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萬物簡史》有感

讀後感1.3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萬物簡史》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萬物簡史》有感

讀《萬物簡史》有感1

“生命是一團原子的化裝舞會”,“我們在宇宙的存在是個奇蹟”——《萬物簡史》

合上比爾.布萊森的鉅著《萬物簡史》,讓我感到意猶未盡,讓我不禁感嘆生命的可貴,存在的美好。心中,無限欣賞,讚歎......這是一本爲萬物寫史,爲萬物立傳的書。這本書運用了幽默易懂的語言,講述了現代科學的發展;從浩瀚的宇宙到微觀的粒子,再到幾乎難以解釋的生命及人類誕生和發展奇蹟......

在生存空間上,從地球最深的海溝底部到最高山頂,已知生命全部生存範圍寥寥無幾,與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陸地生物而言,就更少了。地球對生命已經很和氣,放眼看看宇宙其他地方,一片死寂。總之,生命在茫茫宇宙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她需要一連串永無休止的好運方能誕生。

生命如此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好好珍惜。某國小生因考試成績不好後自殺;某中年海歸博士因工作不順,事業挫折自殺......這一樁又一樁的學歷,讓人看了也不免惋惜。他們不懂生命之貴,遇到重重困難,就輕易放棄了希望與奮鬥的`動力。對於這些人,我多希望他們能看看路邊石縫之間的小草,看看荒漠中的地衣,學習他們的堅韌,感受他們強烈的求生慾望。你在回頭看看生命進化的歷程,人類血染的歷史,你就會明白人之爲人的幸運了!

看完厚厚的《萬物簡史》,作爲人類之一的我,覺得自己十分幸運——一切都恰到好處,在茫茫宇宙中,在無邊無垠的時間長廊裏,不早不晚地趕上了這一場的生命盛會;同時,我特別感恩生命,給予我所有的一切。知足,珍惜着現在的一切。不論生活給我帶來多大的挫折,我也會昂起頭,對他們說:“這,是生命的贊禮,是對生活最好的迴應!”

讀《萬物簡史》有感2

讀完厚厚的一本《萬物簡史》,我感到意猶未盡。這真是一本最打動人的科普書。

作者比爾布萊森自稱這本書是“爲萬物寫史,爲宇宙立傳”。他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你可以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遊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祕。在這本書裏,作者不是在陳列知識,而是用滿腔熱情把知識做成工藝品,讓人讀來舒暢,有時忍不住要拍案叫絕。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爲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爲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現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

讀《萬物簡史》有感3

“唉,好悶啊,一個人在家真沒意思。”今天,正好爸爸媽媽在值班,所以我一個人在家,真沒勁呀!

於是,我的目光掃到了書櫃上,“咦,這裏怎麼有一本我沒有讀過的書呀!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情,就看看吧!”

原來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作家比爾·布萊森。剛剛翻開這本書,我就被他深深地迷住了,這裏面的內容都是一些我喜歡的內容,都是一些我想知道的內容。比如:“尋找超新星的人、尋找恐龍的人們、地下的烈火、小行星的撞擊、我們是從哪裏來的、在極輕的層面上進行測量······

這本書主要寫了《萬物簡史》是一本有關人類科學發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普名著,作者以超常的智慧、幽默風趣的筆法,結合有關現代科學的`發現,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們認識宇宙、探索萬物的科學歷程。人是從地球上第一批動物演化而來的嗎?一個人的DNA有多少個億的密碼字母?一個普通身材的成年人的軀體怎麼會蘊含着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的週期規律,是從北美洲的單人紙牌遊戲中獲得了靈感;達爾文爲蚯蚓彈起了鋼琴,是爲了研究聲音和震動對它們的影響······

這本書能讓我們懂得更多我們還不知道的知識,所以我們一定要多看些對我們有幫助的書啊!

讀《萬物簡史》有感4

昨晚深夜,小濤很興奮的給我推薦了一本好書,那就是比爾?布萊森著作的《萬物簡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歡,好的科普讀物完全可以當作哲學書來讀。就像霍金著名的《時間簡史》,在這方面的造詣簡直達到了登峯造極。

趕緊登陸噹噹網站,搜索到這本書,看到她的內容簡介的時候,購買的慾望立即高漲,噹噹是這樣推介《萬物簡史》的:“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蹟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着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裏去?’這一千古命題做了極爲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一個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爲,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

評價如此之高,實在是讓我心癢難搔。下了訂單,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送到,經驗告訴我最快也要兩天時間,那麼週末我就可以仔細閱讀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慾,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心,簡直是難以想象的損失。

曾經反覆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他睿智的思想,平易的語言,讓人一看着迷,他所展現的.世界,充滿思考與未知,發人深省。我是一個喜歡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愛,期待着有生之年,能通過蟲洞做時間旅行,無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後來又看他的《果殼中的宇宙》,裏面有許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論,膜世界等等,充滿了奇妙的幻彩,不過說實話,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確實很難理解,雖然霍金已經儘量寫的平易並圖文並茂了。

讀《萬物簡史》有感5

我們人類到底是從哪裏來的?爲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爲什麼會有天文、氣象、宇宙?這些問題我不知道問過媽媽多少次,可每次媽媽的回答都不能讓我滿意,心裏一直有疑惑。這些問題在今年的暑假裏,我終於領悟了,因爲我讀了《萬物簡史》這本書!

《萬物簡史》是一部有關科學發展史的書,作者比爾布萊森用幽默風趣的手法描繪出了天下萬物在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奧妙。從宇宙大爆炸,到黃石火山近幾次的大規模噴發;從觀察檢測曼森隕石坑,到探索史前動物的生活……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感覺自己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上億年前:灼燙的紅巖地上,爬滿了無數只能用顯微鏡纔看得見的單細胞生物!我又進入了侏羅紀——瞧!龐大笨拙的樑龍正在啃食桫欏綠油油的葉子;馬門溪龍正轉着它那小小的腦袋,尋找食物……更讓我忘不了是書中那些科學小故事:科學家林奈把部分動物的名字起成了生殖器的名字;當你睡在牀上時,其實有200萬個蟎蟲在吃你身上掉下來的碎皮屑!俄國人從1970年開始朝地下鑽孔試圖發現地心的祕密, 20年的鑽孔只不過深入地下12公里,離地心還有5800公里……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我以前總是認爲自己生活在地球上是多麼的無憂無慮,有用不完的'各種資源。原來不是這樣的。書中不止一次的說到“地球是幸運的”,因爲我們生活在太陽比較穩定的時代——壯年的紅巨星這一段時期,自身有大量的物質可以讓它以每秒鐘大約400萬噸的速度自由持續的揮霍,用來維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和生存。特別是地球上恰好有水的存在,纔有了生命。可是地球上的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人類還是象現在這樣揮霍資源,那麼若干年後的地球會不堪想象。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節約用水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保護環境,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絕不再浪費一滴水!從此,在學校或是公共衛生間,我看到有人不關水龍頭,就馬上跑過去關上,並且給那些不注意的人講節約用水的道理。在家裏,媽媽洗菜時有個習慣,總是先用淘過米的水浸泡下,再用清水沖洗,沖洗後的水再收集起來,可以洗抹布、拖把等等;我還從報紙上收集了一些節約用水的小竅門:在馬桶裏放兩塊磚,可以減少排水量;煮過麪條的水,可用來洗碗筷,去油又節水;養魚換的水拿來澆花,能促進花木生長等等,於是我經常提醒媽媽也這樣做。特別是我們隔壁的王奶奶家,更是節水的典範呢!他們家裏放着一隻大大的儲水桶,專門收集“廢水”再利用。洗過菜的水還要洗好幾樣東西,把洗過臉的水再拿來洗腳,最後是倒進抽水馬桶衝廁,特別節約用水!如果每戶人家日常都這樣做的話,我想全世界每日可以節約下來的水量簡直是不可估量的呀。

總之,這本書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懂得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是多麼重要,同時也激發了我對科學的熱情和去探究這奇妙的未知世界的興趣,這也是我更加努力學習的動力!

讀《萬物簡史》有感6

《萬物簡史》是一本科普書,這本書分別寫了宇宙、細菌、天文、地理、化學、科技、航空、生物,甚至是生命。對讀者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它就像一個魔法盒,總是跳出一些新奇的東西出現在你的眼前。

比如大氣層:如果你到達了離地面足足十公里,溫度會下降到零下五十七攝氏度;當離開對流層後,升至四攝氏度(這也是科學家們不顧危險、勇敢地乘坐高速攀爬電梯纔得到的結論);到了中間層,溫度迅速驟降到零下九十度;最後到了那個顧名思義的熱層,溫度竟高達一千五百攝氏度。

要知道太陽對地球有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幾乎離不開它。離地球太近,地球會成爲一個大火球;離地球太遠,地球上的一切都會變成冰塊。要不是太陽離地球的距離正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將無法生存。

而我們地球周圍圍繞着木星等這種巨大的星球保護着,可以避免一些小天體彗星、隕石……對我們造成的傷害。這讓我想起了那些憐憫的恐龍兄弟們。

第一次,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古生物學家認爲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第二次,在距今約3。65萬年前的泥盆紀後期,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第三次,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嚴重的'物種滅絕事件。第四次,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這次滅絕中消失。第五次,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這次滅絕中使恐龍徹底滅絕,海洋中的菊花石也消失了。

一本書就像一個好朋友,它可以啓迪心靈,而《萬物簡史》這本書卻可以帶你走進一個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帶你穿越時空,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讀《萬物簡史》有感7

從古到今,我們一直在科技的道路上探索。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看天文曆法,爲之驚歎;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揚名海外。是的,沒有科學,我們哪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發展,我們哪能坐上高鐵出行?沒有科技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

在我們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裏,每個事物隨着科技都在潛移默化的變化着。輕輕翻開這部書,輕盈跳躍的小字符門帶我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上億年前。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瞭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爲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爲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裏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萬物簡史》的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大至宇宙,小至微粒子的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現象。

感謝《萬物簡史》的作者比爾?布萊森以生動活潑,幽默輕鬆的語言把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史產生的歷程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也將近現代自然科學史巧妙地鑲嵌在其中,讀來令人頓生“閱盡世間萬物萬象,縱橫上百億年上億萬光年”之感。難怪北大前校長許智宏教授在書中的序言中說:“十分樂意向中國的廣大讀者推薦這本妙趣橫生有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希望它能喚起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在他們的心裏播種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我是一名從小熱愛科學的青年學生,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真正的記住的知識並不多,我一路驚歎和感嘆於大自然的種種神奇和奧妙,我與生俱來的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斷被激發出來。

當然,還要感謝作者和我們分享關於某些科學家的令人詫異又忍俊不禁的奇聞軼事。

《萬物簡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視野,它引領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產生,變化和發展的進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類的種種偉大和神奇,它讓我對人類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滿敬意。

《萬物簡史》喚起了我對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長達四十多億年的時間裏,雖然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滅頂之災,但是卻能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她的光輝史不得不使我從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

事物的發展和完善是靠着許多人努力奮鬥來完成的。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發明創造更多更好的事物。

讀《萬物簡史》有感8

這些天在看一本書——《萬物簡史》,拿起來厚厚的書,今天看完,他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那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到那裏去?"

這一千古命題做了精確的闡釋。讓我瞭解自己的存在是多麼的萬幸,準確的說是無數個萬幸成就了今天存在的我們。我們坐在電腦旁,敲打鍵盤表達獨特的自我的時候,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祖先,他們一步步的小心翼翼又謹慎的進化成就了現在相對高尚的我們。

否則也許現在的'我們是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又可直立又可潛水的兩棲動物呢!也感謝地球爲我們提供了危險又賴以存在和生存的空間!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地質學家、化學家等等,爲了瞭解和探索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曾經在課本上看到的那麼簡短的一句話,一個看似簡單的公式。在百年前,是經過了那麼漫長而艱苦的實驗、討論、證實才找到相對的真理!甚至是犧牲了生命換來的。同時對於科學家們遺憾的是自己的科學結論往往都是在老年或過世之後才被肯定。

讀《萬物簡史》有感9

最近讀了一本著名的科普書——《萬物簡史》,作者是美國的比爾·布萊森。

這本書講述了宇宙的許多奧密,從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點到無限大的宇宙;從無數的元素構成我們的太陽系;從無數岩石構成我們的地球;從地球的誕生到人類社會的發展,一切都無比的神祕,無比的複雜,但這本書卻從天文、地理、數學、化學、物理等多個方面來講述這些事物,使它們成爲有趣的知識。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二部——地球的大小,講述了很多的科學家不畏艱辛、不斷的對地球進行研究,這是人類的`好奇心理造成的。諾伍德爲了測量地球1度經線的長度歷時兩年走了330多公里;布格和孔米納花了10年的時間證明了地球赤道略鼓,兩極稍扁;馬斯基林爲了測量山的重量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不斷的計算;瑪麗·安寧爲了挖一塊蛇勁龍化石花了10年時間。

多虧第一代原子科學家的獻身精神和不畏高度危險的工作,現在的我們才越來越清楚,地球是古老的。

通過閱讀,我懂得了地球的形成;懂得了地球的周長;懂得了地球的質量;懂得了地球的年齡;懂得了地球的結構,而這一切,都是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的努力得來的!

生命!地球!宇宙!很多的知識都被作者用清晰的筆法彙集到此書。通過這本書,我發現了科學的有趣,我瞭解了宇宙,瞭解了,瞭解了生命,瞭解了萬物!越瞭解生命,我越覺得生命的不易,越瞭解地球,我越覺得地球的珍貴,正因爲科學家們的努力,我才能懂得那麼多的知識。

讀《萬物簡史》有感10

《萬物簡史》是一部有關於人類科學發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普名著,作者比爾布萊森用清晰明瞭,風趣幽默的筆法,講述了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故事。全書分爲六大部分: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個新時代的黎明,危險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們的道路。

就像《出版商週刊》說的,閱讀布萊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它的故事像磁鐵一樣的吸引着我,讓我去了解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科學家,說實話,我從沒有讀過這麼科學,這麼生動,這麼令人歎爲觀止,真正能學到科普知識的書。

布萊森把枯燥的`科學趣味化,把一個個科學家的逸聞趣事,巧妙的“縫合”在知識板塊裏。這樣一來,不僅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門捷列夫,哈雷等科學巨匠都變得那麼鮮活可愛,平易可親,而且通過一連串的故事會明白許多深奧的科學道理。比如:門捷列夫“從北美洲的單人紙牌遊戲中獲得靈感。在那種牌裏,紙牌按花色排成橫行,按點球排成縱列”,這個故事使我們悟出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真諦。又如:“貝克勒爾不慎把一包鈾鹽忘在抽屜裏的一塊被包着的感光板上。過了一段時間當他取出感光板,吃驚地發現鈾鹽在上面燒出了印子,就好像感光板曝了光,原來鈾鹽釋放了某種射線”,這個故事不僅說明了放射性元素的發現經過,而且生動地說明了放射性放射線的特點——不可見卻有着很強的穿透力。

標籤:有感 簡史 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