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魯迅散文讀後感

讀後感1.71W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爲“民族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散文著作也很有名。大家讀了魯迅散文之後會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魯迅散文讀後感吧。

魯迅散文讀後感

  魯迅散文讀後感1

魯迅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從小到大聽的最多的作家,最最熟悉的作家就是他了。佩服他在那樣的一個殘破的中國要掙脫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的時代,是爲數不多的清醒者,滿懷激情,用筆桿子去喚醒愚昧的國民,你也曾經彷徨,曾經吶喊,曾經傷逝,爲的是激勵一代代的有志青年,爲的是追尋那一片光明。

人們把《野草》給予了很高的藝術地位。在五四落潮後反思思想上對人生,對人的存在價值,以及社會的現狀讓他有了一定程度的質疑,他感到煩悶和痛苦。在這樣的條件下創作的《野草》,便賦予了自己的那種微妙的感覺、心理、情感,是對絕望的反抗的一種藝術的'再現。

魯迅的作品,初次的品讀,我的第一感覺是晦澀的,很難捉住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但他的作品就像烈酒,初入可能是順着喉嚨流下去就象是一團火一路燒下去的感覺,但細細的品味有一股濃濃的香醇味,回味在身體裏的一種舒適感。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於《影得告別》的賞析,純屬我個人的看法。正如魯迅曾經說過的:“真的勇士敢於面隊慘淡的人生,敢於面對淋淋的鮮血。”“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裏,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裏,我不願去。”面對激情消退的青年,他呼籲,他吶喊。在面對明與暗之間,他選擇了堅持,選擇面對黑暗的現實。人的影子,在完全黑暗與完全光明的情況下,都要消滅,它只能存在於半明半暗之中。反抗黑暗,黑暗會吞併我;而光明真正到來之時,光明又會使我消失。這是怎樣的一種境地。 但作者寧願被黑暗沉沒,也不願苟活於明暗之間。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魯迅散文讀後感2

前天開學發了新書,第一篇課文就是魯迅的《藤野先生》,爲此有點感興趣就讀了一邊,感覺到有一股對老師的親切和尊敬。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老師是一位日本人,那時的魯迅是“留學生”,可是和他們一起的留學生,都是以吃喝玩樂生活的,國家給他們最好的條件,但是有的學生是在那日本的櫻花爛漫下度過的。魯迅對此做了諷刺,我也很憤怒,所以我已經和這篇文章合爲一體。

藤野先生是教醫學的,知道日本的老師工資都是很高,但是藤野先生的生活很樸素,他的穿着、及他的一切都是那末簡單隨意。可是生活隨意的藤野先生,教學的責任是那麼的細緻,兩種很矛盾的事情,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得書上是這樣說的,魯迅的畫圖很好但是他畫的血管偏移了,藤野先生給他的講義做了左左右右的批註,對此事認真負責魯迅也銘記在心,也看到藤野先生但是對中國人的看法。

讀了《藤野先生》讓我知道了老師的職責和老師的生活,也深有感悟,所以我們中學生要尊敬老師,對老師的看法也要改變,也對魯迅回憶藤野先生做了最大的總結

  魯迅散文讀後感3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