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集錦【5篇】

端午節8.17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集錦【5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這首熟悉的民謠在大街小巷響起,伴隨着糉子和艾葉的陣陣清香,溫馨熱鬧的端午節便到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特別隆重,從五月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便緊鑼密鼓地忙碌起來。小時候,我特別好奇,爲什麼每逢端午節要吃糉子,門上插艾葉,還要賽龍舟呢?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有位愛國詩人屈原,他聽到自己的國家將要滅亡,悲憤交加,在端午節這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得知投江的是屈原後,紛紛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打撈,因爲沒有找到屈原,又怕魚蝦吃了他的身體,便往江中投糉子餵魚蝦。人們爲了表達對他的敬重,便代代相傳,端午節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在端午節這天,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最激動人心的`便是賽龍舟啦!比賽還未開始,北濠橋上、濠河岸邊早已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纔擠進這擁擠的人羣中。只見,河面上八條龍舟整齊地呈“一”字排開,船頭是鼓手,船尾是一個掌舵的,中間的划槳手們目視前方緊握船槳,個個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只聽,“砰”的一聲,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如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加油的人們像是叫破喉嚨也沒關係,好像自己正在比賽。一隻只龍舟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不一會兒,第一隻“領頭羊”出現了,是三號隊。三號隊的隊員們臉都變成了西紅柿一樣紅,他們動作整齊劃一,在鏗鏘有力的鼓點指揮下,奮力划槳,激起陣陣水浪。緊隨其後的一號隊也不甘落後,他們重整旗鼓,奮起直追,就像加大馬力的機器,不一會兒就超越了三號隊。三號隊的觀衆們立刻緊張起來,不停地大喊:“三號隊,加油!三號隊,加油!”隊員們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助威聲中,你追我趕,劈波斬浪,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龍舟賽。最終,三號隊獲得了冠軍。鑼鼓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濠河兩岸成了歡樂的海洋。

糉葉飄香,龍舟競渡,人們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就是要用這個方式來紀念屈原,要讓愛國的情懷紮根於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間。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了,母親應該要給我們編一些五棉線,還包糉子呢!母親拿了五種色彩的棉線,都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桌子上,然後再搓成繩子,還精巧的弄了一個結。

五根五絲繩做完了。母親告訴我這叫“長壽縷”,她同時仔細的都給我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們說:“要珍惜,等戴上後下第一次雨的日子,拿下來丟進雨水。如此長壽縷就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經過端午節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緊接着要包糉子了,我見母親拿了荷葉,包着一把糯米,裏面還放上四顆大棗。然後又嫺熟地折着荷葉包裹一把糯米。

還用五棉線捆紮起來,母親接連包了好幾個。

母親把包好的糉子放進蒸鍋,蒸上了一刻鐘。蒸好的糉子放盤子裏,還沒來得及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候着糉子變涼。過了一會兒,終於能夠吃了。我剝開荷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下,粘甜滑爽,特別好吃!

大家邊吃邊笑,因爲我們都看見了彼此嘴邊的糯米。母親說:“除了吃糉子,戴長壽縷以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樣的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光吃到糉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要吃糉子,帶艾草,當然,還要戴荷包了,現在我要爲今年端午製作一個荷包。

首先,製出一個小口袋,把艾草放進去,再用線封了口,釘上了流蘇絲繩,一個小小的荷包誕生了。

看着這個小小的荷包,讓我想起了我家的端午,早早艾草就被放在房檐上,在我醒來時,不!是被那美味糉子的香氣而叫醒的,一睜開眼,香噴噴的糉子已經被端上了桌子。有肉餡的,有蛋黃的,讓人食慾十足,包在那清香的糉子葉中,讓人恨不得一口全部都吃下。

看着那個荷包讓我回憶萬千,回憶着一年又一年的端午節,有美味的小糉子,有一家人團聚時的美好的時光,有一個個小小的'荷包。

戴荷包,是端午習俗之一。一隻小小的荷包,記錄着一個端午的團圓,記錄着一個端午的歡笑。讓我們以荷包爲記錄記錄一個個端午之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到了,媽媽和奶奶一大早就帶着錢包去超市,提着大包小包回來了:碧綠的糉子葉、潔白的糯米、嫩黃的蜜棗、雪白的'糖、紅通通的紅棗……

奶奶和媽媽纔到家,我就趕緊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也要包糉子。”媽媽說:“不行,等一會兒又給我添麻煩。”我不依不饒地纏着也要包糉子,媽媽只能勉強同意教我包糉子。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糉子葉卷一個三角形,小心翼翼地把糯米倒到糉子葉裏。等我拿起花生準備繼續時,轉過來看了一下,咦!糉子葉裏的糯米去哪啦?我用奇怪的眼神看着糉子葉。我低頭一看,啊!糯米全都掉在地上。我再看看糉子葉,這邊居然有一個洞,唉!就怪我粗心大意惹的事。

我再也不敢隨意了,又拿起一片糉子葉,把糉子葉捲成一個三角形,再倒進糯米、蜜棗、花生、糖、紅棗,把糉子包成一個完整的糉。眼看就要成功了,我不敢疏忽大意。拿出一條繩子耐心地打捆,系成一個蝴蝶結,終於做好了一個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蒸籠裏,過了一會兒就飄出了一股淡淡的香味,弟弟在睡覺中聞到了這股香味,就像《熊出沒》裏面的熊二一樣從牀上直衝下來跑到蒸籠旁說:“可以吃了嗎?”嘴裏不時還流着口水。奶奶笑着說:“還沒有這麼快,你這個小饞貓。”

“叮——當”糉子蒸好了。只見弟弟搶了一個握在手裏:“媽,燙!”就趕緊扔在桌上。不停地吹着糉子,過了好一會兒糉子才涼了。他再也等不了了,解開繩子就大口大口地品嚐着美味的糉子,逗得媽媽哈哈大笑……

端午節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的名稱各式各樣,如:端陽、重五、五月節、龍舟節、天中節、屈原日、浴蘭節、五蛋節等等名稱。

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在古代,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的家鄉楚國被覆滅。他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所以選擇投進汨羅江自盡。老百姓們划龍舟去汨羅江打撈屈原的屍體,但是一無所獲。爲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江內的魚蝦破壞,他們把糯米包在箬竹葉裏,投進汨羅江。後來就演變成了划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糉子多種多樣:有蛋黃糉、紅棗糉、紅豆糉、肉糉等。包糉子要準備細繩、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棗、紅豆和肉等食材。包糉子首先得拿兩片大小約相同的箬竹葉重疊,把箬竹葉折成漏斗狀。再加入糯米等食材,把糉子折成立體三角形。最後,用細繩把糉子捆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唱着兒歌,品嚐着手裏的糉子,回想着着屈原的故事,我回味無窮,我們要將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