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八篇

端午節1.5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八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還要在門上插艾蒿掛菖蒲寶劍,再灑點雄黃酒,這樣能夠驅邪保平安。

今年的端午節是在阿婆家過的。早上,阿婆帶我一齊去菜場買菜,買來了艾蒿和菖蒲。回到家我們就一齊動手,很快就做好了兩把寶劍。我們用膠布把它粘在大門上,看,兩把寶劍多麼像兩位威武的`大將軍啊!

糉子的種類很多有豆沙糉子,鮮肉糉子,蜜棗糉子等等。糉子的形狀是三角形的。我喜歡吃豆沙糉子。豆沙糉子又香又甜,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津津有味。

今日,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始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始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星期天,我們學校提前給我們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上午,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茶葉蛋,整個教室飄滿了茶葉蛋的香味。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午睡過後,我們便開始忙碌了。把四張桌子拼接起來,成了一組。在桌子上鋪好檯布,再拿出托盤﹑剪刀,還有最後一樣,就是麥花皮了,因爲我們今天要剪麥花。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茶葉蛋﹑麥花。先把正方形的麥花皮對摺,變成一個三角形,再用剪刀兩邊往裏剪,攤開,然後抓住中間的小正方形一抖,一隻漂亮的麥花就誕生了。王老師的做法更美觀,一直斜得剪下去,然後把一條拎起來,摁一下,就變成了一個圈,反覆這樣的動作,一隻麥花就做好了。連我們的英語老師——Miss Jin,也來助陣。她的麥花好似一朵花,盛開在托盤中。勤勞的'同學們幫我們把麥花拿到樓下食堂去炸。我們在等麥花的時候,一直在分享美食,有糉子﹑綠豆糕……。麥花來了,大家你爭我搶,麥花又酥又脆,好吃極了。

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不但沒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屈原一氣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民爲了紀念他,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江中。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劃小船改爲賽龍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糉子,每到節日來臨之時,奶奶早早的準備好蘆葦葉,糯米,紅棗,紅豆,先將蘆葦葉放在鍋裏煮一煮,然後把糯米,紅棗。紅豆分別放在水裏洗一洗。等蘆葦葉涼了,就開始包糉子,奶奶包的糉子可好看了。她先取三片蘆葦葉捲成一個小漏斗然後放點糯米,再放點紅棗,紅豆,再蓋上糯米,再用蘆葦葉裹起來,要裹緊噢。最後用繩給紮起來,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再放到水裏煮一煮,香噴噴的糉子就可以吃了。

端午節除了包糉子,還有很多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到了這一天我可高興了,奶奶會用艾葉煮的.水給我洗澡,穿上媽媽買的新衣裳,手上,腳上帶上五彩的絲線可好玩了。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過着快樂的端午節。吃糉子,門插艾,賽龍舟……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亦稱“端陽節”、“詩人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讀者詩人屈原的。

因爲屈原當時的皇帝不但不採納屈原正確的的主張,反而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柰何情況下,屈原才以死相爭,跳下了滾滾的汨羅河。老百姓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所感動,紛紛往汩羅河撒米,希望魚兒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爲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把米包成糉子扔進河裏,並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不簡單吧!端年節到了,媽媽帶我去了姥姥家,結果,弟弟和姐姐她們早到了。

過了一會兒,大人們把準備工作準備好,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對媽媽說:“我想知道糉子是怎麼包成的,所以想請您教我包糉子。”媽媽說好呀!於是,我就開始跟媽媽學包糉子了。媽媽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便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之下,我卷好了糉葉。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一些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一根筷子,放好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我的端午節過真充實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今年的端午節是在星期三,學校放假三天,我的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呢!

星期一,我在家裏悶死了,沒啥事幹。我都等不及要過端午節,好不容易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我都高興得睡不着覺,想着:明天過端午節會有什麼新鮮事兒呢?

“端午節到啦!端午節到啦!”早晨,我被弟弟的叫喊聲吵醒了,趕緊穿好衣服,來到客廳,弟弟見了我趕緊跑過來說:“姐,端午節到了。”我故意唬着臉,說:“小鬼頭,一大早鬼叫什麼呢,吵人睡覺。”說完輕輕地敲了一下弟弟的腦袋,心裏卻暗暗地想:不過我喜歡!弟弟摸着腦袋誇張地齜牙咧嘴,卻也故作委屈地小聲嘀咕:“不是姐天天嘮叨着過端午麼?”我直接無視啦。

媽媽正忙着包糉子,爸爸在小河裏撈魚,我跑到小河邊。“哇”爸爸撈中了一條大魚,我高興地叫起來。爸爸提着大魚回家。

回到家裏,一股糉子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尋着香味來到了廚房,是美味可口地糉子出鍋啦。這會兒,我和弟弟可有得吃了。我拿起一個,“哎喲,好燙!”。媽媽聽到叫喊聲,急忙跑過來說:“你這饞貓,有你吃的',沒人跟你搶呢,等涼點再吃!”“唉,看來又得等會才能吃上糉子啦!”我把嘴翹得高高的,都可以掛秤砣了。

傍晚,爸爸宰了一隻鵝,到了晚上,媽媽做了上桌子的美味佳餚,我夾了一碗的菜,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到最後我吃得都快撐死了。

過端午,真開心,不僅有美味佳餚,還有我最愛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端午節。 端午節,這是一個只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它都會按時到來。

端午節的來歷,說法千奇百怪,其中最得到大衆認可的,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雖忠實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便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糉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我的爸爸媽媽不會包糉子,可我奶奶會。每次端午,奶奶都會事先買好材料,一纏,一包,一裹之間,糉子便已形成。

端午節是親人團圓的日子,賽龍舟,吃糉子,也只是藉口,最重要的,還是爲了和親人在一起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大家應該都唱過這首歌吧。沒錯,這就是端午,賽龍舟的一首兒歌。

到端午,也就是我們的農曆五月初五,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也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啦。但是同時呢,我們也會舉行一場龍舟競渡比賽。分好了隊,比賽就正式開始了。紅、藍隊就像發了狂似的一個勁的擺動雙槳。在岸上觀看比賽的我也沒閒着,使出渾身的勁,大喊:“紅隊,加油!紅隊,加油!”

紅隊似乎聽到了我的叫喊聲,突然加快速度,使出渾身解數,衝向終點。藍隊一看苗頭不對,也立馬使出全身的勁兒,奮起直追。這場面怎一個精彩了得啊!

遠遠望去,清澈見底的江面上水花四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水珠幻化成了一顆顆漂浮在半空中的彩鑽,煞是耀眼。選手們的臉上溼漉漉的,已分不清是江水還是汗水……。

比賽進行到中途,兩隊的選手都已累得滿頭大汗,但是他們似乎一點也不累。在汗水和江水的飛舞中,在觀衆們的歡呼喝彩聲中,他們顯得更亢奮了,勁頭更足了,速度也更快了。

終於,距離終點只有十米遠了,隊員們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恨不得龍舟能變成一條真正的龍,帶着他們飛向終點,上天入海。五米、四米、三米、二米……。眼看就要到達終點了,兩隊龍舟飛速衝向終點。哇!紅隊勝利了。我在爲他們高興的同時,不禁產生了一些疑惑:爲什麼端午會有龍舟比賽呢?這個風俗有多久歷史了?

旁邊一位觀看比賽的阿姨對我說:“賽龍舟是爲了我國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後,他跟我講述了屈原跳江的故事,聽後,我深受震撼。

當又一個端午即將來臨時,我不禁在想,要是屈原在天之靈能看到這樣熱鬧、和諧的生活場景,他該多麼欣慰,多麼興奮啊!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支兒歌便想起童年在家鄉過端午節的事。

端午那天,一早我就起來,穿好,洗好,正準備下樓吃早飯,來到樓梯口,一陣糉葉香撲鼻而來,我身體裏的饞蟲被這糉葉香味給鉤了出來。我急忙到餐桌前,三口兩口就吃好了早飯。跑去奶奶那:“奶奶,你可以教我包糉子嗎?”奶奶笑呵呵的答應了。

我在放糉葉的盆子裏精心挑選了三片差不多大小,長短的糉葉,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糉葉捲起來,捲成漏斗狀,接着舀了兩勺糯米放進去,可糯米全漏光了,奶奶心疼地說:“你要記住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點點頭,又重新開始,我特別注意小心,把葉子卷得更緊些,又舀了兩勺糯米放進去。我小心翼翼的把口封好,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成功了啦!嘿嘿哈哈!到了中午,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比吃了蜜糖甜似的。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賽龍舟,但是我們都知道端午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標籤:八篇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