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端午節2.47W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濃郁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節日,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特別的傳統習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歡迎大家閱讀。

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3年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2023年的端午節是6月22日。根據工作日做出的放假安排是,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除了瞭解端午節放假的日子以外還要注意端午節這天的講究。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孃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好的習俗能爲我們帶來好運,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更加順順利利。

端午節有幾天三倍工資

端午節三倍工資是1天。按照國家的規定,端午節的法定假期是1天,雖然可以休息3天,但是其餘兩天是屬於調休,不屬於節假日。因工作需要無法安排員工在端午節進行休假的,應當向員工支付加班工資,在端午節當天,用人單位應當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其餘兩天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這裏的工資是額外支付的,不能記入基本工資,用人單位能夠安排補休的話,就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兩倍工資,但是,法定節假日的那一天無法安排補休,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三倍工資。單位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資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進行投訴,查證屬實後,勞動行政部門會責令用人單位進行改正,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和傳統

風俗1:吃糉子

古時爲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爲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糉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糉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在老北京,糉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糉子”。系糉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

風俗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爲二者皆爲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爲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爲“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風俗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爲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風俗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五毒指蠍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將它們的形象蓋在餅上,餡兒也是“五餡”:櫻桃、荸薺、桑葚、黃杏和江米藕。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風俗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採藥,採藥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王作楫介紹,參與遊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遊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爲輸。

風俗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糉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裏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風俗7:貼葫蘆花

老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爲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裏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爲“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爲“扔災”。

風俗8:點雄黃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爲,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解除,驅邪避害。

端午節又叫什麼節有哪些別稱

1、糉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糉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2、端陽節:午爲“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爲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3、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於部族的圖騰祭祀。

4、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後,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爲“正陽節”。

5、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6、解糉節:這源自於端午的小遊戲,端午食糉,糉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糉葉長者爲勝,因此有“解糉節”之稱。

7、夏節、五月節: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密切相關了,五月五日爲仲夏之日,過後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節:古時以天干地支爲紀年,端午節最初爲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爲“午”,雙午爲之“重”,因此端午節也稱“重午節”。

9、端禮節:在湘南地區,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10、五黃節:古時,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即: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11、龍日節:龍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最開始端午節是源於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爲龍日節。

12、沐蘭節:端午時爲仲夏,也是熱病高發的一個季節,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溼除熱驅邪

13、浴蘭節: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14、菖蒲節: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爲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爲有驅邪鎮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15、躲午節:古時少數地區,認爲五月爲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厄,因此稱“躲午”。

16、地臘節:道教學術中,一年分爲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學說裏,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17、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代上海地區,還保留着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兒節:“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都會紛紛回孃家探親,因此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19、天醫節:古人以天醫節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術,中醫也有“岐黃之術”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硃砂混合,點於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邪祈福之意,後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爲端午的別稱。

20、天中節:《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爲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爲天中節”。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爲“男兒節”,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