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關於蘇軾端午節的古詩

端午節4.77K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優秀節日,也是有着一些人去進行描寫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蘇軾端午節的古詩,歡迎大家的閱讀。

關於蘇軾端午節的古詩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節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註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⑵端午節:民間節日,在舊曆五月初五。

⑶碧紈(wàn):綠色薄綢。

⑷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⑸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⑹“小符”句:這句指婦女們在髮髻上掛着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雲鬟(huán):女子的髮髻。

翻譯: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佈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端午節,是時,東坡被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這個團聚的日子裏,想到自己的侍妾朝雲,於是作此詞送給她。

賞析:

上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節,處於初夏季節。穿着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於朝雲來說,最好是綠色細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着“碧紈”。“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明朝端午節浴芳蘭”,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了朝雲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俗的淳樸純真美。朝雲浴處,餘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日文化發揚光大的表現。

下片,寫詞人偕朝雲參與具體的端午節俗活動。詞人着重寫了兩項端午節俗健身活動。其一,“綵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係臂”。它辟邪驅鬼,使朝雲“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糉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雲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雲“雲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身有同等意義。詞人着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爲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願靈驗得到應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節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