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精品(8篇)

端午節2.4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作文精品(8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動手包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學包糉子。端午節前一天,當我們回到老家時,爺爺早已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有糯米、箬葉、方塊肉、板栗……想着它們馬上就要變成噴香的糉子,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開始包了,只見媽媽捏起兩片箬葉輕輕一卷,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可我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箬葉一角,右手將另一角往裏卷,下面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角筒。接着往角筒裏放入一些糯米,塞上豬肉和板栗,再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可是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媽媽幫我解了圍——倒掉多餘的`糯米,然後按實,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喜歡吃糉子的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糉子五花大綁後,別出心裁的打上一個可愛的蝴蝶結。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桶中,可是不小心扯到了線頭,只聽得“嘩啦”一聲,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散落在地上。我又得從頭做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

煮糉子最需要耐心。我們把糉子放進大鍋煮開後用小火燜上一個晚上。端午節一大早,香噴噴的糉子才起鍋。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起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通過這次學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作文 篇2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能夠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齊揉勻,最終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終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樣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最終糉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着自我包的糉子,心想:我的糉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是沒有什麼很特別的風俗的,也是那幾樣,吃糉子,插艾草,和家裏人坐在一起吃吃飯罷了。唯一一個讓我覺得有些特別的是,在端午節那天每個孩子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的繩子——五色縷。

五色縷,說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種色彩明豔的絲線編成的繩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災禍的意思。這都是老一輩然傳下來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從那一輩傳下來的了,彷彿是自盤古開天闢地時就有了的。

而且這五色縷還有一個講究,就是摘下的時候一定要在雨天,還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時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繩子的質量實在是太差,花花綠綠的顏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個會活動的調色盤。洗來洗去的讓我就的分外的煩,乾脆就找了個沒人的時候,解了下來,扔在了垃圾箱裏。

就在我以爲平安無事,可以解除警報的時候,它敗露了——我的外婆發現了;她將我拉到客廳裏狠狠教訓了一頓,那神態彷彿是我犯下了什麼十惡不赦、不可饒恕的.罪過。瞬間,一種“都是我的錯”的感覺油然而生。最後,外婆又編了一條五色縷小心翼翼的給我戴在了手腕上。並一再囑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來,平時是萬萬不能解下的!

後來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將五色縷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裏,有帶一身的病痛和災難帶走的含義。繩子順流而下,災難也會隨波而逝,在今後的一年裏就會過的幸福安康。

現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節時,媽媽也會挑五條顏色鮮亮的繩子編成五色縷,只是她早已不記得當年的編法,只是隨便撮一撮,應應景,在過節時討個好兆頭罷了。

端午節作文 篇4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人們都忙着準備端午節要用的東西你家包糉子,我家掛艾葉、菖蒲。今天,媽媽說讓我幫她一起做巧果。

這巧果,雖說有“果”字,但是和果毫無關係。它用一張帶有芝麻的一樣的東西做的。做好以後金燦燦的,上面還帶有一粒粒黑色的芝麻,吃起來脆脆的,可好吃了!

媽媽先教我做,她把一疊巧果皮對摺,從中間剪一刀。再打開,取出其中的一張,把巧果皮的一端往中間的洞裏塞過去,把兩頭輕輕一拉。一個巧果做好了!

我按照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張巧果皮,往裏一穿,再輕輕地一拉又一個巧果做好了。我做得越來越快,其實做巧果真的很簡單!慢慢的在我面前的做好巧果越來越多,不以會兒,一大疊巧果皮都被我做完了。媽媽走過來檢查了檢查我做的成果如何,檢查完就要開始炸了。

媽媽打開了煤氣竈,放上鍋,等到鍋被燒紅後往鍋里加上了一些油。媽媽一次性放下五片巧果,生的.巧果一放進油鍋裏就變成了黃色。本來白色的巧果皮,上面冒出了一個個氣泡。炸着炸着,過了一會兒,就翻一個面,再繼續炸。又炸了一會,兩面都炸熟了,就把巧果從油鍋裏撈出,把油濾幹,放到盤子裏。再放五片生巧果,過了一會兒又炸好了,濾幹,再放進一批,如此循環……我站在旁邊看着媽媽炸,香氣不停地往我鼻子裏灌。我立刻拿了一片不顧燙嘴連吹都不吹,就往嘴裏塞。巧果一碰到牙齒就“咔咔”直響,滿嘴都是那股香味兒,吃好後回味無窮。我狼吞虎嚥地吃下一片,吃好後又去吃第二片,一口氣吃了七片才過了癮。

媽媽的巧果簡直就是天下第一絕啊!比超市裏的薯片還好吃,更過癮!還很健康呢!

端午節作文 篇5

“又是端午了,外婆我好想你呀~”寫着日記的我,不禁回想起上次的端午“外婆,你也在想那時候的我們嗎?”

那年,相隔不遠,卻是如此的難忘.....

“端午,端午~”我趴在桌子上撓着頭髮冥思苦想啊“我端午節要幹什麼來着??飄飄~~~~(不是啊飄~)好香哦。下意識的舔了舔嘴用手擦了一下嘴,順着香味飄(走)了過去(我不是狗)...

“嘀嗒、嘀嗒、嘀嗒”(口水)我兩眼放着電死死的盯着桌子上那一盤又一盤的`大糉子“嘻嘻~~全都是我的嘍”話還沒說完手就上去抓了,就當我的手離那個大大的糉子還有零點零一毫米的時候,只聽見“啪”的一聲,“等人都到齊了在一起吃!”外婆微怒道。我收回我那微微泛紅的小手,眼淚汪汪的看着外婆撒着嬌“外婆~我好餓哦~~您老就先讓我吃一個嘛~~”我發誓這絕對是我有史以來講話最噁心的一次。誰知道外婆更本就不吃我這一套,不屑的多我說“行了行了,你這招都用了一千三百多遍,總是光打雷不下雨的,換一招行不行啊”無語...及其的無語,拆臺不帶這樣子的啊!

行!換一招就換一招唄,誰怕誰啊,只要讓我吃東西就行了!

馬上擠了兩滴眼淚,大聲的嚎道,那眼淚嘩嘩的往下落“外婆啊~~你就忍心餓着你那閉月羞花,如花似玉,沉魚落雁,出水芙蓉(蠻自戀的哈)——”“停!!”“我給你吃不就行了嗎,至於講這麼多有的沒的嘛~”外婆無奈的抱怨道.........

我們兩在一起總是喜歡吵吵鬧鬧的,兩個人一起耍寶,但那種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端午節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是在蘇州美麗的西山島上,也叫金庭鎮。這裏風景秀麗,四季花果飄香,享有“花果山”的美譽。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特點,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家鄉的端午節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挖野菜,打青糕、包糉子……更是忙得不亦樂乎。農民伯伯大清早就會到山頭上,田地裏去採集各種各樣的野菜,這種菜被稱爲“端午菜”。

據說這種菜營養特別豐富,還清熱解毒,也能用它來做一些糕點,家家戶戶忙呼着,人山人海,可熱鬧了。

以前的端午節,人們還會喝一種叫“雄黃酒”的酒,不過現在人們都喝上了香醇的桂花酒了。拿起糉子,解着細小的.繩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就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剝開翠綠的糉葉,一團黏黏的糯米制成的糉子便映入眼簾。

糉子有很多種:紅豆的、紅棗的、蛋黃的,甚至還有肉餡的;形狀也有大的、小的、長的、方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能饞得你直流口水……

你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來歷嗎?據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因受到權貴的排擠,覺得報國無門,於是就投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怕魚兒吃掉他的屍體,就把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吃。從此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端午節作文 篇7

星期六是端午節,爸爸一大早就叫醒我們一家五口人吃糉子,有豆沙餡,蜜棗餡,八寶餡······

吃完糉子,我們去寫作業,過了一會兒,我們才把作業寫完。我和弟弟姐姐在外面玩遊戲,玩的遊戲是捉迷藏,我們的虧定是定崗石錘,誰輸了誰找,第一局是姐姐輸啦!我和弟弟藏在鐵門後面 ,姐姐一下子就找到我和弟弟啦!第二局,弟弟輸啦!我藏在簾子後面,姐姐藏在車後面,弟弟看見車底下有腳,想:姐姐的`鞋子就是這個顏色,於是,弟弟走在車後面一下子找到了姐姐,我出來啦! 第三局,我輸啦!姐姐和弟弟都藏在樹後面,我走過去說:“出來吧!”她們出來啦!第四局‘''''’中午,我們去吃飯 ,吃晚飯,爸爸給我們錢去買香包,是十二生肖的形狀,姐姐屬蛇,買蛇的形狀, 我和弟弟屬羊,買羊的形狀。我開心極了!

今天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

端午節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看到婆婆在廚房裏包糉子,我便走過去,也想學包糉子。婆婆先教我卷糉葉,只見婆婆拿起一大一小兩張糉葉,把它們疊在一起,捏住兩端一卷,便成了一個漏斗形。我也學着婆婆的.樣子,輕鬆捲成了漏斗形,接着我又在“漏斗”裏放入了一大勺的糯米,再放上一塊香噴噴的肉,接着又用糯米蓋上。只剩最後一步了——扎繩。我一隻手緊握住糉子,另一隻手去拿線,突然,“漏斗”底下開了個小孔,兩三粒米漏了出來。我急忙扔下線,兩隻手用力握住了小孔向上折了一下,封住了小口,這才阻止了急急忙忙要“離家出走”的米。我又拿起線,在糉子上繞了好幾圈,在確認繞得很緊了後打了個結。婆婆見了,開心地說:“你已經學會啦,以後家裏包糉子的活就交給你啦!”我愉快地要受了這個任務。今天,我和婆婆一起包了整整一鍋糉子。

糉子煮好了,剝開糉葉將糉子放在盤中,好似一個白娃娃。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充滿了甜蜜。

包糉子與學習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能馬虎大意,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就可能會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