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孔乙己》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2.77W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孔乙己》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乙己》讀後感彙編15篇

《孔乙己》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孔乙己》。

小說《孔乙己》以簡潔、單純的構思和純粹、精煉的語言,塑造了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的形象,揭露科舉踐踏人生、毀滅人情的.罪惡。孔乙己是“站着喝着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是一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的人,是封建社會中沒落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摧殘下中被封建社會所吞噬。作者評擊了國民精神的麻木和社會對苦難者的冷視,同時對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進行了尖銳的譴責。

《孔乙己》讀後感2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衆這一面看,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經過對外形的整體描述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述,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

肖像描述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捱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孔乙己》讀後感3

孔乙己在長期封建文化教育薰陶中,也和一般人士大夫一樣“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不會營生,養成好喝懶作的惡習。又是免不了做些偷竊的事情,最後落到了被打折了腿的慘境。也迂腐可笑,麻木不仁,至死不覺悟。可以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不僅毒害,摧殘了他的心靈和靈魂,而且也摧殘了他的肉體。他雖然封建意識落後,但是他還是有一顆善良的`心。孔乙己是一個不幸者,他生活在麻木,冷酷的社會環境中,他的精神上的痛苦遠遠超過了肉體上的痛苦。

《孔乙己》讀後感4

其實,孔乙己的形象,在我們現代社會仍有存在,而且不是小部分,而是大部分人的身上,都還殘留着孔乙己的氣息。雖然這與封建科舉制度遠遠拉扯不到關係,可他卻與考試製度的不完善相聯繫着。想現在的大學聯考制度,難道一點而都沒殘留封建科舉制度的氣味兒嗎?

其實不然,現在的`大學聯考制度雖然沒有以前的封建科舉制度那樣苛刻,可它卻依然毒害了不少現代的青年們。這些青年們,爲了能讀上一流的大學,他們靠的也就是拼命地學習,他們每天都進行着三點一線的三部曲,每日每夜地學習,似乎恨不得把書上的內容裝進腦袋裏,以備大學聯考那瞬間能派用上場。

《孔乙己》讀後感5

有一個人,他碌碌無爲。

有一個人,他一無所有。

有一個人,他一事無成。

有一個人,他平淡而悽苦,落寞而悽慘。

他就是孔乙己

我對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同情,再是惋惜。人們可能會認爲他是一個無用的人,可在我看來他即使生活睏乏,處在黑暗的社會中,但他始終保有那個時代難得的`善良和淳樸。他也會在吃茴香豆時分一些給孩子們,會忍受着所有人的嘲笑,卻又滿臉通紅的反駁着。

也許他是不值得讓人同情的,但他身上卻也有我們的影子。自欺欺人又“樂在其中”。

悲從中來,孔乙己;思從中來,孔乙己。

《孔乙己》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孔乙己。它主要講了,清末明初施一個綽號爲孔乙己的讀書人,經常來一家酒店買酒,掌櫃們都很熟悉他。孔乙己原先是替人抄寫書籍的,後來因爲好吃懶做,被趕了出來,只能蹭飯吃,後來有一段時間孔乙己沒有來過酒店,因爲被人打斷了腿,終於幾個月後可以給最後一次來酒店之後就再也沒有來過,據說是餓死了。

我對孔乙己的命運感到惋惜,他最後餓死原因,不僅是當時社會的壓迫更是因爲他自己本身。貪圖一時的小利,而是自己的.一生都處於飢餓貧窮之中,是十分愚蠢的。

爲一切事物都是醜惡的,那麼你也不會有開心的生活。

《孔乙己》讀後感7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當時社會冷酷,人情的冷暖和事態的炎涼。因爲孔乙己是社會底層的人物,所以他註定被人瞧不起。一個善良的人沒有得到好報就死了,而丁舉人一樣的人物卻活得好好的`,我真替孔乙己抱不平。同時,我也體會到了在當時那個社會有錢人和沒錢人的差別,有錢人可以一手遮天,欺壓百姓;而沒錢人卻只能受苦受難,被人欺壓。現在我才真正知道,我的生活環境與孔乙己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孔乙己》讀後感8

《孔乙己》是一篇掩飾書生悲劇的短篇小說,通過孔乙己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吃人”。

正是因爲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纔會導致孔乙己一系列命運悲劇的發生,他爲了謀生而去盜書,也爲此被打的遍體鱗傷,他爲了能保持文人的.所謂氣節,而鄙視勞動,同時最悲慘的是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以至於他的語言行爲上滿是之乎者也。

《孔乙己》讀後感9

魯迅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創作的特點與他當時的時代北京是分不開的。

爲此,他的作品主要展現了揭露各樣的`劣點,撕下那好看的假面來,已引起療救的注意等特點。其中,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特點。

《孔乙己》讀後感10

是十年不換的長衫;是有生活能力卻靠偷竊爲生;是成天的好喝懶做;是隻能擁有綽號的下等人物。

這是孔乙己的人生。

掌櫃的賣酒摻水,欺騙窮苦人民;衆人的嘲笑譏諷,麻木冷漠;有權有勢之人的.兇殘冷酷。

這是社會的現狀。

孔乙己是當時社會一部分人的寫照,是社會轉型中的羣體之一。他自命清高,認爲自己與他人不同,有着一腔學識,卻自甘於墮落。迂腐麻木的心卻存有一絲善良。孔乙已不過是科舉制度下一個貧困不得志的知識分子,而人性的冷漠、麻木,冷酷壓倒了他最後一棵稻草。

文章看似寫孔乙己的悲慘人生,卻揭露了人性的醜惡,社會的腐敗。一個悲涼的社會孕育了一個悲劇人物,釀出一出悲慘命運。

《孔乙己》讀後感11

《孔乙己》是一篇具有崇高美學價值的小說,它使人在嘲笑聲中不禁潸然淚下,可以說這是一份“含淚的.笑”。

魯迅正是抓住了一個“笑”字,寫出了許多耐人思考的東西。所以我們讀文學巨匠魯迅的作品《孔乙己》千萬不能淺嘗輒止,要從細微處着手,才能更深入地體味這出“笑聲中的悲劇”。

《孔乙己》讀後感12

《孔乙己》一文只能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說,卻也繪聲繪色、玲瓏剔透!將孔乙己的形象突顯得孔徑分明,將事態的炎涼描寫的凌厲盡致。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牽動着我的神經!無奈!

孔乙己的出場似乎就是爲了給人們取笑逗樂,奠定了他的悲慘命運的基本色調!所以,以後他的生活再悲慘,命運再慘淡也絲毫不能引起百姓的注意了。便也只能讓孔乙己死去了。否則活在世上又能作何感想呢?——我想魯迅先生也應該是這樣想的吧。

《孔乙己》讀後感13

孔乙己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人,他是被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代表,他是好喝懶做的代表。可笑是他明明有着高大的身材,卻爲了面子不幹苦力。穿着的代表讀書人的長衫,卻在咸亨酒店站着喝酒,鄙視着穿着短衣的人。

可悲是他是那萬惡的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代表,在那人人想一飛沖天的年代,有許多像孔乙己的人,范進不也是其中之一嗎?中舉前,矮人三分,柴米無依靠,內親外戚,誰肯雪中送炭。中舉後,高人一等,衣食有着落,遠交近友,都要錦上再添花

他是魯迅筆下的`人物,他是讓讀者感到又悲哀又憤怒的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明明半個秀才也沒撈到,卻自欺欺人,穿着長衫,擺着文化人的架子,他就是孔乙己。

《孔乙己》讀後感14

穿長衫的讀書人落魄到走卒販夫之流,本來可以抄書賺錢,卻選擇偷,自斷退路,我認爲孔乙己是一個矛盾的人,也是註定要被淘汰的人。

矛盾:讀書讀出酸腐之氣,在喝酒也要保持清高,同時,他也可以放下,做出偷書的醜事,咬文嚼字爲自己這種行爲減輕負罪感。

時代荼毒過的人:孔乙己不是指某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他們心中唯有讀書高,一心只會死讀書,運氣好的`爲官,運氣差的常常受人白眼,一生不得自在。

我很想問孔乙己:“這樣值得嗎?”

反觀歷史,總是會汲取經驗,那麼幾個世紀後的人,會如何看待我們這個時代呢?

《孔乙己》讀後感15

因科舉制度的毒害,孔乙己身陷其中,成爲人們的笑柄。孔乙己好喝懶做,自欺欺人使得自己窮困潦倒。又因人性冷酷無情,社會世態炎涼,讓孔乙己迂腐可笑,不禁讓人悲哀其不幸,但又憤怒其不爭氣。

孔乙己一生讓人可笑又可悲,但幸好有人清醒,用筆來喚醒他們的靈魂,但有的已經無藥可救了,一心只想考取功名利祿,才使得自己碌碌無爲。這樣的人不只孔乙己一個,因爲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使得他們的.一生變得可有可無,我爲他們的不幸感到悲哀。

現在,國泰民安。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已是我心目中大同社會。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