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醫療

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踐與思考

醫療2.81W

**縣地處大別山腹地、皖西西部,是集山庫區和革命老區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總面積3814平方公里,轄27個鄉鎮(辦事處),435個行政村(街道、社區),總人口641648人,其中農業人口560352人,貧困人口86200人。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滯後,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因病致貧、返貧已成爲一個突出的農村社會問題。XX年1月1日,**縣正式啓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機構設立、基線調查、方案制定、參合籌資等工作。全縣實際參合農業人口487357人,農民參合率達87.4%,參合率居安徽省第二批試點縣之首。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各項工作進展有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初步顯現,正逐步得到農民的認可。

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踐與思考

  一、實踐與成效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旨在組織農民、服務農民、惠及農民的系統工程,**的`試點正是遵循了這一宗旨,在實踐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運行平臺的搭建。設立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負責合作醫療的實施方案和相關辦法的制定,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和鄉鎮履行職責,查處和糾正違法違紀行爲。設立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各級組織履行職責和合作醫療基金的收支使用情況。設立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負責和經辦全縣合作醫療的資金籌集、結算補償、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及指導鄉鎮經辦機構開展業務。鄉鎮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負責各鄉鎮合作醫療的政策宣傳、服務諮詢、資金籌集等相關業務。村級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督小組,負責本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監督使用、補償公示、信息反饋等。

2.基金的籌集與管理。堅持以“家庭全員參與,救助大病爲主,兼顧一般性疾脖的原則,實行統籌賬戶與家庭賬戶相結合,做到保障適度、收支平衡。在籌資形式上,以戶爲單位。在籌資標準上,參合農民人均10元(其中,家庭個人賬戶4元,統籌賬戶6元)。在資金配套上,中央財政按人均配套補助10元,盛市、縣三級財政分別按3:2:5的比例予以配套。XX年,全縣共籌集基金1462萬元。在資金籌集管理上,由鄉鎮財政所在當地金融部門設立基金過渡戶,負責全鄉參合資金的歸集,並定期解報至縣合作醫療財政基金專戶。

3.現行的控制體系。在基金管理上,縣財政部門在縣建設銀行設立合作醫療基金財政專戶和基金支出專戶,做到了專戶儲存,專款專用,收支分離,用撥分離。縣合管中心對參合農民直接辦理的補償支出,按計劃和程序分別向縣衛生和財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審覈批准後予以撥付。此外,對縣內定點醫療機構墊付給農民的醫療補償支出,經縣合管中心審覈無誤後,通過銀行直接劃撥。在內部機構設置上,縣合管中心內設綜合管理、資金結算、業務審覈三個業務股室,分別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費用審覈、結算補償、報表統計等。在業務流程上,縣合管中心本着“簡化程序、方便羣衆”的原則,對定點醫療機構報賬實行定員(定專職結報員)、定時(統一結報時間)、定點(統一結算地點)的結報辦法。對需轉縣外治療的患者和外出務工人員的補償費用,由其本人或委託定點醫療機構結報員到縣合管中心直接辦理。在督查覈查上,通過對定點醫療機構參合農民治療病案或處方的抽查,重點檢查其用藥的合理性,以及收費項目和藥品價格的真實性,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定點醫療機構爲參合農民提供優質優價、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同時,對全縣參合農民的補償情況分月進行統計,分發至各鄉鎮、村張榜公佈,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4.主要管理方式。對轉診轉院實行電話備案。爲更好方便參合農民,對需轉診轉院的患者由過去本人或委託人到縣合管中心備案調整爲由各定點醫療機構結報員代其向合管中心實行電話備案。對縣內住院治療補償實行先行墊付。參合患者出院時,由定點醫療機構結報員當日結算並由醫療機構先行墊付,然後定期向縣合管中心辦理結算手續。對慢性病實行“定額+比例”補償。慢性病門診補償實行定額和比例相結合的補償辦法,對600元以下的門診醫藥費實行每人每年150元的定額補償,超過600元以上部分的醫藥費另按25%的比例予以補償,補償額封頂線爲1萬元。慢性病門診和住院治療實行分別補償,兩項累計補償額封頂線爲2萬元。擴大補償範圍,制定了《**縣合作醫療慢性病鑑定實施辦法(試行)》,爲慢性病鑑定工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據。與此同時,**還將無第三責任人的意外傷害和計劃生育定點分娩(平產200元,剖腹產300元)納入了合作醫療補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