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精品(9篇)

端午節1.8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精品(9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糉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糉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母親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於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纔不管她說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母親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糉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節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午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的習俗是樣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懸鐘馗像,插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快到端午節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嗎?不知道吧!那讓我來告訴你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讓我來說一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傷極了,五月初五他跳入淚江中自殺。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一邊打撈屈原一邊將糉子扔到江裏餵魚,讓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節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的風俗主要是吃糉子、插艾草、糉子的形狀很多,有棱角形、長方形、三角形;裏面包着粘米、大棗、每年我們都要吃糉子,糉子成了我們中國的象徵。

這不還沒到端午節,媽媽已經開始教我包糉子了,首先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棗、米、肉放在鍋裏、在放些醬油把它們攪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就把餡放在裏面,把糉葉包起來,最後用 線把糉子紮起來、防止漏米,糉子就包好了。

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太多了,端午節給了我很多的喜悅和歡樂,看着剛出鍋的糉子,我的心裏別有一番風味。

端午節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糉子飄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這是一個家庭氛圍濃重的節日。而每年6月的第三個週日,是西方的父親節,是感謝父親的節日。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之相應的,西方也有母親節、父親節,來表達對父母的感謝。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方式感謝父母,最爲常見的便是送禮了。送禮不是目的,送禮是爲了表達孝心,表達對父母長輩的關愛,送的禮物如果正是父母長輩們所需要的,便成功表達了我們對他們的孝心。

隨着年齡增長,父母長輩們都陸陸續續有了白頭髮,腿腳也越來越不利索,行動很不方便,連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開關燈、開拉窗簾、開關電視空調等都顯得難以應付。送給他們雲家四鍵場景開關,配合紅外轉發器、窗簾控制器等智能家居產品使用,拿在手中輕輕一按,一鍵切換場景模式,輕鬆控制燈光、家電、窗簾等。

端午節作文 篇4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

爲紀念屈原,我們放三天假,我們這裏有包糉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着大石頭跳進滾滾的汨羅江中。爲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人們包糉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划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屍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吃糉子、划龍舟的習俗。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與腳裸處都繫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說這就是迷信,我看這就是寄託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就是一種美好的意願!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5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楚國快滅亡時,屈原投汨羅江自盡,這天正好是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後,楚國人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就會往汨羅江裏投糉子。久而久之,端午節包糉子,吃糉子成了我們的習俗。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我家也不例外。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高手——媽媽。

一大早,媽媽就在廚房裏忙開了。我走進去一看,包糉子的材料可真豐富啊:有翠綠的糉葉;甜甜的豆沙餡;雪白的糯米;新鮮的花肉和美味的'蜜棗……看得我眼花繚亂。

只見媽媽手拿糉葉,把糉葉捲成一個空心的漏斗,往裏面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一塊大大的五花肉,又塞了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後把糉子靈巧地翻了個身,用手把會漏米的地方壓實,再拿出線頭,用大拇指把線頭按住,一圈一圈地把糉子包裹起來,再在糉子的尾部打一個結,最後把線頭剪掉,一個糉子就完成了。

看着媽媽嫺熟的樣子,我心癢癢了,就拿來小凳子,照着媽媽的樣子,依樣畫葫蘆,卻怎麼也包不好。媽媽見了,一邊說,一邊指導我道:“我們包糉子時,一定要用粗糙的面往裏卷,不然糉子熟後,拿起來吃就會粘着糉葉。我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往裏面放一些糯米,放入餡料,再放上一些糯米。下面一步是關鍵,如果這一步沒做好,這個糉子就‘散架’了。你看,我們把糉子翻一個身,把四角壓緊,然後用線把糉子裹起來,打一個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就這樣我在媽媽的指導下,終於做好了一個糉子,外表雖然不精美,但這是我今年端午節的一個傑作。

我乘勝追擊,包了第二個,第三個,雖然它們的外形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棱角分明,但卻是一個比一個好,我包糉子的動作也越來越熟練。

小小的糉子裏包含着一個大道理啊!什麼事,都不是一次就能做成功的,需要不斷練習,熟能生巧。明年端午節,看我的吧!

端午節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但端午節最傳統的習俗就是吃糉子和賽龍舟。

外婆是一個包糉子的'好手。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各種餡的糉子,外婆說:“用蘆葦葉子包的糉子最香”,外婆在包糉子前要先做好準備工作:首先她把採摘好的蘆葦葉子放在鍋裏煮一煮,再把預先泡好的糯米和輔助材料如紅豆,紅棗等洗乾淨備用。等煮好的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外婆先取三片蘆葦葉子將它們捲成一個圓錐體,在圓錐體裏先放一顆紅棗,接着放上糯米,再放上幾顆紅豆,最後用線把葉子捆結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外婆包的糉子小巧玲瓏,非常可愛。等外婆把糉子包完後就把它們放在鍋裏大火煮四十分鐘,接着再用小火煮一整夜,煮熟的糉子,會發出淡淡的蘆葦葉子香味,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半夜醒來都能聞到從廚房裏飄出來的糉子香味。第二天早上起來,頓時胃口大開,剝開糉子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

我還喜歡看賽龍舟,賽龍舟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當十幾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的划着,擊鼓手使勁的敲着。“加油,加油!”場外啦啦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更加用力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

吃着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這兩樣最傳統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激動,期待的心迎接你!

端午節作文 篇7

我參加了10公里”毅行者”徒步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在活動中,我對故鄉哈爾濱這座城市有了深刻的認識。防洪紀念塔的意義;索菲亞的歷史;羣力新區的發展……

早在古時人們就有踏青的習俗。老人們說“端午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今天老師告訴親我們端午節要徒步遊,我高興地要跳起來了,心思早已飛到了端午節。盼星星盼月亮的數着日子,媽媽說就差用手、腳指頭算鐘點啦。端午節到了整裝待發。早早起牀,太陽帽、防曬霜、軟底鞋、雙肩包、水……到了學校,看到同學們更是準備的充分,有的還帶了小風扇,個個精神飽滿,張張笑臉洋洋。

剛出校門,我就感到今天有些不一樣,警察叔叔好多呀,而且都是在我們必經之路上,到了十字路口攔截過路車輛,組織我們通行,看到叔叔們臉頰上留下的汗水,我真想過去說一聲“謝謝”。到達目的地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這一路同學們歡聲笑語,沒有半絲懈怠,情緒還是興奮地。

因爲是端午節我們的準備了好多活動,撞雞蛋、放風箏、畫彩蛋、龍舟賽……。我體會最深的是龍舟賽。每班5個男生5個女生爲一組,每個男生和女生爲一小組,每一小組要求2人3足(2人中間的腿要綁在一起),5各小組要連在一起抓住2根竹竿做成龍舟狀。2人3足大家都玩過,沒有感到有什麼困難,可是5組10人一起走起來,就要看大家的步伐、速度、合作、協調……剛剛開始走,我們前面帶隊的摔倒了,然後是後面的`跟不上摔倒了,大家樂的前仰後合。看到這樣老師給我們總結經驗,大家一起喊口號跟着口號一起走,出發1。2。1。2…哈哈成功了。比賽開始了,大家一起貓着腰,腳下穩穩的起步---喊口號---加速---不好,後面的同學摔倒了,雖然我們沒有取的勝利,但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合作的快樂”。

返回的時間到了,收拾書包要啓程了。排隊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每個人臉上都帶有一絲無奈,好像還沒有盡興。回去時我們的步伐慢了下來,但是隊伍還是整齊的。30分鐘過後,疲倦、勞累、漸漸爬上了每個人的臉上,1小時候隊伍中的議論聲音一句句傳了出來“累死了”“還沒到呀”“坐一會吧”“休息一下吧”老師的聲音響在我們頭上“貴在堅持,堅持到底就是我們的勝利”“這是對我們毅力和意志的鍛鍊”沒有掉隊,沒有落後,大家安全的回到了學校。興奮的表情又從回到了大家的臉上。

徒步遊是一次課外實踐活動,是對我們身體素質和意志的鍛鍊,同時又教育我們有克服苦難的勇氣,我親身體驗了“合作”的含義和快樂。

端午節作文 篇8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媽媽,媽媽我們買點東西給外婆吃吧”媽媽說:“好呀,端午節快到了買點糉子,雞蛋吧。”我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買糉子呢?記得幼兒園老師以前也說過端午節的故事,可那時年紀還小,只記得端午節要吃糉子、賽龍舟。

在路上媽媽給我講了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傳說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他提倡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合齊國抵抗秦國,遭到一些小人的強烈反對,楚懷王聽了小人的.話把屈原革了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長江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五月初五那天,他傷心欲絕抱着石頭跳下汨羅江,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了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模仿。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現在我明白了端午節原來是這樣來的。”

聽了這故事小朋友們你們也清楚端午節的由來了吧!

端午節作文 篇9

端午節,細細一想,習俗還是挺多的。

端午一到,家家戶戶都開始包起了糉子。一大早買來葉子、肉、蛋黃還有糯米,就開始包了。把幾片葉子包成一個三角形,用手緊緊地握住,把用水浸過的糯米放進去,把肉和蛋黃放完後,再鋪上一層糯米,包起來用幾根繩子紮緊。同一類的綁在一條長繩上。把糉子放在鍋裏蒸上一會兒,就可以吃了。糉子就要趁熱吃,一打開葉子,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咬上一口,糯米十分地軟,咬上幾口便能看見裏面的肉和蛋黃了,蛋黃是提前醃製過的,單吃也不會特別鹹,糯糯的口感我十分喜歡。

果然,還是家裏的糉子料足、味美。

端午節,肯定少不了賽龍舟。

賽龍舟不分男女。偶爾,一些划龍舟的人之中,還會有幾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別看他們老,他們無論是體力還是氣勢都不比年輕人差。

站在河邊,河面上五顏六色,有紅的,有藍的,有綠的…即使太陽再大還是有人會來看,他們在岸上爲自己親人的隊伍加油。只要兩條龍舟一碰面,所有人都匯聚成一團,竊竊私語一番,討論是否要約戰。兩條比賽的龍舟定好起點,奮力地向終點劃去,每位隊員的動作幾乎都和別人一致,是那麼整齊,那麼有默契,贏的隊伍則是得意洋洋,彷彿還有點瞧不起輸的.隊伍,輸的隊伍當然是十分失落,去找別的隊伍繼續比賽。

每個節日的習俗都是普普通通,儘管普通,它還是能讓人想起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