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日記彙總7篇

端午節2.43W

一天即將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端午節日記彙總7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千年古城——壽州。春節,端午,中秋是我們那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每年的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的家長都會親手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荷包,裏面裝滿香草,然後再用紅絲線扎住包口。白天孩子會把荷包掛在脖子上,晚上孩子睡覺時,再將荷包拿下放在枕頭下。一絲絲香味會慢慢擴散整個房間。家鄉的老人都相信,這種香味不僅能驅逐蚊蟲叮咬,同時還能避邪呢!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一件最開心的事,那就是吃糉子。我們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粘軟的糉子和可口的飯菜。不一會兒,我的小肚皮已經被撐的像個小皮球。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端午節的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

在端午節的前夕,我們的母親河韓江上舉行了一場潮汕四市的龍舟比賽。雖然那天天公不作美,下着濛濛細雨,但這絲毫不影響參賽隊員的發揮。在有節奏的鼓聲中,在響亮的吶喊聲中,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乘風破浪,向着終點不斷衝刺,場面十分激烈。觀衆臺上也是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觀衆們熱情高漲,不停地爲參賽隊員們吶喊助威,現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經過了幾個回合的比賽,冠軍終於產生了,但比賽的名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比賽賽出了潮汕四市的友誼,也爲節日增添了歡樂的色彩。

端午節也是糉子飄香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裏包糉子,這是一個傳統的習俗,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端午節早上,奶奶把包糉子所需的箬葉和餡料準備好,便開始包糉子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只見大人們拿起兩片箬葉,把餡料往上一放,接着三折兩疊,再拿起草條一綁,一個有棱有角的糉子便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這羣小孩看了讚歎不已,躍躍欲試,紛紛纏着大人們教我們包糉子。可我們包出的糉子不是露餡了就是太小了,簡直就是隻醜小鴨。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幾十個糉子。奶奶把糉子拿到廚房去蒸,才一會兒工夫,糉子蒸好了,屋子裏瀰漫着糉子的香氣,真誘人呀!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日記 篇5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着開始包糉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牀,就看見奶奶和爺爺已經把香噴噴的糉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放在桌子上了。我趕緊洗了把臉,就叫爸爸、媽媽一起起牀吃糉子。爸爸媽媽很快來到桌子旁,我們一家一邊吃,一邊談論糉子。我對爸爸說:“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隨口說起了糉子的來歷:“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糉子和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裏,就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好樣的!奶奶,糉子怎麼包呢?”奶奶說:“糉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的糯米和鮮紅和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包肉啊、紅豆啊、蜜棗啊等。”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吃了美味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6

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吃麥餅,吃麥油煎。

我們先做麥餅,奶奶把粉團做成圓形,再用擀麪杖繞着圓形轉,粉團就越來越薄,越來越大。最後一張麥餅就做好了。我也學着做了一下,做出來像一片荷花葉。我把缺口補了一下,可要拿起的時候麪粉粘住了桌子。因爲我忘記撒麪粉在桌面上,這下我可無計可施了。媽媽過來幫我把做好的麥餅做回粉團,又重新用擀麪杖在上面滾動,隨時撒上面粉。不一會兒,一張又大又圓的麥餅就做好了。

做了十幾張麥餅之後,我們又開始攤麥油煎。我們這次的做法與以前的可不同,用上了爺爺剛從街上買來的電烤爐。

只見二孃抓了一把和好的麪粉在電烤爐上一比劃,形成一個圓形,再把空心處補住,合上電烤爐蓋子,大概要二十幾秒就可以打開了。麥油煎邊上一些地方就會翹起來,把它壓一下,再把餅翻個面,合上電烤爐大約過十幾秒,一張麥油煎就做好了。

到了中午,炒好菜,包好麥餅筒,大家圍着桌子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日記 篇7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決定去橋邊看賽龍舟。我們到了橋邊,只見橋上、河邊人山人海,把橋擠地水泄不通。過了一會兒,幾條龍舟伴着敲鑼聲和打鼓聲向我們駛來。一條龍舟遙遙領先,後面兩條也不甘示弱,“嘿呦,嘿呦”地吶喊着,拼命地向前劃,有的甚至站了起來。這時,我們宋湖的龍舟也划來了,划龍舟的人個個身強力壯。隨着岸上的“加油”聲,幾條龍舟奮力向前衝,經過了橋下。接着,又有幾條龍舟從遠方駛來。這些龍舟你追我趕,比賽十分激烈。龍舟濺起拼搏的浪花,好像在暗暗地鼓勵自己:我一定能贏!岸上一會兒歡呼雀躍,一會兒齊喊加油,真是熱鬧非凡。

看完龍舟後,我和爸爸來到了外婆家,看見幾個婆婆在一起包糉子。只見她們把一種葉子折成一個容器,再把裏面填滿糯米,又在裏面塞了一個紅棗,最後用葉子把陷包住,一個糉子就包成了。我也想試一試,心想:包糉子不就這麼簡單嘛!但是我每次都包失敗了。

啊!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真激烈,包糉子真有趣,我喜歡端午節!

標籤:端午節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