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資治通鑑讀後感

讀後感4.28K

篇一:資治通鑑讀後感

資治通鑑讀後感

《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偉大的編年史書,作者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司馬光。這套書非常厚重,五號的字,足足有4本,每本4000頁,雖然譯文佔了很大的篇幅,但還是可見司馬光在編此書時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第一次看到《資治通鑑》這本書是在我六歲的時候,那時我在書房亂翻,無意間看到了外包裝是金黃色的《資治通鑑》。我小心翼翼地打開一看,發現裏面都是些“臣光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東西,我一點兒都看不懂,最後我還是找到了一點有意思的東西——地圖。這張地圖生動地向我展示了戰國時期中國勢力的分佈,非常好看,看完這一本,又接着看第二本……半天看下來,我對春秋、戰國、漢朝、南北朝乃至宋朝的地圖都瞭如指掌,還了解了中國朝代的變化,這對以後的我有非常大的幫助。

後來,我漸漸長大了,對於《三國志》、《史記》等古籍的瞭解也越來越多,那本在我小時候幫了我很多忙的《資治通鑑》也被我重新誦讀,裏面那些我小時候還不怎麼理解的字句現在都準確地知道了。我知道了“臣光曰”的意思其實是“臣司馬光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意思是“天尊貴,地卑微,於是陽陰由此確定”。

我還發現了裏面的許多非常好看的故事,比如漢高祖劉邦滅秦立漢的故事就很好看,那裏面講了楚漢相爭的故事,日前在熱映、我也看過的電影《鴻門宴》就是根據這裏改的。我最敬佩的就是劉邦,他有懷仁之心,很會籠絡人心,最終逼使項羽自殺、創造了四百年漢朝。不過我覺得項羽太不懂得收買人心了,老是殺人,後來竟使曠古奇才韓信投奔了劉邦。在最後,項羽被劉邦圍在烏江時,不聽烏江亭長勸:“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可他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爲!”然後就自刎了。這多可惜啊!項羽也是一代英雄,逃回江東之後,好好治國,還是可以反攻的`,何必如此呢?

在我閱讀《資治通鑑》的這裏的時候,甚至是閱讀原文時,都非常地流暢,我不得不佩服司馬光。他用詞既簡練又傳神,讓人一看就懂。

《資治通鑑》這本偉大的編年史書應該永遠受到我們的熱愛與敬仰。

篇二:資治通鑑讀後感

最近,學習了《孫權勸學》這一課,這一篇文章出自《資治通鑑》。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對《資治通鑑》這本書有了很大的興趣。於是,這幾天,我用心閱讀了這本鉅著。

《資治通鑑》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鉅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爲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所謂資治通鑑,即“鑑於往事,有資於治世”,這四個字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資治育人意識。司馬光自己也說《資治通鑑》是“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

讀完《資治通鑑》這本書後,裏面的故事讓我有許多很深的體會。掩卷回首,無數人物,許多場景,總要在眼前紛然活躍,讓我或是讚歎,或是鄙棄,或是激動,或是沉思,從歷史事實中得到警悟的啓迪,同時很自然地對此書的編輯者司馬光油然而生欽佩之心。書中的人物的精神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藺相如的顧全大局,廉頗的知錯就改,蘇武的正氣,韓信忍受侮辱終於成就大事的胸懷等等。從韓信的故事中,我知道了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要不然反而自己吃虧。韓信身爲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最後卻落得了身死家破的下場,全因沒有聽取正確的計謀,真是可惜。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唐太宗,唐太宗是個明知且有遠見的皇帝。一個人要知足,幹什麼都要前思後慮,適可而止。光知吃飯,不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的稼穡之艱難,就不會珍惜糧食,就會大吃大喝,就會忘記勞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飯不常也。君猶 舟,民猶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當權者不知愛護百姓,當頭頭的,不知關心下屬,則危在旦夕。這也就清晰明瞭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幹什麼都要前思後慮,適可而止。

我最敬佩的就是劉邦,他有懷仁之心,很會籠絡人心,最終逼使項羽**、創造了擁有四百年曆史的漢朝,把我國的文明又推進了一步。不過我覺得項羽太不懂得收買人心了,後來竟使曠古奇才韓信投奔了劉邦。在最後,項羽被劉邦圍在烏江時,不聽烏江亭長勸:“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可他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爲!”然後就自刎了。這多可惜啊!項羽也是一代英雄,逃回江東之後,好好治國,還是可以反攻的,何必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