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潮汕元宵節風俗

元宵節1.67W

潮汕風水好,有錢人多又團結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過節方式,而潮汕人過元宵節有着怎麼樣的風俗習慣呢?下面由聘才網小編爲你介紹潮汕元宵節風俗。

潮汕元宵節風俗

潮汕元宵節風俗

一、賞燈

潮汕俗語曰:“一年一度元宵明。”這一天,明月皎潔,高懸碧空,而人間萬家燈火、金碧輝煌,真可謂天上人間,俱成燈火世界了。元宵節在潮汕人眼裏,地位只稍亞於春節。故此,從十三日起,便已經開始準備過節了。例如,海豐人在十三日便開始“搭燈棚”了。這天,街頭賣燈籠的,將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懸掛,供人觀賞選購,而且神廟和宗祠裏都掛着很多花燈。小孩子更顯得興奮異常,在那裏敲鑼打鼓,叫做“開燈”。普通人家要備很多茶點請親戚來吃喝,這叫做“喝燈茶”。即使沒人邀請,但只要你有雅興,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

農村,如果當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自農曆十一日起,就陸續到鄉中宗族祠堂掛燈。有錢人家掛四至五層,普通人家一至兩層。花燈的底座系用竹架搭成,上面的人物則用鉛線絲紙做軀殼,再按不同身份穿上真人一樣的服裝,面部用石膏作模裱紙脫胎,外面塗粉,再用國畫顏色塗繪。人物可大可小,周圍再配景。每座燈屏下貼着的紅紙寫明該戶姓名,以讓人觀賞比較。從十一日掛燈這一天起,稱爲“起燈”。“起燈”實際上是“起丁”,是新出生男孩的入族議式,暗含祝前程光明遠大的意思。這是重男輕女的舊俗,封建落後思想的一種表現。起燈人家,自起燈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宗族祠堂去點燈,直到十八日收燈爲止。

二、擲彌勒佛

元宵夜,潮州府城的街巷拐角的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搭起一個個以竹竿做骨架,上面插滿榕樹枝葉,張燈結綵的綵棚。棚子裏面塑有一尊大彌勒佛,肥頭胖腦,長耳垂肩,裸着大腹便便的上身,似坐似臥,笑容可掬。在彌勒佛身上放着一些潮州浮洋出產的泥塑彩娃。棚主放過了喜炮之後,擲彌勒佛活動就開始了。人們在距離彌勒佛一丈多遠的竹欄外,用銅錢瞄準那些彩娃,使勁擲去。如果彩娃被擊中,即爲中彩,棚主將被擊中的彩娃拿起用紅紙包了贈送給中彩者作爲紀念。有時擊者的勁太大了,擊碎了彩娃,棚主會重新拿一個補上。在一些較難擊中的部位,如頭頂、耳朵、鼻尖等,則是中一贈三。這彩娃俗稱爲“喜童”。人們認爲:擊中了,來年定能早得貴子早發財。故此,那些剛當新郎的小夥、剛娶兒媳婦的公公,由於抱子孫心切,即使投幾百次也在所不措。一經擊中,棚主和圍觀者即喝彩道賀。

三、做燈桌

在潮汕鄉村,上年生過男孩的人家,元宵夜還要在祠堂設宴請客,以慶“出丁”,俗稱“做丁桌”。宴客時有兩種席式,一種叫“龍船席”,即用好多隻方桌連結起來。客人圍在兩旁吃飯,形同劃龍船;另一種叫“走馬席”,即無論親朋厚疏,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可以進來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擺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來臨,接連不斷。這後一種席式一般是較有錢且較慷慨的人家纔會這麼做。

四、落祠堂、坐大菜

在不少較爲偏僻的鄉村,過去有一種叫“新娘落祠堂”的元宵習俗,即是村裏當年新婚的新娘,元宵夜要到宗祠去觀燈。新娘事先必須打扮一番,上穿大紅褂子,下着長裙。富貴人家的媳婦要頭戴鳳冠,珠簾垂面。普通人家的媳婦則戴用染色羽毛及色絨紮成的半月形的“文明帽”,再用二丈多長、中間一團大花的紅綢,縛戴在 “文明帽”上,然後讓紅綢從兩鬢下垂到地面。這樣的打扮,真是“婀娜隨風轉,窈窕世無雙”,彷彿是仙女下凡來。打扮完畢後由同伴,或者親戚相陪到祠堂觀燈。宗祠裏面,人羣攘攘,有人爲了觀燈,有人卻純粹爲了看新娘。新娘們到了祠堂後,先焚香禱祝,祈求明年得子。拜畢,繞堂一週,逐屏觀看。嗣後走出祠堂看 “神前戲”,同時,也讓他人觀看,然後方可回家。這一習俗,就稱爲“新娘落祠堂”,現已少見。

未婚的姑娘,在這一夜,會拉上同伴,靜悄悄地跨進人家的菜園子,然後羞答答地坐在芥菜上面,此所渭“坐大菜,明日選個好夫婿”,這是婦女們至關重要的一個機會。這種民俗,現在也很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