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熱門】端午節日記範文合集5篇

端午節1.96W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端午節日記範文合集5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唱起有關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端午節日記 篇2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四口回家鄉包糉子,回到家我叫奶奶跟她說:“奶奶不如您教我包糉子吧!奶奶微笑着說:“好啊,現在就開始吧!

奶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不過這次我學會了包糉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着奶奶學習包糉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裏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糉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糉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裏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糉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糉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糉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糉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糉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糉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糉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糉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糉子了--"

端午節日記 篇4

xx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今天,我看見家裏有很多糉子。

我最喜歡吃蜜棗糉子了,我吃了一口,甜甜的,黏黏的,真好吃,我邊吃邊問媽媽:“今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說:“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來紀念他。”

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日記 篇5

過端午了我們好高興啊,我們全家都去了滿天星吃飯。

端午節爲每年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爲中國國家法定節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共人民怯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 秋之前又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的形式來祭祀部落圖騰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就變成了漢族人民祭奠屈原的傳統節日。就這樣端午節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啊,原來過端午節是這麼一回事啊。

標籤:範文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