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元節

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

中元節2.13W

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1

中元節習俗

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裏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着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裏念念叨叨,不斷祈禱。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爲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2.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爲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爲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4.麪塑

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麪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爲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爲麪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爲面魚,意喻連年有餘。現在已經不那麼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爲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麪塑蒸熟以後,再經過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爲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麪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

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2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爲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放燈之習俗就是爲了讓鬼魂可以託生。

同時依照佛家的.說法,陰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衆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孝親節)。所以中元節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託對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

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3

中元節的由來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爲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衆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爲祈求玄元皇帝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爲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着重於爲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認爲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爲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爲上元,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十月十五日爲下元。正月十五日稱爲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爲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稱爲下元,則是爲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衆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爲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爲懼厲的心理,民衆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成爲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民間則稱農曆7月爲鬼月。佛教傳入後,佛教徒根據印度一種佛教儀式追薦祖先,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爲屋蘭瑪納也就是孟蘭會。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4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放燈之習俗就是爲了讓鬼魂可以託生。

同時依照佛家的`說法,陰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衆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所以中元節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託對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的來歷習俗和傳說:

中元節節日簡介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爲中元節,佛教稱爲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