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7篇[熱門]

端午節2.9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作文7篇[熱門]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節日,更是綿延着東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彷彿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箏,宮商角徽羽,彈撥撫滑間流淌着一曲悠長又清麗的韻律。

伴着那一排排青銅質地的編鐘,在遙遠的歷史盡頭,某一個時刻敲響,渾厚而雅緻的左音右韻,由遠至近穿越滄桑的纖塵,在一脈脈古音的漣漪層層疊起中,我彷彿置身在戰火紛爭的楚地,夜空有飛鳥掠過的痕跡,細碎的月光隨着一顆閃亮的星辰隕落,風陳肆無忌憚地一浪浪襲來,眼前的畫面在沙漏的漸遠聲裏一幕幕切換,一縷揉碎的清香拂過我滾燙的臉頰,在這斷續的梔子花的暗香裏,我終於望見了你。

在汩羅河搖動的水波里,早汩羅河吐蕾的睡蓮裏,在汩羅河一槳一槳的漁歌聲裏。

那是你嗎?

帶長狹陸齋,冠切雲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長劍,離開渾濁的朝堂,放逐在祖國的山水件,一人獨醒。

那是你嗎?

朝飲欄墜露,夕餐秋菊落黃,自顧高馳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間,只因爲心之所善,而雖九死其猶未悔。

那是你嗎?

質問天地萬象只理,尋覓存之興廢之端,不屑賢兇善惡之報,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說,用沙啞 的喉嚨,追求一個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嗎?

問天,黑了嗎?涉講,累了嗎?你寬大的衣衫可沾滿了荊棘,你高擡的雙腳可泥濘難提,你猶豫了嗎?你退縮了嗎?

不!

雖然你曾長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艱,雖然你曾嘆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吳戈,被犀甲,帶長劍攜秦弓,雖然你也曾恐懼美人遲暮,吶喊無人旁聽,但你依然在車 交錯中奮勇爭先,即使身首相離,也要讓魂魄爲鬼雄。

這就是你,一個真實的你,一個執著的你,一個憤怨的你,一個上下求索的你,一個堅貞不屈的你,正是這樣的你,是支離破碎的祖國,是飢寒交錯的百姓所必須的你啊!

屈大夫!

然而,你終於沒有機會在 旗蔽日的戰場,在槍林矢雨的搏鬥中完成你熱血最後的噴濺,當國被踐踏,當生靈被塗炭,無助的你無奈地選擇的縱身一躍。

是的!

就是這樣震撼世人,撼動朝綱的縱身一躍,就這樣被定格成所有中國人兩萬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動,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爲了歷史長冊最孤獨的一帶風景。

兩千多年了,棕香飄遍了大江南北,兩千多年了,龍舟的蒿子也震徹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帶,在這偉大復興的號角聲裏,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長劍,凌空一指,讓劍峯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閃電, 屈大夫,讓你的真誠和執著給龍舟上的鼓點增添力量吧。讓你的愛國和愛民給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讓你的激憤和無奈門頭的苦艾增添靈光吧。同爲我們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們同爲你而滿腔豪氣。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們記住了你,我們也記住了端午。

因爲,你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高峯裏最惹眼的突起

端午節抒情作文:懷念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 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爲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爲“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爲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糉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糉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爲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爲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爲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羣,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抒情作文:懷念屈原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麼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爲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你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麼晶瑩,發出多麼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汨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後,有多少人爲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爲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讚歎不已,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糉子”一起成爲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爲中國的傳說。爲了什麼呢?爲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爲你而驕傲,又爲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着令人充滿思緒的端午節,爲的是紀念你——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的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我家鄉的端午節要比其他地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來吃,糉子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白白的糉肉,鹹糉子裏紅紅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我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全家早早的起了牀,明媚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窗紗找在地板上,讓人感到絲絲的暖意。吃完了香噴噴的早飯,媽媽大步流星地走進廚房,準備包糉子。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廚房門口,認真地看媽媽包糉子,只見一片糉葉、幾勺糯米在她手中像變魔術似的,成了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糉子。看到媽媽忙得不亦樂乎,我也趕緊上去幫忙。我輕輕的拿起一片綠油油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它慢慢的捲成一個小漏斗,接着我又盛了滿滿一勺雪白色的糯米放在漏斗裏,從遠處看,就像一個美味可口的冰激凌,讓人看着就垂延三尺。接着,我輕輕地拿起一片較小的糉葉,把它蓋在漏斗上那然後我再拿出一根黃澄澄的稻草繩,讓他在糉子上繞幾圈後再打上一個結,嘿!糉子做好了,活脫脫就是一個小精靈。我把糉子放在盤子上,舔了舔口水,問媽媽:“媽媽,糉子要什麼時候才能吃啊?”媽媽笑眯眯地說:“別急,別急!到晚上才吃呢!”

包好了糉子,我們又上街去玩耍,街上的場景可熱鬧了。有的在比賽跑步,進行得如火如潮;有的在玩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在比賽跳遠,就像一隻只活波的小精靈······真是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家鄉的端午節具有它的獨特的特點和魅力,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到端午節,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

以往的端午,大人們總是包糉子,而我總是吃糉子,我突然覺得我吃了這麼多年糉子,就像是在吃霸王餐,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呢,所以,我今年打算自己包糉子。首先我拿起兩片糉葉,照着奶奶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左折右折,折成一個蛋筒形,摺好後就要開始裝糯米了。“咦,這糯米咋裝不完呢?”我滿臉問號的看着奶奶。“哈哈哈,你呀,仔細看看,和我的有什麼不同?“奶奶笑着說道。我這才發現,原來是因爲下面沒封好口,折成了一個漏斗。好吧,再來!我一向都是遇到困難從不放棄的呢。我重新用糉葉折成一個蛋筒形,再仔細看看,有沒有漏洞,然後把糯米放進去,輕輕按一下,將糉葉蓋在上面摺好,用一根長長的線把它裹起來,大功告成!

開始煮糉子啦,把糉子們一個一個放進去,再開大火煮30分鐘,然後開小火煮15分鐘。哇!香氣四溢,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呢,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真好吃。

端午節的糉子,真讓人難以忘懷!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太陽公公露出了久違的笑臉。一大早,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糉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屈原是誰嗎?”我說:“我只知道他是一位詩人。”爸爸說:“屈原是中國古代楚國的大夫,是個忠臣,可惜被奸臣陷害,流放到鄉野。爲了表明自己對楚國的忠心,屈原就跳到大江裏以死抗爭。老百姓們很愛戴、敬重屈原,怕江裏的大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許許多多的糉子,投到江裏餵魚,希望大魚的嘴巴給黏住,這樣,它們就吃不了屈原了。”我聽得入了迷,感嘆地說:“原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這麼來的呀!”

這些天,天氣特別悶熱,我脖子上長了不少痱子,又痛又癢,難受死了,我正在撓呀撓,看到媽媽端來一大盆藥水,放到洗澡間。熱騰騰的藥水散發着草藥的香味,好聞極了!我高興地蹦起來,說:“媽媽,這是我的洗澡水嗎?我要洗藥水澡。”媽媽笑眯眯地說:“沒錯,這個就是給你洗澡的`藥水哦,外婆說過,它不僅能怯痱、還能除百病、避邪呢!”我趕緊脫下衣服,跳進大水盆裏。哇!真舒服呀,感覺藥水正在對痱子們進行攻擊,痱子們很快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我好奇的問:“媽媽,這是什麼藥呀?好神奇。”媽媽說:“這是由艾草、石菖蒲、魚腥草、柚子葉混合煮成的草藥,是可以清涼解毒的。”我說:“怪不得這麼舒服呢。”洗完了澡,還要穿上新衣服,再掛上一個草藥香包,我頓時感覺清爽極了。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常常用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草等形式來慶祝。有一句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一開門就看到了媽媽插在門上方的艾草,我悄悄地問爸爸:“這些東西真的能避邪嗎?”爸爸“詭祕”地笑着說:“這些東西當然不能避邪,這只是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和紀念而已,也表達了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

雖然端午節有一些迷信的說法,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一天,端午節真是太特別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習俗來過端午節,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就是吃糉子、鹹鴨蛋。

端午節放假,我們一家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醃鹹鴨蛋,便問:“奶奶,鹹鴨蛋是怎麼醃製的啊?”“在端午節前一個月的時候,把鴨蛋洗乾淨,放到太陽底下把水分曬乾,然後在黃泥裏放入一定比例的鹽,加進少量高濃度白酒,攪拌均勻,再將鴨蛋放進去滾一下,最後放進盆子裏密封存入一個月,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鹹鴨蛋了。”“那爲什麼要用黃泥呢?”“因爲黃泥的韌性很高,可以牢牢地包在鴨蛋的外殼上。”奶奶說道:“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呢?”“我當然知道了。”我說,“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好玩的'賽龍舟,可惜不在我們江南這兒,真可惜,唉……”

突然,我聞到了一縷清香,便問奶奶:“奶奶,你還燒了什麼好吃的東西啊?怎麼這麼香啊!”“哦,對啦,我還包了一些糉子,快來吃一個吧!”我恍然大悟,我差點忘了還要吃糉子。奶奶說:“我要考一考你,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知道!是爲了紀念屈原,他可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呢!他雖忠於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楚國被攻破之時,他悲壯地投汨羅江自殺而死。”我說“在投江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搶食屈原,人們紛紛把糉子投入汨羅江,想讓魚蝦吃糉子。後來漸漸就改變爲端午節當天吃糉子了。這就是端午節要吃糉子的由來。”“對極了!那你知道糉子的製作過程嗎?”奶奶問。“我絕對知道。先將蘆葉洗乾淨,浸在水中;再將糯米洗干將備用;接着準備餡料,餡料是多種多樣的:有蜜棗的、紅豆的、鮮肉的……然後將糯米包進蘆葉中,加入餡料,用線捆紮好,再放入鍋中煮上一至兩小時就可以食用了。熱呼呼、香噴噴的,特別好吃。”奶奶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呢?”我笑着說:“因爲我在外婆家看到過,上次還去長江邊採蘆葉呢!”我剛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空氣中散發着濃濃的糉子香,更濃的是每家每戶歡樂的笑聲……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端午節就想到了一個傳說: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米團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身體,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要要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帕米因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糉子。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每每到端午節,姥姥就會送來香甜的`糉子,看到一個個油亮飽滿的糉子,真想馬上剝開咬一口,解開棉線,剝開糉葉,糯米的粘性使一粒粒糯米緊緊地抱在一起,咬一口,香甜的餡兒便進入口中。糯米、蜜棗、豆沙、花生咀嚼在一起讓我越吃越覺得美味,香!

端午節真令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