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有關讀後感的作文彙總八篇

讀後感6.44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讀後感的作文彙總八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釣魚的啓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十一歲的小詹姆斯和爸爸在島上釣魚,他想釣翻車魚,沒想到釣的是大鱸魚,這條魚足有10公斤,詹姆斯非常想帶回家,但是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就教誨詹姆斯不管幹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詹姆斯聽了爸爸的教誨,把鱸魚放到了水裏,這一件事對詹姆斯影響了一生。“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與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着非常大的誘惑的時候。”

讀完了這篇課文後,它對我的啓發就是: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遵守規則。可是,生活實際卻有人不遵守規則,比如:那裏寫着“不準餵動物食品!”有的人偏偏要喂;那裏寫着“要愛護小草!”有的人偏偏要踩小草;那裏寫着“不準亂扔垃圾!”可有的人偏偏要把垃圾扔到地上;那裏寫着“請按順序排隊!”有的人偏偏要插隊搶座。你們看看,這些就是那不好的行爲。

所以,我們要學詹姆斯的爸爸那樣遵守規則,這樣,我們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沒有任何藉口》這本書據說是世界暢銷書,是西點名校的教材。最近由於公司搞活動,有幸能夠詳細閱讀這本書。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如果把本書中所謂的《沒有任何藉口行動手冊》死搬硬套當作做人的信條,在目前中國的現實中,不太現實,有可能屢屢碰壁。但是把它當作一個企業文化發展的信條,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其實就我本人的理解,這本書最主要的強調沒有任何藉口,並不是強調盲目服從,其實強調的就是一個執行力的問題。

在我們平時的管理工作中,往往會感到制度、規定有了,計劃、方案也做了,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就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是許多管理者時時感到困惑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這就是執行力的問題。一般來說,不管任何一個人,其實都存在一定的執行力。因爲每個人都需要生存,所以他就必須去執行一切與生存有關的行爲。那爲什麼有的人執行力好,有的人執行力差呢?我從多年的基層管理經驗中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執行力,必須有良好的態度。

在《沒有任何藉口》的第六章,主要講述的就是“態度決定成敗”。而在我們廣前電力有限公司的臨建區,我記得有一扇牆面上的標語也寫的是:態度決定成敗。關於態度問題,也是我在聽過的所有關於管理方面的課程和讀過的管理書籍中所提到最多的。所以我要說,態度纔是執行力的關鍵,只有態度端正了,纔不會隨便找一個藉口來掩飾自己的過錯和無能。如果想做一個成功又成熟的人,那就沒有任何藉口可以不擁有良好的態度。因爲我們在讀過這本書以後就會明白:即使你找出一萬個藉口,也改變不了現狀。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很自然就找藉口的現象。而這些找藉口的現象又嚴重的影響到了管理者對執行的力度。結合我常年的基層管理經驗,一般來說,我認爲有以下4種現象比較典型:

第一,在事物的初始階段,我們往往忽略了防微杜漸。每每在發現執行出現偏差的第一時間,我們的態度是不怎麼在意。總是認爲無傷大局,總是認爲以後還有的是時間來更正。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在初級階段的時候有小偏差,以後偏差就會越來越嚴重。就象一個銳角的扇形區域,哪怕你只偏差了1度,扇形區域越大,區域面積偏差就會越大。正所謂蟻穴可以潰堤。也許我們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召集會議的時候,這個說我還有點事情沒處理完,需要過會來;那個說我還要準備點材料,也要等下來。這樣就導致一個本來該4點召開的會議將要推遲到5點或者更後。更可怕的是,我們會根據這一次的經驗從而在以後的每一次會議召集時多預留一點時間,因爲大家當作習慣了,不準時是正常,準點是不正常,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這還只是會議,試想如果是一個重大的攻堅工作中,你耽誤點時間,他貽誤點時機,這個攻堅工作還能完成嗎?所以說大家對偏差無所謂,這是我們管理者習慣犯的一個毛病。我們必須認識到,當一切偏差已經形成習慣的時候,我們找出再多的藉口也已經爲時已晚。

第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得過且過。沒有把所有事情都想做到完美的想法,甚至認爲追求完美的人都是狂熱的理想主義者,其實追求完美是一個良好的態度,而且這種態度往往能助你成功。

如果我們做物業管理服務的人在對客服務的時候總是說“差不多、大概、馬馬虎虎、還可以”,那麼可以斷言我們廣前管理處在每一次的滿意度調查中肯定不會得到優良的評價。追求完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素養。當然世界上所有事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們應該經常組織管理人員和員工去各個地方去參觀去學習,去找差距。我們也可以通過創優這樣一些設定的限期目標來提升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特別是作爲基層管理人員,一定要讓員工深切明白,什麼是功,什麼是過,同時更要明白,找出任何藉口,也改變不了功過的現實。

第三,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習慣相互推諉,推卸責任。本來是自己的崗位職責範圍,卻不自己盡力去解決問題。

我們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經常會有員工來反映,客戶那邊的某人或者某部門比較難招呼。也會有員工來反映,本公司某個崗位的人或者某個部門的人比較難招呼。而有些管理者往往會順口就說:這個人就是這樣,你自己把他搞定就可以啦,或者說:這個人就是這樣,你不要理他那麼多。這樣一來,就等於這個管理者幾乎沒有解決任何問題,而是找個“這個人就這樣”的藉口把自己的責任一把推卸了。其實作爲一個管理者,不僅應該會管理,更應該會協調,可以幫助自己的員工與那位難協調的員工或者客戶溝通(注意溝通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其直接上級溝通,還可以向自己的部門經理反映,多種做法都是管理者的職責範圍,爲什麼不盡責來處理問題呢?

態度和熱情是戰勝負面影響,實現理想的動力。而要解決困難,實現理想,我認爲有一個基本的工作態度是值得借鑑的——“在工作中始終保持緊張感”。所謂隨時要保持緊張感,是緊張不是慌張,是放下不是放棄,是隨和不是隨便。一個人要緊張,但是不要慌張,一個人要放得下,但是不是放棄,一個人要隨和不是隨便。想一想喬治-華盛頓吧,在咈吉峽谷他曾經在寒冷的冬夜獨自一個人走在士兵熟睡的帳篷外面。他相信自己有這個責任和權利建立一個新國家,所以他時刻保持緊張。但是他有因爲緊張而慌張嗎?沒有。他有因爲緊張而放棄嗎?沒有。所以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偉大事業。作爲一位管理者,要善於營造緊張感。每天督促自己的下屬,你今天必須做什麼,我可以幫助你什麼,期限是什麼時候,達到的要求是什麼。緊張感就是想辦法把事情做好,不要以爲可以推諉,更不要發呆,員工如果沒有緊張感,就會感覺百般無聊,就會心不在焉,甚至表情都是呆滯的。

第四,執行工作標準“能屈能伸”,不能做到不折不扣。總是心存僥倖,或者乾脆心底不是很堅持標準。

其實什麼東西都有標準,一旦這個標準不能也不想堅持,就沒有執行力了。比如人過馬路,有人行紅綠燈,有交通規則,有了標準不去執行,不自律,照樣不等綠燈亮就通行,習以爲常。這樣就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弄的不好把命都搭上。比如保潔,質量標準有了,不執行,表面看過去,光亮,用手一摸,全部是灰塵;特別是我們服務的是發電企業,都有一套嚴格的安全生產製度。如果不執行,“電老虎”可是時時都會跑出來咬人的。

我們粵電物業現在也在不斷的完善各種標準,有了標準不去執行,那就是無用的。爲什麼這次要每個員工參與到《沒有任何藉口》的學習活動中來,就是爲了在大家心目中培養一種執行力的概念。而作爲管理者,更要先從自己做起,按標準來做,再要求員工做好。

作爲管理者對執行力的態度一般就是這四個很明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首先是對偏差無所謂;第二從來不想追求完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第三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也不會盡責做,有推諉的現象;第四對物業管理服務要求的標準不能堅持,對於一些不標準的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執行力並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態度,工作效果不夠優秀,就是因爲這些原因造成的。

俗話說:行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而《沒有任何藉口》這本書就是要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而良好的行爲習慣也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關鍵。所以說《沒有任何藉口》這本書,是本好書,是本值得經常閱讀的書,是一本需要活學活用的書!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懷着沉痛的心情讀了《秋天的懷念》一文,它讚美了偉大母愛。

一位身患的母親把她那泉水般的愛全部獻給了癱瘓的兒子。想到這,我的思念如同決堤一般,腦海裏漸漸浮現出遠在深圳母親的音容……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記得那時候,我患了嚴重的氣喘病,三更半夜就咳嗽,媽媽很着急。天天陪伴在我身邊。一天,我又咳嗽了,一刻不停的咳嗽。媽媽沒有辦法,她輕輕地彎下腰,讓我爬到背上,她兩手摟着我,然後吃力的站起來,那時候是冬天,可是媽媽的額頭上擠滿了豆大的汗珠。她的腳被冰冷刺骨的石頭劃破了,流出了鮮紅的血流在地上,似乎要讓整個大地溫暖起來。媽媽卻不在意。她仍然揹着我艱難的走着,溫暖的母愛將我圍住了。我不能控制自己,兩行晶瑩的淚珠從我的眼角落了下來,那時,我不曾理會到母親給我的愛有多少,我也曾想過媽媽的艱辛。最後,媽媽自己也病倒了。可我卻像傻瓜一樣一點也不知道。還是我家的保姆告訴我的。我心中一驚,跑回家看媽媽。媽媽的臉色蒼白,可她還是微笑望着我,我再也忍不住了。撲到媽媽懷裏,媽媽先是一愣,隨後也含着淚撫摸着我的頭……

媽媽,我愛你!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近幾日,我看了一篇文章,令我的感觸非常深,文章的名字叫:《養花人的夢》。

故事中講了一位養花人,他非常喜歡月季花,在他的大花園裏,有上百個不同品種,成千上萬的月季花,這些花兒五光十色,婀娜多姿。這裏紅豔豔的怒放在枝頭,那麼濃,那麼純,沒有一點雜色,好似熱情的火焰;那裏嬌滴滴的帶着露珠,一會兒抱,一會兒開,如含羞的少女;微風拂過,花枝搖曳,花瓣飛舞,滿園的燦爛,賞心悅目。養花人每天細心的照顧這些月季花,爲它們澆水施肥,鬆土除蟲,來往的路人都誇讚他的月季花,他很自豪,也感覺生活過的非常充實。

但是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許多別的種類花都來到了他的院子裏,有牡丹、玫瑰、水仙、杜鵑、…等等;愁眉淚睫地跟他說話,責備他爲什麼只種月季而不理會她們,只關注到月季的美卻忽略了他們的嬌豔。這讓他心下茫然,惴惴不安,開始重新梳理和審視自己的喜好。

是啊,雖然他有幾百種不同的月季,但他的那幾百種月季花與世界上千姿百態的植物比起來,僅僅只是很不起眼的一小部分。他把全部的喜好都給了月季,就看不到世界上其它花草的美好;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照顧月季,就無暇顧及其它的事物。他的執着專一讓人敬佩,但太偏執就顯得過猶不及了。

這讓我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比如有的人只喜歡吃肉食,堅決不吃蔬菜,久而久之就會因缺少維生素、纖維等人體需要的東西而導致營養不良。再如有的同學只喜歡學數學,而不喜歡學別的科目,即便數學的成績優異,也會因知識的不全面不豐富而無法讓數學學到極致。目前學校提倡和實施的素質教育,也是爲了培養在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

所以,我覺得人的愛好和思想不能只限於某一類東西,我們在飲食上不要偏食,學習上不要偏科,生活上不要過分追求某個事物某種境界。執着但不執迷,這樣我們的身體纔會更健康、學習才能更進步、生活才能更充實。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鼴鼠的月亮河》。故事講了一隻黑色的小鼴鼠米加一心想爲尼裏發明洗衣機,因爲尼裏承擔家裏所有的洗衣任務。她太累了。

鼴鼠米先生一家住在月亮河一帶,米先生是月亮河的挖掘專家。米先生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地幫別人挖掘地洞。米先生的揹帶褲上有好多大大的口袋,那是他叫米太太特意爲他準備的。他在大大的口袋裏放上小小的工具,比如繩子、刀、電筒等。米太太有時會在大口袋裏放一塊小麪包,因爲她怕米先生工作時會餓着。但這引起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天米先生在挖掘地洞時,他想掏小刀,結果掏出來了麪包。

這次,米先生是在幫刺蝟先生挖掘過冬的地洞。他從洞裏鑽出來的時候在想他的太太該生小寶寶了,米先生髮現其他的孩子是棕色的,只有一個孩子是黑色的,這隻黑色的鼴鼠就是米加。而且他一出生就把家裏人折騰了一個星期。一天,月亮河一帶搬來了尼先生一家,尼先生最小的女兒叫尼裏,她承擔了全家的`洗衣任務,一天,尼裏在河邊洗衣服,她爸爸的一件衣服掉到了河裏。米加正在河邊看星星,米加看到了尼裏爸爸的那件衣服,把它還給了尼裏,這樣米加就和尼裏成了好朋友。一次尼裏在洗衣服的時候米加想尼裏每天都在洗衣服很累,想發明洗衣機。米加爲了發明洗衣機而離開了家鄉。最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友誼最重要,還要象米加一樣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襲人轉過了頭,對着寶玉微微一笑,黛玉瞅了寶玉一眼,寶玉也只一笑,那邊的寶釵一句話沒說,只有些深意的看着,賈母笑的卻合不上嘴了。

林妹妹是嬌弱的,溫和一笑,便足以讓寶玉充當護花使者,她多愁善感的輕撇秀眉,含着眼淚將逝去的桃花埋葬。而她從小與女子在一起的寶哥哥,亦是陪着她一起看孤落飄零。

《紅樓夢》有兩大陣營,一是寶釵,二是黛玉。應該說,寶釵是一個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禁錮的女孩,文中也沒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歡寶玉,只是明示了賈府最高權威元春站在了寶釵的一邊。沒人會在意寶釵的意見,她和寶玉一樣。只是封建貴族制的犧牲品。寶玉犯錯捱了打,寶釵義正言辭,勸道“你是要改過了罷。”於是她被學者定位封建統治的衛道士。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紅腫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麼?”她被定爲賈寶玉的紅顏知己。賈寶玉最後怎麼說?他說: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願望。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並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襲人可以說是裏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後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爲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故事 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着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麼,死於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裏,更合我意。林黛玉那種“碧雲天,黃花地”的哀愁,並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註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今天終於看完了的《蛙》,感覺很平淡,像一個人在嘮嘮叨叨的講述自己人生的往事。 一個能得諾貝爾獎的大師寫出的作品就像是剛入門的新手似的,毫無欣賞性。

一,故事很平淡,敘述也很平淡,而且主角並不明朗,到底是“姑姑”還是“蝌蚪”?

二,人物性格描寫也不突出,甚至自相矛盾。難道這是得“茅盾文學獎”的原因?文中的人物大都沒受過高等教育,卻有時能出口成章。故事中的人物好像都有精神病。

三,有幾處細節未交待清楚,例如“小獅子”爲要孩子假裝大肚子

四,文中對“蛙”及“嬰兒”的描寫確實有些“魔幻”,但我覺得更多的是“魔”,是精神病人的眼中世界,由此我懷疑莫言是否受過什麼刺激,而“蛙”則是他在不正常的狀態下寫成的。

五,文中以文學後輩“蝌蚪”對“杉谷義人”所寫書信的形式來寫作,確實有對“諾貝爾文學獎”獻媚之嫌。

總之,這是一本不值得閱讀的破書。

後記;只看過莫言的這一部作品,或許評價有偏頗,待看過其更多作品後再對莫言評論吧。但《蛙》確實寫得太平淡,包括文字。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幾日前看完了《家》,到現在心情久久還不能平靜。看的時候整顆心都在跟着故事中的主角在轉,淚也流了,思想也深深的被觸動了。故事的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悲劇,只是沒想到悲劇中還殘留了一絲光明,一線曙光。也許這點正是巴金老人作品的高明之處,在揭露黑暗的同時給我們留下些許希望!

作品中,高老太爺便是封建舊制度的代言。他憑藉自己在家族中的權利,包辦覺民的婚姻;他囚禁覺慧,抑制新思潮的產生;他設計覺新的生活道路,製造了無數的悲劇。他專制,落後,罪惡,他摧殘着無數鮮活的生命,破壞着人們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軟弱是一切落後事物的共性。在覺慧等人的奮鬥和努力下,在新思潮的影響和衝擊下,封建制度妥協了,落後的封建枷鎖終於被打破,新的世界正在時空夾縫中散發着耀眼光芒。

新事物的主人是年輕一代的進步青年,它永遠散發着先進的氣息。

作品中所描寫的覺慧,覺民等人,他們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充滿朝氣,熱情奔放,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對封建制度痛恨不已。他們爲了爭取自由和青春,不畏艱辛,勇敢地同封建禮教鬥爭。終於,在他們的努力下,他們登上了駛向上海的航船。新思潮向他們張開了雙臂,將他們攬入懷抱。

《家》是一部家庭的歷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得覺醒和封建勢力的沒落,昭示着社會發展必然會將舊的腐朽的事物拋棄,而迎向新的進步的事物。

故事的男主人公覺新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所以他的人生就是在一家人的幫助和破壞下走向悲劇的。它的婚姻是不幸的,娶了自己不愛的女子作爲一生的伴侶,與自己深愛的女子一生都在馬不停蹄的錯過。可他也是幸運的,她的妻子是那麼的愛他,爲他毫無怨言的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乃至自己的生命。當他終於覺悟的時候,一切都晚了,關住他的不是兩扇門,而是他自己。他在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劇中痛苦的活着。故事的最後他終於有勇氣去幫助三弟覺慧脫離那個毫無親情和溫暖的家,他在最後一刻終於向着遠去的客船揮動了自己顫抖的手臂。他沒有勇氣去反抗那個時代的制度,只能成爲制度下的犧牲品。

梅表姐也是懦弱的,她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婚姻說一個不,也許在那個年代女子只能那樣聽天由命,可是她的親生母親不應該爲了賭一口氣就賭上自己女兒一生的幸福。梅表姐又是可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她的痛楚,她每天只能在自己狹小世界裏悄悄的哭泣。不過梅表姐又是勇敢的,在經歷了婚姻家庭所有的變故之後還能堅強的面對生活,爲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最終她還是承受不了生命之重,只能滿懷遺憾的告別這個給她帶來一生波折和苦難的人世間。

瑞珏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卻沒有善終。她是那個大家族爭鬥利益的犧牲品。她生前是那麼好的一個人,她去世後除了大太太和姑太太竟沒有一個長輩去墳前看過她一眼。她的一生就是爲了她的丈夫,她的家庭,甚至還有對別人的憐憫和恩賜,可是善良的她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一間破屋,三尺黃土,葬了她所有關於未來的幸福夢想。事實就是這樣殘酷,在一瞬間破滅了一個人一生的夢想。至少,她也應該是值得吧,覺新說過會一生不在娶妻,可是誰又能見證呢?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下,他會不會又一次的妥協?即便覺新真的不在娶妻,可是瑞珏在地下也再也不可能得到溫暖和幸福了。這是瑞珏的悲哀還是覺新的過錯?不,這是那個年代那種封建制度荼毒的惡果!

覺慧是桀驁不馴的,在不懈的努力和抗爭下,他終於走出了那個家,那個讓他徹徹底底失望的家。他心愛的鳴鳳死了,他尊敬的大嫂死了,那個他既愛又恨的爺爺也死了,所以那個家裏值得他留戀的東西太少了。他選擇了逃離,也是在那個時候最明智的選擇。走之前他去看了曾經和鳴鳳在一起擁有美好記憶的水池,也是結束鳴鳳生命的地方;他去看了把自己養大的後母;他去和自己的哥哥告別,爲他做最後的思想開導,勸他和自己離開。可是覺慧沒有能把覺新勸走,因爲這時留給覺新的是全是責任,撫養兒子的責任,贍養母親的責任,供弟弟讀好書的責任,對整個家的責任,所有的責任在這時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所以他不得不留下,他不能離開!覺慧離開了,也許帶給他的會有光明和快樂!至少他勇敢的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給家帶來了希望!

鳴鳳是勇敢的,她爲了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不違背自己在心底對覺慧的承諾,勇敢的向死亡邁出了一步,在自己曾經最快樂的地方結束了自己十七歲的年輕生命!在那個年代,能夠自己解脫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像婉兒,與鳴鳳一樣的宿命卻選擇生不如死的屈辱的活着,她說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的生活卻讓她對生命產生了恐懼卻沒有勇氣去選擇另一種宿命,不如說死亡。所以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鳴鳳的死是有價值的,她不僅僅保住了自己做人的尊嚴而且還更加堅定了覺慧離家去闖世界救亡中國的決心!

黃媽也是勇敢的,她在高家呆了五十年後終於決心說出了自己心底真正想說的話,她爲瑞珏感到不公,她正真看到了高家衰敗的根源。她對覺慧三兄弟的愛不能不感動我們,是那樣的樸實無華,是那樣的默默無聞,在真正的親人之間都沒有了親情時,我們看到了愛的火光。只是這樣的火光是如此的微小,不能照亮整個家庭!

其實今天想說的還很多,心潮澎湃,有一種情愫在感染着我,有一種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我似乎從《家》裏看到了些許希望的曙光。真的很佩服巴金老人,他能用文字和故事把封建制度真實的再現,給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也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啓迪~~~~~~~ 作爲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一代,社會發展的重任已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接納新事物,才能將時代的大船推動。朝陽散播着生命的氣息,舊事物已留於昨夜的黑暗當中。讓我們張開雙臂,去擁抱新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