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優秀(13篇)

讀後感6.21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優秀(13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

笛卡爾,一個註定被歷史所銘記的人。回首他光輝的一生,你將驚訝於他太多的成就:座標系的發明,第一套重要哲學體系的創立者,還有那句世代傳誦的名句: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迫切地想要了解靈魂與身體的關係,因此,他將這個複雜的問題儘可能細分爲許多不同的因素,並從其中最簡單的問題出發。爲了確保它們的正確,笛卡爾主張我們應該對每一件事物加以懷疑,因爲他不希望他的思想是建立在一個不確實的基礎上。“他想清除房屋地基上的所有舊瓦礫……”

笛卡爾不僅懷疑前人的'理論,甚至認爲我們不能信任自己的感官,因爲感官可能會誤導我們。最終,笛卡爾懷疑每一件事物,在他之前的許多哲學家走到這裏就走不下去了,但他卻設法從這個零點開始。等待他的是漫長的思考,他日思夜想,廢寢忘食……終於,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有一件事必然是真實的,那就是他懷疑,即“我思故我在”!從此,他開始將他獨特的思維與見解傾灑在哲學史上,影響了一代代人。

“我思故我在”名垂青史,受到後人的膜拜。但我認爲,這句話的背後,笛卡爾的懷疑精神更值得人敬佩。他敢於反抗當時的哲學權威,獨立創建自己的哲學體系。而在創立的過程中,他不被前人的理論所迷惑,只相信自我的認知,終於大有所成,被後人尊爲“現代哲學之父”。

在現實生活中,擁有懷疑精神也是至關重要的。所謂懷疑精神,即指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當今信息量爆炸、繁雜的社會環境中,看待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不隨波逐流,是極爲可貴的。在學習上亦是如此,如果總是借鑑他人的思想而不鍛鍊自我、轉化爲自己的東西,待到真正考試時,一旦轉換個考法就不會做了,吃虧的必定是自己。這些都是我從“我思故我在”中學習到的精神,我個人認爲是一個寶貴的經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2

這算是我哲學入門的一本書吧,但是哲學啓蒙的書還是多次在書中提到的《三體》和《走到人生邊上》。哲學類書籍果然不像小說、社科簡單易懂,雖然這是沒有什麼很多大道理的書,都讓我看得疲憊,多次都有放棄的慾望。

本書主要有兩條線,一是哲學入門知識,二是蘇菲的故事。

哲學方面

書裏從希臘哲學一直講到了現代哲學,我對看本書的期待也只是想大概瞭解一下西方哲學發展,對哲學有那麼一丟丟理解而已,沒想到就抱着這麼簡單的一個要求都看的如此痛苦…不過感觸挺深的。在接觸哲學之前,我問自己哲學跟宗教對區別。我以前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而且對宗教的瞭解也…

看本書給我的第一刺激理性是哲學基礎。雖然到後來也有經驗主義浪漫主義這種以感官爲基礎的哲學,但以嚴格的理性來思考哲學問題的.這個觀點對我有點衝擊。

因爲剛看完,筆記部分還沒整理,大概會從古典派哲學、中世紀哲學、人文主義哲學、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這幾個方面來整理(憑印象寫的,可能有錯)。

故事方面

因爲我看本書是爲了學習哲學知識,所以對故事這條主線沒有做過多瞭解,介紹完弗洛伊德後的章節就算是整個故事的高潮了,席徳的父親所講解對宇宙的故事因爲在《三體》和《人類簡史》中有所瞭解就粗略看完了。但蘇菲的哲學派對發生的那些事以及最後兩個世界重合的故事還是挺吸引我的,看了很多人對結尾的理解都是說蘇菲的世界在少校的書裏,而少校的故事是在作者的書裏,我們的世界又會是在哪呢?因爲看的不走心所以有疑問,那根鬆掉的船繩到底是蘇菲的世界影響了少校的世界,還是本文作者對少校世界的控制呢?《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又是如何到蘇菲的世界中去的呢?

雖然有疑惑,但是目前,暫時不想讀第二遍了(主要是我目前靜不下心來),感覺哲學入門還是得聽課程才行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3

五天輪迴,哈哈,終於又盼到了週末。

總算可以愜意地躺在牀上,把都市的喧鬧,繁忙的功課,紛亂的心緒統統拋到腦後,在這夜幕漸合的黃昏中好好享受夜的靜。

隨手從枕下抽出綠封面的暢銷書《蘇菲的世界》,再瀏覽一逾那使人心動的章節:14歲的少女蘇菲放學回家,在郵筒裏連續發現神祕的信件:。一州爾是誰?—世界從哪裏來?

靜,是多麼迷人而神祕。傳說釋迎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靜靜思索而大徹大悟成佛的。靜,可是智慧之源?

蘇菲在神祕導師引導下,開始思索這兩個困惑哲學大師的人類難題。她生平第一次開始覺得自己因思索這樣偉大的問題而變得偉大,無論在學校其他地方,人們關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

擁有靜是何等的舒適啊!當目膜不受任何聲波的刺激,心靈也不激起任何波紋。我舒適地輾轉着,彷彿已置身在浩森無垠的星海,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任思緒紛飛浮想,什麼都可以想,什麼也都可以不想……

而蘇菲做不到。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奇怪了嗎?蘇菲實在想不通,她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卻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長相,也不能選擇自己要成爲什。麼人。她甚至不曾選擇要成爲人。

不用聽,一輛載重汽車從樓前公路上奔馳而過,那麼急捉和匆忙。飛馳而過的聲響,在我心中掠起一路塵土:蘇菲世界中的伊甸園、小木屋、花園宴會以及那魔術師的禮帽……這些在腦海裏浮現得越來越清晰,變得觸手可及。

又有一種奇怪的聲響觸動了我的耳膜,那是不遠處建築工地上攪拌機的聲音:我能想像得出那機器的轟鳴聲。哲學不一定是那些與現實脫離的學院人士躲在象牙塔裏寫出來的`東西。那麼哲學是工地上的攪伴棚馬?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世上謎團,然而真實的世界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咦,哪來的老外在說話?凝神細聽,原來隔壁有人在聽英語磁帶。紛至沓來的聲波打碎了我所期望的靜,也撞擊着我的心。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4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祕的哲學世界,爲她開啓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信息,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說;“我是xxx。”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數據,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爲,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麼區別?

我們的棱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於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纔是真正的人,纔會被歷史銘記,纔會無悔於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於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着動盪、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裏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5

我好奇,14歲的蘇菲怎麼能消化巜命運》這樣的主題,至少我已經歷了歡樂和挫折,體會過命運的變奏,稍有感悟,翻閱此書還是需要時間的,蘇菲怎能塞的進這說不清道不明的幽幽?

冷靜回憶逝去的半生,猶如上溯一條綿長的河流,半百的我仍然對《蘇菲的世界》這本充滿好奇與驚喜。不是經常聽到“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不是都認同“性格決定命運”之類?不是經常有人去“算命”,更有“宿命論”的命中註定等等。被命運捉弄時的`我,基本的選擇是小喜愛地退縮與逃避,不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嗎”?畢竟“不能拿雞蛋碰石頭”;滿足安樂時的我,又相信感恩帶來的好運 ,更加篤信命運的好壞與自身的努力有着莫大的關聯。不長的生命過程,演繹粉無非悲喜兩劇,一片喧譁,終歸淡然。如何經營盈虧得失,需要知識、技術、手段,每個人都是親自操盤着。我悟性晚開了,認爲:生命不過是上蒼借你一用的資本,不在於長而在於精。碌碌無爲肯定不行,積極進取彰顯自我價值的人生纔算精彩。可是馬上發現,那些沒有精彩人生的一樣走過來,現在又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健康的賽事,這又怎麼解釋呢?前面已經清零了(積分有的),到底誰是人生贏家還真不知道,沒有答案!

一盤棋,下錯了,至誠的悔意還可以重下一盤。人生短短几十年,誰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這盤棋選擇認真下還是隨遇而安?估計口是心非的答案一籮筐吧!那麼命運又是什麼?是我的追求?我追求過什麼?一份彼此相愛的家庭結構?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一份難忘的經歷?有不追求金錢和名利的人嗎?沒有權力,又怎能爲理想奮鬥?是什麼,才能讓我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在心中對自己說:我追求過,我沒有後悔過我的追求,這就是人生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又是萬萬不能的。這是什麼話在激勵我走向終點?權利的誘惑在人之初性本善面前是那麼的不堪一擊,那顆鮮紅地心悄然與不經意之間,被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 這是錯?什麼纔是正確的?至少,蘇菲的腦海塞不進這些!如果蘇菲到中國來生活會有怎樣的結果,這位單純的14歲女孩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6

《蘇菲的世界》是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讓人深思的概念,蘇菲在迷茫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了解西方哲學領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爲了讓他的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說。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感覺虛虛實實的!就着“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爲歷史的那些有着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人類的文明。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我發現在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裏,然而現在的教育在哲學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所以以前我對哲學就是抱着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想法!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瞭解哲學。

以上是我看到一部分的感受!不過很多事我還是沒想通啊!就像書中說的人常把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歸於神論,等到哲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着哲學繼續發展,宗教出現了分裂,基督教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爭避免不了!記得歷史老師提過十字軍的事,原諒當時我在開小差,聽的不全面啊!大概是說紅十字軍爲了耶路撒冷那稱爲基督發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開始他們也許爲了教義,可後面他們虐奪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爲只要人願意,一個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瞭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7

最近閱讀《蘇菲的世界》一書,對書中提到的柏拉圖的學說深感興趣,作者熱情的讚頌“哲學家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 '真' 永遠 '善' 永遠 '美'的事物上”,即永恆的真善美,柏拉圖卻是做到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千年之後當我讀到他關於理型世界的學說時,我徹底地爲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所折服,他當之無愧爲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響世人,爲人們思考世界,觀察世界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論。

理性世界認爲世界上的`萬物都是不完美的,萬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現實世界的影子,是萬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沒有50塊一模一樣的薑餅,但可以有50塊近似的薑餅,這些近似的薑餅都是由一個模型所製造出來的,這個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麼我們推而廣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話,就可以解釋人爲什麼是不完美的,因爲投影下的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動植物不一樣,他可以通過主觀的能動性,比如,讀書,學習,法律等手段使自己變得完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總結爲,人總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發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圖又言道,人除了有變化的身體外,還有不朽的靈魂,靈魂在迴歸,或者是回憶起理型世界一切的過程即釋放靈魂的過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釋放靈魂或者都會釋放靈魂,只有真正釋放了靈魂的人才能迴歸到理型世界中。

那麼怎麼能釋放靈魂呢?蘇菲的世界中並沒有詳細介紹,我們是應該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還是說應該學習陽明先生的“心學”,達到“知行合一”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的讓自己進步,把所學的和所知的相結合。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8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有關於哲理的書。主人公蘇菲,是一個十四歲的平凡少女。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來信。信中提到了一些哲學知識,並從此和信中的神祕導師學習,她對世界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改變。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她開始思索。她用她原本的悟性及後天的知識,企圖瞭解和解開世界的謎團。但是,從導師的信中可以看出,事實真相比她想得更加怪異和離奇。

這一本書,是智慧的世界。它的作者是橋斯坦·賈德。橋斯坦·賈德1952年出生在挪威,寫下了這本喚醒對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這本書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誰?你從哪裏來?”。在書中蘇菲思考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爲什麼要這樣問?可是,我就是我,爲什麼不是其他人呢?我的名字叫伍喻恆,那麼從古到今一共有多少個伍喻恆呢?未來又會出現多少個伍喻恆呢?這些伍喻恆可以代替我,繼續生存下去嗎?不,我就是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擁有獨立的人格,帥氣的外表,強健的'體魄,發達的頭腦,我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沒有人能夠替代。或許,這就是我活着的意義。

第二個問題也是十分有趣:世界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一直困擾着世人的問題,從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而地球也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星球,那麼太空從哪裏來的呢?在某一時刻,世界從無到有,這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嗎?有些人認爲,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帝能創造出自己嗎?那個時候他自己也不存在。每個事物都應該有一個開始,而那個開始的事物又有另一個開始,這不是很神奇嗎!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爲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祕。在探索這些奧祕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9

這本書的結構真的非常妙,大局觀表現得淋漓盡致!先用蘇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製造懸疑,引人入勝,使讀者自動代入蘇菲的角色接受哲學課程,完全不像純粹的哲學課本讓人昏昏欲睡。而隨着席德生日的臨近,謎團漸漸浮出水面(爲了不劇透,以免影響其他讀者閱讀,具體內容不提),正好完美地表達了前面所有章節都談論到的某個哲學問題。

以前對哲學有一些偏見,總覺得哲學是類似神學或者研究一些永遠沒有答案問題的學說,後來瞭解了辯證法,看法有了一些改觀,但還是難以理解。有認識的哲學系的同學,會很好奇他們都學些什麼,作業和考試是什麼樣兒的,今後做什麼工作等等。看完這本書發現,哲學並不是純粹的思想層面的學說,它和科學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哲學家大多數也是科學家,他們也會通過實驗來驗證他們提出的理論,甚至可以說很多科學理論都是哲學家在解決哲學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總結出來的。

我們從出生就被教授許許多多的知識和所謂正確或者說主流的`世界觀,當我們看待某些事物時會產生一些“理所當然”的看法,而且大多數人都會持這種看法,這就是大家從小被授予相同世界觀的結果。然而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這些所謂正確的世界觀是從何而來的,甚至在閱讀這本書的開始階段,讀到一些可能被現在世界擯棄的哲學思想時,不由自主地鄙視並否定它們,但越往後讀,我發現有一些思想超出了我現有知識水平的判斷能力之外了,這時我才發現我的傾向性變得很弱,再也不能那麼毫不猶豫地否定或者肯定什麼了,我需要利用我現有的能夠被證實的思想觀念來推理這個新出現的思想是否在合理的框架內,進而決定自己是否接受它,這可能就是主流世界觀形成的大致過程吧,被大多數人或者能引領世界的少數人認同的思想便被寫進教科書。但是,後來黑格爾出現了,他明確地告訴了我歷史的發展規則——辯證法。辯證法又告訴我,我們現在認爲理所當然的事物可能會在若干年後會變得非常不可思議,所以我也不知道哪些東西是絕對正確的,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永恆正確的觀念,因爲它們跟所處的歷史環境有關,可能類似於邊界條件對結果的影響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0

蘇菲的世界,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神祕的哲學導師向一個名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

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她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這個少女也在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新的.疑團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我們。作者化身爲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爲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爲哲學家?在此,作者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爲什麼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卻反而失去了這種本領呢?!是我們受到的束縛太多了嗎?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問題嗎?還是……我沒有答案,我只是開始在反思了。

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有先哲的教誨,黑暗向光明的衍化,還有豐富的自然科學,反差強烈的巴洛克藝術氛圍…讀此書猶如品嚐哲學盛宴,回味無窮。《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爲每一個人的成長——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進入覺悟,點燃了一盞盞明亮的航燈……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1

如果學院不安排,我想我是不會閱讀《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但是,在速讀了以後,卻忽然之間有了太多看法。

在蘇菲的世界裏,書中的主角蘇菲主要思考了兩個問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裏?”他們只是存在於書中的人物,那麼如果放到現實中呢?如果我在現實中問這個問題就會顯得非常可笑。但是我們需要思考一下,我們來自於哪裏呢?

宇宙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而我們是其中非常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們的快樂、煩惱、憂愁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最終不過是化作一捧塵土,消失在世間萬物之中。如此短暫、脆弱的人生,我們難道要在負面情緒的操控下過完一生嗎?那些衣服、首飾、化妝品最終會化作一縷塵埃,消失在茫茫宇宙。一切都不過是身外之物,最後留下的只有你樂觀的精神。我們的生活要想過得幸福,需要外界的和平的環境和自身的樂觀的態度來熱愛這個世界的。外界的環境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我們能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建設一個和諧美麗的家園。而態度則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出發,保持樂觀,每天開心,看到世界上美麗與積極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沮喪、埋怨。

愛這個世界,就要學會珍惜和感恩,珍惜我們度過的每一天,每一個幸福的時刻。感恩這個世界給你生命,給你機會去享受,適應消極的`,着重注意積極的方面。

現代社會中,人總是關注一些不好的,關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消極的以不好的方面概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而,忽略了人間的真善美,這樣的人會漸漸的失去最簡單的快樂。對路邊的花朵微笑,你會收穫美麗與芬芳;對着太陽微笑,你會收穫溫暖與光明;對手機微笑,你會收穫便捷與享受;對着社會主義制度微笑,你會收穫安心與穩定......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值得我們歡喜嗎?

我認爲,幸福來自於一個人的選擇,選擇積極,就會收穫幸福,選擇消極,就是在放棄幸福,選擇走向毀滅。生存與毀滅,是一個永恆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面向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2

我也不知道從哪得知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籍,於是就找來看了。此前也從來沒有對‘哲學’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讀完這本書以後,果然還是沒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張白紙了。

在蘇菲的老師開始出現的時候並開始教授她有關哲學的知識時,儘管有些離奇,我還是從真實性故事的角度來看的。後面卻愈發的跑偏了,我又轉換成奇幻故事的心情來看,再後來看到蘇菲是少校書中的角色,這樣一種劇中劇的寫法,這個腦洞確實有驚豔到我。

讀完書我有了一個自己對於哲學的理解:哲學是對於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這個詞的理解,我認識就是把事物尋根問底得拆分到最小單位。

前期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闡述人文發展,不論科學、宗教,都是對於身邊事物的解釋。對於可以理解的東西,我們稱其爲常識,還沒能力對解釋的,我們把解釋交給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滿足於神的解釋。而更加理性的解釋就是科學,隨着科學的發展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爲科學是理性的,宗教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理性的。它們爲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釋性。而換個角度來講,他們又都不理性,因爲他們劃定了邊界。我總能從書裏感覺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兩者所帶來的方向性,我是說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們有能力全都搞清楚,應該就能發現,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並不全包括在現在給出的選項中。大到宇宙的運轉,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現在科技發現的今天,當然發展的不僅僅是科學,但他最顯性。變化是永遠不變的。在這樣環環相扣的世界裏,我們不斷打破了邊界,從而重新建立新的邊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這些東西的背後的動力,應該就是思想了。

我們這些浩瀚宇宙裏的渺渺星塵,擁有着最珍貴也最強大的能力。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篇13

寒假裏,因受到老師的推薦,我買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一進入書中,我就被迷住了。

主人公蘇菲的經歷真是讓人感到神奇。書中涵蓋大量的知識,神祕人艾伯特與蘇菲一起研究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頓、馬克思、達爾文等許多著名的'人物,蘇菲卻並不覺得枯燥,相反,還提起了她的興趣。同時,蘇菲身上勇敢而又具有冒險精神的氣質值得我學習,她敢一個人獨闖神奇少校的小木屋,在我看來,那裏就像鬼屋一樣可怕:柴火在舊爐子裏發出嗶嗶剝剝的聲音,屋裏很少的傢俱,有一整面牆是書架,上面放滿了書。一個白色五斗櫃上方掛了一面圓形的大鏡子,外面鑲着巨大的銅框,看上去就像老古董……沒想到,蘇菲的經歷也能使我變得勇敢呢。

寒假裏,爸爸帶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弘陽廣場遊樂園玩兒。弟弟一定要去那個鬼屋裏面看看,光站在門口,就已經很嚇人了,原來在珍珠泉我進過鬼屋一次,從頭到尾都是閉着眼睛,靠在媽媽肩膀上的,聽聽聲音就讓人毛骨悚然。可弟弟死纏爛打非要我也進去,只好多買了一張票,捨命陪君子了。

進入鬼屋,可怕的聲音響了起來,弟弟雖說歲數小,可膽子不小,竟然還唱起了歌。我嚇得兩腿直髮抖,他卻又跳又笑跑到前面去了。不必擔心他會跑丟,鬼屋只有一個出口,也就是說,我走快一點就能追上他了。心裏這麼想,可兩腿卻像灌了鉛一樣,怎麼也邁不開步子,前面又傳來了弟弟的呼喊:“姐姐你快點啊!”可我就像木頭人,一動不動,都可以在這裏扮鬼嚇嚇別人了。

這時,我想到了蘇菲。接到神祕人的信後,她一直努力勇敢探究,她也才十四歲,我爲什麼不能學學她呢?想到這兒我,把眼睛迷成一條縫,能看見路就行了,把這兒當做就我一個人,加快步伐,很快趕上了弟弟,勇敢地走出了讓我害怕的鬼屋。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不但讓我學到了勇氣,書中的哲理知識也非常耐人尋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