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飄》讀後感(精選7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飄》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飄》讀後感(精選7篇)

  《飄》讀後感1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讀的書確實不多,尤其是名著、世界名著。在學校時,匆匆地讀《茶花女》、《紅與黑》等,也許是由於文學素養的淺薄,或是世界觀的差異,它們並沒有帶給我多大的震撼。暑假時,友人推薦我讀一下《飄》,當時還記得她很神祕,開玩笑地說了聲:“讀完了,你會改變你的擇偶觀呦!”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它,很慚愧自己像老牛走路似的看書速度,卻也不敢恭維自己看得有多精。讀完後,心裏有股淡淡的惆悵感覺,朦朧中,總覺得自己身上依稀有思嘉的身影。讀完《飄》,它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更喚起我對過去的懊悔。同時,對書中的描述的人生、友情、愛情,我也感觸頗多。

關於人生的善與惡,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爲,畢竟我走的人生路還不及三分之一。十六歲的我,想法也許是很幼稚的。《飄》中女主人公思嘉·奧哈拉並不是傳統觀念的好女人,她有着迷人的外貌、聰慧的頭腦、堅強的內心、果敢的行爲。同時,她也驕傲、貪婪、虛榮、追求實際,甚至曾經有過爲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她渴望愛情,不顧一切世俗觀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但當感情和現實利益相沖突時,她毅然將經濟需求放在首位。如果說我佩服思嘉,那我更衷情於瑞德,因爲我也同樣的崇高自由,他的豪放不羈,他的現實,他的勇敢,都傳神地說明了他在亂世社會中成長的一個人才,是在亂世生存與發展的強者,強者應適應任何一個社會,這也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經濟社會中對精神的取捨,在面對新生事物時,是適應還是迴避?思索過後,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啓發!

談到友情,雖然在《飄》中,作者並沒有極力去描寫友情,但媚蘭對朋友的這份友情仍然是讓我羨慕不已。記得桑費有句話:“朋友有三種:愛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忘記你的朋友。”我想媚蘭就是那種愛思嘉的朋友。她對思嘉感恩、感激,甚至爲了她可以去死,她的真心在臨死前終於讓思嘉明白她是她唯一的真正朋友。在人的一生當中,誰能沒有朋友?有幾個真正的朋友便成了人一生最珍貴的東西。對待朋友,最好也是最真的辦法——那就是真心!

讀完了整本書,我也摘出了最喜愛的兩句話:

“美貌並不能使人高尚,衣着也不能使人尊貴。”——警告貪慕虛榮的人。

“我向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些碎片,把他們黏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一模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一一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一遍匆匆的略讀,並不能體味多少真諦,也許,等我再讀幾遍時,會有更多的收穫吧。

  《飄》讀後感2

回眸歷史的長廊,任《飄》將我帶入美國內戰那個特殊的年代,去經歷一位出身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女子坎坷跌宕一生的故事。很喜歡《飄》這本書,喜歡郝思嘉的性格,每次讀完,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艱苦創業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直接影響了我,在戰火和生活的磨礪下,成就了她堅強的性格。

她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綻放着屬於自己十六歲的花季。初次與她相識是書中所描繪的一次聚會上,她身着綠色花布裙,有着一雙令人着迷的藍色眼眸,顯的極其恬美。她從生下便過着安逸的生活,那時的郝思嘉是人生中最美的時候,她是社交的寵兒,卻遭遇了情場失意的痛苦。她傾心已久的鄰居衛希禮卻娶了她的表妹媚蘭,之後苦難、困苦事情一件件接踵而來。

她如同一顆向上攀爬的藤蘿敢愛敢恨,爭取自己的幸福。她愛上了鄰居衛希禮,不顧他將要和媚蘭結婚,在野餐會上,單獨約見了衛希禮抓住機會,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不幸的是遭到了拒絕。郝思嘉覺得自己顏面掃地,爲了報復立即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理。她敢愛敢恨,大膽追求自己所愛,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說,這需要很大勇氣。

她是個糾結的矛盾體,但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媚蘭是衛希禮的妻子,郝思嘉喜歡着衛希禮,所以說媚蘭佔據了衛希禮妻子的位置,是郝思嘉的情敵。儘管郝思嘉從心裏並不喜歡媚蘭,卻因爲對衛希禮的承諾,在最危難的時候,陪伴着、照顧着、關心着媚蘭。她心裏也曾矛盾,責任心還是打消了她這個想法,對媚蘭盡了自己所能盡到的責任。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震撼和感動的是在面對一個個挫折和打擊時,郝思嘉直面現實不畏困難的精神。亞特蘭大失陷,郝思嘉一心盼望着回到溫暖的家,當她千辛萬苦回到塔拉時,不得不面對對她的又一打擊:最疼愛她的母親去世,父親因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被洗劫一空的家,老老少少十多口等待着吃飯,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她的身上。過去是多麼安逸的生活,現在留給她的只有戰爭帶來的傷害和洗劫一空的塔拉。巨大的落差與失望並沒有打垮她,而是使她更加堅強,她把眼淚留給了自己,逼迫自己柔嫩的內心化爲堅固的鎧甲。在一個寒冷漆黑的夜晚,喝了點酒的郝思嘉躺在牀上,不斷想着她今後的生活,明天、明天還有許多事情去做,她要繼承家族的使命,把最不幸的變成最美好的,現在的塔拉就是她的命運,她奮鬥的所在,她必須攻克他。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心疼這個姑娘,所有的一切只得由她來承受。在塔拉那段艱苦的日子,在曝曬的陽光下,她親自下地摘棉花,拎着籃子在烈日下到鄰居廢棄的果園裏挖剩下的蔬菜,甚至爲了生存殺了一個前來偷盜的士兵。在塔拉受到要挾時,她又不惜犧牲自己,嫁給了妹妹的男朋友,卻也受到許多指責,救了水深火熱之中的塔拉。

通過書中詳細具體的刻畫,我爲郝思嘉不畏艱難,堅強面對和執着的勇氣所感動,在帶給我心靈感染的同時,她和白瑞德一波三折的愛情之路也讓人唏噓。一開始白瑞德是讓郝思嘉所討厭的形象,他好像能看透郝思嘉的心思,永遠在戲弄和挑逗郝思嘉,在郝思嘉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又傾盡所有來幫助她。後來經歷了重重坎坷,白瑞德娶到了郝思嘉,他對郝思嘉有着赤熱的愛,卻因爲郝思嘉一次次對衛希禮的愛意讓他終於決定放手。其實郝思嘉意識到自己愛的人是白瑞德時,他已經離去,但結局最後儘管郝思嘉傷心難過,但她想把他從新追回來。人們總在失去時,才知道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也是《飄》帶給我的另一個啓示。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這是郝思嘉堅信着的。她一生坎坷,卻從不放棄,總是堅強面對。這正是這本小說所傳遞給我的精神,也是《飄》的魅力所在。讀《飄》、讀郝思嘉、讀她帶給讀者的精神!

  《飄》讀後感3

這個故事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爲時代背景,以思嘉爲人物主線而開展的由愛情—戰爭—金錢交錯的故事。故事的開始反映了南方農場主的生活奢侈、我優越感強、級觀念根深蒂固、對新事物發展的無知。缺乏抓住社會發展趨勢的能力、盲目的狂妄自大,與至於他們願意爲保留封建農奴制流血犧牲,而不願通過和平的改革,他們鄙視北方佬、南方下等胚子百人和野蠻的黑人。戰爭時期,只有在前線的戰士們才正確的瞭解他方的前景不容樂觀,其餘的人都被蒙在軍帶帶領人地美麗謊言中,以爲勝利就在眼前。南方個個懷着高漲的主義精神,幻想着他們的隊伍是猛水野獸就如戰前所說的南方上等人能夠以一個抵擋10個北方佬一樣愚蠢之極。在軍備方面,南方用的是已經被淘汰的武器抵擋北方先進的武器,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實際上南方是採用人海戰術,用人肉築成一道道防僞線,可惜兵源嚴重不足,很難在倒下的防僞線之前及時增添一道。南方戰士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他們是用飢餓的身軀爲主義而犧牲。所謂的主義只是無論演說家們對那些打仗的白癡喊出什麼樣的口號,無論他們給戰爭訂出什麼樣的崇高的目的,戰爭從來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錢,一切戰爭實際都是對於錢的爭吵—瑞德·巴特勒。這就是引起南北戰爭最本質的原因。

思嘉是《飄》的主線人物,她代表了舊社會的餘孽如何在新社會中爭取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她有可恨之處必然也有可愛之處,她的手段令人髮指,她的初衷讓人憐憫。

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妒忌心非常強和佔有慾強、卻沒有眼力不愛思考的人,不得不承認她除了缺點之外還是有優點的。如戰亂時期她失去父母的依靠後,毫無怨言地背上了養活13個人口的重擔,做連家庭黑人怎麼都不願意乾的田間勞活、爲了保護家人財產第一次斃了一個北方佬。好多好多的第一次,而這些第一次本應該不會出現在她的生活,她本應該只掛着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舞會中引起男生的擁護和他們調情,一切來得太突然,沒有任何緩和期,讓她一下子掉進了巨大的反差中,能有幾人能承受得了,而她承受住了,那是需要一顆多麼堅韌的心啊!她一直害怕牛,連最溫馴的母牛她也覺得太兇了。不過,如今有那麼多最可怕的事物擺在她面前,她就不能再屈服幹那些小小危險了。這是對她勇敢的描寫,面對一個迅速崩潰的就社會同時新社會制度又還沒確立的混沌狀態,要在這種環境下有一丁點立足之地,靠的不是就社會裏上等人的那套做法。只有勇敢地打破舊俗,又能靈活地投機取巧,把握機遇迎難而上的冒險家才能爲自己撐起一片天空,思嘉正是這種人。

正因如此,她闖出了自己一片小天地,爲家人提供了庇護所。她的手段是可恥的、惡劣的、不誠信的。爲了保護塔拉,她誣陷自己的妹妹,誘惑妹妹的未婚夫娶她;爲了賺取木材廠的利潤,她不惜拋棄誠信,用謊言打擊對手,以次品衝上等品賣,不顧家人的名譽和勸阻單獨來回,間接害死了肯尼迪先生。經歷這一切種種,金錢已經矇蔽了她的雙眼,捂着她的腦袋更緊了。沒有哪個守財奴比她數錢數得更勤奮,也沒有哪個守財奴比她更害怕失去這些錢。她不肯把錢存到銀行去,因爲銀行可能要倒閉,或者北方佬要沒收。所以她把錢儘量帶在自己的身邊,塞在自己的緊身衣內,將一小疊一小疊的鈔票在屋子周圍,放……由此可見錢已經在她小小的腦袋瓜佔據了大大的位置,沒有留下允許思考的空間,以至於她無法真正感受身邊人對她的愛,以及無法分辨她自己對身邊人地感情。盲目的認爲自己一直、從不間斷地深愛着艾禮希,讓巴斯勒爲她做的一切變成浮雲,模糊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是巴斯勒。直到媚蘭死去的那一天,她終於清醒了。只有母親和媚蘭纔是真正愛她的兩個女性,可是媚蘭活着的時候她鄙視她、看小她、甚至對她無禮地發脾氣。

她終於意識到媚蘭是她最忠實的擁護者,無論她做出什麼無恥的事情,媚蘭始終站在她身邊給她精神上的支柱;媚蘭始終最信任她的,爲她出頭,願意爲她犧牲所有,只因爲她深愛着她。思嘉永遠地失去了她。她對白禮希的感情只不過是我愛的是我自己虛構的東西,那個東西就像媚蘭一樣死了。我縫製了一套美麗的衣服,並且愛上了它。後來白希禮騎着馬跑來,他顯得那麼漂亮,那麼與衆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給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適,我不想看清楚他究竟怎麼樣。我一直愛着那套美麗的衣服—而根本不是愛他這個人。而真正適合她愛的人只有巴斯勒,同樣的一個夢一直纏繞她多年,就在媚蘭死後,她急切回家找他的時候變成了真實的情景。原來這不是夢,而是她忽略多年自己真正的內心的感受。她是非常愛巴斯勒的,非常需要他在身邊,只有他才能給到她她要的東西。可是這一切是否來的太晚了,巴斯勒已經被她傷透了心。

  《飄》讀後感4

《飄》是一部我很久以前就想讀的小說,以前曾經看過電影的片斷,因爲時間太長,已經支離破碎了,早些時候前我父親買回了這本書,我終於讀到了原著,於是我一字一句的認真的讀着,這是美國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發表的惟一一部小說,現時發表一下我的讀後感。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南部塔拉莊園的莊園主的長女——斯佳麗·奧哈拉小姐,小說首要講她從15歲到28歲所歷程的一切,這是1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只是她從不想用腦子思考,在我們看來顯得有部分笨,但她並不蠢,她瞭解自我想要什麼,然後用心去爭取,只是因爲她不太用腦子思考,又十分的任性,另外也不中意學習,往往只看到表面,而看不到事的本質,使得她從一開始就使自我迷失了方向,當她真正思考了解這一切時,她卻已經流失了她所擁有的一切。

我很爲斯佳麗感到惋惜,他們原本應該是天生的一對,就因爲斯佳麗沒有從她那個愛阿希禮的夢中早些醒來,使她流失了她的最愛。我對斯佳麗的總結是:她很精明、有堅強的毅力、有頑強的鬥志、有反抗的精神、有勇氣和自我的命運抗爭,缺點是:固執、任性,她不是1個好媽媽,沒有很好的照看自我的小孩,實際她也是1個小孩;她因爲太年輕了,始終看不透事的本質,不中意思考,而這些則註定她悲劇的一再產生。

斯佳麗的悲劇告訴我們,要珍惜你所擁有的,不用對不實際的東西抱有幻想,到頭來,你什麼也得不到,就象玫蘭妮臨終時對斯佳麗所說的,“好好對待瑞特,他是真心愛你的。”

這本書裏我最敬佩的人物也是玫蘭妮,1個被斯佳麗看來及其平庸並且不漂亮的女性,當我看到她快死的時間,我的眼淚都已經流了出來,真爲她難過。玫蘭妮是1個只看1個人優點不看其他人缺點的人,哪怕1個人僅有一點點優點,她都會將其放大,認爲是1個好人,即使她身材瘦小,弱不禁風,內心裏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她非常精明,博學,卻從不在人面前顯露,面對自我的丈夫阿希禮的懦弱和不切實際,她用一顆包容的心對待他,從不指責自我的丈夫,她能夠看到事的本質,這一點斯佳麗永遠也比不上她。我很贊同瑞特船長對她的評價,瑞特說:“她是他所見到的所有人中惟一一位十全十美的好人,一位偉大的女性!”我非常中意這個人物,即使她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其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令人總也忘不了她,1個人要想讓所有的人都中意和尊敬是很難的,而她卻做得到了這一點,看人的優點,多麼好的品格啊,即使在斯佳麗眼中認爲這是極其愚蠢的,而正是這種人格魅力使她能夠一呼百應,永遠受到羣衆的尊敬和愛戴。

經過這本書,我瞭解了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由來,一開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實際也是南北戰爭之後,國家分成兩派,北方所代表的一派成爲共和黨,南方代表的一派成爲民主黨,即使現時不能用南北還劃清共和黨和民主黨,但他們一開始的確是由南北方所形成的。

一本好書不僅可令看到裏面悽美的愛情故事,還可令看到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方式,以及他們的禮儀,還有當時美國戰爭年代羣衆的處境,每一處都刻畫得淋漓盡致,當我們爲主人公憂傷快樂興奮之餘,也能夠從她身上看到我們自我的影子,好書真的可令給人以啓迪。

  《飄》讀後感5

《飄》是美國作家米切爾寫的一本經典小說。整部小說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爲線索,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以郝思嘉的三次婚姻爲主線,描寫了郝思嘉和白瑞德那段幾度悲歡離合而壯美的愛情。

其實《飄》我早在國中就讀過,但當時只讀了一點便讀不下去了。最近,閒着無聊,重新翻開這本書,一口氣就讀完了。合上書,思緒還在故事情節裏打轉,不可自拔。然而,我感觸最深的,是小說中每個人物鮮明獨特的性格。

先說郝思嘉,有人說她好,有人說她壞。但在我看來,郝思嘉不能用單純的好壞來評價,她不是單純的好人,也不是絕對的壞蛋,在她身上,善惡是那樣的模糊而混沌,又是那樣的對立而統一,然而卻是那樣的真實!她堅強不屈,從亞特蘭大逃到塔拉,面對莊園的荒蕪,父親的精神失常,生病的妹妹和已故的母親,她是那麼的悲痛與無助,但她並沒像父親那樣一蹶不起,而是理智的、有組織的安排黑奴工作,甚至親自下田摘棉花,一雙纖纖玉手因勞作而變得粗糙不堪,從嬌小姐成長錘鍊爲一個堅強到近乎殘忍的女人。她有個性,敢作敢當,適應能力極強,有人說“她的成功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可在那個戰爭剛結束的混亂年代,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如果不學會殘忍的對待別人,就只能被別人或是生活殘忍地對待。她是一個一旦決定了要做的事就義無反顧的女人,她不關心別人的想法,活的就是她自己!並且她是那樣熱愛故鄉的那片紅土!她有缺點,比如愛慕虛榮,但這使她更真實!她是如此漂亮又個性鮮明,聰明而思路敏捷,完全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要做什麼。堅強和果斷的幾乎不像個女人。她的這種性格深深地震撼着我。

再說媚蘭,正如白瑞德的評價:“她是我所認識的唯一完好的好人,一個非常偉大的女性!”她與郝思嘉的母親很像,一樣善良、溫柔,彷彿是一個天使。剛開始我覺得她是那種膽小、隨叫隨從、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小女人。但是我錯了,她也是一個勇敢正直的人,但與郝思嘉張揚的個性相比,她相對含蓄許多,郝思嘉是真實的虛幻,而她是虛幻的真實。

接着是白瑞德,如同他本人所說,他和郝思嘉是同一類人。他們的性格都是那麼頑強,就像風中的小草,有一種韌性,百折不撓。他是一個時髦而又非常真實的人,敢作敢爲從不後悔,對別人的不屑從不記恨於心,還有對愛的那份執着,一旦認定了就毫不顧慮。他最後的結局是我不願看到的,但對他也許是一種很好的解脫,是一種幸福吧!

最後是阿希禮,阿希禮是一個只願生活在過去、活在十二橡樹舊的美好生活裏的人,十二橡樹的消失,使他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追求新生活的勇氣,甘心被生活淘汰,甘心活在陰影和夢境,十足的懦夫!有人同情他,但我認爲一個自願活在過去、只會逃避,不敢也不想面對現實的人,不值得讓人同情。

還有許多人:嬤嬤、卡琳、查理……他們的形象、性格,如天上的繁星,永遠被銘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飄》讀後感6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的作品,是一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的長篇小說。不可否認,《飄》的確是一本好書,僅“南北戰爭”這個特殊的題材,就已經使《飄》擁有了過人的魅力。剛開始讀這部書時,我覺得自己無法看完這麼厚厚的一本名著,可後來我卻被它的內容,它的深度,它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女主角斯佳麗了,我不能說很喜歡這個人物,因爲她的有些做法我無法贊同,但我還是很佩服她的冷靜,她的與衆不同!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着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爲是阿希禮,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她爲了她的追求不斷努力,作出了許多在那個時代所不能讓人理解的事情!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她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爲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着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裏,玫蘭妮已經成爲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這一切就像是一場遊戲,但誰都輸給了這個時代…

  《飄》讀後感7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的,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纔是面向未來的。”

——題記

我起初對《飄》這本書是不大感興趣的,因而並未看過這本小說。那會兒我的好友正着迷於《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她看後便買了原作來品讀。中文版和英文版加起來刷了有小十遍,重點情節幾乎都儲存在腦海裏,完全成了個《飄》迷。後來她得知我並未看過《飄》,因此熱情的向我推薦。好友她,從書裏生動的故事情節一直講到《亂世佳人》電影裏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以及細膩逼真的人物形象,而且對電影裏出演的女主角費雯麗感到非常驚豔,直呼:費雯麗飾演的斯佳麗是從書中走出來的!

於是乎,在她的影響下我對《飄》來了興趣。七月盛夏,瓦藍藍的天,偶有陣陣涼風吹散暑熱,指尖掠過象牙白的書頁,彷彿憶起了一個隨風而逝的舊夢,彷彿把我帶到了塔拉,斯嘉麗她的紅土家園。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其唯一的作品。小說通篇滲透着女性主義思想,以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斯佳麗這個女性主人公進行描述。生動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斯佳麗、白瑞德、梅蘭妮、艾希禮等經典南方人形象。故事中斯嘉麗對她紅土家園塔拉的熱愛、渴望與失去的情愛,是如此的扣人心絃和光彩奪目。書中每一個鮮活段落,都點明老南方逐漸隨風而逝的文明魅力。《飄》這部作品,不失爲那個時代的絕世佳作。

斯佳麗,是我最鍾愛的角色。她是一個性格十分複雜的南方女性,她天真活潑,敢愛敢恨,聰敏機智,慎重又有遠見。但她也有着高傲、叛逆、貪圖虛榮和爲達到目的不惜一切的性格特徵。

她同時也是一個倔強的人。面對家中一貧如洗的打擊,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母親的離世,父親變成癡呆,姐妹們身患重病,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農場的近乎荒蕪就連解決溫飽都成難題,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斯佳麗她熱愛着塔拉這片紅土地,像它一樣承受着苦難,卻也飽含希望。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的,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纔是面向未來的。”

小說中也很好的體現出社會鉅變所帶給個人的一種改變。斯佳麗經歷了戰爭,經歷了頻繁改嫁,經歷自主創業與奮鬥,漸漸地顯現出了她不輕易認輸、堅定信念、不屈不撓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女性意識。把她的行爲重新放到當時的美國,也免不了遭到輿論的迫害。瑪格麗特·米切爾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身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識,非常成功的塑造出了斯佳麗這一女性主義者的光輝形象,是新世紀女性主義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閃光點。但對於我國來說,女性參政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比例偏高的問題、流產和遺棄女嬰問題以及婚後居住在男方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在當下仍然存在。我國的女性壓迫問題如果能真正的解決了,才能真正實現我國女性的解放。即使在這一方面會有很長很困難的道路要走,但我始終相信,在21世紀的我們所熱愛着的中國,一定能實現男女平等。

我最愛戰爭時期,守護塔拉的斯佳麗。曾是千金小姐的她在戰後被軍隊洗劫的土地上默默挑揀乾癟的胡蘿蔔以果腹。“上帝作證,我絕對不要再捱餓!”獨立堅韌而又美麗的斯佳麗站在黃昏塔拉的土地上哭過後對着上天發誓永不飢餓那一幕我永遠也忘不了。

這種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生活態度何嘗不打動人給人以熱愛生活的力量?自強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憲問》中的“不怨天,不尤人”正是很好的例子。我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但請記住,不管面臨什麼困難,明天還是要繼續的。正如斯佳麗一樣,好像什麼都無法打倒她,她永遠能找到一個支點,重新站起來。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是的,在這永恆的紅土地,你力量的源泉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人的一生中註定了要經歷困難的考驗,那麼讓我們用像斯佳麗一樣自強的心坦然接受,勇敢面對。總會度過的。一切困難,終將都會隨風而逝。

標籤:讀後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