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簡史讀後感

觀後感2.3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簡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史讀後感

簡史讀後感1

用嚴謹的語言進行簡單卻重要的科普,《人體簡史》就是這樣一本書,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一本書。

首先作爲科普,它無疑是合格線以上的,因爲無論從嚴謹度,還是知識深淺它都很好的顧及到,科學準確性無需質疑,並且我既能在裏面看到初高中的基礎生物知識,也能瞭解一些認知外的醫學常識,可以滿足非專業的`業務的幾乎所有讀者們。

其次,作爲一本應該流行,讓更多讀者願意購買閱讀,它的語言和排版是可以做到更有趣更好,畢竟大段大段的文字很容易讓業餘的讀者要不難以下嚥,要不囫圇吞棗,但說實話我並沒有太多怨言,首先我覺得這就是作者的風格,並且我也覺得作者在趣味性上面是有努力的,認真看還能發現不少作者在字裏行間埋下的有意思的點,比如有趣的比喻,甚至卷福的名字都搬來了哈哈哈。

我很認可無論是讀客還是作者,對於這本書的編寫和出版都是很有誠意的,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其他方面,但是我這樣既褒獎又說他優缺點明顯,是因爲我知道這本書其實定位很明確的,它是寫給那些有基礎並且願意在業餘時間擴充知識的非專業的人,這種人大概率不是平時有時間的主婦,也不是一天到晚工作的上班族,因爲他們都不是又有時間又有基礎又有興趣的人,所以這也註定它受衆較窄。

那難道這就是科普書籍的宿命嗎,也不完全是,我覺得優秀的科普書籍可以通過有趣的問題來打開,然後用天馬行空的腦洞去發掘,讓趣味的同時知道並記住,哦原來是這樣啊,這就好了。

當然雖然對於自己想通過閱讀這本書提升知識的人來說是較小的,但是,對於有小孩的家庭,給小孩科普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因爲深淺有度,也容易講解。

簡史讀後感2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自己以前是渾渾噩噩的使用這幅軀體。這本書整體結構是嚴謹的,書的前面很詳細的給我們敘述了一些被忽視的知識,在最後又給出了詳細的註釋及其出處。作者爲自己的'每句話負責,更讓這本書具有權威性。我們每個人說話也得有依據,也得自己的話負責。如果真能做到這樣,可能網絡暴力就會少很多吧!

我只知道人的分娩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那種初爲人母的喜悅後來會被各種痛苦代替。人體的機能是怎麼處理這整個過程呢?這本書給了我答案,但是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而母性的偉大卻在這本書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正是這樣,才能讓我們體會到母親的不易,更加孝順母親。我們是在父母親庇佑下成長的人。一個人可以庸庸無爲,但是基本的孝道是要有的。可是,我們能做到像古代那種以孝爲先嗎?怎麼纔不會成爲愚孝呢?這可能得看個人的悟性了。

這本書有一章是每個人每天有5次得癌症的機會。這讓我大吃一驚,我一直以爲癌症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總有種得此病就有點倒黴不幸的意味。而兒童癌症正是這類疾病的最令人惋惜的情形。還有一部分是指Y染色體將在460萬年後消失,那是不是意味着長久來,處於食物鏈最上層的人類也要處於滅絕的狀態。到時候這個地球,又會成爲哪個物種的天下呢?就像很多年前食物鏈頂端的恐龍族突然滅絕一樣,我們會不會也突然滅絕了呢。我愛這五彩斑斕的地球,我希望她能越來越好,期待她孕育的子女能是愛她的。

我有種感覺,覺得人類遲早會滅絕,因爲人類的惡永遠無法消失。人類終究會毀在自己的手裏的。正如紅樓夢最後的言語,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簡史讀後感3

如果說有些書適合通過紙質書,而不適合通過電子書閱讀,這大概就是其中一本了吧。

雖然書名是簡史,但是整個文章思路與常見的歷史類書籍不同。作者的關注點,不是各種文明的碰撞,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真正的人類進化,如何從處於食物鏈中層的普通動物,一步步發現到今天這樣可以改變自然法則的物種。這個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更遠,遠至幾百萬年前,作者在行文中自帶上帝視角。

全書主要分爲四部分,解答了人類如何進化至今的問題。第一部分認知革命,讓智人慢慢產生了有別於猿類和其他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語言來溝通,還有虛構的故事和想象的規則,讓人類有了文化及傳承的雛形。第二部分農業革命,是人類從遊牧型的採集部落慢慢演化成永久固定羣落,人類也開始慢慢能馴化其他物種(植物和家禽),慢慢形成大規模合作網絡,慢慢產生了文字和階級。第三部分人類的融合統一,人類慢慢產生了金錢、帝國和宗教。第四部分是科學革命,這部分使人類產生了質的.飛躍,人類可以操縱甚至創造的自然資源更多了,全球化進展也得到了飛躍,甚至可以改變原本的自然法則。

但是,看似一切的進化真的是向好的方向進化嗎?現在的我們真的比幾百萬年前的採集部落的人幸福嗎?真的不一定。人類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曾經住在歐洲的人不知道世界還有美洲澳洲,現在可以自在旅行。未來會不會發展地球之外的其他文明?那時人類又會怎樣?

據說作者的這本書,在每個國家出版之前,他都會做點微調,所以在閱讀中,以中國做例子的點還是挺多的。也是十分用心了。

我看電子書總是犯困,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好書,推薦閱讀。

簡史讀後感4

這些天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才發覺原來自己對中國的哲學思想一竅不通。雖然看不懂,但是感覺從這隻有300來頁的書本里看到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在中華上下5000千年的歷史的發展脈絡。

馮在着本書裏講了中國歷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實我也不清楚怎麼去說,哲學的東西真是好難懂啊!不過他的這本書已經寫得比較通俗易懂了。是我看到過的哲學書中最好讀的(雖然沒有看過幾本,呵呵~)

在這本書的第一句: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佔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我們大概可以瞭解到中國哲學在重要性。

從這本書瞭解了八卦的由來,各個思想學派的發展歷史,各個學派中的代表人物。中國的哲學的精神,儒家文化何以在中國能有如此的地位,自我感覺各家的思想就是一個相互吸收和借鑑的歷史,不知哲學是否都是形而上的,或許哲學就是這樣吧。我認爲任何時代的思想都會受到自己所處的時代的各方面的'條件的影響,特別是物質方面的條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哲學思想在經濟的發展中也有意或無意地隨着發展。

書上也說了些東方的哲學思想和西方的哲學思想的差別,畢竟兩者的物質,地理歷史等各方面的基礎不同,所以理所當然地有差別。但是兩者都是人類的優秀的文明的一部份,如果能把兩者優秀的成分相結合利用,正如本書上所說的中過哲學上負的方法和西方哲學正的方法相結合,才能產生未來的哲學。

雖然自己簡直就是沒有水平,但是還幻想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希望大家能體諒,或許當我看這本書第二次的時候會有所感悟!

簡史讀後感5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雖然事實上我們已經把它很形象化了,比如提起時間你可能會想到滴滴答答的鬧鐘,或者不斷變換數字的電子錶等等這些形象的東西。關於時間我拜讀了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於宇宙學的.經典著作——《時間簡史》,這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任何物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出來。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是我看《時間簡史》中所得出來的結論,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論,你永遠不可能說是真理,哪怕是準確推測了千萬次,只要下一次出現了不符合的推斷,那麼這個理論就不成立。

正如我在網上所看的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換而言之也就是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人類前往的動力,只有這樣文明纔會進步,不然將會面臨的結果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從來沒有過這個觀念。

讀了這本書後,腦中一直旋繞着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無限小的一個點?會坍塌,還是最後趨於穩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還是有盡頭的的?人類能否發明出時光機回來過去?所有問題迎面而來。

霍金曾說過:“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我對宇宙的認識,這包括宇宙爲什麼會存在。”包括霍金在04年也宣佈過關於黑洞的理論存在的錯誤。他說:“黑洞並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物理學家以前認爲的那樣。

宇宙是神祕的也賦予黑暗,但是在我們內心之中有擁有着這樣的宇宙!

簡史讀後感6

宇宙的起源果然是非常奇妙的,就像《道德經》所言,可謂“玄之又玄,衆妙之門”啊。奇點也好,暴漲理論也罷,都是從觀察到的現象的角度儘量解釋大爆炸及之後的宇宙如何發展。當然,也會有人擇理論,認爲宇宙之所以如此發展,是由於我們的存在。

種種理論,都能夠解釋一些現象,卻還是無法對於宇宙之所以有起源作出最準確的解釋,所以有造物主撥動了大爆炸的齒輪似乎也不是一句玩笑話啊。大爆炸後的1秒鐘,溫度降低到約爲100億度,這大約是太陽中心溫度的1千倍,亦即氫彈爆炸達到的'溫度。這是第一次瞭解到氫彈爆炸能夠達到如此的溫度。鐵的熔點不過1500多攝氏度,熔點最高的材料碳化鉭鉿合金也只是3990攝氏度,100億度真的是一個人類無法想象,無法描述的溫度——你甚至找不到什麼詞語去形容它。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原來人類已經能夠造出爆炸可達10億度的武器了,想不到究竟什麼物質能阻擋一顆氫彈的近距離爆炸。想一想人類還是脆弱的。小到疾病的困擾,大到武器的襲擊,每一樣都可以奪走人類的生命。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也是強大的,可以造出毀滅地球的武器,也可以看到光年之外的星系。《時間簡史》不僅僅給我帶來了物理意義上的思考,還有生命層次的啓迪。智慧這種看不到摸不着的存在,竟也可以反映在幾條染色體上,並且經歷了30億年的從粒子到生命體的演變。我相信以後一定會有基因改造人出現,只是不知道那時候人類是否已經衝出了太陽系。

當下爲宇宙起源爭論不休,或許若干世紀之後,人類也能親手製造一個宇宙——就像吹泡泡一樣簡單。作者:李明哲

簡史讀後感7

現代傑出的物理學家,被譽爲“宇宙之王”、“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思想家、理理物理學家之一。”1942年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牛津、劍橋大學,並獲得劍橋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21歲的他,患上了漸凍人症,被禁錮在輪椅上20年,他的貢獻正是在輪椅上做出來的,他,就是身殘志堅的霍金先生。

《時間簡史》是一本優秀的天文科普作品,它使我認識到--在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多麼神奇和美妙。《時間簡史》清晰地解讀了宇宙的很多問題,將高深的理論物理學通俗化,增配大量圖片,讓讀者更加理解霍金的思路。

讀了這本《時間簡史》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許多天文科普知識,讓我更加全面地瞭解禁錮在輪椅上20年的成功人士--霍金。

霍金雖然是一位殘疾人士,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向外發出告示,只能靠助理和家人的幫助下生活,只能靠輪椅到世界各地演講,只能靠三根手指去控制輪椅,雖然他的身體殘疾了,但他的腦子和心靈都沒有殘疾,正如他所說的:一個人,身體有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

我也要學習霍金的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低頭,勇敢去面對現實,在生活上,微笑地面對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爲”正是我以後奮鬥的目標。

霍金一生的`堅強,一生的志氣值得我們學習,他面對困難不低頭的意志更值得我們學習,雖然現在我還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時間簡史》,我想,在多年以後,我會重新拿起這本書,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宇宙論,書中的霍金意志。

世上永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世界上永遠都不會再次擁有霍金,但是,霍金的智慧和《時間簡史》永遠留在世界上,保留着。

簡史讀後感8

一個人也許能擁有無比的智慧,但他若想成就一番偉業,還需要一樣東西,那就是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永遠堅強不屈的精神,而霍金就是擁有這種精神的人。

也許人的命運只有上帝才能揣摸清楚。

21歲時,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說他至多隻能活兩年半。就像正要怒放的花朵突然遭到了踐踏,霍金的人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面對死亡,他沒有低頭。他對自己說:“時間只有兩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留下一點輝煌。”

他成功了,命運女神的天平已經向他傾斜。

霍金成了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風行世界,發行量達2500萬冊。

而去年,我就通讀了這本鉅著,給我的感覺可以用兩個來概括,那就是:震撼。

書中,霍金解釋了宇宙、空間、時間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內容,比如不確定性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在測量一個天體的位置與速度時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語言生動有趣而不乏深刻,字裏行間都體現出了一位偉大物理學家的智慧與幽默。

通過這本書,我瞭解了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例如什麼是紅移、藍移,什麼是類星體,以及許多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東西。當然更多的,是我對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敬佩。

自從瞭解了霍金,瞭解了這本書,霍金就成爲了我的偶像,成爲了我的一種精神寄託。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對他堅強品質的敬佩與學習,另一方面是我對物理的喜愛以及想要成爲一名像他一樣偉大物理學家的理想。

希望霍金能繼續快樂地生活,而我也會努力,爭取理想成真。

簡史讀後感9

從小到大,對人體的認識都是膚淺的。出現頭疼腦熱的時候,會感嘆病毒感染或是細菌引起發炎。偶爾也會因周邊人的疾病感慨生命的無常。生命有時很脆弱,幾秒鐘的時間就倏忽沒了,有時卻又驚人的頑強,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依然煥發着勃勃地生機。

《人體簡史》這本書實際上是關於人體的科普書。將人體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從古到今,糅碎了捻細了,然後用文字一一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孫子兵法》中有一說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的一輩子,其實就是一個與人體的各種不適各種病痛作鬥爭的過程。有些鬥爭,通過醫生就可以輕易獲勝,而有些鬥爭,只能通過自己與人體的相互協調相互遷就,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顯然,這第二種鬥爭的結果是每個人所期望達到的最好的結果。因此,掌握人體的知識,懂得做什麼對人體有好處,很有必要。所謂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該書文字通俗易懂,除了一些嚴謹的學術用詞和詳盡的數據,還運用了許多生動的實例。可見本書的撰寫是建立在科學與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的.。如今的中國人生活富裕了,對健康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了,各類養生機構也層出不窮。說白了,“養生”就是養身體,通過鍛鍊、飲食或者其它途徑讓身體的各項機能處於最佳狀態,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既然要養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身體。雖說每個人身體的各個器官大致是相同的,但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着大量的細微的差別。比如說,象桃子這種水果,有些人吃了感到美味無比,而有些人卻會引起過敏,嚴重地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總之,《人體簡史》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人體,從而讓我們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簡史讀後感10

你聽或者不聽,它在那裏,你聽過或者沒聽過,它也還在那裏。 相較於下里巴人的通俗歌曲,彷彿西方音樂已經被擺上了上層社會的文化享受中,在中國更乏關於西方音樂流派的評述。 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來看,西方音樂流派正宗性源於基督教的純正性,按照基督教的發展,將西方音樂從宗教音樂發展至實用音樂,即波普藝術。

西方中世紀可以說是古典音樂的突出時代,中世紀即西方的封建時代,這一時代的音樂代表體現在清唱劇(巴洛克時期,最傑出的清唱劇大師當數英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和康塔塔以及衆讚歌),清唱劇類似於獨唱,康塔塔近似於中國的大合唱,而衆讚歌則是前兩者的綜合體,與近現代中國音樂發展的區別則是,表演對象的不同,西方中世紀音樂的表演對象是上帝神靈,類似於唱詠,音樂劇大多爲僧侶,因此舞臺設計比較簡單,中國近代音樂則是有固定觀衆的關注,舞臺設計考究,表演形式注重視覺效果。古典音樂的發展,極具代表性的格列高利聖詠中最富特徵的旋律不僅長久地保存在中世紀作曲家的創作中,而且還保存在後來許多世紀的作曲家的創作中。

我們在巴赫、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可以聽到這些旋律,如莫扎特的《朱庇特交響曲》、李斯特的`《死之舞》,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第 5樂章 、聖桑的附有管風琴和鋼琴的《 C小調第三 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鋼琴和管絃樂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流傳至今的諸多樂曲形式,如小步舞曲、軍隊進行曲,以及奏鳴曲第一樂章 等,都是由格列高利聖詠衍化而來的。 備受矚目的音樂家舒伯特和貝多芬是古典音樂之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從基督教學中汲取養分,創作出更多的宗教音樂。而聽衆對於宗教音樂的把握比較明確,因此符合受衆羣的需要,而使西方音樂發展至頂峯。

簡史讀後感11

從人類到上帝,是這本書的主旨。

—尤瓦爾.赫拉利

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書,乍一看。啊,好有深奧的內涵,在通讀後,感受變了,這分明是一本通俗易懂,卻令人深思的一本書嘛!

人類的起源並不突兀,早在兩百五十萬年前,人這一族,就已經在世界出現了。而智人的出現,則又晚了五十萬年。但在短短數百年數千年後,智人將世界“佔爲己有”,其它人類種族全部消失,只要人到了某個地方,那便是洪水,一點兒渣也不留下。從七萬年前的“認知革命”到一萬二千年前的“農業革命”,再到五百年前的“科技工業革命”,人類只用了不到十萬年的時間,走上了世界頂端,而之前一直位居榜首的老虎、鯊魚,在智人的出現後,慢慢消失,它們想不懂,它們都幾百萬年未進化,智人在幾萬年前還是它們的.食物,可現在統治世界?

在智人進化之前,非常好地利用了“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這道理,他們不斷戰鬥,吞噬,才走到現在稱霸世界的局面。現在很少人有想用,人之所以只有一個,單一的物種是爲什麼,而以後,世界上會不會只有人這種生物?可能幾十億年前地球從未想過會在能量耗盡前壽終就寢,而人類的出現,已大大消耗了她的生命,可能幾萬,不幾千年後,智人這個物種會伴隨着其他物種消失,而滅絕,其它生物而是幸運的,因爲它們已延繼了幾百萬年,而人類,在幾萬年前登上歷史舞臺,而沒觀顧整個世界,世界就要毀在自己利益中了。

“最犀利的劍,視爲最強的種族推動”。這一說明,終究會讓智人毀在自己手中。

簡史讀後感12

此書在20xx年一上市,我就買來讀了。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承接了他的上一本著作《人類簡史》的主題展開討論。

如果說讓逸爸用一句話概括《人類簡史》的主題,應該是:人類,或者準確地說,我們智人只是人種的一種,沒什麼了不起。人類成爲世界的主宰是因爲我們有了三次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技革命;且學會了用編造故事的方法將大規模的人凝聚起來,共同協作。

赫拉利認爲智人沒有什麼了不起。未來也會保持沒什麼了不起的狀態,所以智人千萬不能得意忘形,得保持一種敬畏之心。對什麼保持敬畏之心呢?答案是:要對數據主義保持敬畏之心,因爲人類的自由意識不靠譜。

我嘗試概述一下他的大致觀點:

1.我們智人有別於動物,不僅僅是因爲我們智商高於動物或其他族人(如尼安德特人)和發明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們人類能編織一個意義之網並讓大多數人能相信這個意義之網,從而進行靈活的`協同合作;

2.意義之網在農業時代後凸顯,從各類神靈的崇拜,到世界三個宗教,再到法國啓蒙運動後的人文主義(以人爲本)。因此,人文主義同樣是宗教。

3.人文主義中的三個分支: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進化人文主義,在20世紀經歷80年的角鬥後,自由主義完勝並主宰世界至今。

4.自由主義的核心是以人爲本。一切要以聆聽個體內心聲音爲主,即自我意識爲上。然而,現代科學印證,自我意識或者說自由意志只是一種算法,並非人能控制,會被人工智能算法代替。從而,無法避免地進入數據主義至上的時代,數據主義成爲新的宗教。

5.人類幾千年來,克服了三大難題:飢餓、瘟疫和戰爭。然而,人類無法滿足現實的本性,會推動我們繼續向新的三大難題進行挑戰,即永生、神人和持續幸福。我們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的探索,尋求三大目標的突破口。

簡史讀後感13

《萬物簡史》講述了宇宙中的許多祕密,從微小的粒子、原子的組成到生命的來源;從伽利略發明的單筒望遠鏡到現代化大型哈勃天文望遠鏡;從小小的單細胞到豐富多彩的動植物;它從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數學等幾個方面解釋了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就像一個百變魔盒。原子、粒子的組成、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這些紛繁複雜的科學概念通過科學家的'講述變成了非常有趣的東西。

其中,我最喜歡生命這一節。生命是由無數個沒有生命的原子集結在一起而成的,如果用鑷子(當然很小)鉗出身上的原子,人其實也就是一堆原子塵土。而且,只要是一個生命,就都是運氣好得不得了:你每一個祖先都沒有被燒死,被壓死,被累死,被餓死,都能成功地找到對象、生兒育女,在每一個你的祖先身上都有一段傳奇的經歷並最終產生了——你。每一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而且,只要原子的排列出現了一點點的差錯,哪怕是最細微的,你現在也許就是啃食岩石表面的海藻,或是像海象那樣懶洋洋地趴在岩石上曬太陽,或是在海面上噴一口氣,然後鑽到海底十八米的深處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既然生命是如此不易,我們當然要利用好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幫助社會進步,“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很多鮮爲人知的祕密正等待着我們去探索,去追求,而那些答案和剩下的未被人發現的祕密,還藏在那黑洞洞的宇宙深處中,人類目前已知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想要得到那些藏在更深處的祕密,只有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去探索。

簡史讀後感14

針對很多名人的暗殺本身是一個“局中局”,刺殺者本人執迷不悟地相信是自己的那顆子彈殺死了受害者,其實在他動手的那一刻還有子彈從別處射過來,甚至在送往醫院的救護車上被髮射。

在非信息化時代,最完美的殺人方式便是“局中局”,組織者找了一名身世簡單的人並蠱惑他去刺殺目標人物,但是當他扣動扳機或者伸出匕首的那一刻,還有其他的職業殺手就隱藏在周圍並趁亂出手。

公衆看到的那名暗殺者只是個替罪羊,致命的傷害往往來自其他職業殺手,而職業殺手最終不會被公佈出來,因爲僱傭他們的人有非常強大的背景和關係,他們可以阻礙司法機構的調查,通過金錢和權力迫使媒體不能正確報道。

我們熟知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兄弟,以色列總理拉賓,戴安娜王妃都是以這種方式被刺殺的,最終被處決的也是那名被公衆熟知的.替罪羊,真正的殺手及其組織者完美地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真實的情況無法被揭露,變成了地攤文學裏的傳說。

當然最近一次“局中局”暗殺是金正恩刺殺他的兄長金正男。兩名不知真相的女子被僱來輾轉好幾個機場進行刺殺演練,做着“先矇眼睛然後假裝認錯人並道歉”的戶外遊戲,一旁有人把這個過程拍下來傳到網上賺點擊率,只是在最後一次她倆手上塗有致命毒劑。

原本這也會是一場替罪羊式的刺殺事件,這兩名女子對刺殺一無所知,最後一次之後她們會發現原來的僱主早已不知所蹤,什麼都審不出來。只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有太多的攝像頭拍下了這個團隊的蹤跡,最終使這個刺殺事件才被公之於衆。當然即使公佈了也無濟於事,因爲真正的兇手策劃者依然逍遙法外。

簡史讀後感15

《科學簡史》中記載着許多名人的發現和發明,裏面的所有名人都有着對科學的強烈渴望和好奇,雖然我不是名人但是我也非常熱愛科學,也對科學有着一顆強大的好奇心。

《科學簡史》裏面有很多令我敬佩的名人,如我國漢代天文學家張衡,他博學多才,他在天文學上成就最爲突出的他是中國古代宇宙結構理論渾天說的代表。他的發明在當時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渾天儀、地動儀、指南車……我爲他尊重科學與正直不阿的品質所折服。達爾文也是一個令我敬佩的英國生物學家,他的進化論成爲人類研究生物進化規律的有力工具爲人類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我們都知道紙是知識信息的物質載體和傳播的媒介,在社會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紙術作爲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爲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造紙術是我國東漢造紙革新家蔡倫發明的……

以前我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遇到一點點小挫折便放棄。在上個學期中,有一段時間表現很不好,常常被老師批評,同學們也不愛和我玩了!我心裏想:再這樣下去老師和同學們都會對我很失望,還有我的親人。如果我現在重新振作起來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受到老師同學們的原諒和表揚,心裏打那一刻起,想起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如果還不好好讀書的話我長大後肯定後悔。

自從我讀了《科學簡史》內心深受啓發,我要向這些科學家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和毅力,遇到問題勤加思考,多動腦筋,學會細心觀察,善於總結經驗,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標籤:讀後感 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