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彙總8篇

端午節1.48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彙總8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在中國人的印象裏,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形成的,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這樣說:“節分端午自誰言,千古傳聞爲屈原。”對此,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其實端午節的起源要比屈原早,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民間和典籍中有各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仿效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吳越民族祭祀龍圖騰說、古代越人新年說等,但從學術考究上來說,端午節應該起源於遠古人們的辟邪觀念。”

端午節在兩千多年的傳承過程中,從名稱、內容到象徵意義都發生過很大變化。在不同的時代端午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端五、重午、重五、端陽、天中節、浴蘭節、蒲節、女兒節、娃娃節、五月節等。到了漢晉之際,人們才把憑弔屈原與端午節結合起來,賦予了這個節日更多的`文化意義和愛國意義,並給予了競渡和吃糉子等文化習俗豐富的內涵和想象力。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今年的.端午節有什麼事情?讓我們大家想一想吧。

我記得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吃糉子,吃完糉子後我們去叫大姑,大姑和我們一起去接奶奶,奶奶給了我一個雞蛋,吃完雞蛋三大爺給我和大姑一人一袋子牛肉幹,然後我們就一起去東二環拔艾草,艾草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它能驅蚊、做藥、洗腳還有把艾草插在門上可以避邪。我們一起拔了兩大袋,我也收穫了很多,我撿了兩個很漂亮的石頭,我還摘了一朵滿天星和幾朵小野花,中午我們吃的面片,下午我們又去拔苦菜,我拔的都把腳紮了,下午媽媽給我吃苦菜,那味道好像吃了藥一樣苦。

今天我們全家的收穫真不小,我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很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也一樣。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偉大的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人們非常傷心,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於是就用蕉葉包住飯糰丟進河裏餵魚。從此,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就要吃糉子,看賽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時候,咱們都要吃糉子。糉子的類別有很多,而且每種都很好吃。包糉子也很講究。首先,把糉子葉捲成漏斗形然後把糯米和配料放進去,裹成一個圓錐形,用繩子紮起來,蒸熟之後就可以吃了。端午節那天,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糉子,可熱鬧了。端午節時人們還會賽龍舟。隨着鞭炮聲的響起,龍舟手們划着船槳,龍舟越來越快,龍頭不停地晃動,飛快地向前行駛。仔細看看,龍舟上畫着美麗的花紋,非常精緻。龍頭上頂着兩隻大龍角,下面是兩隻醒目的.眼睛,嘴巴叼着一隻小花籃。眼看一隻龍舟就要超過前面那一隻了,離終點已經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輸,一口氣衝過了終點。全場一片歡呼聲,最緊張的就是咱們這些觀衆了,龍舟賽真精彩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如果有機會,你也來和咱們一起度過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爲可以上好吃的糉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糉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爲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就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爲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就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思考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就是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爲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着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就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盼這個日子的到來,然而因爲能夠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就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穫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能夠包成糉子,然後美美吃上一頓。

此刻,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麼大,端午節吃糉子,這就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就是爲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糉子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糉子還就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爲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可就是在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糉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然而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之後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向到這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就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糉子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端午這天的'一大早,爸爸就買回了一束艾草。長長的個艾草比我的個子還要高,靠近一聞,有一種淡淡地清香味。爸爸說:“艾草能消災祛病,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其實是表達了人們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上午,我剛做好語文作業,媽媽爲我買來了五色絲線,給我帶在左用腕上。只見五種不同色彩的線擰成小一股小繩,繩上繫着三個銀色的小鈴鐺。我輕輕晃一下小手,鈴鐺嘩啦嘩啦地響,真是悅耳動聽。媽媽又把五色線編成織的鴨蛋網,掛在我的脖子上,爸爸把一個鴨蛋裝在裏面。媽媽說,這些五色線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祝我健康成長。只是鴨蛋太重了,爸爸摘一把艾葉放在網中,既能聞到清香味又能驅蚊,真是一舉兩得。

在這個節日裏,我不僅品嚐了五芳齋的糉子,第一次吃到了高郵的雙黃蛋,還又一次聽爸爸講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天問》的故事。更令我難忘的是,在晚上睡覺之前,爸爸不知從何處抓來一隻螢火蟲,放在蚊帳的上面。螢火蟲一眨一眨地閃着光,就像天上的一顆星星半着我進入了夢鄉。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牀。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爲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着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着,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着。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着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着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這是什麼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與菖蒲。”外婆回答。“爲什麼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裏,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裏飄出的糉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和外婆正在熟練的包着糉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糉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爲了紀念戰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捨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後,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發展成划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糉子了。先把糉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糉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糉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餘葉尾上卷,接着用葉絲繫牢。最後,剪掉多餘葉尾。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糉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糉子,又嚐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糉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與民族傳統,我更爲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爲了慶祝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們班在這個星期五開展了一項別開生面的活動,那就是——編蛋袋。

“叮鈴鈴”,上課鈴響起,我聽起來格外清脆,因爲這節課我們來編蛋袋。

只見老師一手拿着一個剛做好的蛋袋和材料,走上講臺,我們都按耐不住自己的興奮,擺弄起手上的花繩來。老師給我們做示範:左手帶着花繩,右手麻利地把花繩套在上面一拉,一下子,一個活結就出來了。

我也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操縱起花繩來,先用一根線做爲底圈,再把另一根繩子掛在線上,對摺,綁了一個活結。我反覆重複之前的步驟,不一會兒,一個個小菱形就展現在眼前。

起初,還是一路順風,我暗暗得意:哈哈!原來編蛋袋這麼簡單,根本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可是弄到第二層時,我卻遇上了麻煩,不好,這個結亂了,在看看旁邊的.幾個結,一點都不整齊。剛纔的得意勁兒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看到別人整個袋都要編完了,我心裏真不是滋味!就在這時,下課鈴響了,我無奈地搖了搖頭。

下午的美術課來了,我繼續編起我那“半成品”。我手足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得求助老師。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的腦袋瓜一下子開竅了。

突破了第二層這個難關後,我更加感到信心滿滿,一絲不苟地重複着編結的動作,好像勝利之神就在前方朝着我招手。我又感到了無限希望。

可是,臨近結束,一個難題又擺在面前,頭尾的兩根花繩怎麼綁?看着同學們陸續編好蛋袋,我就像熱窩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最後,我請教第一個編好蛋袋的薛力豪同學,在他的指導下,我終於編好蛋袋。

看着一個色彩繽紛的蛋袋誕生了,我興奮地把它掛在胸前,心裏裝的是說不出的喜悅。這隻蛋袋不僅編進了我的歡樂,也編進了濃厚的端午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