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集合)端午節作文4篇

端午節4.62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合)端午節作文4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順德,賽龍舟是順德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過去,由於順德河涌水道縱橫交錯,以農業耕種、種植業、飼養塘魚爲主,順德農民習慣了開門見山,舉步登舟的生活,逐漸演化成賽龍舟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平時深埋河涌下的龍舟裝扮一新,各鄉各鎮擊鼓游龍。順德的男女龍舟隊實力顯赫,享譽國際,十多年來在國內外大賽中,多次勇奪桂冠。

去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我也隨媽媽去馬崗管理區觀看當地的賽龍舟。一大早的河岸邊,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了。此時,人聲鼎沸,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場面。每條彩龍顏色各異,千姿百態,它們都張着犄角,睜着眼睛,顯得神采奕奕。

預備,開始!隨着裁判員的'一聲令下,各色各樣的龍如箭離弦,順流而下,欲爭羣龍之首。它們都在你追我趕,力爭上游,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催人振奮。頓時,樂聲響徹江面,鼓聲咚咚,鑼聲噹噹,號子高亢。龍舟上的健兒們如同出征的戰士一樣,個個神采奕奕。他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岸上山呼海嘯,滾起陣陣加油聲浪。

看龍舟賽,作壁上觀,每一條龍舟都牽動着觀衆的心,我的心猶如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健兒們果然不負觀衆所望,他們沉着、冷靜、鎮定,揮動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划着。終於有一條龍舟遙遙領先,成爲了羣龍之首,岸上的人歡呼雀躍、擊掌喝彩。

就這樣,賽龍舟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閃現。朋友,請到我們家鄉來,來看看這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龍舟吧!

端午節作文 篇2

一大早,行文教育的老師們把我們帶到萬江,讓我們感受了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糉子,放風箏、喝雄黃酒…其中我最喜歡包糉子。

我們先到一張桌子邊,那裏的阿姨拿出包糉子用的材料,有泡過的綠豆、五花肉、蛋黃和糯米。

開始包糉子了,我先拿出兩片糉葉,把它們交叉起來,做出一個漏斗形,在裏面放入一層糯米,接着放入五花肉、蛋黃和泡過了的綠豆、再放入一層糯米,把糉葉疊好,最後用白線把糉子綁起來就完成了一個糉子。

開始包第二個了,我重複着步驟,包完了,我要檢查一下哪裏不好看。可能是一條線沒綁緊吧,我不小心把那一根線給抽了出來。這時,糯米四散紛飛,有的落在了阿姨的`臉上,同學們的頭上、衣服上、臉上和嘴邊。我連着說了好幾個“對不起”,還給他們弄乾淨了身體。

今天我學會了怎樣包糉子,和了解了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如果有時間,下次我還要來。

端午節作文 篇3

放假前的最後一天,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學校。我和同學們又見面了,我們一起上了上午的課。

十二點叔叔阿姨來到我們班。一起把我們的小桌子拼好再放上乾淨的桌布和好吃的水果。叔叔阿姨們真熱心啊!林奶奶專門做了端午節的習俗PPT,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開始包糉子了,我們照林奶奶說的法子來包糉子了!我們先用糉葉做成一個像金字塔一樣的尖尖的頂端,再把米和甜棗放進去,最後再用糉葉把裏面的.餡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好了!要不是有奶奶的幫忙,我是包不起來!

糉子煮好了,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太好吃了!”接下來我們撞雞蛋。“撲通通”雞蛋碎了,我們的擂主是——何啓永

我們還來吃着美味可口的食物:豆腐乾,雞翅……“真是太美味了!”我感嘆着。

一下午的時間過去了,我們走出校門,帶着糉子的香味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端午節作文 篇4

由於生長於物質匱乏年代,小時候,經常盼望過年過節。只爲過年過節,纔有好吃好玩的。端午節更是如此。

記得童年過端午這一天,插艾蒿,包糉子、煮鹹雞蛋、抹雄黃酒、掛香囊、洗夏季“頭茬澡”是過端午的主要大事。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這天,家家戶戶,清早到野外田地,割些長得半人高綠葉艾蒿,插在門楣,窗戶,豬舍地方,用以驅除蛇蟲侵害。而整個村莊散發着濃郁的艾草清香。

包糉子,據說是爲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憂國憂民,卻被奸忠污陷排擠,不被國王重用,強進言後又被流放,最後不願看到楚國被秦滅亡,悲憤中抱石自沉於汩羅江。民衆痛惜屈原,聽說後,爲了不讓魚類傷害屈原的屍體,沿江裏撒下糯米,演變成今天的吃糉子習俗。

端午的雞蛋,清香鮮美自不必說。因爲平時,自己都舍不吃,拿去賣了換油監和零用錢。只有過年過節纔是個例外。

喝雄黃酒可以驅蟲避邪。奶奶說,當年,許仙就是在端午這天,勸白娘子多喝了雄黃酒,才現了原形,嚇得許仙逃進金山寺不回家,氣得白娘子和法海施展法術,水漫金山。可見雄黃酒的效用有多好。即是不喝,小孩身上是要塗抹的。掛香囊能夠保平安吉祥。至於洗夏季“頭茬澡”,據說能讓夏天身上不長痱子,火胞。

當然,童年端午,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有關吃的記憶。那時,一天到晚都在餓着過。能吃飽一頓,已是一種滿足,過節能吃上一次美味,更是美上半年。

農村過端午,麥收剛過,新面下來,家家戶戶都炸炸饃。若遇上生產隊長高興,殺頭豬,家家分得二三斤,讓人人嚐嚐斷了半年的葷味。記得過節的前一天殺豬,隊裏派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放倒肥豬,殺豬人用長刀,捅進豬脖子放血,直到豬滴盡血斷氣,然後,用刀在豬腳處割個口,插個竹管,接上打氣筒打氣,把豬打得全身滾圓,四肢朝天,再放進燒熱的大鍋裏褪毛。毛剔淨後,放在門板上破肚開膛,掏出內臟,掛在架上,按戶割分。一大羣兒童圍着看,等肉分得家後,跟着大人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守候着父母做熟美餐。

端午早上,吃糉子,煮雞蛋,煮蒜頭,喝米湯,在我看來,只算是像吃酒席前的打尖。中午纔算正餐。大人們半晌,早早收工,炸炸饃,炒肉,蒸米飯。溫潤如玉,醇香可口的糉子,更是早晨已經做好。小孩們早早地圍在竈臺和桌前,等飯菜一端上來,迫不急待地下筷,狼吞虎嚥起來,一個個吃得肚子滾圓,嘴角流油,還不肯下桌。夜時睡覺,夢裏嘴還在嚼得津津有味。醒來,我還在跟弟弟說,要是天天過節過年多好啊。

幾十年後,憶起每年端午哪天能吃哪麼飽,吃得哪麼美,都是大人們捨不得吃原因。既是吃點,頂多是“土地爺吃螞蚱,大小沾點葷氣”,爲的讓娃娃們吃得飽吃得好,補償下平時的愧欠。想到這,心裏就常常發酸,淚涌眼際。

今天,人們終於過上天天像過年過節的'好日子。過端午這天,更是美味佳餚滿席。在這個舉國歡樂的日子裏,我們更不能忘記,過去艱難的日子。讓哪痛苦的一頁,在我們中華民族,成爲歷史,永不再現。我想,只有這樣,屈原的在天之靈纔會感到無比欣慰,這樣的端午節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