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蚰蜒是什麼-特點習性&價值防治及蚰蜒皮炎-與蜈蚣的區別

若在家中發現蚰蜓,應注重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室內外碎石、垃圾等,並保持室內乾燥。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蚰蜒概述、特點習性、藥用價值、蚰蜒皮炎、與蜈蚣的區別,歡迎閱讀參考!

蚰蜒是什麼-特點習性&價值防治及蚰蜒皮炎-與蜈蚣的區別
蚰蜒是什麼-特點習性&價值防治及蚰蜒皮炎_與蜈蚣的區別

蚰蜒是什麼

蚰蜒(yóu yán),蚰蜒屬的百足蟲,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溼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蜈蚣的一種,黃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觸角和腳部很細很長,毒顎很大,棲息房屋內外陰溼處。如:蚰蜒路(喻彎彎曲曲的路);蚰蜒壕(迂迴曲折的壕溝);蚰蜒塹(即蚰蜒壕)。

主要特徵

特徵描述

蚰蜒體短而微扁,棕黃色。全身分十五節,每節有組長的足一對,最後一對足特長。足易脫落。氣門在背中央。觸角長。毒顎很大。棲息房屋內外陰溼處,捕食小動物。我國常見的爲花蚰蜒,或稱大蚰蜒。

蚰蜒的形態結構與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區別是:蚰蜒的身體較短,步足特別細長。當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時候,這部分步足就從身體上斷落下來,使身體可以逃脫這是蚰蜒逃避敵害的一種適應。

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爬行時每對足很協調,遇驚動即立刻逃脫,但是很容易脫落。頭部後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鉤狀顎足,顎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我國各地常見的是花蚰蜒,它喜歡棲息,活動於室內外陰暗潮溼處,以捕食小蟲爲生。

基本請況

蚰蜒 yóu yán

(1) [common house centipede]:蜈蚣的一種,黃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觸角和腳部很細很長,顎很大,棲息房屋內外陰溼處。如:蚰蜒路(喻彎彎曲曲的路)、蚰蜒壕(迂迴曲折的壕溝)、蚰蜒塹(即蚰蜒壕)。

(2) [scutiger]:蚰蜒屬的百足蟲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溼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漢 王逸《九思·哀歲》:“巷有兮蚰蜒,邑多兮螳螂。”《紅樓夢》第三九回:“那 焙茗去後, 寶玉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急的熱地裏的蚰蜒似的。”

(3)別名:蚰蜒俗稱"錢串子",古時稱“草鞋蟲”,有的地方稱“香油蟲”、“草鞋底”。 內蒙河套地區俗稱“毛乍乍”。

生活習性

蚰蜒行動迅速,氣管集中,幾千個單眼聚集在一起構成僞複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現。脣足類中的.蜈蚣只有4對單眼,雖然視力很差,但行動卻很迅速,不論爬行、捕食或是尋找棲息的處所,主要依靠1對觸角。

體形細小的地蚰蜒有時能侵入人體而出現假寄生的現象。例如厚股蚰蜒能侵入小兒的生殖道內,從而引起劇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葉、朽木中體休息到了晚上纔出來覓食,行動迅速,以昆蟲及蜘蛛爲主食。

蚰蜒,屬於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的物種。種類頗多,我國常見的大蚰蜒或稱花蚰蜒,分佈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節活動,爬行速度較快,常棲居房屋內外陰暗潮溼處,爬行於牆壁、蚊帳、傢俱、牀下,以捕捉小昆蟲爲食。

藥用價值

蚰蜒豬肉湯

蚰蜒30條,瘦豬肉100g。將豬肉剁成肉末,蚰蜒清水洗淨,二味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肉爛熟。每日1劑,食肉喝湯。

方解:此方中的蚰蜒又稱草鞋蟲,性溫味辛,破積解毒,治症瘕痞滿,癰腫噎膈,口吐涎沫。豬肉潤燥解毒,緩解蚰蜒毒性。據浙江中醫學院的專家們臨牀觀察,此方對食管癌口吐涎沫者療效頗佳,可連服至泡沫消失爲止。

預防措施

(1)園藝防治:在雄蟲化蛹期、雌蟲產卵期,清除牆面附近蟲體。

(2)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紅環瓢蟲。

(3) 藥劑防治:孵化始期後40天左右,可噴施30號機油乳劑30~40倍液;或噴棉油皁液(油脂廠副產品)80倍液,一般洗衣皁也可,對植物更安全;或噴25%西維因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作用快速,對人體安全;或噴5%吡蟲啉乳油;或50%殺螟鬆乳油1 000倍液。施用化學藥劑,儘量少損傷天敵。

(4)家庭防治:若在家中發現蚰蜓,應注重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室內外碎石、垃圾等,並保持室內乾燥。遇見蚰蜒可及時拍打或噴灑滅害靈等衛生噴射劑。凡室內外蚰蜒較多,可設法在牆面塗刷殺蟲塗料,加以防治,或在陰暗潮溼處噴灑敵百蟲粉劑。

蚰蜒皮炎及預防措施

概述

蚰蜒刺傷後數小時內使皮膚髮生條索狀紅斑、水皰,初爲半透明的水皰,以後變爲渾濁的膿液或血液,周圍有明顯的紅暈,皰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爛面,若有繼發感染很類似壞疽性帶狀皰疹,有瘙癢和疼痛感。毒蟲的毒液經測定 pH6.3~7,爲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並非強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國內報告的病例尚未發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者。如無繼發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病因

蚰蜒呈灰白色,成蟲長約0.5~2 cm,寬0.3~0.5 cm,蟲體呈節狀,約10~15節,每節有細長足1對,最後一對較長,背部從頭至尾有1條線狀黑斑,腹部灰白色,頭尾各1對觸鬚,兩側有1對黑色眼點,毒顎較大,末端有毒爪,與體內的毒腺相通。

治療

給予消炎止癢的外用藥塗搽,咬傷處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塗消炎的藥膏或藥水,如含有1%酚或1%薄荷爐甘石洗劑。亦可用南通季德勝蛇藥片或上海蛇藥,用水調成稀糊狀外塗,數日即愈。若有繼發感染,給予抗炎治療,症狀明顯者可使用抗組胺藥。

併發症

蚰蜒刺傷後數小時內使皮膚髮生條索狀紅斑、水皰,初爲半透明的水皰,以後變爲渾濁的膿液或血液,周圍有明顯的紅暈,皰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爛面,若有繼發感染很類似壞疽性帶狀皰疹,有瘙癢和疼痛感。毒蟲的毒液經測定pH6.3~7,爲弱酸性或中性,致病因素並非強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致。國內報告的病例尚未發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者。如無繼發感染,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與蜈蚣的區別

蚰蜒的形態結構與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區別是:蚰蜒的身體較短,步足特別細長。當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時候,這部分步足就從身體上斷落下來,使身體可以逃脫這是蚰蜒逃避敵害的一種適應。

蜈蚣顏色比較暗,腿短,爬行的時候彎彎曲曲的行進,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發現它多些,而蚰蜒多半發現它在牆上游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厲害,蜈蚣比較厲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沒有生命危險。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爬行時每對足很協調,遇驚動即立刻逃脫,但是很容易脫落。頭部後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鉤狀顎足,顎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我國各地常見的是花蚰蜒,它喜歡棲息,活動於室內外陰暗潮溼處,以捕食小蟲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