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集合7篇

端午節3.96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集合7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七年級吃糕;八年級吃糉子;九年級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接着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非常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的時候,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的農曆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XX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爲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國小二年級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國小二年級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週一,端午小長假的最後一天。一大早起來,我就向媽媽喊道:“我餓了!”於是媽媽便包起了餛飩。剛開始我只是在一旁好奇的看着,後來因爲時間的關係,我也加入了“包餛飩行動”中。

包着包着,我想起了小時候:小時候的我總喜歡玩橡皮泥,尤其偏愛用橡皮泥包“餃子”,把白色的橡皮泥壓平後,再剪碎一些顏色鮮豔的橡皮泥做餡,然後學着大人的樣子包起來。等到我大一些後,大人們也曾經教過我包餃子,可我就是學不會。包出來的東西不是長得“四不像”,就是皮太薄,放到鍋裏一煮就裂開了。於是,我也就承認了自己確實不是包餃子的料。

可是現在,我卻在學包餛飩。抱着嘗試的心理,我開始照着媽媽說的一步一步的做。首先拿一張餛飩皮,平攤在手上,用筷子夾一點肉餡放上去,然後把餛飩皮的兩個對角錯開並捏在一起,成爲一個“小貓臉”的形狀,然後把“小貓臉”左右兩個下端捏在一起,包出來的餛飩一邊是捏在一起,封上的,另一邊是“小貓臉”的兩個耳朵。剛開始包時,我還不太熟練,包出來的餛飩有大有小,樣子也沒有媽媽包的餛飩好看,等到好不容易像點餛飩的樣子了,餡又擱的太大,根本捏不上。沒辦法,我只能一點一點的來,一步一步的認真做,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卻有點餛飩的`樣子了,也能掌握餡料的多少了。

最後,我和媽媽合力完成了這頓餛飩大餐。

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餛飩,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家鄉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方法表達對他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我們孩子焦點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回家路上就迫不及待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微笑……

興奮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方式洗刷完畢,媽媽幫助下認真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我成功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被這欣欣向榮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媽媽告訴我,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大家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搶着和媽媽一起包。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紅棗、蜜棗、花生、葡萄乾、栗子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媽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哈哈,圓圓的糉子多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在給我加油“真不錯!”

煮糉子了,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開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我喜歡吃美味的糉子,喜歡家鄉的端午節,喜歡勞動的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和小夥伴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端午節的趣事:那是端午節的那天,我曾經看到一個小朋友,手腕上和足踝上繫着用紅、黃、藍、白、黑這五種顏色的絲線系起來。我就跑了過去,想問究竟。那個小夥伴笑着說:“哈!這是我的媽媽從大街上買的,我手腕上和足踝系的這個東西還被人稱爲“長命縷”。”怎麼樣,我這個東西漂亮吧?”回到家之後,連忙回答:“漂亮!漂亮!真漂亮!”回到家之後,媽媽就走過來,手裏還拿着五顏六色的絲線,我一看,這不就是“長命縷”嘛!想着,媽媽就幫着繫上去了。

學者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來南方少數民族用來紀念龍神的日子呢!

每年南方過端午節時,都要吃一種叫“五黃”的食品,五黃是用黃魚、黃瓜、鹹鴨蛋的`蛋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怎麼樣,不錯吧?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他們還要在兒童的額頭上畫“王”字,更重要的是: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是端午節不可少的一個活動,賽龍舟主要是因爲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鮫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呵,端午節的來歷就是這樣了,端午節又稱端陽。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醉倚窗側,仰頭望向蒼茫的夜空,微弱燦爛的星光斑駁了淚痕,清風微拂,瀰漫着絲絲糉香,思緒卻零散飄落了一地...

又是一年糉香時,可當今人們享受的卻只是那滿齒噙香的包裹在葦葉中的糉子吧,而享受美食的同時,誰又想到了那個他,那個兩千多年前孤獨寂寥的他...

那個清瘦枯槁的他踱步江畔,心中多少離愁往事,滿腔抱負空化作聲聲長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又如何,那種無力感有幾人能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決計不允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這絕不是自負,而是屬於他的驕傲。於是,陰暗的天空下,一代大師就此辭世,那灑然一跳,卻又滿含多少憂憤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們是否已遺忘了端午的初衷,那愛國的忠魂是否已無人記得...“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他的緬懷。而至今日,不堪言...

蒼天何在,那汩羅江畔的滔天怨氣竟視不得。今日世人所閱的.《離騷》《天問》出自誰手?是的,楚辭不朽了,但屈原呢?世人口口聲聲說紀念屈原,學習愛國精神,可何時付諸過行動?兩次流放的屈夫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換來了今日的什麼。國人的無知嗎,還是麻木?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作爲一個炎黃子孫,無論何時都要銘記先人教誨,華夏九州的兒女,該醒悟了,愛國,愛民族,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它叫——傳承。

屈原,你的不渝的精神沉澱的是一種信念,它令人歎服。若將楚辭作爲你的輓歌,和着汩羅江的驚濤,我一定會奮起而唱,端午哪來的快樂?

標籤:端午節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