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特技設計的思維

電影4.48K

電影數字特技是對傳統影像製作領域的一次革新,這並不單指新技術的應用,也是製作領域內各專業間高層次的整合,同時是對影像製作能力的更深層次的解構和重組;另一方面,電影製作的最小單位已由鏡頭轉爲屏幕上的每一個像素。數字技術完全可以憑空製造出每一個完全具有影像真實感的像素,這意味着影像製作能力的無限靈活性和完全的可控性。那麼,隨着這種“完全人工化影像”的技術不斷進步和完善,將會爲電影美學帶來新的突破口,在影像的視覺表現形式上也將日益多樣化。傳統的影像製作手段、流程、創意和觀念都必然發生重大改變。因此,只有具備了數字特技思維的創作者纔能有效利用特技進行高層次的影像藝術創作。

電影特技設計的思維

一、電影數字特技設計思維的內涵包括:

1.主動的電影數字特技創作意識

主動的創作意識是指在掌握創作手段和應用規律後,以新技術或觀念爲指導,在電影創作觀念、表現形式、敘事風格等諸多元素的構想中主動地運用新技術,充分運用技術在視覺審美、可實現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優勢,同時能夠清楚地認識技術的侷限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優勢,完成敘事功能。縱觀電影發展歷史,就是一部技術與藝術的互動史。只有充分掌握藝術和技術規律的創作者,才能發揮技術的優勢,甚至能巧妙轉化技術的侷限性,達到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與此同時,也推進了技術的完善和進步。

1)“……一個偉大演員的表演和一個優秀動畫師的作品是相悖的……”,([美]朱迪·鄧肯,《真實感的誘惑》,149頁)這的確是一語中的,說出了數字技術在模擬真人表演時的核心問題。縱觀以往影片中的數字角色,大多是通過誇張的表演來表情達意,經不起特寫鏡頭中對內心情感的揭示,因爲人的表情信息太微妙了。艾伯特·麥拉賓關於人際溝通的研究表明,人們進行語言交流時,7%的信息來自對方的語言,38%來自對方的談話方式(語氣、語調等),55%來自表情。(任悅,《視覺傳播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4頁。)可見人的表情的在傳達情感時的意義,卻是最難以覺察和把握的,偉大演員的魅力正在於此,也是數字角色通過誇張表演所要掩飾的。卡梅隆爲了讓數字女主角——納美人妮特麗成爲一名具有“真實”情感的演員,使用了Paul Ekman開發的FAC(臉部運動編碼系統),對人類面部表情進行量化並將其數字化;多角度拍攝真人演員的表演和表情,實現對真人表情的模擬。可以說,這是電影史上一個偉大“演員”的誕生,數字角色的表演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高度不完全是技術上的,而是藝術創作追求所造就的。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作手段和方法會改變創作意識。卡梅隆深知這一點,爲了讓數字鏡頭達到與實拍一樣的鏡頭感,他完善了虛擬攝影技術,實現了人機一體的操作方式。同時,使得虛擬攝影可以達到實時視覺呈現,這是將人對攝影的自然反映與虛擬視覺有機結合在一起。對於創作者而言,視覺信息的實時反饋是極爲重要的,這是進行高效創作時進行信息交流、激發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卡梅隆對技術的理解是多麼的深刻,敏銳地認識到技術對藝術創作的侷限所在和解決方向,並努力去突破。

3)《阿凡達》中所提供的新的視覺感知是全方位的。從3D立體感、令人心儀的妮特麗、自然的數字虛擬攝影鏡頭,這是最新科技在影像製作領域最高水準的組合,是影視製作的新思維的具體表現,勢必會帶動整個電影領域內創作者的意識更新,數字技術的應用將朝着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

2.電影數字特技的創作理念

電影數字特技創作理念是新技術條件下,電影影像觀念和手段都發生了革新,尤其是技術手段改變的同時帶來了創作心理和創作體驗乃至影像風格、視覺表現形式、視聽語言的改變。影像的完全虛擬製作和擬真效果,帶來了影像表現力和表現層次的豐富,影像可以承載更多的敘事指代,影像的語意表達更精準。影像在視覺呈現上要更容易激發觀衆深層心理的意象,產生更爲廣泛的共鳴。與之相應的是,創作者在對影像的把握上更注重對人類潛在的心理探尋,充分利用心理意象在審美中的作用,展示更豐富的人類情感世界。

3.電影數字特技的可操作性

電影數字特技是依託於高技術、大投入來實現的,並且在與影片敘事風格的結合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只有把握藝術要求、技術實現和預算週期等多方面的平衡點,才能在前期的數字特技設計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視覺效果設定和方案規劃。

卡梅隆在《阿凡達》的創作中,前後耗時十餘年,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技術的可操作性無法達到他的期望。爲此,卡梅隆進行了長期的實驗和研發,並通過拍攝實踐來驗證其技術的實現程度,積累經驗。這說明,如果創作者對技術缺乏瞭解和實踐,不在前期構思階段考慮技術因素,是不可能有效利用數字特技進行藝術創作的。

4.整體數字特技設計策略

隨着數字特技做爲一種廣泛應用的影像製作技術,在電影的製作中越來越多的鏡頭需要進行不同類型的數字技術處理,數字特技設計的對象已不再是單一的特技鏡頭畫面設計,而是一整套結合電影敘事風格、攝影、美術等多角度考慮的整體設計及實施方案策略。

在1933年梅里安·C·庫珀和歐內斯特·B·舍德薩克執導的《金剛》中,使用了大量傳統特技手段,如背景放映、模型、逐格拍攝、繪畫接景等。在電影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將多種原始複雜的影像製作技術融合在一起,需要前期細緻的規劃和以敘事爲主導的整體技術應用策略。

整體特技設計策略是宏觀把握影片中的特技運用,完全從敘事角度來考慮,沒有對特技的整體性思考,很難保證技術、視覺和敘事形成有機的整體,這一點在電影特技體系更爲複雜化、專業化的今天,顯得尤爲重要。

二、從概念→意象→影像

概念→意象→影像,就是從電影數字特技設計的創作和觀影心理過程來考查創作者如何構思特技鏡頭的畫面,在對其心理過程的探究中,找到電影數字特技設計中的思維特徵。

1.概念與意象

當知覺形象作用於人的感觀後,形象被進行抽象處理,形成概念和意象,這是兩種不同的抽象過程。概念源於一般的、邏輯的抽象形式,並進而產生符號,其特徵是邏輯的,語言的,可稱爲“思想的圖解”。意象是更爲高級的抽象形式,是人的思維中進行高級運算的“籌碼”,其總體特徵爲“總是顯得模糊、短暫、破碎和殘缺不全,因而幾乎不可能加以描繪”,“是包容着理解和情感傾向的複合性心理構成”,“使無數形象的濃縮、積澱”。( [美] 蘇珊·朗格 着,《藝術問題》,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第146頁)意象是人對外界信息進行主觀情感性把握的高級形式,也正是視覺思維和藝術思維的運作形式,審美意象正是藝術作品的內在形式,而當這種內在形式被轉化爲某種外在表現形式時,就是藝術作品。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是通過形象來傳達創作者的'負載着情感和信息的審美意象,並在觀賞者的心中激發審美意象,調動觀衆的情感,因此藝術作品又被稱爲“有意味的形式”。( [美] 蘇珊·朗格 着,《藝術問題》,第144頁)

2.創作意象

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惠特海姆在《創造性思維》一書中對與創造性思維過程有詳細的論述。其中,“他提出了藝術和音樂家等創作思維的特徵,在藝術創作中,人們似乎並不是首先看到問題情境中的特點和要求,反而是先模糊地感受到想要獲得的結果的某些特徵,併產生強烈的想要實現這一結果的衝動,……最初當目標非常模糊的時候,藝術家處於一種膠着狀態,但結果的形象逐漸變得清晰,並逐步掌握各個組成部分。”(柳沙 編着,《設計藝術心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第366頁)所謂的“藝術創作對於結果的那種模糊的預見”就是創作者頭腦中的一種意象,上述論點說明,在藝術創作中,各種元素——情感、形式、聯繫、刺激、問題、經驗都如同氤氳飄蕩的雲煙,構成一個變幻的不穩定的意象,這種意象正是藝術家對某種存在的最直接的把握,並以一種切身的情感體驗和意象被獲知,然後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將這種意象所承載的意蘊以具體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

在影像製作中,創作者根據電影敘事情節的需要,運用獨特的視覺思維,在頭腦中運用意象進行思維,同時植入各種概念、情感和信息,以視覺形象表現出來。觀衆也同樣是對視聽刺激進行感知,並激發產生審美意象。對於數字特技設計而言,首先是通過構建虛擬影像的真實感,進而產生心理真實,充分調動觀衆內心中的各種視覺積澱和意象,構建虛擬影像空間概念,調動觀衆情緒,以此爲電影敘事服務。

三 電影數字特技設計中的概念化表達

在電影數字特技設計中對視覺概念的表達是首要的,優秀的視效設計是以視覺影像來調動觀衆頭腦中的常規概念,並將其重新整合構建起嶄新的概念,在新概念的審美情景下,進一步展開敘事功能,傳達情感。新概念的構建是一個逐漸積累,由一般到特殊,由現實到想象的過程。新概念不能是憑空出現的,其構建的過程也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方式進入到人的頭腦裏,並形成不同的關係和形式。

另一個方面講,數字影像製作,尤其是大投入,專業分工精細的商業影片製作,其具有鮮明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特徵,這就意味着大規模的數字特技製作必然是由若干工業化的製作流程來完成的,最終的視覺效果是不同製作 淺談電影數字特技設計思維 淺談電影數字特技設計思維

標籤:特技 思維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