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春節

江西春節習俗

春節3.17W

跳儺是有嚴格的時間限定的,一般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到十六,七年級叫“起儺”,十六叫“搜儺”。“起儺”之後,儺班開始四處巡迴,十六日回村“搜儺”。“搜儺”儀式極其熱烈隆重,四鄰八鄉的鄉親們在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趕到石郵村自己的親戚家中來,村裏往往也要擺上幾桌到幾十桌,集中招待一些來此地觀儺的“上面人”。

江西春節習俗

儺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災的文化現象。儺文化包括儺廟、儺神面具、儺舞、儺戲、儺符、儺服飾、儺兵器等組成的一個複雜整體,包含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戲劇學等許多方面的內容。

南昌

春節:我們南昌人說: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話)。是因爲秦始皇徵集民夫修萬里長城,南昌籍民夫在臘月二十四日後才陸續回家,家人均以親人抵家團圓的時間爲“過年”。所以,南昌人過年的日子不同、時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過年的,有的早上過年,有的是中年、晚上過年。

拜年:正月七年級,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七年級的崽,八年級個郎,九年級初四老姑丈,九年級、初四也有專爲亡親祭拜的。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圖形式,不重內容。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視上七,這天要好好地吃一頓,還要吃“糊羹”,象徵步步高,這天一般舉行隆重的敬神活動。

元宵節:(南昌話)“過了元宵罷了燈”,過了元宵,年事活動就基本結束了。(南昌話)“三十晚上的火、元宵的燈”,元宵觀花燈、耍花燈、猜燈謎,異常熱鬧。

宜春

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團圓飯以後,一般來說戶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圍在火盆旁一邊喝着茶,嗑着瓜子,一邊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籌劃來年的生產生活,這樣一直坐到天明,此俗爲辭舊迎新。正月七年級凌晨開門,叫“開財門”,每家每戶對此極爲慎重,至七年級凌晨,戶主首先洗臉,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擺供品,點燃香燭,燒紙錢,之後在鞭炮聲中大開門戶,唸叨“恭喜發財”,有的村民開門後,還出門向大利方向燒香作揖、敬天地,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裏消災避禍,大吉大利。回屋後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財發福。今“出方”拜天地之俗已廢,七年級開財門習俗沿襲不衰。

春節,我們南昌人說: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話)。是因爲秦始皇徵集民夫修萬里長城,南昌籍民夫在臘月二十四日後才陸續回家,家人均以親人抵家團圓的時間爲“過年”。所以,南昌人過年的日子不同、時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過年的,有的早上過年,有的是中年、晚上過年。南昌人當然也包括江西人的家庭,過年時間並不都是大年三十,而且吃團員飯也並不都是晚上。南昌縣廣福鄉的個別村子,有在農曆26過大年的習俗,甚至實在早上吃團圓飯,有的是早上7點的有的是早上9點,撫州唱凱有不少村莊是農曆29過大年,總體說來,江西農曆29過大年的家庭還真不到,如果你呆在南昌,你會發現24小年開始,鞭炮聲就天天此起彼伏了。都市的家庭不少還保留着老家的習俗,也就是上面說的過年的時間。具體原因,全省人民基本都認可的是由於秦代建長城,抓勞力去北方參與建設,當到了年邊上,就分批迴家過年,當家裏的男丁一回到故鄉的時辰就是這家人過年的時候到了,就這樣傳下來。據我瞭解好像外省少有這種情況。按照全國少數民族分佈地域來統計,江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少的省份,漢族率有99.9%,江西也是保留漢族民俗比較完整的省份,像漢族的儺舞,在江西最多最完整,怪不得有本書叫《中國最後的漢族》寫的就是江西南豐。

南昌人過年吃什麼?

牛肉炒粉:牛有力量、米粉長得想壽星的鬍鬚,所以預示着來年身體健康、長壽美滿、

和菜:和和氣氣一家團員。

另外還有:糊羹、雜素、雞鴨魚肉等等,不得不提到魚,南昌人大年三十會擺上整魚,但不會吃,據說是魚聽人說話把人們的願望帶給龍王爺。大年七年級吃素或者吃剩菜,這都是南昌人過年的習俗。

開財門、關財門、財神爺

吃過團圓飯,就開始娛樂,但不能過12點,到了12點就得把大門關了,並放一掛鞭炮,這叫關財門,然後休息。七年級一大早就要開大門放鞭炮,這叫開財門。夜間如發現有老鼠,千萬不能打,那是財神爺。

板凳龍

南昌的農村地區都有在元宵節那天玩板凳龍的風俗,板凳漢着燈籠,家有幾個男丁就放幾個燈籠,然後出街和族人的板凳拼接上,就開始走街了,可見這龍有多長了。我的祖籍在南昌縣向塘鎮的若渚村,我公公告訴我民國的時候還有玩板凳龍,我家男丁多,板凳所以也多,燈籠上都寫着:“太原王”的字號,說明我們來北方,我認爲這是所謂的“客家先民”,我喜歡談客家,因爲我認爲客家不過是贛的分支,不管是叢流源還是方言都是血濃於水的。我公公告訴我,小時候玩板凳龍是他最開心的時候,晚上這條巨龍走過河邊,那小河水倒映着板凳龍,很快樂。

拜年:正月七年級,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七年級兒子給父母拜年,幼輩依次給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鄰居賀年。八年級女婿給丈母孃拜年。九年級女兒回孃家要給鄰居分糖餅,體現鄰里關係融洽。 七年級:在年七年級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紅棗、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之後就開始拜年的活動,晚輩向長輩或親友間互相拜年恭賀。年七年級也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不要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的。

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七年級的崽,八年級個郎,九年級初四老姑丈,九年級、初四也有專爲亡親祭拜的。。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地道的南昌方言把過年招待客人的點心和糖果叫做“換財”。大年七年級,一大早小孩子就要在脖子上掛一個小紅布袋,去族人家拜年並索要“換財”,直到把小布袋裝滿纔回家。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圖形式,不重內容。(有貪吃好玩者,把裏面的糕點吃掉,換上石塊或沙粒)。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視上七,這天要好好地吃一頓,還要吃“糊羹”,象徵步步高,這天一般舉行隆重的敬神活動。七菜羹只在南方流行,各地七菜配料不同,僅南昌就有甜鹹兩種做法,鹹的配菜是白蘿蔔、芥藍、菜心、大芥菜、春菜、大蒜和芹菜,煮成濃濃的羹,而甜的則是大菜、香菜、菜心、芹菜和芥藍等食用的蔬菜用油爆炒,然後加入醬青和糖調味。

這幾種菜都有特殊的含義,芹菜代表勤勞、大蒜代表會算錢、春菜代表生機、大芥菜代表新春發大財。而七菜羹是不允許倒掉的,否則就會倒掉福氣。

另外,七菜羹還對身體有益。過年大家都大魚大肉,而七菜羹能夠緩解油膩。

元宵節:(南昌話)“過了元宵罷了燈”,過了元宵,年事活動就基本結束了。(南昌話)“三上晚上的火、元宵的燈”,元宵觀花燈、耍花燈、猜燈謎,異常熱鬧。

“過年”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共同的盛大節日。可是近些年,大家談起過年都會覺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而年味的淡化,除了生活方式的驟變,使得數千年裏超穩定的生活中形成的嚴謹的年文化鬆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對年文化的無知,把傳統習俗視爲陳規陋習,認爲可有可無。其實,民俗中每一事項,莫不有着精神內涵,有魂。比如年夜飯的`魂是團圓,放鞭炮的魂是驅邪,拜年的魂是和諧,貼春聯“福”字掛吊錢的魂是祈福等等。明天就是除夕了。本版特別選擇我省4個地區,曬一曬當地特有的過年民俗,讓大家一起回味有着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年是怎麼過的——

2015年的春節就要來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集市上橫掛叫賣着的春聯、“福”字,讓南昌城流淌起了年的味道。但在信息化、市場化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似乎一不小心,便離傳統的、散發濃濃年味的“南昌年”愈走愈遠。到底什麼菜是最正宗的南昌年呢。

“一進臘月就是年”

“一進臘月就是年。”舊時的南昌,臘八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俗話說:“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因此,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據傳,“臘八粥”的由來,緣於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時在田間放牛,飢餓難耐,便挖鼠洞,想抓只老鼠充飢。沒曾想,挖到深處,不見老鼠,但見大米、玉米、豆子等物,於是和在一起熬粥,吃得津津有味。後來,小朱成了朱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常令御廚將五穀雜糧放在一起熬粥,並賜名“臘八粥”。

臘月二十四日,便到了“小年”。這一天,舊時的南昌人要把食糖塗在竈門上,叫做“膠竈神牙”。而老闆若要辭退僱工,這一天還得請被辭退的僱工“坐上席”吃飯。從這天起,南昌人開始正式爲新年張羅,各行各業開始格外繁忙,大小市場異常活躍,在外地工作的人紛紛趕回家中團聚。而在小年和除夕之間,幾乎每天都有過年的氣氛,正所謂:“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

接下來幾天,人們要用蓮藕扎龍,用松枝、白果、金箔紙、銀箔紙以及大紅紙剪成的元寶和銅錢紮成搖錢樹,安放在供桌上,祭拜財神。還要在祖宗牌位前供奉豬頭、雞、魚、肉、年糕等祭品,祭拜祖宗。此外,大家相遇,不但口頭要說吉利話,還要在堂屋貼上用紅紙裁剪成的三四寸寬、一兩尺長的小紙條,寫上“童言婦語,百無禁忌”、“東成西就,南通北達”之類吉慶語,以圖吉利。

“青青吉吉”與“年年有餘”

熱熱鬧鬧地準備了近一週,終於到了大年三十。除夕這天,南昌人的過年熱情積累到了一個頂峯。

說到除夕,不得不講講團年飯。團年飯是南昌人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飯,一般都有十幾道菜,比較講究的應該有十八道菜,各菜自有深義。如炒青菜象徵“青青吉吉”,炒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紅燒全魚表示“年年有餘”,炒米粉象徵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另有一道南昌獨有的特色菜——“和菜”,它是由肉絲、筍絲、芹菜、豆條、大蒜、胡蘿蔔絲、黃花、墨魚絲等菜和在一起炒成,象徵着“和氣生財”。

酒足飯飽後,全家團坐於炭火前,守歲至深夜。可別小看了炭火,俗語說得好:“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裏的燈。”此風俗起於古時燒火驅趕那個叫“年”的怪獸的做法,後來則更多寄寓來年生活越過越好的期望。而除夕之夜,長輩還須給晚輩“壓歲錢”,以“壓邪守歲”,防止鬼怪作祟。南昌人給的壓歲錢常爲雙數,寓意如:二爲好事成雙,四爲四季發財,六爲六六大順,十爲十全十美,十二爲一百二十歲。

守歲至深夜須放鞭炮關上大門——即所謂“關財門”,意在關住自家的財氣,送走舊的一年,之後全家休息。七年級子時又起牀開門放鞭炮,意爲“開財門”——迎接新的一年,開啓自家財運。這一關一開,便將滾滾財運隨新年送入了家中,爲招財進寶討了個吉祥。

“換茶”、“送窮”以及鬧花燈

七年級起來之後,幼輩依次向長輩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拜年。早飯後,人們三五成羣結隊拜年,拱手作揖,互道“恭喜發財”等吉利話。拜年的時間也各有講究,“七年級的崽,八年級的郎,九年級初四女看娘”。而正月期間,親戚之間無論親疏遠近,也多會走動拜訪,否則“新春不拜年,素日無來往”。

八年級去親戚家拜年時,講究個“換茶”。即去親戚家拜年時,要帶上糕點、果品等作爲禮物。主人在送行時也要以糕點、果品等回贈。這一來一回,就象徵着大家把財富與自己的親戚朋友分享,所以“換茶”的寓意是“換財”,即大家都發財的意思。

最後的熱鬧當屬元宵節鬧花燈了。舊時的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各種舞龍隊會舞上大街,從洗馬池、中正街、府學前、瓦子角、萬壽宮直到西大街一帶,鼓樂喧天,人山人海。入夜後,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起了彩燈,整個南昌城裏徹夜煙花、鞭炮聲不斷。當天,南昌人還喜歡用糯米粉作皮,花生仁、黑芝麻、白糖、冬瓜糖作餡,做成潔白渾圓、皮嫩味美的元宵果,當晚,全家人圍坐一起吃元宵,象徵着閤家團圓、幸福。

而“過了元宵罷了燈”,過了正月十五,爲期一個多月的年事活動才宣告結束。

標籤:習俗 春節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