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幸福了嗎讀後感

讀後感2.19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幸福了嗎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了嗎讀後感

幸福了嗎讀後感1

前些天,同事給我拿來了一本書是白巖鬆的《幸福了嗎》,白巖鬆我自認爲很瞭解,中央電視臺的金牌主持人,《焦點訪談》欄目的鐵嘴鋼牙。我雖是一箇中學數學教師,也算得上是一個小文化人,一直很崇拜白巖鬆,因爲白巖鬆的言論一向以有勇氣、有價值著稱,他敢說真話,語言犀利,直面真理。

我認真讀了這本書,內心有崇敬、有共鳴、有嘆息、有不平。我合上書本,苦思敏想,幸福的標準是什麼?自己幸福嗎?從白巖鬆的書中讓我們理解幸福不是單純的錢賺的多,房子住的大,社會地位高。人的慾望永無止境,一己私利實現的快感並不是幸福,只有從心底想着“付出”,而且在行動上做到了,纔是幸福,靠真本事努力,並享受着努力的過程纔是幸福。

懷着純真的夢想,我滿腔熱忱的踏上了三尺講臺,從如畫的江南大都市上海來到千里冰封北國,轉戰咸陽,三十多年來我也曾不計得失的一頭扎進我所熱愛的數學教學工作之中,我也曾毫無保留的奉獻着我對學生全部的愛。

現在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了,每逢多年教過的學生來看我時,在大街上行走,聽到喊我一聲老師好,碰到學生家長問寒問暖,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在學校在課堂,我把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當作我生活的動力,精神的源泉,學生們把我當母親,當朋友,我高興時他們歡愉,我生氣時他們內疚,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感到的是溫暖是幸福,什麼房子、車子、票子對我來說根本沒有這些重要,我只要我的學生學習努力,到了社會上受到稱讚和尊重,是一個有用的棟樑之材,這就是我的幸福。

在目前,我感到我是幸福的。

幸福了嗎讀後感2

完完整整的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面朝着太陽,心中想:有陽光的地方就是有幸福的地方。

白巖鬆,一個優秀的央視主持人,在對以前生命反思的時候寫了這本書,書中的形式是以專題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近幾年發生的事情,題材有輝煌的,有悲傷的,有尚待發展的……給我們呈現出來的是一個親切的母親的形象。母親是一個飽受了災難,但是現在仍然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在發展着。以一個騰飛的形象展現在全球的'面前,她現在是全球矚目的焦點,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在一個現象的背後,白巖鬆都是以他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高度在反思着,他能讓我們靜靜的思考看起來已經理所當然的,已經被我們忽視了,麻木了的事情,讓我們重新對這種事情進行着思考,我細化他書中的暢所欲言,喜歡他們這些新聞人背後的故事。

在他的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欣賞着他,佩服着他,從他的身上,從他的文字中我學會了對事情不同角度的思考,學會了對一件事情進行反面思考的方式,從書中我也學到了要慢慢的建立自己的話語權的能力,建立自己獨立看問題的能力。

一本書可以帶給我很多東西,多讀書,讀好書。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一些感受和的撒加分享一下,哈哈,大家有機會的話也是可以看一下的。

幸福了嗎讀後感3

花了好幾個星期把白巖鬆的《幸福了嗎》讀完了。

有人說,300頁不到的書,居然花了幾個星期看,可見效率很慢。其實不然,因爲最近工作忙,傍晚回家後,吃完飯就看會報紙,看會書,白天太累,導致晚上比較泛困,看了一會就想睡覺了。所以正因爲這樣,幸福了嗎纔剛剛看完。說到整本書,基本上圍繞着白巖鬆的人生經歷來展開,以此點出種種幸福。所謂經歷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纔會看淡,看真,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是幸福呢。有父母愛,有朋友幫助,有自己樂意做的事,這就是幸福。

當然,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會有共性。過分追逐名利,看似是在追求一種特定意義上的幸福,其實是在摧毀幸福。我不認爲錢很多就一定幸福,錢少的人家也團團聚聚開開心心地圍着火爐吃飯;錢多的人家,也有不斷弄着離婚,婚外情的人家。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錢,在於自己,在於自己的內心,能否經得起誘惑,抗得起干擾。這年頭,世界太亂,有錢人太多,不少人都在加緊腳步拼命賺錢,並且有些人賺錢是有違道德的。世俗的社會,物質的人們使我們更加陷入了一種混沌。幸福不在於錢多少,而在於自己。在來說說白巖鬆,作爲央視名嘴,白巖鬆一直給人以正直,聰慧,儒雅的形象。

看到書中他自己介紹偶爾也踢球,還是最佳射手,突然發現自己有點像他,個人境界成就方面都不如他,但有些地方卻出其地相似,不是我妄自菲薄,內心裏真是這麼覺得的。幸福一直是個話題,曾經有個笑話,說幸福,那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裏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邊的幸福。

幸福了嗎讀後感4

書中延續了白巖鬆主持的一貫風格,講述樸實、生動,又是對現實社會的質問,不僅僅從單個方面去看待事件,可能是作爲一個新聞人的職業習慣,總是從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事件的本身,幸福了嗎讀後感。書中也可以看出作爲一個新聞人,一箇中央電視臺的新聞人,從國家的高度,新聞的真實性,來面對工作,從一個側面給我們介紹了中央電視臺的工作情況,畢竟作爲一個新聞人,他在屏幕上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說的好那是自然,你就是靠嘴吃飯的,說的不好,就成了萬夫所指。他在書中說的一句話非常好:你靠嘴生活,也活在別人的嘴裏。

人進入40,按照古語來說應該是四十不惑。可是在白巖鬆看來,他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反而是困惑更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畢竟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敢闖、敢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人到四十後彷彿又是一個高峯,什麼事情好像也看明白了,想問題、辦事情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了,他的第一本書是《痛並快樂着》,我在閱讀完《幸福了嗎?》後,有幸拜讀了這本三十歲寫成的書,因爲是讀書存在先後順序的問題,再加上作者十年來的閱歷又增長不少,我個人認爲這一本寫的非常好,而且也包含一部分上一本的內容,使整本書看起來更加完整,作者自己鮮活的人生經歷就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書中還附有白巖鬆在耶魯大學的演講,講得也是很精彩,妙語連珠,風趣幽默,推薦大家看看,在網上也可以找到的。

三十歲寫了本書,42歲又出了自己的第二本書,證明作者的人生經歷還是很豐富的,十年就能再出一本書。記得有個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到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寫一本自傳,這一生過得也就算充實了。

幸福了嗎讀後感5

“幸福”是人們奮鬥的目標,大家都在追求它。但是對於幸福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小時候的我認爲過春節就是幸福,既能得到壓歲錢,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東西,又能逛五彩繽紛的燈會。總之,彷彿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但是現在我對於什麼是幸福卻感到很困惑,很迷惘。讀了《幸福了嗎》後,我受到了啓發,找到了答案。

書中讓我觸動最深是白巖鬆說到的老師,他的家人很多是教師,在學校中學習中總是得到教師的鼓勵。如今,我也是一名教師,我幸福了嗎?會有學生會爲我感到幸福嗎? 掩卷沉思,教師本身就是個奉獻的職業,教師要多想想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漸漸地你的心境便會豁然開朗了。所謂幸福感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不同於物質的東西。作爲一種個體化的感覺,幸福感應該是植根於自身的一種心理感受。如果我們把教書當作一種職業,可以享受課堂帶來的親切感,感知學生目光中的求知慾,體會童心未泯的快樂;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可以感受學生成長的.光榮感,體驗教書育人的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的昇華。

《幸福了嗎》,我感謝你!你使我不僅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而且,使我懂得怎樣從我的教師生涯中感受幸福,我相信我的一生一定會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陽光之中。

幸福了嗎讀後感6

《幸福了嗎》書中延續了白巖鬆主持的一貫風格,講述樸實、生動,又是對現實社會的質問,不僅僅從單個方面去看待事件,可能是作爲一個新聞人的職業習慣,總是從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事件的本身。

書中也可以看出作爲一個新聞人,一箇中央電視臺的新聞人,從國家的高度,新聞的真實性,來面對工作,從一個側面給我們介紹了中央電視臺的工作情況,畢竟作爲一個新聞人,他在屏幕上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說的好那是自然,你就是靠嘴吃飯的,說的不好,就成了萬夫所指。他在書中說的一句話非常好:你靠嘴生活,也活在別人的嘴裏。

人進中年,按照古語來說應該是四十不惑。可是在白巖鬆看來,他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反而是困惑更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畢竟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敢闖、敢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人到四十後彷彿又是一個高峯,什麼事情好像也看明白了,想問題、辦事情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了,他的第一本書是《痛並快樂着》,我在閱讀完《幸福了嗎?》後,有幸拜讀了這本三十歲寫成的書,因爲是讀書存在先後順序的問題,再加上作者十年來的閱歷又增長不少,我個人認爲這一本寫的非常好,而且也包含一部分上一本的內容,使整本書看起來更加完整,作者自己鮮活的人生經歷就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書中還附有白巖鬆在耶魯大學的演講,講得也是很精彩,妙語連珠,風趣幽默,推薦大家看看,在網上也可以找到的。

三十歲寫了本書,42歲又出了自己的第二本書,證明作者的人生經歷還是很豐富的,十年就能再出一本書。記得有個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到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寫一本自傳,這一生過得也就算充實了。

幸福了嗎讀後感7

上次看這本書應該是高中吧,忘記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情讀完的,但我記得白巖鬆對我的影響很大。看完後當時我就想在大學時讀新聞傳播專業,但實際上當時的我對此瞭解得並不多。大一分專業時沒有傳播學可選,選了師範。

大學雖然偶爾關注白巖鬆的動態,但卻沒再把書看一遍。再讀第二次已經是碩士研究生一年級了。這一次,我認真也不是很認真地看完了,之後對於我已經很瞭解的部分是瀏覽。這一次,在看關於汶川地震的章節時眼眶溼潤了,其他章節情緒起伏並不是很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想有這點時間把書再看一遍,不如去讀點名著。這個思緒沒有繼續下去,因爲我喜歡白巖鬆啊,再看一遍也無妨。畢竟最近也在看《對白》的綜藝節目,看《新聞週刊》等,他的言論會提醒我保持清醒獨立與理性。

回看這本書,感慨的是在那段我還不懂事的時間裏,老白經歷了很多,那段時光於他而言很精彩,他一一記錄下來。我很好奇,因爲我一直好奇在某個時間點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幹些什麼?所以我更好奇我喜歡的老白那段時間裏經歷了什麼?他有哪些感悟,我向他又走進了一步。等忙完了這段考試周的準備,要把《白說》翻看。很期待他會在書中說哪些我還不知道的.故事,肯定很多。

老白演講摘抄:

人到中年,友情之樹日漸凋零。人終究會走向越來越孤單的歲月。當你擁有一種閱讀的習慣時,你永遠不會孤單。當我最孤寂、一個人的時候,隨便拿起一本書,如同邀請一位朋友。你可以跟它對話,可以反對他的意見,你可以突然跟他找到共鳴,你也可以把它放下拿起另外一本書,讓它插進你們的對話。你永遠不會真正的孤單。因此,閱讀從來不是一個功利的事業,應該是一種生命方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