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通用15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課堂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通用15篇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

三年級——《調整圖形》和《組合圖形》

本課是在上一課複製粘貼的基礎之上繼續對盆花進行完善,所以開頭先將一個畫好的盆花給學生看,這裏是利用光盤裏現成的東西,只不過那個畫的人不是完全照書上的畫的,他畫的只有四個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個例子進行演示,今天講的東西不多,注意讓學生自己練,在那盆花中,我複製粘貼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貼完花後,既將位置移到位,又將大小弄合適了,再將方向調整一下,這樣就完成了全部的過程,在後兩個班,事先將原本擠在邊上的花通過剪切與粘貼的手法移到中間,並且放大了些。

另外,在做顏色的時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爲下面也用了幾次,所以作了介紹,在讓學生進行了練習之後,再談組合圖形,也沒有說太複雜,而是讓學生知道。

如何將另一幅圖中的物體移到這幅圖上來,只是過來後注意背景的問題,在本課,我先用畫圖程序打開光盤中的快樂家園的圖,然後將圖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並且用取色的方法將背景補好了,然後再將另一幅圖中的花盆複製過來,最後也讓學生把這個練習了一下。

四年級——《插入影片和聲音》和《插入超鏈接》

由於電腦中沒有合適的影片,所以主要內容放在聲音上面,本課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一是普通的插入聲音,另一則是插入背景音樂,並對二者進行了比較,接下來又把超鏈接談了一下,談到這一方面,先打開一個網頁頁面。

讓學生看看那裏的超鏈接,重點提醒他們看鼠標的變化,看完後然後再瞭解幻燈片中如何設置趣超鏈接,我在這裏用的是右擊,因爲在這種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鏈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遊記的文字鏈接網上的小說名,還用圖片、動作按鈕做了其他鏈接,讓學生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

五年級——《帶參數的過程》

感覺上這一課有數學中函數的味道,在上課之始,先同學生回顧上節課所談的編輯過程,通過edit命令讓學生觀看編輯的過程,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果不斷畫改變形狀的圖形,那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我認爲本課是爲了方便編輯過程而來,接着在黑板上寫了相關過程,這裏可以讓學生將前面的定義過程與這裏帶參數的過程進行比較。

然後在電腦上演示,按書上的要求繪製了簡單的圖形,接下來談第二步,就是對帶參數的過程進行修改,如將四邊形改成了八邊形,這一修改我以前曾經設想過,只是沒有去做,這裏以參數的形式進行了修改,然後又畫了一些圖形,但書後的圖沒畫出來。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2

作爲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面對這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極強的學科,面對課上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狀況,面對不斷更新的教學內容,面對機房內時而失控的教學局面……我常常陷入深思:怎樣才能上好我的課呢?通過這學期以來的實踐,我覺得在教學時間上做文章,在心機巧用“點”到爲止上下功夫,不失爲一個好做法。我把這樣的教學法稱之爲:“蜻蜓點水式教學法”:

“點”燃激情:課堂伊始,利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以精彩的主題、幽默的語言引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比如懸念法、實例法、提問法等各種方法都可以作爲“點”的一種手段。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隨教師而動,只要能營造出一種生氣勃勃的學習氛圍就達到目的了,在這種氛圍下,相信即使學習興趣較低的同學也能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學,這樣的“點”法爲課堂的順利開展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礎。

“點”明要點:有了精彩的開場,有了學習的激情,這節課到底要學什麼呢?這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師最應該着重告訴學生的。這部分用的時間大概爲10分鐘左右,在“點”要點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學會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對於知識點的講解,最好有個“一”“二”“三”,這樣學生學習就有針對性,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也可以有的放矢。

“點”透任務:對於前面已經“點”明的知識要點,具體要通過什麼練習途徑去掌握,這一環節的任務就是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點”透學生接下來要幹什麼,一共幾個任務,哪些任務是屬於基本的,也就是必須掌握的,哪些任務是屬於提高的,可以選擇完成的,這些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這樣,學生練起來心裏有數,有利於學生按部就班完成你佈置的學習任務。

“點”播思路:知道了應該做什麼,具體怎樣去完成呢?教師可以利用2分鐘左右的時間,提供一些相關的思路,啓發學生在下面3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去主動探索、積極實踐。這裏一定注意思路不要過細,思路的點播爲的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上機嘗試,學生可以自主發揮,只要能夠解決前面的“學習任務”,任何一種方法都是可取的,都值得教師去表揚。

“點”評問題:學生自主練習完畢,教師利用2分鐘左右的時間,就主要內容和知識點進行點評,告訴學生學習中應該注意或者是練習過程中出現問題較多的一些地方。通過有針對性的點評,加深學生對於學習重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及時糾正一些常見的錯誤,更好的鞏固練習的成果。

“點”樹榜樣:一節課結束前,教師利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點”出本節課完成作業較好的幾個同學,通過點名,“好”的同學會在你的課堂上獲取成就感和被認同感,有助於這部分學生進一步學習興趣的培養,而暫時表現不太好的同學也會學有榜樣,榜樣的力量可以督促他們下一節課上好好練習。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最後的一分鐘,用好這一分鐘,是上好下一堂課的序曲。

上面以“點”爲核心的教學,總的算來,教師講的時間大概在5至10分鐘左右,講課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這樣的教學法並不意味着教師大部分時間失去指導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工作的難度更大了,因爲在近半個小時的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內,教師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是發現學生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另一方面,要力爭通過這些時間督促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給學生很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最大可能的避免學生中兩級分化現象的出現。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3

隨着我國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正在改變千百年來教師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它生動形象的畫面、直觀趣味的演示、全新豐富的信息成爲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和突破口。但對於相對貧困的西部農村學校而言,信息技術在其實踐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辛苦也有欣慰,存在技術問題也有解決方案。現就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的優勢,我作爲“中歐項目”、“國家遠程教育項目”及“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的技術支持人員,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略作歸納,願與諸位同仁共享:

一、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地位

信息技術以其豐富的界面、直觀的演示、生動的畫面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彌補了許多滯後的教學觀念和手段,而且達到了傳統教學無法企及的效果,無論從理解和記憶的層面,還是從高效和激趣的角度,皆實現了完美結合。特別是信息技術中電子白板的使用,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真正實現了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成爲教育信息化強有力的支持媒介。

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是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一味抵制和過度誇大都是不科學的。若教師一味追求課件的精美,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百度查詢和複製,不僅會限制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和教育靈感的發揮,也會使學生由“營養不良”異化爲“消化不良”而厭學,造成師生創新能力的嚴重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時間內是無法修復和自愈的。因此只有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使用,把信息技術作爲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運用於課堂教學,才能使信息技術揚長避短,彰顯其應有的先鋒引領地位。

二、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遵循的原則

1、必要性原則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充分論證教材內容是否有必要採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踐。如果盲目依賴於信息技術而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環節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重現,那教師就會淪爲信息技術的奴隸,其主導地位將蕩然無存。學生也將遊離於主體之外,成爲旁觀者或局外人,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無法充分調動起來,這種走馬觀花式的課堂教學,又有何效率而言?

2、主導性原則

高效課堂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特定環境和氛圍裏,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人、人機對話和交流、討論、合作等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教師、教材、媒體四個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離開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對象而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從而避免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的尷尬局面。

3、選擇性原則

在使用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考慮到地方、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特點,有選擇地設計和使用媒體,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蝕和污染。教師還要對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達到修身悅目,去僞存真的.教學目的。

4、適度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各種活動的發生和保持,是以一定的興趣爲條件的,興趣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具有支持作用。若過度使用信息技術將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疲勞和教師創造性的滯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交替使用的方法,調控和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始終保持在適度的臨界狀態,從而達到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4

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已經五年多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最初的時候,我以爲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整個課堂效果卻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說完,他就會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學生走神了,根本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着教師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頂多也就是一次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爲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

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這個學期觀看了黃能老師的展示課《資源大管家》,我感觸很深,在課堂上,他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而我卻不能做到讓學生掌握主動權,自己去做,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課堂效果比預想的要差。於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嘗試,在磕磕碰碰中進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教學實踐中體會以下教學反思:

一、激趣。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要儘可能的採用精美活潑的界面,生動形象的內容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或讓學生動手玩個小遊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到新課學習上來,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第一次潮。

二、講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緊接着講解新知識,這時的講解如畫龍點睛,學生聽的仔細、認真,將會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識。例如講解在鍵盤操作與指法練習當中可以進行精闢的講解,主要講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爲以後的練習打好基礎,把握正確的方向。

三、練習。

鞏固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練習要豐富多采,重點在舊知識的複習、新知識的應用。練習可以採用遊戲練習、創新練習、自主練習等形式。例如在講解鍵盤操作中的指法練習時,可以使用遊戲練習法進行指法訓練,不但能隨時顯示擊鍵的正誤和速度,還能指出哪些鍵成績差,並把練習的成績保存起來,這樣學生可以隨時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從而使練習更有針對性。國小生就會象玩電子遊戲機一樣的着迷,學習興趣極大,這樣做就會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指法練習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樣就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品嚐成功的喜悅。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計算機課堂中的必備環節,它不僅是對本課新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也可以得到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就是身心發展方面還沒有定型,有喜歡被表揚的心態。它們學習某一知識,總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績,特別是能得到教師的表揚或其它同學的羨慕,將激勵它們樹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例如在教學漢字輸入或畫圖以後,讓學生寫作文或畫畫,然後選出範文或範畫進行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從而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品嚐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使這些同學感到自己的成績得到了肯定和讚揚,同時也使其他同學羨慕的不得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在作品展示的同時也要利用誇獎的語言,激發國小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諸如:“你畫的好”、“你的指法練的真好”、““你的漢字輸入的真快”等等。同學們的成績得到教師的承認、肯定和讚揚,學習起來就會信心百倍,興致盎然。

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激趣、講解、練習、展示這四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後者以前者爲基礎,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通過實踐,發現這樣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非常實用,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而且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率。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5

摘 要】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豐富國小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更爲新奇、全面和直觀的學習體驗。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發揮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

爲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程進行整合,將課程內容、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充分地整合起來,打造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進行了反思。

1.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1.1現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徵

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信息教育不再將計算機作爲簡單的教學內容呈現工具,而是要將計算機作爲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發工具。現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技術,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和超文本鏈接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1.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國小英語教學的教育目的是讓國小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也就是在國小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和資訊技術,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融爲一體,激發國小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要求

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於更好地完成國小英語的教學任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使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新奇和有效。

2.1促進國小英語教學與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整合

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將信息技術作爲教學輔助工具,其技術還應該成爲課堂重要的教學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對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應該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國小英語教師面臨着全新的挑戰。首先國小英語教師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包括瞭解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能夠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教師需要具備信息設備的應用和操作能力,還要能夠整合、選擇和創新信息資源。國小英語教師要能夠選擇和優化各種新型設備,並採取合適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

國小英語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以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爲基礎,使信息技術能夠更好的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長。

3.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本文主要從國小英語的英語單詞教學、英語課文教學、英語複習課程教學和英語課堂遊戲四個方面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在這四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中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3.1在單詞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單詞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國小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性特徵決定了其喜愛新鮮事物,不喜歡枯燥、重複的學習內容。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要儘量避免枯燥的單詞記憶,以免讓國小生感到厭煩,影響課堂的效率。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國小英語教師更好地進行單詞教學,國小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語單詞,並配以色彩鮮明的實物圖片、標準的英語讀音甚至英語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筆者會將每個單元的單詞表製作成一個PPT,每一個單詞都用鮮豔的顏色標示出來,並配以實物圖片和準確的發音,讓學生看圖片、聽讀音並進行跟讀。當學生學會一個單詞之後筆者還會對該單詞進行擴展教學。例如江蘇譯林英語新教材中“clever”這個單詞,由於該單詞比較抽象,筆者就在該單詞的PPT頁面上畫了一個“聰明的一休”這個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標準發音,讓學生跟着圖片的閃動進行跟讀。當學生掌握“clever”這個單詞之後,筆者又提出“clever反義詞是什麼?”進而再點開PPT畫面上的反義詞鏈接,鏈接到“foolish”這個單詞的學習。這樣的單詞學習方法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聽、看、讀的能力,培養學生標準的發音,並且通過動感的節奏、鮮豔的顏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拓展英語單詞教學的課堂容量,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3.2在課文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課文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師先對課文進行範讀,再讓學生進行跟讀,由於課堂教學但形式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感到厭煩,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自主化、多樣化的進行呈現,並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來降低國小生的認知難度,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教學,筆者就將課文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來開展教學。筆者採取了一邊逐句朗讀課文,一邊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情節片段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爲直觀的感受,並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表現出對該故事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朗讀環節,筆者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之後再逐一播放剛纔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根據每一幅畫面來描述一個課文情節,最後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話的方式完成課文的朗讀。

3.3在英語複習課程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複習課是國小英語學中一個重要的課型,能夠幫助國小生鞏固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然而傳統的英語複習課的教學效率並不高,這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而對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課堂參與程度不高。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快複習教學的教學節奏,並在複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鍛鍊。

例如筆者將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3的單詞製成一個PPT,每張圖片都包含着一個單詞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實物畫面,或者是內容提示,讓學生說出對應的單詞。筆者還採取了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來參加看圖說單詞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學生說得又快又準,使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 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學習內容的印象。

3.4在英語課堂遊戲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課堂遊戲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技術可以極大的豐富遊戲的內容,是課堂遊戲與英語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軟件開發新的課堂遊戲,不斷給學生帶來新奇的遊戲體驗。例如在譯林英語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主要人物,並根據不同的情境與周圍人打招呼,筆者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學生能夠拖動遊戲人物來到不同的場景中,並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說出人物的名字,並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學生對於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失敗的學生還要求反覆玩這個遊戲,直到全部答對爲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通過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更改變了國小英語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國小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節奏更加活潑,國小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更高。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國小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愛雲.將趣味遊戲活動置於國小英語課堂教學[J].寧夏教育科研.20xx(01)

[2]劉凱國.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陝西教育(教學版). 20xx(03)

[3]律美鳳.身臨其境樂在其中——讓情境教學走進國小英語課堂[J].學週刊.20xx(10)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6

三年級剛剛開始設立計算機課,他們對於計算機課的認識就是玩電腦,玩遊戲,上網聊QQ,而認識鍵盤雖然在教科書裏爲新的知識,但是大多數可以說所有學生都認識鍵盤,也是他們所熟悉的,如果還是教鍵盤,這無疑就成了他們拒絕學習的理由。學生必定會吵吵嚷嚷要玩遊戲。那該如何上好這堂課,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已經非常熟悉鍵盤了,那我就來考一考你們”,學生一聽到老師要考自認爲非常熟悉的內容,紛紛舉手示意回答,我心裏一樂,他們有點得意過早了。“DELETE這個鍵是做什麼用的”“爲什麼我的.數字鍵盤不能寫入數字了”“F1~F12用來幹嘛呢?”學生本來還很活躍的爭相回答,突然一個個萎蔫了一樣把手放下了,教室了安靜了下來。

只要有了學生不懂的內容,那樣教學起來就方便多了。很順利的把鍵盤的功能講解完,學生也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平時所玩的那只是鳳毛棱角,信息技術還有很多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

快下課前6分鐘,我給每機發了一個小遊戲,用來熟悉鍵盤的操作和功能,學生一看到有遊戲可玩,在快樂的遊戲中又熟悉了課程的內容,不知不覺他們的一堂信息技術課結束了,從他們的表情和言語中表現了幾百個不願意下課的感覺。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國小特徵的信息技術,不能太理論,要將遊戲知識兼併,把知識融匯到遊戲中,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7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各個高校相關的信息教學配備已經越來越好,並且有些設備的更新也很快,作爲高校教師,我認爲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讓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與課堂教學技能深度融合。

首先,我認爲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切實找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第一,通過互聯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數字鴻溝;第二,通過改善教學終端,優化傳統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三,通過互聯網、教與學平臺、數字終端,改變教和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次,事實上教育信息化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價值,因而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生態就不同。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設備、教學軟件的核心價值,與課程理念相融合,創造性地使用技術,在熟練使用技術的過程中逐漸化技術於無形,並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最後,在技術使用上要克服三種思想:一是技術無用論,認爲教育有自身的規律,憑傳統的手段和方法照樣能夠教好學,看不到技術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結果是使育人目標落後於這個時代;二是過分依賴技術,認爲技術進了課堂,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導致技術使用過多過濫和不合時宜,異化了技術與教學的本質;三是急功近利傾向明顯,一旦應用了新技術馬上就想提高效率。教育不同於其他行業,教育過程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信息技術對其的優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過程。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8

本次課有一個新的突破就是電子白板的運用,雖然是第一次使用,但是它的輔助教學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能更好的爲教學服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直接在文字上進行圈畫,批註,點評使教學課件更具直觀性,操作性,靈活性能夠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大大方便了老師。但是,這還有個熟練的過程,否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因操作不熟練,打亂了教學思路,反而影響了教學,成了負擔。我在第一次試講時就出現了類似情況,大大影響了我的教學情緒,打亂了教學思路。第二次,熟練後,效果就好多了。

總之,這次的教學,兩個大膽的嘗試,都讓我受益匪淺,相信,日後的教學當中只要用心,就會有更多的收穫,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當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師的引導太多,束縛了學生。學生的思維還沒有被老師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教師的語言還不夠凝練、準確。我想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9

當今世界,是一個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世界。面對科技的不斷進步,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的不斷變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窮期,似乎上一次改革還沒有完成,新一輪改革又在興起。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推動下,教師也不斷的轉變教育觀念。從一個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實踐何去何從的情況下,找到一個展新的'舞臺和天地,從對課改認識的抽象,粗淺逐漸到具體、深入。一年多的課改工作實踐,證明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和充沛的情感並沒有減退,而是更加熱忱。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不再作爲固定知識的"傳聲器",不在是唯一的"講壇上的聖人",漸漸的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轉變,由"教"的職能轉爲"導"的職能,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積極鼓勵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教科書,突破課堂,突出讓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評價,參與蒐集相關資料等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製作、測量、觀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測、交流、分析、歸納和整理等方法,使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學習能力等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着眼於人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需要。

爲了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我認爲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利用節假日多看一些有關的教育書報,電視等,利用研討活動,積極主動參與大家的學習、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教師要常常參與到學生中去,瞭解各種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對話,建立一個平等民主的關係。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讀懂學生的表情,要時刻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要與他們平等交往和諧互動,當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你在關注,隨機應變,要有相應的對策,才能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勝任21世紀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有用人才。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0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師的期望,如何提高卻是大家的困惑。由於學科不同,教學方法自然有差異,我僅談談對“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有效性”的一點感悟。

一、 因材施教是關鍵。

這裏的“材”包括學生和教材。首先我們說說學生,由於家庭、國小教育及個人愛好等因素,造成學生信息素養差異較大,上課前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信息素養的實際狀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針對性地備課。其次我們說說教材,因爲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造成教材內容經常跟實際使用脫節,而信息技術課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爲: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就要求根據我們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作一些調整,以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 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比較感興趣,但要想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還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平鋪直敘的引入往往使學生剛上課就開小差了。如果每堂課都能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課堂的有效性會有很大提高。例如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提一個能引起學生思考、回憶的問題,播放一段新穎的動畫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當然這些故事、問題、動畫等都必須切合本堂課的主題,要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引起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對於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課堂經歷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在《走近因特網》這課,我用《三隻小豬》的FLASH動畫作爲情景引入,引導學生認識掌握網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學習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時整個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電腦屏幕,關注着三隻小豬因爲網絡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運,最終整堂課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 任務設計要合理。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將教學任務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爲教學活動的中心。如果任務設計合理,就能使學生在解決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一個認知、情感活動的良性循環,培養他們勇於探索、開拓進取的學習精神。由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信息素養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最好採用分層任務教學的方法,設置符合各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封閉型任務和開放型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使信息素養較差的'同學可以通過完成封閉型任務產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務而出現挫折感。而認知能力強、信息素養高的同學可以在完成封閉型任務的基礎上再繼續完成開放型任務,鼓勵他們對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的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從而提升綜合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課堂教學組織要有序

組織好課堂,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需要預先設計好教學環節,對引入、講授、提問、練習、總結、展示、評價等環節的時間、內容都要有準確的安排。無論是講解還是演示,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生良好的氛圍,控制好學生情緒和課堂節奏,避免教師坐着操作講解,更忌諱有氣無力地平淡講述。

五、總結評價要恰當

總結評價作爲信息素養的一部分,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高潮。評價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在學生互評前,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學生評價作品時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關注同學完成作品的過程,往往會產生偏頗,打擊部分同學的積極性,這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到別人的亮點和長處,尤其是在完成作品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合作能力等等,學會多方位全面地進行評價。教師評價作爲對學生評價的補充和總結一定要恰當,應着眼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肯定性評價爲主,指出學生的優點,即使學生最後的學習結果不夠理想,也應鼓勵其繼續努力,並適當指出改進辦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對於老師評價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學上課很專心,完成任務時也非常認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對此很苦惱。爲了鼓舞他學習的熱情,我每次對他作品的評價總是給高分,並幫他分析問題所在。通過多次鍛鍊,他的信息素養有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得到了保護,課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教學的最終目的,創建和諧課堂,實施有效教學。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課堂首先主角是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激發下,思維火花四射!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1

努力地去學習。例如在五年級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幻燈片的操作,在第一節課時,我就讓學生欣賞教師製作的課件,從單純的文字、單純的圖片到複雜的圖片與文字混合,從靜態的單張到動態的多張幻燈片展示。學生剛開始看到時都很吃驚,一個個都發出“啊!哇!”的驚訝聲。“我們也能做出這麼漂亮的幻燈片來嗎?”這樣激起學生心動,然後老師再開始講授。隨着一課課的深入,學生髮現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讓學生的心動趨向於行動,而教師只要再把這些目標分成一個個具體的環節。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我一方面鼓勵學生面對失敗不氣餒,冷靜地理清思路後再嘗試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急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爲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涌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一、趣味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是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我再也不用爲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電腦知識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們都非常喜歡上信息技術之門課程。我們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2

xxxx年5月18至xxxx年5月25日,我在浙江金華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校長信息技術領導力提高培訓班”,聆聽了教授和校長的講座。19日上午,到金華環城國小參加了信息技術課堂觀摩。三位信息技術教師分別爲我們呈現了三節不同形式的信息技術課程。我認爲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改革中除了要運用基本的教學模式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允許學生在犯錯誤中學習信息技術課,啓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教材內容應從學生特點出發。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非常喜歡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操作,因爲上機操作爲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人本性所特有的表現欲、爲其創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另外,有時上機操作經常出現錯誤,這種操作中的錯誤帶給學生的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圖形、動畫、漂亮的界面等),而往往學生們就是想知道這意想不到的結果到底意味着什麼,使學生在不自覺中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也是教材中應增加的內容,即讓學生在不斷犯錯誤中學會如何正確操作計算機、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

在課堂上,周老師將學生錯誤操作展示給每一個學生看,讓學生們一起思考這樣操作爲什麼小貓不動?應該怎麼操作?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方法和規律。多次實驗證明,後者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處,後者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纔是改革教材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

二、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實例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後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後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好操作課,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不動手是學不會的。學生通過手、眼、心、腦並用的上機操作而形成強烈的專注,會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並將知識高度化,同時,不斷的實踐成功,能刺激學生的成就感,在這樣激昂的情緒氛圍中,容易培養與塑造學生勇於進取的心理素質,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創新素質。所以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啓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儘可能在讓學生自己的聯想、想象的.思維,通過上機驗證得以不斷的修正和完善。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興趣,既動手又動腦,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爲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

五、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課堂上,老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後,佈置了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讓小貓完成2個或2個以上的動作。這一要求既讓學生鞏固了學到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又充分地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完成任務後獲得成就感。

總之,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應從提高自身素質、明確課程目的入手,處理好課堂中師生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嘗試使用行進的教學法等。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3

有時候和同行們一起,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現在的學生都蠻有性格,跟他們上課要‘鬥智鬥勇’,好累!”確實,現在的教學條件雖一年比一年好,但並不代表課堂教學就比以前輕鬆。還記得以前,剛走上講臺的那一刻,教學上風風火火,雷厲風行,遇到學生學習行爲問題時總認爲學生很不象話,連老師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漸漸的我才明白學生原來是很不成熟的,他們中不乏優秀者,但也有讓家長或老師很頭疼的,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遵循他們的個性,統一的教育模式,苛刻的要求並不適合每一個學生。於是,我漸漸的學會了靜下心來處理學生帶給我的各種棘手問題,儘量的少一點火氣,多一點耐心。

這個星期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在週二的信息公開課上,有兩個學生不認真聽講(或者根本沒有聽講),在有校外老師聽課的情況下,竟然自顧自地玩起了遊戲。我發現後很生氣,因爲這兩個學生平時的各方面表現就不太好。課後我把他們留了下來,首先我提問了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還算滿意的是他們回答的還可以,於是,我首先肯定了他們的學習潛力,隨後批評了他們課堂上的學習態度,經過一番耐心教育(原來我可沒有這樣的'好脾氣),他倆聽後直點頭,中午主動跑到我辦公室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講給我聽,值得高興的是他們說的很好,比較全面,看來是真正地接受了我的批評。

高興之餘,我認真反思了一下,沒有大發脾氣也同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和以前大發脾氣相比而言真是事半功倍啊。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是心與心的交融,是情於情的共鳴,只有教育者真摯的情感,和藹可親的態度,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才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才能給他們創造一切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4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5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閱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化、關閉。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