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華羅庚》有感

讀後感2.5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華羅庚》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華羅庚》有感

讀《華羅庚》有感1

讀了華羅庚的成長故事,我知道了華羅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數學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家裏很貧窮,他幼時愛動腦子,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稱爲“羅呆子”,他上國中後,他的數學才能被王維克老師發現,而盡心培養他,國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爲家裏實在拿不出學費而退學,他一生都只有國中畢業文憑。

但是華羅庚並沒有放棄學習,他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的數學知識。1928年,華羅庚不幸得了風寒病,落下左腿殘疾,可華羅庚依然刻苦研究數學,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讀到這裏,我很慚愧,我有華羅庚一半的精神,我的數學肯定也很棒的!

在1992年,他在上海的雜誌《科學》裏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並得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熊教授的'重視,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1936年,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發表了十多篇論文,1946年9月,華羅庚應紐約普林斯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1950年華羅庚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祖國,任清華大學教授、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學部副主任等職務,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數學研究事業之中。

讀完華羅庚的成長故事,我瞭解了一位大數學家一生的不平凡經歷,他能在堅苦的條件下學習,而且家裏很窮,他不能上學而自學,他學的知識比上學的人學的知識都多,他的數學才能都是靠着勤奮和刻苦,以至於後來還能到清華大學學習和當教授,他真了不起啊!我的學習條件這麼好,我爲什麼不能好好學習呢!想到這裏,我的臉刷的紅了!我想我現在要好好學習數學,不能老想着數學學不好,不下功夫,遇到攔路虎想逃脫,還有做數學作業還特馬虎,把會的也能做錯,題也抄錯,所以數學老考分少,現在我要記住,要拿出華羅庚的學習數學精神來要求自己,爭取把數學和各科都學的棒棒的,我要加油!

讀《華羅庚》有感2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身殘志不殘的人,如張海迪、華羅庚等,而今天,我就從一份卷子上讀到了《華羅庚與小油燈》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華羅庚20歲時因傷寒而導致終身殘疾,面對如此大的困難,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白天,他在工廠裏拼命幹活,而夜晚,還要在昏暗的小燈下鑽研數學題,當時,他真的是非常刻苦啊!可看看當今的社會,有許多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那些孩子就在家中做起了“小皇帝”每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學習呢,當然就很不好了,不用說,他就更沒有華羅庚那種永不放棄、身殘志不殘的可貴精神了。

華羅庚,有名的數學家,可引領他前進,不斷努力的竟只是一盞昏暗的小油燈,而我們每天晚上在燈火輝煌的.家中又是否想過引領我們前進的的東西是什麼呢?如果你還沒有想好,就聽我一句勸:學習偉人華羅庚的精神吧!不斷追求、有所作爲。在人生這個遼闊的沙灘上,在貝殼中長久的磨練中,變成世界上最璀璨耀眼的珍珠吧!

讀《華羅庚》有感3

今天,我正好看到這篇《華羅庚勇捅馬蜂窩》,便覺得好奇:大名鼎鼎的華羅庚怎麼會去捅馬蜂窩呢?但當我認真讀完這篇文章以後,就不禁對華羅庚肅然起敬。

這個故事講的是:少年華羅庚在樹林裏發現了一個馬蜂窩,出於好奇,他忍着馬蜂的叮咬,勇敢地將馬蜂窩捅了下來。他仔細地觀察着這個馬蜂窩,發現馬蜂窩裏圓孔一個挨一個交叉排列着,掰開一看,底部是橢圓形,而頂部似雨傘,雨水滴不進去。馬蜂窩的構造引起了華羅庚的興趣,他開始探索其中的奧祕。後來華羅庚在研究中發現,蜂窩的造型很合理,同樣的體積,蜂窩用的材料最省,幾乎接近數學上算出的理論值。馬蜂窩給華羅庚在空間數學研究上以很大的啓發,爲此,他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蜂窩結構的論文。

瞧,華羅庚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的真仔細!真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呀!所以我們以後在生活中有什麼不懂,就要像華羅庚那樣親手去實踐,這樣才能獲得這裏,而不要不懂裝懂。

另外,華羅庚不斷探究的精神也令人佩服!他不怕困難,敢於探索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只求探索,才能求得真知。是的,要不我誒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發現呢?我希望我們大家也能夠像華羅庚那樣勇於克服困難和探索新知,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爲建設我們祖國付出一點努力!

讓我們向這一位偉大的數學家致敬!

讀《華羅庚》有感4

華羅庚爺爺是中國現代數學家,世界數學家大師,被譽爲“人民數學家”。

他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家境貧寒的普通家庭,自幼愛動腦筋,酷愛數學,雖國中就輟學,但他自己僅用5年時間就自己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他因爲瘟疫發高燒,他的腳殘疾了,但貧困和疾病反而使他學好數學的志向更加堅定,始終沒有停止在數學王國裏的勤奮探索,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數學理論難關,頑強的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了一代數學大師獲取了今天的成功。

華羅庚爺爺這種堅忍不拔、頑強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也正因爲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教育和啓發了人們,讓我們獲益良多。我們要向華羅庚爺爺學習不怕困難,奮發向上,專心致志地刻苦學習,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華羅庚爺爺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學精神時說道;“學習必須踏實,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踏空多步,補不勝補,就會使人上不去,就會完全泄氣。”我要以這句話作爲我的座右銘,努力學習,爭取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

讀《華羅庚》有感5

《華羅庚科普著作選》是一部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數學課外讀物,它集合了華羅庚幾十年的數學研究成果的精華。雖然我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或者說是我所學過的知識所不能及的篇章,我都做上了標記,以便今後學習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後,能夠重新理解那深奧的理論。

《從楊輝三角形談起》中最核心的理論便是楊輝三角形基本性質,從中衍生出的二項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它的兩個特例也讓我大爲驚歎(2和0的變形)。之後的級數也是圍繞這個定理展開的。《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談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華羅庚從祖沖之圓周率的約率7/22和密率355/113開始,介紹了輾轉相除法和連分數,由此解釋了約率和密率的由來。奧數老師曾講過用輾轉相除法求出兩數的最大公約數,而華教授能進一步用連分數相加求出原兩數之比的既約分數。從這小小的一點就能反映出華教授的刻苦鑽研精神。之後談到的有關天文和曆法的科普知識,又讓我大開眼界。

《從孫子的“神機妙算”談起》中,我掌握了一種用輾轉相除法解決一類同餘問題,以及用這種方法來解二元一次方程。多項式的輾轉相除法可幫助我們解決多項式的類似問題。

《數學歸納法》中,我沒有過多的心得體會,因爲胥老師已經介紹得比較全面了,但我也多學習到了一些解題。

《談談與蜂房結構有關的數學問題》中最讓我長見識的是蜂房底部居然是由三個菱形構成的,其中一致的規律:鈍角等於109°28′,銳角等於70°32′。蜜蜂計算這一角度比科學家還要準確,真是令人佩服。蜂房結構使得它利用的材料最少,體積最大,更是令人折服。《天才與鍛鍊》使我懂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鍛煉出來的結果。

在書的第二部分華教授爲我們展現了中國數學史輝煌的一頁,還與我們探討了學習科學的`方法,比如:學科學需要熱誠,更需要持久的熱誠;學科學要有雄心,但不能越級而進,更不能鑽牛角尖;學科學要能創造,但也要善於接受已有的成果;自修是能達到學習的目的,毅力和耐心是成功的保證等等。

在書的第三部分華教授講述了數學應用方面的知識,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統籌法”和“優選法”。學會了“統籌法”就能使一件事乃至一項工程,以最高效率完成。學會了“優選法”就能在最少的時間裏選出最佳的方案。

讀完了這本書使我在數學殿堂裏又見到了許多新奇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受益匪淺。雖然這本書我沒有完全讀透,但在以後我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後,我一定會將未讀懂的部分再次研讀。

讀《華羅庚》有感6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華羅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是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在讀完中學後,因爲家裏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勢頭,他從此以後便自己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

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幹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那樣纔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天,我讀了一本非常感人的書:《三個女數學家》,裏20xx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範文—全程指導寫作 –獨家原創面情節生動感人,我對她們悲慘淒涼的命運感到同情,同時也爲她們那艱苦奮鬥,努力學習,天天向上而感到欽佩。這位女數學家叫希帕蒂亞,出生在埃及,她從小家境貧苦,但爲了給她上學,竟然賣身當了奴隸,天天被財主打,而她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她決心要好好學習,報答父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過了二十年,希帕蒂亞學業有成,最後在幾何方面有所突破,註釋了《幾何原本》。

讀《華羅庚》有感7

最近,我讀了徐魯先生寫的《華羅庚——小雜貨鋪裏走出的大數學家》這本書,讀完後我深受感動。華羅庚爺爺愛學習、能鑽研的精神時刻激勵着我。

《華羅庚——小雜貨鋪裏走出的.大數學家》這本書主要寫了大數學家華羅庚爺爺小時候剛上完國中就開始幫父親打理小雜貨鋪了,但他熱愛數學,最終靠着紙筆和幾本有關數學的書籍學到了很多知識,成爲了大數學家,並培養出許多數學精英,最後在工作中光榮去世的故事。

書中寫道,華羅庚爺爺曾說,設備不重要,就是自修,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也是足夠的了,重要的是那能刻苦的心。讀到這裏,我心潮澎湃,想:是啊,學習靠的不就是刻苦嗎?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我學習時的狀態:時常心不在焉,看看這裏又摸摸那裏,一遇到困難就直接避開,不願意思考……想到這裏,我十分慚愧。回憶那些偉大的人物的成功,靠的都是努力與不怕苦的精神啊!我想到這兒,發誓一定要改正錯誤。從此以後,我在學習時,一想開小差就會想起這句話,於是又打起精神繼續認真學習。果然,當我用了這種方法後,不僅變得更自律了,學習效率也在不斷提高,從書中汲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了。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如果一個人想要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自己辛勤的付出和刻苦的精神。

讀《華羅庚》有感8

這本書,我深有感觸。華羅庚雖然從小家裏就窮,但他堅信有信仰就一定會成功。他雖然只有中學文憑,但是他還努力拼搏,堅持不懈,奮鬥到底,天天向上,我們一定要向華羅庚爺爺學習。

華羅庚曾說過:“有一種信仰叫科學,有一種力量叫奮鬥!”還說過:“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練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象的。”

華羅庚1930年發表的`第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引起了國內數學界的轟動。1941年蘇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數學著作《堆壘素數論》。由此說明,華羅庚是個數學天才,讓我們子孫後代向他好好學習。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體會,科學成就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唯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

讀《華羅庚》有感9

暑假,我認真閱讀了《中國科學家華羅庚》這本書,使我深深懂得華羅庚愛國主義精神。他忠誠教育事業,爲祖國培養有文化、有知識的知識分子。他這種愛國主義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敬佩的。

華羅庚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他是中國人,在美國一所大學教書。他有豐厚的經濟,有優雅的洋房,美麗的小汽車,過着小康生活。他放棄在美國美好的'生活,帶着妻子和兒子回到了祖國,把他的知識獻給祖國,爲祖國盡力。

因此,我們從小就要刻苦努力學習,把自己學到的淵博知識獻給祖國人民,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使我們祖國科學事業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我要學習華羅庚熱愛祖國的精神,把畢生精力獻給人民。

讀《華羅庚》有感10

今天,我讀了一篇《華羅庚》的故事,讀完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同時也深受啓迪。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大師,他自學成才的事故曾鼓舞過許多年輕人勇攀數學高峯。華羅庚小時候說話不清,行動不靈,寡言少語,鄉里人稱他“羅呆子”。之後因拿不出錢交學費,所以他只能在家中開的小店裏幹活,並利用空餘時間自學國中、大學的知識。1928年華羅庚染上了一種病,導致左腳留下終身殘疾,只能用柺杖走路,但他堅持不懈,毫不氣餒。終於,一篇數學論文令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任熊慶驚奇不已,最終讓他走進清華大學,從此,華羅庚如魚得水,整天都在數學的海洋裏遨遊,還被清華大學破格地提升爲助教。因爲華羅庚出色的'數學才能,取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的機會,在此期間,他先後發表了二十幾篇文化。華羅庚以一種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事業。

在留學期間,他毅然放棄了國外優厚的條件誘惑,回來報效祖國,他照亮了中國和世界數學的天空。

華羅庚家境貧困,卻用自己真實的實力讓清華大學讓只有國中畢業文憑的他當上助教,月薪40元大洋,簡直“一步登天”。當年,他的腳落下了殘疾,但他還是那麼勤奮,刻苦,他那種不屈不饒的精神,難道不值得大家學習嗎?

華羅庚的一生爲數學作出巨大的貢獻。他經常說:“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華羅庚用親身經歷、經驗告訴我們學習科學不能取巧,也沒有什麼捷徑或祕密的快速學習方法,必須認識科學知識學習的長期性和艱苦性。一分努力一分成就,唯有勤懇的耕耘,纔能有豐富的收穫。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其實,只有付出勤勞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果。每一位科學家都會遇到與常人相同的挫折,但不同是,他們並沒有向挫折低頭,而是更加勤奮努力,這或許就是他們成功的祕訣吧!

讀《華羅庚》有感11

這個暑假我讀了《華羅庚——小雜貨鋪裏走出的大數學家》,書的作者是徐魯。這本書講述了華羅庚光芒萬丈的一生。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大數學家,他很了不起。

書中的一些情節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華羅庚少年時沒錢繼續讀書,他只能在家幫爸爸整理雜貨鋪,同時從老師王維克那裏借來了許多書籍,開始了自學生涯。有一次,華羅庚借來一本美國數學家寫的微積分教科書,居然只用十天就讀完了,展現出他的數學天賦。還有一次,他給王維克送去了一篇論文,題目是《福爾瑪最後定理之證明》。王老師一看,華羅庚論證的竟是一道著名的世界難題,雖然認爲華羅庚很有潛力,但還是告誡他學習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華羅庚在求學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他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我很敬佩。華羅庚曾經感慨:“現在因爲‘窮’,我被迫離開了學校,離開了老師和同學,完全憑自己去摸索學知識,我就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代價,血和汗的代價,才能學會駕馭知識的'本領。”

書中寫到,“他的耳邊沒有音樂,那些數字、公式、符號,就是他心中的音樂。他的身邊也沒有圖畫。那些幾何圖形、演算公式和各種曲線,就是他心中最美的圖畫。”

華羅庚還很熱愛祖國。他四十歲時,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刻帶着家人回到了祖國。他在路上寫了一封《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盡顯他的赤子情懷。他在信裏號召留學生早日回國,爲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在他六十九歲時,一位女學者問他回國有沒有後悔,華羅庚鏗鏘有力地回答道:“一點兒也不後悔!我覺得,一個人活着,不是爲了個人,而是爲了祖國母親!”

我很喜歡數學這門學科,《華羅庚》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數學對華羅庚的巨大吸引力,也讓我懂得了只要像他那樣堅持,一切皆有可能。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要比華羅庚小時候好得多。我們有明亮的教室,有各種各樣的書籍,我們不會因爲沒錢而失去學習的機會,卻有可能因爲不夠勤奮而學不到真正的本領。我們少年要珍惜寶貴的時光,從小樹立遠大目標,努力學習,未來才能像華羅庚那樣報效祖國。請祖國放心,強國有我,加油!

讀《華羅庚》有感12

堅持,讓沙石頂住大海殘忍的蹂躪,化作璀璨美麗的珍珠;堅持,讓天空忍受住雨水的肆虐,終於看見那一道曇花一現的彩虹;堅持,更讓泉水忘記流進山谷時崎嶇的歷程,最終流入那蔚藍無垠的大海……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有一位科學家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向了人生巔峯,他就是——華羅庚。

《中國科學家華羅庚》講述了生活貧困的華羅庚從小勤奮好學,卻因爲思維不同於常人而成爲老師眼中的“壞學生”。在上高中時,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回家,但他並沒有放棄,繼續刻苦鑽研數學。後來,華羅庚成爲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並將數學融入進生活,爲人民服務,也應邀在全球各所大學作報告,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華羅庚用畢生精力追求的事業,正如滾滾潮水一般奔流不息。

每當我看到《中國科學家華羅庚》這本書時,那件事又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記得那一次,我正在參觀美術館,那一幅幅畫都是那麼惟妙惟肖,讓我不禁拍手叫絕!我不禁心血來潮,央求媽媽送我去學畫畫。一開始,我以爲畫畫很簡單,只要塗塗抹抹就能畫出優美的畫卷。但是,漸漸地,我發現畫畫並不如想象中那麼簡單,想要畫好一個物體並非易事,更不用提畫人了,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敗筆,有時僅僅一筆就毀了一幅畫,成了“四不像”。我心裏漸漸打起了退堂鼓,心想:這也太難了!我還是放棄吧!這時,我看到了一旁的.《中國科學家華羅庚》,它正巧翻到了華羅庚輟學後,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刻苦鑽研數學,全然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一頭扎進數學的海洋……看到這裏,我不禁感嘆道:華羅庚如此好學,即使是家境的困難,面對着家人的不解與阻止,也不能阻擋他對數學的熱愛與追求。他並沒有現在這樣優越的環境,卻依然憑着自己不懈的堅持與努力走向人生的巔峯。生活如此幸福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努力呢?想到這,我不禁重燃信心之火,繼續練習畫畫。終於,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也誕生在我的畫筆之下,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通過《中國科學家華羅庚》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待到成功之時,你就會明白其實你最終得到的,遠比你付出的要多。

讀《華羅庚》有感13

成功需要什麼條件?成功是什麼?對我來說成功是一朵奇異的花要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才能開得絢爛。我清醒的回想成功爲什麼對一些人來說是唾手可及的事,而有些人窮其一生也難以到達。如何才能成功?近日在語文教材上看到的關於華羅庚的一篇文章,感觸良多。

怎麼才能成爲一代數學名師呢?原因在文章中不難看出。華羅庚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讀完國中就因承擔不起學費被迫輟學,可是熱愛數學的她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自學,在他身上體現的是什麼情呢?勤!華羅庚曾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或許我們的天分不如他人,但只要持之以恆終究會有所進步,有所超越。

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多學,還要多請教,多實幹。少年華羅庚在金壇中學讀書時一度被老師同學稱讚爲天才,但他並不驕傲自滿,他一直以一個普通的求學者自認,儘管後來他成爲了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如果說有天賦是成功的要素,那麼又怎麼會有傷仲永及江郎才盡之說?所以我認爲成功的要素不僅僅包含天份。正如華羅庚所說的埋頭苦幹是第一啊!

恆久的耐心決定一切,在華羅庚一生的歲月中,幾乎都在學習研究。可真應了那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我們沒有求學的.艱難,我們有家裏人疼愛,老師循循善誘着知識的大門在向我們敞開,成功的鑰匙就掛在眼前去不去叩響那成功的大門,全憑你的意願。

讀華羅庚我深深地明白成功並不可以輕易獲得,看到別人走向成功的時候你心裏會覺得太輕易就完成功了,但須知沒有成功是來之容易的,有多少人能瞭解到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天才!這是我深刻的感受!成功就是一朵花美麗的花,只要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纔會開出最美的花。

讀《華羅庚》有感14

讀了《華羅庚》這本書,我知道了華羅庚要是一個非常熱愛數學的人。

他曾經問他的孩子們“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美?”後來當他大女兒華順反問父親的時候,他卻說,還是數學。因爲華羅庚少年時看書太書入迷了,所以沒看好雜貨鋪,他的父親一氣之下,燒掉了他的書和草稿紙。後來父親勸他不要這麼執着,可華羅庚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並自學了數學。也是因爲家裏太窮了,再也無法幫他念書了,所以纔上到了國中就畢業了,華羅庚用自己的解題方法,推理出一個叫“直接法”的解題方法。後來,華羅庚被一位叫熊慶來的`大學教授請到了清華園當助理,慢慢的變成了大學教授,最後就變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數學家。

讀《華羅庚》有感15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裏看一本《科學》雜誌。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裏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國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國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從此,華羅庚就成爲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裏,他如魚得水,每天都遊弋在數學的海洋裏,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着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牀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牀,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誌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國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爲助教。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爲做訪問學者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爲了求學問,不是爲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20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爲“華氏定理”。

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才能登上高峯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看了華羅庚的故事後,我覺得華羅庚有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的精神。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我覺得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和他的這種脫俗的境界。

最後我想說挫折可以戰勝,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雲見麗日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