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日記彙總5篇

端午節2.96W
端午節日記 篇1

我的家鄉在太谷,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曆四月二十八日就拉開序幕了。

有關端午節日記彙總5篇

四月二十八日,是太谷城的廟會,又叫“糉葉會”。這次廟會的主打商品就是糉葉、棗、糯米這些包糉子的材料。廟會上大車小輛拉的全是糉葉,所以這天街上飄的全是糉葉味。

端午節前夕,太奶奶、太姥姥這些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小孩子們做香囊。用各色的布料做成“心形”、“三角形”、“元寶形”的樣子,裏面裝上五穀雜糧、艾草、中草藥材等,然後用五色線給孩子們拴在手上,掛在衣服上。媽媽說,那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節前後孩子們身上也散發着一種淡淡的艾草味。

端午節前夕,街上會出現許多小地攤,主要賣各種剪紙,有“剪刀”、有“叼着小蟲的雞”、有“牛” ……紅紅的剪紙襯上黃黃的底子,顯得格外搶眼。說是貼在門口可以消災避禍。

端午節前夕,街上也會出現賣艾草的小商販。但更多的是親朋好友在農村或其他地方採上的相互送。他們把艾草插在大門口、放在電梯裏、掛在樓梯扶手上、立在房門後、站在房門上。據電腦博士說這些艾草也能避邪。所以,一進門就能聞見一股艾草味,真爽。

端午節正日,每家都會吃一頓豐盛的午飯,飯菜各不相同,但都少不了一種主食,那就是——糉子。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做好多的糉子吃,吃不完的還會送給親朋好友。有的小朋友還會帶幾個糉子到學校和老師同學共享,所以端午節前後連教室裏也瀰漫着一股糉子的香味。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龍舟賽,不喝雄黃酒。但多少年傳承下來的各種風俗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人們的情誼。所以,這些寶貴民俗文化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

我給你們先說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又稱五五節,因爲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重要的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猶豫的情景下投汩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汩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汩羅江中,一平息汩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他們的行爲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着。

接着,我再說說我怎麼過的吧!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糉子,賽龍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能手——我的媽媽,媽媽說,包糉子用蘆葦葉包最好吃,媽媽先拿了山片蘆葦葉包捲了一個筒,接着放了點米,又放了一顆棗,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幾顆棗,包滿了以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接着又包了幾十個。最後放在高壓鍋裏煮40分鐘後,放出來後等四個小時入味後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節那天晚上,我們院裏的許多小朋友都出來玩,他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騎賽車,熱鬧極了,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有賽龍舟和吃棕子。

這一天,我的媽媽買來糯米和棕葉。我好奇地問:“我的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的媽媽給我說了端午節的又來後,就開始教我包棕子了。我看我的媽媽包一個棕子,然後我拿起一片葉子也包了一個棕子,可是棕子旁邊一角掉糯米出來。我的媽媽說:“快把棕子放到碗裏解開,棕子要包三個角要包緊些很好吃不會壞掉。”我聽我的媽媽的指導,我認真地學着包棕子,小心翼翼地把角搞好,捏緊。我終於學會了包棕子。我的媽媽說:“我們還要包更多棕子。”於是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包,包好後。我的媽媽把棕子放進鍋裏煮了一會,就煮好了。我的媽媽說:“快吃吧。”我們全家就圍在一張桌子吃起來。吃完後,我們就去外面賽龍舟了。首先是紅隊領先,然後藍隊慢慢的跟了上去超過了紅隊。快要到終點了,紅隊隊員齊心協力一起衝到終點。最後紅隊得了第一名。我在心裏歡呼起來,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各種各樣的糉子,門前掛蒲草。包好的糉子散發着撲鼻的糯米香味。

還有每年一次的'龍舟比賽,隊員們比賽時個個生龍活虎,喊聲震天,激烈又緊張。讓我們大飽眼福。這個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

端午節賽龍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

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了艾葉和蒲草,它們有很多功能,可以辟邪、驅蟲等等,還有藥用作用。

到了端午節,人們來比賽賽龍舟,賽龍舟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只看見紅隊和黑隊都準備在了起跑點上。過了一會兒,裁判把槍指向天空開了一槍,紅隊和黑隊都開始劃了起來,兩個隊伍都互不相讓,我們在場的人都在喊:“加油,加油。”

到了端午節,人們要吃五黃,這五黃是黃鱔、黃魚、蛋黃、黃瓜、雄黃酒。媽媽給了我一個香囊,媽媽告訴我:“這個香囊可以辟邪的,你要帶在身上。”我說:“我會帶在身上的。”

今年這個端午節真是好玩。

 吃糉子

今天,媽媽帶回來一個大箱子,我打開箱子一看,原來是十個美味的大糉子,我忍不住想吃一口,但是爸爸說:“生的會吃壞肚子的,燒熟才能吃。”等了一會兒,三個大糉子煮熟了,媽媽說:“兒子趕快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我說:“我們一起吃,平時你們很辛苦,作爲你們的獎賞。”爸爸媽媽笑着說:“兒子長大了,比以前懂事了!”然後我們一家津津有味的吃起糉子,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端午趣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一大早奶奶在門口掛上了艾草,媽媽在房間裏掛上了一串串五顏六色的香袋,據說這兩樣東西都可以驅蚊子的。早飯的時候我又吃上了香噴噴的糉子,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爸爸講了端午節的由來。爸爸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杭州人過節的時候還要吃上五黃,分別是黃酒,黃魚,黃瓜,蛋黃,黃鱔,有些地方還要舉行隆重的划龍舟比賽。”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即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又讓我吃上了美食,真是一舉兩得啊!

端午節日記 篇5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 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標籤:端午節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