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聽《“紅領巾”,真好》有感

讀後感1.78W

今天市新教師見習專題活動在我校舉行,我校共開出17節課。趁着第一節有空,我去聽了徐老師上的二年級課文《“紅領巾”,真好》,雖然對於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是個門外漢,但今天的聽課還是挺有收穫的。

聽《“紅領巾”,真好》有感

翻閱了教材,瞭解到《“紅領巾”真好》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是一曲歌頌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

在這節課上,徐老師的幾點教學很值得我們學習:

1、培養學生質疑析疑的能力

學起與思,思源與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本節課中,徐老師很關注這一點,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自主提問題,整節課就圍繞學生提出的兩個問題:“紅領巾是誰?”“紅領巾真好,好在哪裏?”開展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主動地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2、注重學法的指導

在整堂教學中,徐老師非常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讀書提出問題,再通過讀書解決問題。由於本詩的三個小節結構基本相同,在學完第一節詩後,徐老師總結了“讀一讀,劃一劃,說一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由學習第二節,由

“扶”到“放”的,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在句中找重點詞,通過詞語理解,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關注語文教育價值

語文是生活的語文,學語文也要學做人。本課的教育價值是“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愛護它們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爲此,徐老師拓展了許多相關的資料,比如哪些鳥類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每年大概能吃掉多少害蟲,以及一些鳥類瀕臨減少滅亡的困境,喚起孩子們愛護鳥類,關心鳥類的意識。

4、我的一點思考

語文學科學什麼,關於這個對語文本質的問題,自古就有“文道之爭”,或是隻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語言形式,忽略語言所載的文化,思想內容和思維過程;或是隻突出思想內容,而忽略了語言形式。“文”“道”有機結合,既關注文本的內容又關注文本的形式,將無形的人文薰陶融於有形的語言實踐中,使工具性與人文性融爲一體。我想,這纔是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之道。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應熱衷於課文內容分析,不應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當作語文課的主要目標,而應該將語言的積累和訓練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最近讀了支玉恆老師的一篇文章《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很有啓發。學語文,就要用語文的手段---“聽說讀寫”,去解決語文的問題,在關注文本內容的同時,還要挖掘文本的訓練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由言生意,由意得言,言意共生。這纔是紮實的語文課。

在這篇課文裏,可供學生語文的訓練點較多,但徐老師在本節課中似乎過於關注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從而忽視了一些有效的語言訓練點。例如,在課文的結尾處,教師可以引導:“小鳥誇‘紅領巾’真好,你們能不能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也誇一誇‘紅領巾’呢?既鞏固了文本的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再如“嘰嘰喳喳”“樸棱棱”等這些疊詞在本文中出現較多,徐老師也教學生認讀了這些詞,知道這是屬於“AABB”和

“ABB”結構的詞。但詞語的教學就此戛然而止是否顯得過於匆忙,可否再提高一個層次,讓學生再積累更多結構相似的詞,說說有哪些詞也是屬於“AABB”和

“ABB”結構的。不僅如此,而且可以再提高一個層次,讓學生運用這樣的詞,仿照每節詩的結構,再仿寫小詩。原文第一節是“清晨,林中誰最快樂?/是可愛的小鳥,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鬆的羽毛。”老師可以提示:什麼時候,林中誰怎麼樣?然後運用這種一問一答的句式,用上疊詞,仿寫詩歌。

當然,在課的結尾處,徐老師也出示編詩的環節,但遺憾的是作爲課後的作業呈現。其實,這是訓練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語言一個很好的訓練點,放在課內進行訓練可能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標籤:有感 紅領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