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薦)實用的端午節作文9篇

端午節1.8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實用的端午節作文9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飲酒,但家家戶戶都要吃上香噴噴的大糉子,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現在想起來還要流口水呢!媽媽有時還會用五顏六色的線編在一起,栓在手腕上或腳脖子上,非常好看。也有時候媽媽會在家門上掛上一些艾草。

我們家一般都會在端午節的上午包糉子。大清早的時候我就已經看見媽媽在廚房忙來忙去的身影了。我也想包便進去,讓媽媽教我包糉子。開始動手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花生,再放入已經清洗過的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地笑了笑,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吶!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糉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粒粒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幫我重新示範了一遍,我認真的.看着每一個步驟並牢牢的記在了心裏。

我又重新包了一個。步驟跟前面的一樣,還好這次糯米沒有落地,而是聽話的在裏面呆着,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我拿出糉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爲還扎的很好。媽媽看了看我的糉子,又皺着眉頭拿過我的糉子,一拉線糉繩就開了,並又給我重新綁了一遍,幾個小時以後。終於包完了,媽媽說最低要煮四個小時。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掀開蓋子察看。

下午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出鍋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糉子香噴噴、軟軟糯糯,太好吃了。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包糉子。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我們要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永遠傳承下去,留於後人。

端午節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糉子、掛艾草。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終於盼到端午節了,我們全家人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鄉。此時的家鄉到處已洋溢着節日的氣氛,熱鬧非凡,人也比往日多了很多。我剛到家裏,推開門就聞到一股糉香味。原來是奶奶包好的糉子已經在鍋裏煮着了,我掀開鍋蓋一看,哇,有四角糉、圓筒糉……我一看有糉子吃,肚子裏的饞蟲就被勾出來了,很想盡快品嚐到奶奶包的糉子。這時奶奶總是一邊包糉子一邊說:“別急別急,我的小饞貓,等一會兒糉子煮熟了第一個就給你吃。”我看着奶奶包好的糉子,手開始癢了,也想動手包糉子。說幹就幹,我先拿來兩片糉葉卷好,接着又倒些糯米進去,“糟糕!”不小心手一鬆,糉葉裏的糯米全都倒到地上。“哎,看起來容易,沒想到做起來這麼難。”這時,奶奶對我說:“包糉子時糉葉要抓緊,米不要倒太多,包裹時要緊緊地壓住糉葉,最後繩子要綁緊。”我聽了奶奶的話,我再次動手,終於在奶奶的幫助下,花了好長時間我才包好一個小小的糉子。雖然比不上奶奶包的糉子漂亮,但我還是很得意,因爲這是我的勞動成果。這時我突發奇想,能否包出其它形狀的.糉子呢?好,動手試試,最後在我的努力下包出了一個三角糉,大家看了我的成果,都誇我有創意,我心裏別提有多得意了。

不知不覺,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高高興興地吃着美味的糉子。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糉子,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露出了金黃金黃的糯米,我咬了一口,啊!是香噴噴的肉糉,這是我最喜歡的糉子。我很快就吃完了一個糉子,又拿起了一個糉子,啊!這回我吃到是軟軟的黃豆糉,奶奶告訴我端午節吃黃豆糉一年都不會長疙瘩,聽了奶奶的話我吃黃豆糉就更香了。此時我的肚子早已成了“大皮球”,可這些糉子實在是太好吃了,我還想吃,奶奶連忙說:“小饞貓,別吃了。吃多了肚子會痛的。”我聽了,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飯桌。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走出門口,將爺爺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蒲插在門楣上。微風吹過艾葉、菖蒲“伸了伸懶腰”像在對我說:“小主人,我一定保佑你們全家平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它熱鬧喜慶,而且還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 篇3

隨着太陽的東昇西落,隨着月亮的陰晴圓缺,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端午節就要到了。現在,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端午節帶給我的記憶吧。

印象一:包糉子

記得在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媽媽總會給我包糉子。而我這隻小饞貓最愛吃媽媽做的紅棗糉子。她總是先將糯米清洗乾淨後在水中浸泡3個小時,然後將糉葉用熱水燙過洗淨瀝乾,之後將棗子用溫水泡好去籽剪成黃豆大的顆粒,然後將其與濾幹水的糯米攪拌均勻,母親會用纖細的手指將糉葉折成漏斗狀,將做好的餡料慢慢放進去,最後用細細的糉繩將填滿餡料的糉葉緊緊的綁紮起來,這樣紅棗糉子就完成了。每到這時,我總急切催媽媽燒水煮糉子。媽媽的糉子,不但外形好看,而且吃時打開糉葉,糉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鹹甜適中,香嫩鮮美,讓人吃了還想吃。這便是糉子在我童年時給我留下的深刻記憶。

印象二:吃屈連饃

姥姥的屈連饃可謂是人間的珍品,有着各種的形狀,屈連饃最主要的形狀是圓環狀的,外圈有一圈齒輪狀的掐花,造型挺別緻也很漂亮,因爲屈連饃是圓環狀的,所以小孩子可以把屈連饃像手鐲一樣戴在手腕上。姥姥做屈連饃的技藝也是十分厲害,姥姥和麪時會加入一些調料,然後把它搓成一個個小圓環狀,用剪刀將圓環的外圈剪出花紋,最後用電餅鐺烙熟。有時姥姥還會做一些其他形狀的,有點像縮小的肚兜,上面有牙籤扎的花紋,挺好看的。每次姥姥做屈連饃時,我和表姐表弟都會跟着學,我們玩的`不亦樂乎。屈連饃不僅樣子好看,也是我童年的印象最深的“玩具”。

印象三:掛艾草

端午節時家家戶戶會給家門口掛艾草,我們家過端午節時,爺爺總會從老家帶來一大捆艾草爲我們家掛艾草,爺爺把凳子放到家門口,然後站到凳子上,取出一小捆艾草,用膠帶粘到門框上方,在後面的日子裏總會看見家門口粘着幾捆艾草。那時,我們家住的那一個單元,每一戶人家的門口都掛着艾草,整個樓裏都散發着艾草的清香,好聞極了。那時候艾草香便是我幼時記憶中最好聞的味道。

印象四:做長命縷

記得在國小時,奶奶總會給我做長命縷,五顏六色的細繩在奶奶靈巧的手裏被編成一條條長命縷,散發着淡淡的香味,有時候奶奶還會給長命縷上面串着許多小珠子或小鈴鐺。那時候每次戴着奶奶的長命縷,我總會感到一股股暖意涌上心頭,戴着這些五彩斑斕的長命縷,我總會向同學們炫耀一番,與同學們比誰的長命縷更好看。雖然現在大街上也有賣長命縷的,即使它們比奶奶做的好看一千倍一萬倍,它們也比不上奶奶給我親手做的長命縷,因爲奶奶的長命縷裏有她對幼小孫女最深的愛。

印象五:戴荷包

還記得在三四歲時,姥姥總會給我做荷包,那個荷包上掛着許多其他的小飾品,有的是五彩的“糉子”,還有紅色的“雞腰子”,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五顏六色的小物品在上面,中間還有隻黑色的大老虎,裏面好像還加了香粉,香味沁人心脾,那個大荷包現在還被我保管着,因爲它充滿了姥姥對我的愛。

印象六:看龍舟比賽

每當端午節時,爸爸總會陪着我在電視上看龍舟比賽。在比賽前,我們總會先選自己喜歡的隊伍,然後打賭哪一隊會贏,輸的人要將他的那一枚糉子給贏了的人。看龍舟比賽時,我彷彿身臨其境,一些人們在現場加油,我和爸爸在電視前加油,別人贏了,我們也跟着歡呼雀躍。雖然我有時打賭輸了,爸爸還是“自覺”將他的糉子給我,雖然只是一枚很小的糉子,但這應該就是父愛吧。

印象七:講由來

在國小時的一次端午節,爺爺來看我,於是爺爺就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他說:“在戰國末期,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爲國家盡心盡力,可是後來受到壞人的迫害,他選擇了爲國捐軀,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自殺了。人們都在這一天紀念他,因此有了端午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就把糉子投入江中,據說是拿糉子去餵魚,以免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這也是每年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爺爺給我講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

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包糉子,吃屈連饃,掛艾草,做長命縷,戴荷包,看龍舟比賽,講端午由來等一系列事情陪伴着我的成長,讓我終生難忘,我很期待今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宜良竹山,這裏的山水非常的美麗。“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的故鄉在宜良,我們家裏每年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我外婆都會提前準備好很多包糉子的原料,時間一到,她就會把糯米飯和一些配料都放在竹葉裏包起來,然後把它蒸熟,過一會非常美味的.糉子就做好了。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外婆還會親自做一些美味佳餚給我們全家人吃,吃飯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能吃上我外婆包的糉子和飯菜。

我想這是我外婆和我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該自己親動手做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就不用麻煩別人了。

端午節作文 篇5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動手包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學包糉子。端午節前一天,當我們回到老家時,爺爺早已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有糯米、箬葉、方塊肉、板栗……想着它們馬上就要變成噴香的糉子,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開始包了,只見媽媽捏起兩片箬葉輕輕一卷,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可我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箬葉一角,右手將另一角往裏卷,下面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角筒。接着往角筒裏放入一些糯米,塞上豬肉和板栗,再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可是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媽媽幫我解了圍——倒掉多餘的糯米,然後按實,我才舒了一口氣。

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喜歡吃糉子的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糉子五花大綁後,別出心裁的打上一個可愛的蝴蝶結。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桶中,可是不小心扯到了線頭,只聽得“嘩啦”一聲,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散落在地上。我又得從頭做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

煮糉子最需要耐心。我們把糉子放進大鍋煮開後用小火燜上一個晚上。端午節一大早,香噴噴的糉子才起鍋。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起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通過這次學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作文 篇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日的習俗之一是吃糉子,我們家自己包糉子,媽媽對我說:“包糉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在水裏泡一天,纔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並備好了一些配料。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糉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一塊淹好的五花肉,把糉子葉摺好捆緊,一個肉糉就包好了。接着媽媽一邊包一邊示範給我看,我仔細看着,學着她的樣子慢慢的.包着,終於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着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我高興極了,後來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着說。

糉子煮熟了。我聞着清香解開糉子,一邊吃着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篙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我們家的人是嚴格按照習俗過端午節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家的人與山東某家庭比賽龍舟。當時,我還小,沒有力氣划船,如果讓我划船只會拖後腿,所以精英老爸讓家人專門爲我騰出一個座位,老爸坐在我旁邊,既保證了我的'人身安全,又保證了我不會騷擾別人。

咚!鑼聲敲響了,比賽開始了。老爸不愧是精英,力大無窮——一開始就潑了我一身水!我怒髮衝冠——水這麼髒,我穿的衣服是剛買的,而且也剛剛洗完澡。我爬到爸爸身上,扯他頭髮。老爸疼痛難忍,可又怕出手過重傷了我,只好“把疼痛扛在肩上”,用了吃奶的勁划船,想快點結束比賽後掙脫我。可是老爸用的勁越大,水花就越大,我就越不舒服,出手就越重,老爸用的勁就越大,我就更不舒服,揪得就更用力……反覆循環,結果我反而使全家贏得了比賽!真是因禍得福,禍極生樂!

中午,我媽媽知道我特別喜歡吃糉子,所以早就請專業的廚師給我做了一個特大號的小米糉子。我早就飢腸轆轆,手裏抓着叉子和勺子——開吃!我迫不及待得叉起一塊糉子往嘴送去,真香,真甜!美中不足的是太粘了,“回家我得讓老媽賠償這個粘——用冰淇淋換!”我這樣想。但危機時刻,顧不上那麼多了,先吃完再說。

每次我和家人過端午節,都非常有趣!

端午節作文 篇8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看啊,端午節對人們多麼重要。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陽、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來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同多於異的。

說到端午,大家應該都會想到“吃糉子、賽龍舟”吧。可是大家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賽龍舟”嗎?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傳說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受人陷害後,抱着石頭投江自盡了。楚國的百姓知道這個消息後,便划着船去追趕拯救屈原,結果一直到了洞庭湖。這就是划龍舟的起源。從此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時,人們便會划龍舟以紀念屈原,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兒,以免它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這天人們還會煮糯米飯或棕糕投入江中,送給屈原吃。因怕糯米飯或棕糕被江中的魚兒吃掉,所以要用竹葉包着。慢慢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這種習俗。

還有哦,在端午節中我們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子和雄黃酒。而且還要佩戴香囊,並在手腕上用五彩繩繫上,表示驅邪平安之意。

端午節還要畫門符,一般都用“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來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防瘟疫、驅“五毒”,大家現在應該知道端午節的故事了吧!在這裏我祝大家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