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實用】端午節日記三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今年的端午節來到了,我早早地起了牀,洗漱完畢之後,我就跑到廚房看奶奶包棕子。

【實用】端午節日記三篇

來到廚房,只聞見一股糉葉的香味。我來到奶奶的身邊,問:“奶奶,什麼時候能包糉子呀!“奶奶說”不急,讓糉葉多浸一會兒,不然太多細菌,吃了不好!“過了幾個小時,奶奶揭開了鍋,霎時,廚房裏香味瀰漫。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先把糉葉圍成漏斗形,再往裏面塞上一些糯米,然後往裏面塞上幾塊用醬油等醃製過的肉,再放上幾粒紅豆,再灑上一些糯米,塞緊,最後再用繩子裹得緊緊的。接着,奶奶又包了蛋黃的,綠豆的。看着這些包好的糉子,我心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我也來試試!“於是,我幹了起來。

依樣畫葫蘆,我先把糉葉圍成漏斗形,再往裏面放上米。“哇“我一不小心把米全都給灑了。只能重來了。

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放好米,再放肉,小心翼翼的再加米,把糉葉裹上。“咦?怎麼打結?”我無奈得望着奶奶。“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吧!”奶奶笑了笑,接過糉子幫我打好了結。

大功告成!終於,我又包了幾個小的可憐的糉子一起放在鍋裏煮。

到了吃糉子的時候,一向不愛吃糉子的我今天卻吃了很多,我覺得今天得糉子特別香,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日記 篇2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糉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糉子的糉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溼,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糉子。她拿起一些糉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糉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糉子包完後,她就把糉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糉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糉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糉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端午節日記 篇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着名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鹹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糉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糉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糉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糉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糉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糉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糉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糉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裏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糉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爲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衆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我們xxx舟隊,還在國際比賽中得過冠軍呢!

20xx年x月x日

標籤:三篇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