在點滴之中潤物細無聲地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此外,要讓學生真正愛上寫作,僅僅靠課內是不行的,只有把課內外習作作爲一個整體,通過這個整體規劃訓練,讓學生養成寫作習慣,進而才能養成寫作素養。課內習作是被動的寫作教學,課外習作可以從兒童喜歡的角度出發,尋找一個個話題,通過一次次任務的完成,促使他們主動發現話題,然後自主去寫作。課內外習作的結合互補,長期堅持下來,兒童的寫作能力和素養就會得到提高。

除了這些,最基礎的還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沒有詞彙的積累,就不會有表達的飛躍。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對習作教學產生了思考。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習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作文教學當中,我將不斷改進、提升方法和策略,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素養,讓學生愛上寫作、喜歡創作、樂於表達。

學生讀書心得12

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所以我愛讀書。

一本好的書,閱讀起來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只要能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某天,當與朋友談話時,你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佳句能一句句往外蹦。這時你會豁然開朗,原先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增強自我高雃的素質。

煩惱時,讀書能夠解悶:愁苦時,讀書能夠忘憂:興奮時讀書能夠警醒。而讀書對於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樂趣,正所謂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只要用心去讀你總會從一本書啓示到新發現。如果我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下看書,我會深思,爲何故事中的人會這樣做?作家爲何編寫這故事,之後我會把這精彩的故事編下去,再回頭欣賞這趣味的片段,並提出疑問。所以,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樂趣,一種自我陶醉的境界。

當你爲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時,或對某個問題小有心得時,這時能從讀的書中領悟出來,你的感覺是那樣的舒服。正如: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而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巴金的文章讓人感到未來的期望。所以讀書能人生的感悟

讀書,只要你善讀,它就像一盞明燈,給予我知識的力量,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讓我感悟人生,助我健康地成長,歡樂的走好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學生讀書心得13

這個學期以來,我看過的課外書有《木偶奇遇記》、《365夜的故事》、《非常媽媽》、《淘氣包馬小跳》、《蘋果樹上的.外婆》、《浩瀚的宇宙》,其中最感興趣的是《浩瀚的宇宙》,因爲他是漫畫科學故事書,以動漫圖畫的閱讀方式,引領孩子們進入科學的殿堂。

這本書講了星星、月亮、地球、木星、土星、太陽、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金星,都是太陽系裏面,繞着太陽轉的行星。

我知道月亮繞地球轉,地球繞太陽轉。

我讓你們想一想什麼星比太陽還要重2倍,比太陽還要亮20倍,不知道了吧!是天狼星,你們知道不知道誰發現天狼星比太陽亮了呢?那就聽我慢慢說。

其實艾德蒙?哈雷是發現那顆天狼星的人,哈雷觀測天狼星的時候,因爲天狼星比太陽遠,所以看起來沒有它亮。但是實際上天狼星比太陽更大更亮。

如果天狼星現在在太陽位置的話,重量是太陽的2倍,亮度是太陽的20倍。

以後,我要多看看科學知識的書,長大後當個天文學家。

學生讀書心得14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作品,我看了這本書,心裏感到非常感慨。

《駱駝祥子》講的是一個名叫祥子的車伕,在自己的心理不停地掙扎、選擇,經過無數次的打擊後,他墮落了,甚至當不了車伕,只能在世上賴活省。

他的命運是幾經波折的。他第一次買車,被士兵捉走,車被收起了;第二次買車,車沒買成,錢被小偵探拿走了;第三次買車,只爲迫不得已又把車買了。這樣,三起三落的命運,使他從此走向了黑暗。

令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劉老爺子過生日那一天。那一天,使劉老爺子關掉了人和廠;那一天,使虎妞離開了他的家;那一天地,使祥子永遠離開了人和車廠。從虎妞和劉老爺子的掙吵中可以看出祥子在虎妞心中的地位,在劉老爺子心中的地位和他對祥子的看法。從這裏走出的`祥子,開始變得黑暗,變得混沌,可以說,這裏是祥子人生的轉折點。

這本書是老舍的經典之作,大家可以讀一讀,瞭解當時的人風民俗,知曉當時的社會風氣。作爲一本國小推薦讀物,還是希望大家讀一讀。

學生讀書心得15

這本書講的是一隻名叫偷蛋龍的龍和森林裏的朋友的事情,因爲偷蛋龍的個頭比森林裏的小動物大好幾倍,所以小動物們都懼怕他,可是偷蛋龍本身是善良的,只是受自己名字的影響,有了一個看見蛋就想偷的毛病,所以大家都稱他爲偷蛋龍。偷蛋龍找不到朋友,所以只好寫了幾張徵友廣告,正巧被心地善良的布娃娃看見了,所以,就這樣,偷蛋龍和布娃娃成了好朋友。

在和布娃娃生活了幾個月之後,布娃娃和偷蛋龍成立了一家森林代理孵蛋中心。剛開始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不相信偷蛋龍,可雞大媽試了一下之後,孵蛋所就成名了,其中有一條蛇媽媽將蛋交給偷蛋龍,可是因爲剛孵出來的小蛇太頑皮,跑到了青蛙地去吃青蛙,最後及時被布娃娃發現。

可是好景不長,城鎮上的人發現了偷蛋龍,要將它從森林裏抓出來,纔沒給偷蛋龍給抓了去,可是過了幾天,有人又發現了偷蛋龍,將它抓了起來,森林裏炸開了鍋,大家一致同意去救偷蛋龍,可是他們該怎麼和人類表達呢?不用着急,幸虧布娃娃會寫書法字,她在大紅布上寫了五個字放了偷蛋龍。人們看見了,感受到自己做錯了,趕緊把偷蛋龍給放了,就這樣,偷蛋龍又回到了森林大家庭中。

讀了《森林裏的恐龍朋友》之後,我感受到:一個人不能只看外表,外表美麗的人內心不一定是美麗的.,外表醜陋的內心不一定是醜陋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一定能發現許多美好的事。

標籤:讀書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