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優選6篇)

端午節2.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作文(優選6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到那天,人們都在忙着過端午節。端午節那天人們都要包糉子吃,聽說還有一個故事。戰國的時候,楚國有一個愛國的'大詩人,他叫做屈原,當時他已經國破家亡,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裏了,人們都知道了,怕魚將他的屍體給吃了,就往汨羅江裏扔了很多糉子,希望魚不吃他的屍體。

人們爲的紀念屈原,將這天定爲了端午節,以示悼念。現在人們包糉子用的是糯米、綠豆、紅棗、葡萄乾、花生。包出來的糉子實在太香,叫人不得不多吃幾個。一頓午飯後,人們帶着家人去看龍舟比賽,一條龍像劍一樣衝了出去,兩岸的人們高喊:“加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它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有包糉子的`習俗,外婆就和我一起包糉子,我有左手拿着糉葉,右手往糉葉裏舀一勺勺糯米和五花肉,學着外婆的樣子,一邊包一邊想:包糉子不是很簡單,爲什麼很多人都說包糉子很難呢?可是糉子裏的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會往東,一會往西跑。外婆笑了笑說:“裏面的糯米放的太多了。”外婆接過糉子,搗騰了一下,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樣子包好了一個,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感覺比誰都吃的香。

吃完午飯,我來到南湖邊看龍舟。隱隱聽到一陣鑼鼓聲,龍舟出現了,十幾條龍舟同時加速,猶如一支支飛劍,向前飛奔而去,有的龍舟像在奔跑,有的龍舟像在吼叫,還有的龍舟像在各自回首遙望。那真是龍騰達海,壯觀極了。

這就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是全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舟山人土話稱冬午節,到時,家家戶戶要包糉子、吃糉子。

奶奶買來了十個糉子,把它放在鍋裏蒸了一會兒。等熟了拿出來的時候,香氣撲鼻。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繩子剝糉葉,葉子很粘很粘,我小心翼翼地剝,纔不會粘手。等我吃第一口時有點淡,然後,慢慢地甜起來。原來中間放了一顆蜜棗,怪不得那麼甜。我一下子吃了兩個,味道真棒!我真希望下一次的'端午節快點來臨!

端午節作文 篇4

王子瑜端午節快到了,我很高興,因爲我最喜歡吃糉子了。

我們家鄉的糉子種類可多了,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鮮肉糉、蛋黃糉、豆沙糉、蜜棗糉、赤豆棕……端午節那日,媽媽會找來一口大鍋,舀一些水在鍋裏,然後放上蒸籠,把糉子放在蒸籠上蒸。二十分鐘左右,帶着竹葉香的`糉子出鍋了。熱騰騰的糉子真惹人喜愛,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糉子的“衣帶”,脫去糉子的“外衣”。白嫩嫩的糉子展現在眼前了,我靠近它,使勁聞啊,一個字——香!忍不住咬了一口,粘粘的,甜甜的,真好吃!

端午節臨近,外婆還會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聽外婆說,艾草可以驅蚊呢!

家鄉的端午節快點來吧!

端午節作文 篇5

又是一年端午節,人們爲了紀念跳下汨羅江的屈原,便有了包糉子的習俗。端午節在我們家可是大事,每年這時候,我們都會包糉子,吃糉子。

婆婆是包糉子的一把好手,幾乎大部分的糉子都是她一手包辦的。只見她那佈滿老繭乾枯的手像白鴿似的上下翻飛,無比靈動。她一手拿着修長的糉葉翻折兩下,一個狀似漏斗的東西就成型了。婆婆抄起勺子,先舀半勺粳米與糯米,大約到糉子的三分之一,接着用大拇指挖一個淺淺的洞——就像下蛋的海龜在海灘上掘出的坑,再用勺子把鹹蛋黃、豆沙填入坑中,最後用“沙子”封頂。包完餡,再用細線將糉子捆住,打個結,就上鍋蒸了。

掀開鍋蓋,一股白色的水汽撲面而來——就如同舞臺上的煙幕,朦朦朧朧,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掀起這神祕面紗。終於待白霧散盡,一個個綠油油、嫩生生的糉子出現在人們眼前,使人頓生憐惜之情。

我在旁看得垂涎欲滴,也顧不得燙手,拿起一個就想吃。這個糉子體態修長,是位活脫脫的`美女。我輕手輕腳地解開這位綠衣窈窕美人的衣帶,生怕驚擾了她。沒有了衣帶的束縛,輕紗似的綠衣頓時敞開了一點兒,糉子美人香肩半露,白嫩的肌膚迷了人眼,晃了人心。剝開綠紗衣,美人兒潔白無瑕的胴體頓時毫無遮掩地呈現在眼前。她純潔,好似月光下那着一襲白衣的姑娘。我不禁一口咬下——清水糉,內裏什麼餡也沒有,沒有一絲雜味,只有那透明純潔的心。

端午節,因屈原、因糉子,成爲一個令人感動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6

今年的6月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中國人有吃糉子的習俗,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會飄出陣陣糉葉的清香。

小的時候我不會包糉子,等到了8、9歲時,我開始跟着爺爺奶奶學包糉子了。瞧我的.!先拿4片長長的糉葉,沾上點水,然後捲成漏斗形,在漏斗裏放上糯米和棗子等用糉葉裹好。我試着包了十幾個,糉子裹好後放進高壓鍋裏,打開煤氣,煮上個半小時左右就ok了。糉子煮好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拿一個糉子,剝開皮,吃一口,又香又甜!吃了一個保你還想再吃。

糉子好吃,可是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的來源嗎?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