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想起了端午節的散文

端午節1.29W

童年時代,對每年的端午節總是充滿了期盼。當春天的陽光斜射到河面上,當河壙裏的蘆葦頂開薄冰露出尖尖的芽時,我們就開始盤算着怎樣可以過端午節了。

想起了端午節的散文

河裏的蘆葦長得很快,到了四月中旬,已經長得亭亭玉立了,那寬長青薄的葉子平平地斜伸開來,在微風中散發着濃郁的清香。

踏進碧清的河水,我們開始採摘蘆葦杆上的葉子,這是用來包糉子的天然品。我們把一張張葉子整理好,然後用稻草紮好,放進鍋裏用燒溫的水洗一下,再煮一遍。這樣的過程結束之後,再把浸透了的糯米用醬油香料等拌在一起,我們就開始學習包各種形狀不同的糉子。那時候,農民的生活很儉樸。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每到端午,總會用積餘的款去小鎮肉攤上剁幾刀肉,用於包在糉子裏。當然還有放進花生米、黃豆、赤豆等東西的。包糉子是十分有藝術的,把二至三張蘆葉並列地排在一起,捲成一個圓錐形的筒狀,用右手抓糯米等物,雙手一壓,就可以製成各種形狀的糉子。用稻草莖或紗線紮好的糉子有三角形的,小腳形的,菱形的;有大的、也有很小的,包成的糉子有肉的、紅棗的等。然後,每五隻一串地放在鍋裏煮。煮的時候,裏面還要放雞蛋,鴨蛋,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吃蛋、玩蛋。

端午節時,正值江南農村割麥插秧的農忙時節。鄉里有這樣一首民歌唱得很有味兒:“五月五,吃了糉子割麥子;割了麥子插秧子,”家家戶戶顯得十分忙碌。然而,家家戶戶都會記住這個傳統的節日。因爲大人小孩都知道這個節日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名字叫屈原。農忙時節的端午節,也是海洋黃魚豐收的.季節,人們要買幾條大黃魚。“五月五,買了黃魚過端午…”很是真實地反映了當年農村的過節情況。

這個節日,農村裏也把它當作驅邪的好時機,因此,家家的窗臺上都擺滿了艾蒿草和菖蒲。這些香香的草能薰趕蚊子和其他的爬蟲,所以深受農家喜歡。有趣的是:每家在吃糉子前還要搞一個儀式,家裏的長者先從鍋裏拿出糉子和蛋,放到竈頭的一角。再點上幾支香,意在敬屈原和竈神。然後,再敬祖先,敬天地。這其實也是鄉間的的一道很有色彩的民間民俗文化風景。做完了這些儀式後,全家人才圍坐一起,??開糉葉美美地品着。剩下的糉子掛在竹籃裏,放在通.風的地方,這樣的節日年年過,沿襲着傳統,充滿着民俗風情。

端午節最快樂的是鄉村裏的孩子。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帶着糉子當飯吃。中午,誰也不回家。除了吃糉子,還都帶着的雞蛋和鴨蛋。這些蛋放在自已編織的五彩網袋裏,一般都是放二隻,多的放三隻。最有趣的是在上學路上鬥蛋。大家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拿出自已認爲最堅強的蛋,捏在手裏,露出三分之一。鬥蛋開始前,由裁判作好檢查,然後一對一地開始鬥。只聽到“樸”的聲音,失敗的就??開殼把蛋吃了,勝利者又開始了一場爭鬥。真正的鬥蛋王最懂得用蛋尖的一方向外撞擊。而年齡小的夥伴總是上大個頭的當,把蛋圓的那部份向外撞。其實,煮熟的蛋圓的地方里面是空的,等到謎底揭開,鬥蛋已經結束。大家在笑聲中走向學校,遲到的學生也不少。但老師從來不批評。在鬥蛋過程中,也有一些滑頭作弊的。他們鬥蛋時突然用大拇指撞蛋,雖然勝利了,但總會在衆人的指責聲中漲紅了臉。

與端午節相關的活動還有掛香袋。小小的香袋縫製得很漂亮,女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些香袋形狀各異。有圓的、長方形的、雞心形的、五角星的,袋下還會打一個火紅的中國結,很別緻。裏面裝有硃砂、雄黃、香藥,散發着濃郁的香氣。據說這也可以防止害蟲的叮咬和防瘟疫、避邪氣。

端午節的這一天,小鎮裏還開展劃龍船表演賽,龍船有三到五艘,打扮得五彩繽紛,吸引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去觀賞。龍船上,槳手都是壯小夥子。他們坐在船的兩邊,喊着號子,有的還赤着?,胸口畫滿了古代武將的臉普。他們還猛力揮動槳板,在濺起的浪花聲中相互趕超,平臺上還有唱歌和跳舞的,也有裝着家禽和生豬的,預示着農村來年的好收成。這也是鄉村歡慶端午的一道特別熱鬧的風景。

端午節,永遠絡在我心中。

標籤:端午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