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精華)中秋的作文4篇

中秋節4.69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中秋的作文4篇

中秋的作文 篇1

中秋節,大家對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吧!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八月十五這個花好月圓的日子,人們總會團聚在一起,觀賞月亮,品嚐月餅,以此表示今後圓圓滿滿,並對美好的未來抱着無限的嚮往。 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去年的中秋節,我真正體會到了這一句古詩的含義。 那天晚上,當家家戶戶都在爲準備飯菜而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輪明月悄然無息的“爬”上了天空,月亮發出的光芒不像太陽那麼刺眼,也不像星星那麼黯淡,而是柔和得讓人沉醉在這詩情畫意中。月亮朦朦朧朧地掛在天邊,像是被披上了一層淡淡的紗,真是美極了! 我們一家三口,觀賞明月,而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其它的親人卻遠在他鄉,他們是否和我一樣,此時正在思念自己的親人呢?他鄉的明月是否也是這樣的`圓呢? 每當我在今夜,想到一些失去親人、無家可歸的孩子們,那些出門在外、拼命掙錢的遊子們,我心中總會涌起一陣又一陣的傷感,他們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在這花好月圓的日子裏,只能看着這一輪明月來思念自己的家人,他們此時的心情,又有誰能理解呢? 轉眼,又一箇中秋節又要來了,我祈禱人們都能相聚在一起,共同慶祝這個節日,我的願望能實現嗎? 我陷入了沉思……

中秋的作文 篇2

終於盼到了天黑,月亮姐姐化了裝後爬上了樹梢。哇!今天的月亮真是太美了,猶如一個大銀盤掛在了樹上,頓時大地一片亮堂堂。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餅,觀賞着圓圓的明月,心中有着說不出的喜悅和激動!

這時,我呆呆地望着月亮,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我們一家人能共享這美好的明月,而那些守衛邊防的戰士們,堅守工作崗位的叔叔阿姨們,卻只能面對明月送去他們對家人的祝福。

他們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不正像今晚靜靜的明月嗎?想到這兒,我的內心的那絲離苦也淡然了,一種崇拜與感動躍上了心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長娟!"

"澤宇,月亮升在高空了,咱們去放炮吧。"爸爸的喊聲打破了我的思緒。"好呀!"我也正想通過放炮來表達對他們的`崇拜與敬意。說着,我拉着爸爸的手興高采烈地跑到了院子中央。隨着"通、通"的聲音不斷響起,天空中綻開了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兒,我想這花兒是送給忘我工作的叔叔阿姨一個最好的禮物吧!但願這花兒綻得更加燦爛、美麗!

今晚過得可真不一般,我永遠忘不了這個中秋之夜!

中秋的作文 篇3

橙色的夕陽渲染了一半的天空,馬上太陽就要落下,天空慢慢地一片死寂。

一輪滿月悄悄爬上這一望無垠的黑暗裏,終於世界被點亮了!

我們狂歡着,在這農曆八月十五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真開心啊!

月餅很好吃,但我們應該不是隻顧着“啃”月餅,如果在一起賞月,那豈不更有韻味?

月光溫柔地瀉下來,輕輕撫摸着我的臉龐,那美麗的月光照亮着周圍的雲朵,是如此地溫馨。

這讓我想起了宋代著名詩人蘇軾。

在中秋月圓之日,蘇軾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個大醉酩酊,留下了家喻戶曉的《水調歌頭》這首詞。

在此中,他毫不留情地將自己的思念之情,用華美的語句表現出來。他如此熱愛這清冷的月亮,還不如說他如此迷戀與人世間美好的`感情。曠達的胸懷讓他發自內心的期盼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中的一句。雖說不是中秋,但是月也會讓人發自內心的感慨。

這裏,詞人用殘月渲染上了一種淒涼的意境,襯托着她亡國後的悲傷心情。看見了月,就彷彿看見了自己失去的“三千里地山河”。冷冷的月光照見了“無言上西樓”的悲哀,一切都在月光下進行着。

中秋節,月是思念、團聚的象徵,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團聚了呢?看他們都在思念,思念自己的親人和家鄉。

現在我生長在熱鬧的家族、城市中,中秋節到了,我們一起吃月餅、賞月,我幸福得快要融化,何不如讓我們祝福那些淪落他鄉的人們也過一個快樂的中秋吧!

因爲月光會帶着你們的意願與思念,一直到達家人的身邊,此刻你們還要記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的作文 篇4

一是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 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 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

“中 秋” 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爲秋中第二 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 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優良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隨 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爲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 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爲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爲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 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爲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

中 秋節成爲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着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 安 排在八月裏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爲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爲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 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爲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