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製作模型教學設計4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製作模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製作模型教學設計4篇

  製作模型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後面都安排有一節活動課,這樣安排一方面是鞏固已學知識,使數學知識向生活和實踐繼續延伸,更重要的是爲了體現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獨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重要思想。本節課是第三章“圖形認識初步”後的一節數學活動課。

通過本節活動課的學習,必將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爲了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密切聯繫現實世界,同時也爲了激活學生和鼓動學生,我設計—了火車第五次提速和講故事的呈現形式,來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能動、活躍的思維和積極的探究狀態。

(二)教材的重點難點

根據活動內容和課程目標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爲“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發現問題,選擇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確定科學的策略去解決問題”。因爲七年級的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還不夠的現實,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爲:探索圓柱體和四棱臺展開圖的畫法和裁剪。

二、目標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和活動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年齡特點,從知識技能、學習過程、情感態度三個角度考慮,本節課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幾何體與展開圖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製作立體模型。

2.製作莫比烏斯帶並探究其作用。

(二)過程目標

通過對火車的模型的製作,讓學生經歷觀察、抽象、比較、動手操作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的體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學習、學會探索,發展應用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過程分析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本節課宜採用自主探究、分組合作與班級交流相結合的活動方式。

(一)課堂組織

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指定組長一名,以小組爲單位圍坐在一起。出示小組活動情況的評比表。

數學活動評比表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評價。用得到“☆”的多少來評價各小組每項活動的情況,一項活動最多可得5星,得星最多的小組爲本節課的優勝組。

(二)活動一:製作火車車廂模型

這個活動我準備分成問題背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評價、拓展運用五個環節來完成。

1.出示問題背景

利用多媒體出示火車第五次提速的相關新聞,引起學生對新型列車的興趣,接着電腦展示新型客車的圖片。根據提供的素材,說明火車提速對列車的要求很高,進而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大量的火車車廂的不同設計。

爲了體現學生學習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實際,使課程具有時代精神,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現實世界密切地聯繫起來,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提出問題

依然根據提供的素材,告訴學生:明年的火車提速還要採用更先進的車廂,我們能不能也來爲明年的火車提速做一點貢獻?從而過渡到本節課要探究的課題:如何製作一個火車車廂的模型──長方體、圓柱體、四棱臺型的車廂模型的製作,此時電腦展示三種車廂的圖片。

因爲七年級的學生髮現問題並確定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教師的指導作用就是“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景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

3.解決問題

請看第一種車廂:它對應着什麼樣的立體圖形?待學生正確回答後教師適時設問:我們手中的材料是平面的紙板。要想製作出相應的立體圖形,你還記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學生現有的知識已經對立體圖形和它們的展開圖有所瞭解。此時教師再以動畫展示由立體圖形得到展開圖的過程和由展開圖得到立體圖形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要想製作立體模型,首先要了解它的展開圖。

從而得出製作步驟一:瞭解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教師追問:“現在是不是就可以畫展開圖了?”問題由學生充分討論,發表不同看法,直到形成相同的意見。

從而得出製作步驟二:瞭解展開圖的特點。

製作步驟三:讓學生動手畫出相應的展開圖;

製作步驟四:讓學生動手操作,摺疊展開圖,得到立體模型,並用透明膠固定好。

主要是因爲國中一年級的學生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培養,結合這一年齡特點,用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個製作,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也對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方式起到很好的作用。

4.反思與評價

(1)交流

在組內或組間交流作品,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製作。

(2)反思

電腦顯示下列問題,讓同組或不同組的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討論:

①你喜歡今天的製作活動嗎?

②你與同學合作,感覺愉快嗎?

③製作過程中你最得意的是什麼?

④製作過程中你遇到的困難是什麼?你是怎麼解決困難的?

⑤製作方法是否唯一?比較不同方法的優劣。

⑥製作立體模型的方法步驟是什麼?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討論,然後請兩名學生全班交流。接着開始評價。此時教師出示評價標準,並根據標準把各組所得的“☆”貼在評比表上。

(3)評比標準設計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參與程度:製作2個模型得1個☆,3—5個模型得2個☆,6、7、8個模型分別獲3、4、5個☆;

②小組自評:綜合本組參與程度、合作精神、製作質量給予評定,最多2個☆,自評結束後選送一個模型參與班級交流評比;

③班級評價:對各組選送的模型由班級共同評價,最多5☆;

④教師評價:綜合各組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製作質量等給予評定,最多3個☆。

因爲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所以這種方法是受具體情境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有侷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應在學習後讓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結合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對具體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一般數學思想方法。爲後兩個製作打下基礎。

同時爲了突出對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動手操作的過程、合作交流的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評價,通過設計的幾個問題,運用交流反思環節對活動過程進行定性評價,實現了評價指標的多元化;用得到☆的多少對活動結果等方面進行定量評價,實現了評價方法的多樣化。用自評、互評、小組評、全班評、教師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5.拓展運用

讓學生動手自主製作後兩個模型。

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製作、交流、討論,教師深人到學生之中,小組指導或個別指導相結合。根據學生製作的情況決定介入的程度。作好展開圖的動畫演示適時播放。

爲了實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思想,達到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目的。由於學生已經對長方體型的車廂完成了製作,歸納了方法,放手讓學生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可以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遷移、拓展。同時,探索圓柱體和四棱臺型的車廂模型的製作是本節課的難點,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時間、交流時間和探索時間有利於學生突破難點。

在兩個模型製作結束後,教師出示下列問題供學生討論交流:

(1)在製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2)你是如何解決困難的?

(3)通過製作這兩個模型,你又有了什麼心得?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或點評。在學生討論交流結束之後,組織學生按照剛纔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

哲人笛卡兒說過“我思故我在”。因此,在學生完成製作後,教師啓發學生反思,引導學生對製作的本質進行重新剖析,引導學生分析製作方法的優劣,優化製作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中尋找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探索一般規律,還可使學生思維的抽象程度提高。

  製作模型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國小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的第八課《設計建造我們的橋》。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本單元最後的一課,綜合性很強,是科學教育和技術教育相結合的課,學習內容包括了自主開放的探究過程、設計過程、製作過程,學習過程還延伸至課外。課文一開始就以任務導入——“用我們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設計建造一座我們自己喜愛的橋”,接着提出用簡單的材料進行建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建造橋的模型。

課文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討設計橋要考慮哪些問題,提示了三點:橋能承重,不能彎曲;考慮材料的特性;選擇形狀和結構。第二部分是設計和製作橋的模型,課本出示了一份橋的設計方案表格,內容包括了“結構說明、需要材料、簡圖、步驟”等,目的是爲了引導學生去指定方案。第三部分是評價橋的設計和製作,課文對怎麼介紹橋給出了6點的內容,設計設計過程、製作過程、結構知識等。通過本課是對整個單元的學習做一個總結。

三、教學對象分析

橋樑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日常生活中所容易觀察的建築,並且經過前一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橋樑的結構原理有了基本的瞭解,因此在這些的基礎上能利用簡單的材料自行設計並把設計的橋樑建造出來。

四、教學調整

建造橋的材料有很多,既然提出要“建造自己喜愛的橋”的話,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往往在橋樑的外觀、美化上,設計橋樑的時候不會主動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經常容易忽略了設計橋樑時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特性和數量、橋樑的形狀和結構等因素,並且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不同的材料的鏈接方法是多樣的,例如書上出示的塑料吸管的連接就較爲複雜,如果在課堂上完成製作過程的話就浪費了時間。

基於以上的理由,本人在教學設計中規定讓學生選用常見而又容易組合、連接的材料——報紙來設計建造橋。紙容易裁剪,具有強大的可塑性,不會限制住學生的思維,而且大大縮短了建造時間。

要注意的是,學生如果已經對如何設計“模型”中要有具體的尺寸、材料的數量等可操作性設計因素有一定的瞭解,教師就不用花費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可以把兩個課時壓縮成一個課時;如果學生的`設計能力基礎較差,教師要在學生設計前給予充分指導,在小組彙報時利用組間評價及時引導學生完善設計,因此還是需要兩個課時的安排,第一個課時設計,第二個課時製作。

注:新版的教科版教材則把此課改爲《用紙造一座“橋”》,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裏(比如20分鐘),用紙造一座有一定大小和載重能力的橋。

五、教學思路

創設一個“東風國小橋樑建築師”考場的情境,提供三項考試給學生,這三項考試分別是口試——說出圖片中的橋樑運用了哪些形狀與結構的知識、筆試——綜合運用所學的形狀與結構知識和經驗設計符合要求的紙橋、操作試——根據設計圖建造紙橋,這三關就是依照教學環節的推進而展開的,難度也不斷在提升,讓學生的思維和操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整個教學環節的流程如下:創設情境、確定研究問題、思考重要影響因素、繪畫設計圖、操作,其中設計和製作過程中都包含了評價與修正、反思。

六、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設計和建造紙橋的時候,根據造紙橋的要求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紙的特性和數量、紙橋的形狀和結構等。【過程與方法】

1、經歷設計、製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增強動手能力,提高評價能力。

2、能應用形狀結構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和製作符合要求的紙橋。【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樂於動手、善於合作、不怕困難。

2、在交流和評價過程中能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於發表自己意見。

七、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設計紙橋的時候要根據建造紙橋的要求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紙的特點和數量、紙橋的形狀和結構等。

2、教學難點:應用學過的形狀與結構的知識、經驗設計符合要求的紙橋。

八、教學時間:

1~2課時。(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節)

九、教學準備

1、教師:有關課件(包含製作要求和紙橋的圖片),紙橋模型。

2、學生:建造紙橋所需的工具(如剪刀、膠水、透明膠、鉤碼盒、鉤碼),設計紙橋的實驗表格,每組4張8開的報紙。

十、教學過程

十一、教學板書

設計建造我們的紙橋

要求:實用、能承受4個鉤碼

考慮:紙的特性、橋的形狀和結構

  製作模型教學設計3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紙橋模型設計與製作”,通過組織學生上網查資料、調查、觀察,讓學生了解橋結構、設計、建造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的設計和動手製作橋模型並進行研究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範例展示和演示,引發學生對相同材質不同構造的橋模型產生不同受壓能力的現象產生興趣,並將學得的基本原理應用於模型設計之中,親身嘗試和體驗創造的樂趣。並通過競賽活動的形式,看到別人的長處,積極參加集體討論,取長補短,讓學生在初步學會設計

和製作技能的同時,養成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本課的重點是紙橋模型的的設計和製作,通過學生的調查、觀察、研究、思考,從結構、材料、工藝三個方面進行模型的設計和製作。難點是模型設計、拼裝,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分析思考,逐步學會使用多角度的思維方法設計作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橋樑及特點。

②初步瞭解平面示意圖畫法。

③學會正確畫出作品的示意圖和結構圖,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④初步學會從作品的功能、結構、材料、工藝四個方面進行作品設計。

⑤初步學會按圖製作作品,初步養成技術素養。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不同造型的橋,初步學會用草圖表達自己的構思設計。

②通過與同學的交流、評價,能夠對自己的設計進行反思,進行修改,完善和優化自己的設計。

③學會按給定的材料,按設計草圖製作好模型並參加比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思想情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②通過作品的設計、探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③通過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設計、製作,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平面圖設計技能。

2、難點:紙橋模型結構設計和製作工藝流程設計。

四、【教學器材】

1、教具:多媒體課件、承壓試驗模型

2、學具:鉛筆、尺、量角器、剪刀等。

五、本單元爲2課時

六、【教學流程圖】

模型存在的問題

改進的方法

展示競賽

修改完善

情境設問

想一想

介紹形形色色的橋

分析橋不同特點

不同橋面承重試驗

認識

平面圖

模型設計

平面圖

討論

模型結構和聯接方法

模型製作工藝流程設計

模型製作

七、【教學過程】

(一)收集分析資料

1、收集資料

①組織學生在課前上網瀏覽,並觀察收集家鄉的橋的資料,各組根據自己提出的設計要求,蒐集有關資料(教師提示以下查找範圍)。

(1)拱橋、斜拉橋和其他橋比較,有哪些獨特之處?

(2)各種造型的橋的特點。

②佈置學生單獨或尋找合作伙伴,去了解更多有關橋的功能及結構的情況。

2、分析資料

(1)要求學生能將所蒐集的資料(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等)進行下載。並相互交流。

(2)各組根據蒐集的資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進行分析比較,尋求最適合自己模型製作“初步設想”的有價值資料。

3、分析材料

製作橋模型可用各種材料,如紙、木料、塑料、金屬等,本單元做的橋模型所用的材料爲鉛畫紙。

(二)瞭解形形色色的橋

1、提問:

①通過你們已查找到的資料,橋主要有什麼作用?有哪些類型的橋?

②你們想不想成爲一個橋樑工程師或造橋的能工巧匠?

2、通過欣賞橋樑資料和照片分析思考:

教師提供多種式樣橋樑資料或圖片,組織學生欣賞,觀察這些橋樑結構和造型特點。

說明:問題內容的選擇最好是引導而不是要去難倒學生,讓學生對教師每一個問題都充滿好奇,通過對橋樑圖片和資料的的欣賞和分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按照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提出設計要求,從而有目的地進行相關資料收集。

(三)物體幾何結構對承重力影響的演示

1、用長250毫米,寬110毫米的鉛畫紙四張,分別做成凵形、口形、o形和W形四種橋面。

2、進行承重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瞭解用相同的材料,組成不同的結構,它們的承重能力是完全不同的科學原理,從而讓學生選用承重能力最強的結構用以自己模型的設計方案中去。

3、想一想:

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獨立或尋找合作伙伴,填寫“初步設想”的表格。

(四)技能體驗

1、平面草圖畫法

(1)認識平面圖

對照實物,認真觀察,瞭解草圖的畫法。

(2)對自己的構思進行設計表達。

(3)教師示範操作

(五)紙模型橋樑的設計表達

1、設計草圖

①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設計樣稿,學習用草圖表達模型的設計意圖。

②運用實物投影儀對設計圖進行展示和表達。

2、完善設計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組織學生交流,表達各自的設計意圖,相互指出草圖設計的合理性、新穎性以及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引導和幫助,讓學生獲得好的創意進行“再設計”。

說明:

讓學生觀察教具實物,分析它們的特點,探討在構思設計方面的方法、關鍵,爲後面的設計構思做準備。

教師在學生確定構思中,可適當給予一些提示,使學生的作品更具有亮點,並及時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讓學生順利地找準設計創作的入口。

創新是從設計開始的,學生通過活動,把最初的“初步設想”提升爲“設計方案”,學會了用繪製草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並通過交流,進行再設計,確定最後的方案

(六)紙模型橋樑的製作

1、討論模型製作的工藝過程,使學生對製作過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熟悉製作的一般順序。製作模型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等。

2、引導學生在製作過程中進一步修改模型的設計草圖,並提請學生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①模型各部分的連接粘合:橋面和拱架或斜拉索的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有角度拼接等等,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製作,連接必須牢固;

②拼接時,一般按先橋面,然後按裝各部件和零配件的順序。

③模型拼裝好以後,還必須進行總體整形和外觀修正美化,做到結構科學合理,外觀美麗端莊。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及時對學生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實現師生間的互動,通過多邊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要求學生在學會獨立思考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小組集體智慧,在關注自己的同時,也關注他人的學習,強化合作意識,創設一種多邊活動的互動氛圍。

(七)競賽交流評價

1、自評:請同學們展示製作好的橋樑紙模型,看看哪一組結構造型好,在展示和欣賞作品同時,向每組代表介紹所製作的橋模型的特點,交流經驗和感受。

2、互評:組織學生對被展示的作品分別進行評價,指出作品的合理性、新穎性以及尚可改進的地方,提出具體、實用、具有特色的改進意見或建議。

3、對每組作品進行承重測試,並記下成績。

3、師評:堅持以鼓勵爲主,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不同的方案,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評價,善於捕捉學生作品的亮點加以表揚。

4、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試一試,設計一個與通常的橋的結構完全不同的橋,製作出不同風格、不同用途、不同材料的橋模型。讓學生畫出設計圖紙,並說說設計思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展示學生的風采,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讓學生不斷地投身於新的創造活動中去。

八、【教學參考資料】

1、趙州橋

拱橋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之一,早在1400多年之前,位於河南趙縣的趙州橋,堪稱古代橋樑世界第一,造型優美,方便實用,製作奇特,由隋代工匠李春設計監造的,全長50多米,橋面寬9米,橋下僅有一個大孔,兩個橋墩之間的距離達37米,橋高7.23米。奇特之一是跨度大而橋面低,這樣的設計是使橋面坡度減小,便於車馬通過和人們行走。奇特之二是在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也稱“敝肩拱”。

它的出現是李春對橋樑建設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一項創舉,這種橋樑的設計有五大優點:

1、提高整個大橋的承載能力和抗形變能力,由於小拱承擔部分壓力而減少了對主拱的壓力;

2、減小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力,小拱起分流作用,避免大橋被猛烈的洪水沖毀;

3、減輕大橋自身的重量;

4、節省建築材料;

5、使大橋造型更加優美。

2、蘆溝橋

另一座著名的弓形拱橋是位於北京西南永定洞上的蘆溝橋,修建於800多年之前,是中國橋樑建築史上的又一傑作,全長265米,寬8米多,共有十一個橋孔。

從趙州橋、蘆溝橋等古代橋樑的建立到今天,己經過去了漫長的歲月,雖然經歷了無數次洪水和地震的考驗,仍然完好元損地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高超技

3、盧浦大橋

上海又一座浦江大橋——盧浦大橋,堪稱世界第一“拱”,全長750米,爲“一跨過江”。主跨550米,邊跨各100米。

我國拱橋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拱形有半圓、圓弧、蛋形、橢圓、多心圓、多邊形、拋物線、馬蹄形和尖拱形等。孔數上有單孔與多孔。多孔以奇數居多,偶數較少;多孔拱橋又有連續拱和固端拱之分。造拱的材料,有石拱、木拱、竹拱、磚拱以及磚石混合拱等。

  製作模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學習建築和環境,模型設計製作知識和技能,合作設計製作校園規劃模型,開拓學生的三維立體想像空間,訓練立體造型的創意和動手製作能力。培養熱愛生活、學習環境及學校的情感。

活動安排:

1、集體策劃,繪製校園規劃圖。

2、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全班同學一起製作一組校園模型。

3、佈置展示,邀請全校同學或家長參觀、評述。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建築模型設計製作圖片、效果圖、製作步驟圖示等參考資料。

師生通過蒐集,共同準備模型製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各種白色、彩色卡紙、硬紙板、紙箱板、瓦楞紙、玻璃紙、廢透明膠片、易拉罐等金屬板材、木材、吹塑紙、硬泡塑(聚苯乙烯板)、軟泡塑(海綿)、電熱絲泡塑切割器、美工刀、剪刀、圓規、直尺、乳膠、膠水、鉛筆、橡皮等。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a.引導學生討論、想像自己校園未來的美好面貌,描述自己所見的建築中最喜歡的一兩個,從造型、佈局、結構、色彩等方面進行介紹。

b.展示建築模型設計製作欣賞圖片、效果圖、製作步驟圖示等參考資料。介紹校園建築模型的具體制作過程:

(a)總體構思:有哪些建築設施,如何佈局各建築的造型、結構、色彩等;

(b)平面規劃設計:畫出平面佈局草圖;

(c)主體建築的製作:大型部件的製作、表面構件的處理;

(d)附屬建築的製作;

(e)其他設施的製作與配置;

(f)總體調整完成。

(2)發展階段。

a.討論確定校園模型的總體造型和實施方案。小組之間進行設計在課堂完成模型基礎上,進一步添加製作必要的附屬部件,完善地形、操場、綠化、景觀(如壁畫、雕塑、噴泉)等區域,使整個校園模型更爲精緻、美觀。

b.爲模型拍照,佈置模型的展示場地,邀請家長、老師和同學前來參觀,共同進行欣賞、評述。分工合作,各組分別同時設計製作所分工負責的建築和區域。

c.小組內進一步將各建築部件的製作分工到人。

d.用兩課時的時間完成設計製作過程。

e.各組同學把做好的模型單元組合在一起,成爲校園模型整體。

(3)收拾與整理

作業接近完成時,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調整和修改,最後完成作品。

整理工具材料。恢復教室的整潔。

3、課後拓展

(1)鼓勵學生關注校園環境,根據所學的環境規劃與模型設計製作知識,積極提出設計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才幹和能力。

(2)在課堂完成的模型基礎上,進一步添加製作必要的附屬部件,完善地形、操場、綠化、景觀(如壁畫、雕塑、噴泉)等區域,使整個校園模型更爲精緻、美觀。

(3)爲模型拍照,佈置模型的展示場地,邀請家長、老g幣和同學前來參觀,共同進行欣賞、評述。

教學評價建議

1.是否充分表達出了想像力和新穎的設計創意。

2.設計構思中,是否充分考慮到了各個建築主體和設施與整個校園環境的協調。

3.製作過程中是否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且步驟清晰,耐心細緻,專注投入。

4.在設計製作活動中能否於同學愉快的交流與合作。

標籤:教學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