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合集7篇]

端午節2.3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作文[合集7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家人一起去觀看了賽龍舟,還包了香噴噴的糉子,非常的開心。

早上一大早,媽媽就把買來的糉葉和糯米分別泡在水裏,她還準備了紅棗、葡萄乾,鹹蛋黃和五花肉等配料,她打算包甜糉子和鹹糉子兩種口味,等我們看完賽龍舟回來,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

雖然我們到達賽龍舟場地的時候離開場還有一段時間,但是賽龍舟的場地上已經人山人海了,我們好不容易纔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觀看點。不一會兒,一陣鑼鼓聲響之後,周圍的人羣開始興奮起來,我馬上朝前看去,原來是一艘艘的龍舟已經在河面上排起來隊來,龍舟隊的選手們都的`拿着船槳躍躍欲試,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

一陣巨大的鼓聲之後,龍舟像一支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衝去,每一隻船頭都有一個鼓手在敲着鼓點,選手們跟着鼓點一下一下的賣力划着船槳,岸邊都是興奮的人羣在大聲吆喝着,每個人都在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大喊着加油,加油。我也忍不住跟着人羣大聲喊着,跳着。大大的太陽掛在天上,龍舟選手們身上、頭上都是溼的,也不知道是汗水還是被河水打溼的,我也很熱,但是一點兒也不想躲到陰涼的地方去。比賽結束的時候我還意猶未盡,雖然不是我喜歡的那隻隊伍獲得了勝利,但是我還是一樣的開心,因爲賽龍舟比賽時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我,讓我也樂在其中。回家的路上我還一直在和媽媽說着賽龍舟得事情,媽媽說我像一隻興奮得嘰嘰喳喳亂叫的小鳥兒。

回到了家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我們要開始包糉子咯。媽媽教我先拿兩張糉葉,捲成一個錐形,然後裝進去兩三勺餡兒,再按照三角形把它包起來,再用線把它綁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的糉子包好之後雖然不那麼好看,可是,我都想馬上吃到了。

我把糉子下鍋蒸熟,香味遠遠的飄到我的書桌前,我立馬跑到廚房,媽媽把一個剝好的糉子給我咬了一口,啊,自己包的果然好吃啊!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外婆說,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爲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糉子。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

品嚐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天蒼蒼,野茫茫,不吃糉子是瞎忙;水彎彎,路長長,龍舟划起槳飄揚。祝你端午安康”一條信息跳了出來,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我。“誰呀,這麼早”,睜開朦朧的睡眼,映入眼簾的是端午安康幾個大字。“啊,今天是端午節”。睡意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穿好衣服,給五彩繩沾上露水系在手上。

既然是端午,就一定少不了糉子。最初,屈原投江自盡,百姓爲了不讓讓魚龍蝦蟹去咬的屈大夫的身體,將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現在我就要和爸爸一起包糉子。爸爸先把四、五片糉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再把它捲成圓錐狀,再向裏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糉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出來了。然後,還要用繩子把糉子緊緊地綁住。看着老爸包了一個又一個,也挺簡單的。拿起一片糉葉,照葫蘆畫瓢地包起來。誰知道,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用力過猛糉葉碎了,就是包着包着糯米調皮的跑了出來。爸爸在一旁急的直說,終於包好了一個,還是用了好幾片糉葉,五花大綁包好的,樣子和老爸包的差遠了。“算了,能吃就行了。”

糉子下鍋了,滿屋子都瀰漫着糉葉、糯米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香氣更加濃郁。要出鍋了,掀開蓋子,濃郁的糯米的香氣撲面而來,勾起了我的食慾。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糉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糉葉,看到的是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裏,甜在心裏,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不止要吃糉子,還有更多的習俗。每年的端午都不同,但都一樣有意義,去紀念偉人,感受端午文化,多好。今年的端午,我和老爸、老弟度過,學會包糉子,和家人一起品糉子,爲記憶的相冊再添上一頁。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就快到了,我來到奶奶家。爺爺奶奶都忙開了,整天在忙裏忙外,也不知道他們累不累。

爺爺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五樣東西呢?它們是:艾草、菖蒲、龍船花、石榴花、蒜花。爺爺不到一天就採購到了。啊,讓我找十天半個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實就因爲我沒有見過,所以纔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爺爺說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帶回了糉葉、肉、蠶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愛——肉糉子。我神不知鬼不覺,突然蹦了出來,把奶奶嚇了一跳。

糉子包好了,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不一會兒就好了,我吃了好幾個糉子,令我回味無窮。我還要吃,奶奶不許我吃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去了。

在出去的時候。無意發現爺爺在插五端,我說:“爺爺,你插這個叫無端的東西,要幹什麼呀?”爺爺說:“不幹什麼,聽說這個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來:“你別亂說話了,不要讓她笑掉大門牙。”“爺爺,原來你是騙我的`,我不理你了。”我無話可說。“誰說的,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爺爺生氣了。

爸爸把我拉進房間裏,說:“你別和爺爺吵了,其實那就是驅趕小蟲用的啦!”我好像有那麼一點沒變了,慢吞吞地說:“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給我戴五色線,我說:“難看死了,像什麼東西呀?”奶奶說:“別亂說,這是長命縷,能保你長命百歲的。”我啞口無言。

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的風俗,我才知道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天下糉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爲“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糉與湖州糉齊名,被公認爲糉中之王。

嘉興糉子裏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糉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糉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爲“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糉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糉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裏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糉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糉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糉、蛋黃糉、栗子糉、火腿糉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糉。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裏,怯生生地試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裏的魚,感謝江裏的水怪……

爲什麼是路邊的糉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爲大肉糉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裏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裏現煮的);

二,嘉興城裏五芳齋的新鮮糉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糉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糉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糉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糉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傳統節日有很多種,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但我最瞭解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每當到了端午節,我一回到家,就看見桌上擺着一排排糉子,每個糉子都散發出陣陣清香,我想“一定很好吃!”過了一會兒,糉子蒸好了,我看着一個個糉子,饞得口水直流,我咬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說。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人們就會在九龍淵進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連有的.美國人都會來參加划龍舟比賽呢!龍舟比賽開始了,划龍舟的隊員都兩手緊緊握住雙槳,使出最大的力氣,飛快地搖動船槳,此時,每個隊員都希望船能劃得更快,還能更快地劃到終點就好了。

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一個古代非常有名的詩人,就是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死後因蛟龍所困,世人哀知,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慢慢演化,才變成了吃糉子。

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原來,屈原死後人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卻始終不見他的屍體,人們就划龍舟來驅趕小魚,讓它們不吃屈原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