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集錦15篇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

1.縱橫篩選,確定重點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後認爲教材重點在於:

A、搜索引擎技巧的進一步提高;

B、下載網頁到指定目錄;

C、分類整理歸類文件。

在備課與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設計,課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塊知識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沒落到實處。

因此對重點的把握還需進一步分析、篩選。本冊教材中“文件分類、整理”這部分知識已經多次出現,可以一筆帶過。“保存網頁”雖然是新知識,但對本冊教材後面幾課內容及本課後面環節的學習幫助不大,因此我把這部分內容改爲“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這將對學生後面內容的學習有實際幫助,而且對學生今後養成良好的IE使用習慣也很有意義。

從教材1-9課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較爲豐富的上網查找資料的經驗,但教材中並不曾涉及“關鍵詞”提煉的要求與方法。教材11課已經出現了標點符號如“+”在關鍵詞間的運用。

而關鍵詞的準確提練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關鍵,因此根據教材前後知識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會準確提練關鍵詞。

2.分步引領,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學設計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對比,由學生體驗、發現、總結提練關鍵詞的技巧。

結果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除個別自學、總結能力強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對比操作體驗到關鍵詞的提煉要求。

多次試教後改爲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這一說法,對學生來說可能曾經有所耳聞,但具體內涵不清楚。

學生如果連什麼是“關鍵詞”都不知道,怎麼能明確掌握有效提煉關鍵詞的方法呢!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中教學過找“重點詞”,而抓“重點”正是我們關鍵詞提煉的關鍵之所在。

由語文課知識“重點詞”引入,舊知順利遷移,解決“關鍵詞”概念問題。

接着讓學生分步體驗關鍵詞數量與準確率間的關係,從而明確提煉關鍵的要求,順利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提煉關鍵詞技巧的學習提高搜索速度

2.學會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

3.增加對民族傳統節日的瞭解

教學重點、難點:會準確提練關鍵詞,即關鍵詞的選擇能抓住重點。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爲主;教學過程中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任務導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題:豐富多彩的節日。

通過下例,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端午節》特種郵票1套3枚,依次名爲( )、 ( )、 ( )。”

二、解決任務

(一)關鍵詞技巧:提練關鍵詞

1.關鍵詞即重點詞

(1)用“郵票”作關鍵詞進行搜索,觀察,體驗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高低。

(2)反饋: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不高,有很多無關信息。

(3)滲透篩選信息的辦法。

2.增加關鍵詞

(1)怎樣才能提高信息的準確率?(增加關鍵詞)

(2)多個關鍵詞中間用空格隔開。

(3)學生嘗試探索

(4)反饋:關鍵詞的要求:反映信息重點、簡練。

(二)添加網址到收藏夾

1.學生嘗試

2.反饋鞏固

三、競賽鞏固

1.揭題,佈置任務

出示:[競賽評分表]

[競賽規則]

1.第一個大聲答對題,獎一顆星

2.小組每人都找到答案並將答案所在網頁添加到收藏夾的前3個小組,可獲得2顆星。

注:先完成的同學可以教組裏其它同學,要求動嘴不動手。

[競賽題]

1.我國的第一套民俗傳統節日郵票是由國家郵政局20xx年發行的——《 》

2.宋朝詩人王禹寫了一首名爲《清明》的詩,最後一句是什麼?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京族三島慶祝哈節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慶祝哈節的場所卻是固定的,在 。

4.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____一書中。

5.打開D:傳統節日文件,將信息卡製作完成。

四、總結

(一)總結競賽經驗。

1.優勝組總結:關鍵詞的選擇,小組互助。

2.失敗同學:遇到困難,大家給建議。

(二)拓展:打開搜索引擎自帶的“幫助系統”;直接在搜索框裏輸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書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國小信息技術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課創建家園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Word之後接觸到的又一個微軟公司的應用軟件Front Page20xx,因爲有了Word20xx的基礎,學生在入門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的,教師可將二者進行比較,注意歸納這些應用軟件的共同特點。

通過本課創建主頁的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點的創建和主頁編輯的基本方法,爲今後網站的美化和發佈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站點的建立和主頁的編輯。

教學難點:站點相關概念的理解。

課時安排:本課共兩課時,說課內容爲第二課時。

2、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成績可能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又由於學生有Word基礎,因此學生對於Front Page20xx的學習不會感到很陌生。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建立網站的一般流程並掌握其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創建家園、製作班級主頁爲任務,展開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又充分體會到爲班級做貢獻的驕傲與自豪。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一次很好的有關“愛”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了任務驅動法和分層教學法。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x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嘗試的方式,使學生學習鞏固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提問的方式複習了第一課時的重點內容之後,教師展示了自己製作的網站,既複習了在前面學習過的瀏覽網頁的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不可以爲我們的班級製作出一個這樣的網站,展示我們班級的閃光之處,讓更多的人來了解,認識我們的班級呢?於是引入本課教學重點:主頁的編輯。

這一環節的設計依據是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嘗試爲學生創設一個“家”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去學習和探究。通過創設情景,導入了“爲班級製作主頁”這一主線任務,以實現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情感態度目標。

(二)自主學習,完成主頁製作

在上節課創建好的站點基礎上,請同學們動手製作以“我愛我家”爲主題的班級主頁,教師演示打開並進入到網站首頁,開始文字輸入。這一部分教師可提示學生,在Front Page20xx中輸入編輯文字與在Word20xx中輸入編輯文字大致相同,讓同學們自行去嘗試練習,教師在此處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個任務:在網頁中輸入文字。然後把時間留給學生,由學生去設計這個主頁,並輸入相應的文字。

這個環節的設計依據主要是因爲有Word20xx的基礎,學生在文字輸入方面的基礎還是很好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輸入文字的速度差異較大,二是文字輸入的操作界面有變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教師在此處採取了任務驅動和分層教學二種教法,首先引導全班同學開始爲班級設計主頁,同時在巡視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輔導,針對輸入文字速度較快的學生適當的提高他們的輸入難度,增加文字的輸入內容,內容可自選。對速度較慢的學生減少文字的輸入內容,甚至輸入幾句話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設計這幾句話。因爲這節課的重點是主頁的編輯而不是文字輸入。

這個環節設計理念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滾動的字幕會吸引全部學生的眼球,不用老師再表述什麼,他們最大的興趣就是如何製作出這種滾動的字幕來。教師適度的演示,然後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中間巡視輔導,完成這一環節的教學。

(三)複習鞏固

在最後階段,我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哪就是設置的字幕可以不和書中的一樣,同學們可以爲你創建的家園寫上一句話,你看寫上什麼比較好呢?充分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在完成本課內容的基礎上,又給了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的空間。

最後用5分鐘的時間先進行了成果展示,讓同學們互相看一看作品,別特別介紹了一些設計的比較好的同學,然後簡單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內容,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提升。最後再次提到:這樣的網頁是不是還感覺到不滿意呢?我們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家”變得更漂亮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和老師一起探索這個問題。爲下一節課裝飾家園打下伏筆。

整節課的特點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採取的是沒有明確的把這兩個重點內容以任務一、任務二的方式列出來,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演示,把結果呈現在了同學們面前,然後引導學生去探索老師是如何實現這樣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學重點、難點展現在學生面前,並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其中的奧祕。

設計理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最後的成果展示,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又充分體會到爲班級做貢獻的驕傲與自豪。設計過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爲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動手能力,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一次有關愛的教育和集體榮譽感教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老師。再見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製作作息時間表》是義務教育山東省國小課本(第二冊下)第四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這一課是製作表格的基礎,也是對word軟件的高級應用。在教材安排上,它承接常規文檔的製作,下接圖文並茂的內容。教材的內容上,採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準確地介紹信息技術的科學概念和一般原理,採用圖示法指導同學們“邊講邊操作,邊動手”,使同學們在做中學、學中練,從而使教材易懂、易學。教材的目的是教同學們學會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重點在於設計表格和對錶格中文字的設置。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範表格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範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難點: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四、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爲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五、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爲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到校呀?爲什麼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麼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後,由同學們自己來製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製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鍊同學們的觀察力並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製作作息時間表了。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製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製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製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八、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4

一、 首先我們進行教材分析

本課是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課本 年級上冊第 課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 之後,開設的更高層次的任務,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會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探究討論—任務驅動”等的教學方法,爲學生製造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本課內容操作性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在整個課程中的地位,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爲:

1、認知目標:瞭解 ,掌握 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 的用法/操作;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能靈活 ,

二、 基於對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定,根據皮亞傑的構建理論,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如下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在課堂上通過有目的地引入生動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講解演示法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要邊講邊操作,使學生邊聽邊動手。

3、 任務驅動法

通過爲學生設置具體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4、 分組教學法

使學生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評比競賽中共同進步。

5、 遊戲教學法

通過引進一些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6、 輔助教學法

利用指法練習軟件CAL進行指法教學與指法訓練。

7、 競賽活動法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檢測並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

三、 說學法

該年齡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於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將採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8-10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工作,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並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在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同時也使得本組學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爲今後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準備: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課件、圖片等。

四、 接下來我將分析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2幾個環節:

1、展示評價 共同進步

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然後教師對本課內容進行梳理歸納,並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分析。重點從“行爲養成”、“學習內容”、“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要積極體現評價是鼓勵、評價是指導、評價是教學相長。在評價的最後,指出不足之處,以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提高。

2、課外延伸 作業佈置

問題: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製作。

縱觀全課,我在教學中積極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將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同時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謝謝!(鞠躬)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鞠躬)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我來出謀劃策。(板書標題)

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設計和評價分析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 說教材

本課內容選自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第 課《我來出謀劃策》。本單元重點介紹如何(單元目標) 運用電子郵箱、網絡論壇、即時通訊工具以及博客,並養成良好的計算機操作習慣,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等,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發電子郵件,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等技能之後,開設的更高層次的任務,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會如何正確面對網絡,如何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正確看待網絡遊戲的利與弊。瞭解計算機的其他功能。熟練掌握網絡通訊工具的使用技能。該年齡學生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對信息技術課非常感興趣,樂於探究利用計算機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應該看到國小生比較好玩、好問、好奇,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對具體的操作較容易接受。他們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應多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制訂了以下相應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利用多種手段進行成果的交流與共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遊戲

本課主要圍繞 學生就網絡遊戲的利與弊以及應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網絡進行討論 展開,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定爲:讓學生學會如何使用多種網絡通訊工具進行交流與討論。難點定爲:如何讓學生樹立健康的上網習慣,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

難點:

二.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和鞏固練習法。通過感知——模仿——遷移——運用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正確操作方法,運用操作方法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信息的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教學中,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給出一個個的小任務,讓學生自已動手,自主探究。以任務的方式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內容合理的流動

三. 說學法

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要以學生爲主心。使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因此,我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和討論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學法來引導學生來完成學習任務 。

四. 說教學準備

硬件準備:帶多媒體教學系統網絡教室

軟件準備:windows操作系統,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

素材準備:課件、視頻等素材

五. 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當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分四部分來完成本次教學:

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接着是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第三是鞏固知識課堂練習,最後是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第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學習的力量源泉,是學生能力培養與提高的

前提。有了興趣,才能喚起學生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探求未知領域。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把形、聲、色等各種信息作用於學生感官,創設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的接受學習任務,從而樂學

第二. 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要善於發現,並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

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驅動自主探究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我會向同學們出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第一個:網絡遊戲的利與弊。第二個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網絡遊戲:第三個怎樣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任務提出之後,同學們探究思考討論,讓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看看誰最先得出結論。這樣意在培養學生自動探究的學生習慣。在操作過程當中,學生的水平不一,這時候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解決,適時加以點撥。這種“信息交流”,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延伸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增加了學生的信息知識。

第三. 鞏固知識課堂練習: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工具課程。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論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理論知識的目的。只掌握知識沒有技能就如同紙上談兵。要真正把所學習溶入到自身,還必須親身實踐,動手操作。學生通過以上知識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瞭如何運用網絡交流討論。 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解決了問題。學生的角色從“讓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習的興趣也在不斷的提高,好奇也隨之得到滿足。

第四. 歸納總結,佈置作業:在結束本節課的同時我會讓同學們談一談這節課

自己的收穫,不僅能讓同學會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的理解。接着佈置作業。

六. 評價分析

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能檢驗學生一節課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鼓勵,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並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分析。重點從“行爲養成”、“學習內容”、“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要積極體現評價是鼓勵、評價是指導。在評價的最後,指出不足之處,以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提高。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意了情景(設計)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將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我創新,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學習。既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謝謝!(鞠躬)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對畫圖程序和畫圖工具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深入學習電腦繪畫,學會曲線的三種畫法,學會靈活運用曲線來畫圖。本課是三年級教材中的一節實用課。

2、教學目標

本節資料側重於學生的實踐潛力的鍛鍊,爲使學生有效將知識聯繫於實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根據本人對教學資料的理解、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①透過自主探究,掌握運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封閉曲線的方法,能根據主題繪製曲線。

②根據實際狀況和需要繪製適宜的曲線,在實踐中觀察、思考,繼而創作。

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體驗繪畫創作的樂趣,培養用心探索、不斷進取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些繪圖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直線、多個幾何圖形工具的繪製等),但對如何使用曲線的繪製不甚瞭解。而透過使用曲線工具繪製曲線方法是本課的重點。本課教學中將曲線爲三種形態:一個彎的單弧曲線、兩個彎的雙弧曲線、封閉曲線,用簡潔、易懂的方式,爲學生講述曲線畫法的基本要領。透過本課的學習,我期望能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自我創新潛力,學會曲線的三種畫法,學會靈活運用曲線來畫圖。

重點: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封閉曲線的繪製方法

難點: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曲線工具繪圖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以“任務驅動法”爲主,“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究”爲輔,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本節課我主要培養學生“理解任務—探索嘗試—綜合運用—自主創新”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學生的創造潛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潛力。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注意培養學生大膽動手、善於探索新知的潛力,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新知細化成多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每一個小任務中品嚐到收穫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教師要把握精講多練的`原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實踐和探究,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三、說教學過程

教材中曲線的學習是以畫柳樹爲載體進行學習,但基於我們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生活地域的不同,加上本節課是初學曲線工具,本節課讓學生畫柳樹難度較大,因此,我並沒有採用畫柳樹作爲製作主題。我認爲從認知上思考,要注意傳授知識的科學性;從技能上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畫圖方法;從學生思想上思考,要注意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現設計如下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探索新知,實踐運用——拓展提升,深化知識——歸納小結,知識內化。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老師課前準備一幅繪畫作品,因爲針對的是國小生,所以作品色彩要鮮豔,作品資料包含了本節課要講的主要知識技能,亮麗的圖畫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明確本節課就應學會並掌握的學習資料,從而揭示課題。

(二)探索新知,實踐運用

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把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中,三種曲線形態繪製方法的學習均採用導學案輔助學生自學,提高學生自學潛力。

1、認識曲線工具圖標及工具樣式

2、學習單弧曲線

先出示兩個表情圖(微笑的表情、難過的表情),提出任務一:運用曲線工具完成表情圖,進而要求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單弧曲線,完成表情圖。學生理解任務後,便探索嘗試,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單弧曲線的畫法。

聯繫生活:大家想想還有哪些事物能夠用曲線工具繪製?

在學生單弧曲線繪製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抽象生活中的曲線,爲後繼的創作奠定基礎,也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過渡到雙弧曲線的學習。

3、學習雙弧曲線

事物的外表呈現出彎曲的線條,我們能夠嘗試用曲線工具繪製,除了靜態事物,還有很多事物總是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儘管它本來是直線條的,但是運動起來的時候還會是直線條嗎?

出示《氣球圖》,觀察氣球的拉線和剛纔所畫的單弧曲線有什麼不同?

理解什麼是雙弧曲線,利用導學案二,學生自學雙弧曲線,最後師生共同小結畫法,並完成《氣球圖》。

4、提出問題:比較單弧曲線和雙弧曲線的畫法有什麼異同點?

學習完單弧曲線和雙弧曲線,透過比較形態和畫法,加深對這兩種曲線形態的畫法。

5、學習封閉曲線

教師出示封閉曲線圖,學生觀察封閉曲線,想想像什麼?透過學生的想象,聯繫生活,擴展曲線工具的應用範圍,再利用導學案自學封閉曲線,最後畫水滴來鞏固封閉曲線的畫法。

6、小結曲線工具三種形態的畫法

(三)拓展提升,深化知識

按要求作畫:利用曲線工具創編表情

(四)歸納小結,知識內化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本堂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透過老師的補充講解完成所學知識的資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遇到困難時能向其他同學求助,相互協作,很好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一學、想一想、畫一畫掌握畫曲線的方法。給予學生親身實踐操作,從實踐中學會調整線段彎曲,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最終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目標。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7

《家鄉小樹影成行》是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一課。這一單元主要是windows中畫圖板工具的練習,本課的內容是關於對圖形進行拉伸扭曲及翻轉旋轉操作的講解。

在這一課中,教學目標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對圖形進行翻轉/旋轉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熟練在文件之間進行圖形的複製、移動。要使學生能夠感受對圖形進行變形的操作過程,掌握圖形的基本操作方法。並且要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圖形翻轉/旋轉以及拉伸/扭曲的方法,難點在於讓學生了解這些操作的`特點並學會綜合運用操作創造出複雜的圖案。

在仔細閱讀了教材之後,我感覺到,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帶領學生一步步走的話,首先學生不一定會感興趣,教學的效果不一定會很好。另外,教材在設計的時候也有一些實際的問題沒有考慮到,一些環節不適合課堂教學實際進行。於是我對教材的流程作了一些改編,抓住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想辦法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結合任務驅動法,讓學生能夠寓教於樂,在興趣中進行學習。

在本堂課倒入過程中我先設計了一個教學情境,就是給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花邊圖案,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尋找他們的原形,哪裏能看到這些圖案?然後問學生你們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花邊圖案,以此來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教學活動的展開。

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設計讓學生觀察圖案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到一個複雜的花邊其實可以拆分開來,它是由很多個相同的簡單圖案通過一些變化從而得到的。然後佈置給學生設計一個簡單花邊的任務,先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看看畫圖工具裏有沒有什麼操作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由於學生各人的基礎不盡相同,可能會有一些學生很快就發現可以利用複製粘貼結合翻轉/旋轉得到一個較爲複雜的花邊圖案。這時候就可以讓已經掌握了方法的學生來做小老師,給不清楚的同學講解操作方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自主思考得習慣。如果學生普遍有困難,教師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提示,以便教學的正常進行。學生了解了操作方法之後,可以留時間讓學生練習,以便鞏固學習成果。

有了初步的學習成果之後,我設計了一些拓展內容來完成進一步的教學目標。首先提問學生除了翻轉/旋轉還有哪些操作可以運用到花邊設計中來。簡單地提示學生可以結合書本的知識點來研究,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嘗試,並展示自學的成果。以求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後出示一些應用了拉伸/扭曲操作的圖案,讓學生尋找構成這些圖案需要用到哪些手法,並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運用拉伸/扭曲操作可以帶來變化更多更豐富的圖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出示一些事先準備好的圖案構成的元素,讓學生根據這些元素來設計花邊圖案。並且讓學生把自己製作的作品進行展示,大家一起來評價。以次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且鍛鍊學生欣賞與評價的素質。

最後,教師可以對本堂課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要提醒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多嘗試畫圖板裏的一些功能。

這堂課主要的設計思路是從生活入手,通過設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決方案。使得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學會去分析解決問題。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文字修飾》是江蘇省信息技術教材第33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word20xx文字處理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word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改變字體,如何添加藝術字,使得文章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重點是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藝術字。因此,可以利用文字修飾教學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美育教育。

單就內容,雖然學生只是掌握word的輸入文章和段落排版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文字的修飾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課堂上可以以嘗試性練習爲本,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教師、書本的幫助或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word20xx的操作,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藝術字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練習操練,使學生能熟練的使用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對文章的字體、字號、顏色進行修飾,並能對藝術字進行簡單調整。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並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點:

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藝術字的插入方法及調整方法。

四、教學難點:

在文字修飾時應先選中修飾對象。並要在計算機操作中養成習慣,對對象操作時,要先選中所要操作的對象。

五、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給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情境,並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展開研究式、探索式學習,再通過學生交流,教師引領的方式,針對學生製作情況的反饋,簡單任務直接演示;複雜問題分步解決,逐步揭示學習內容,從而獲得真正的知識和能力,在教學方法中滲透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爲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達到課堂教學素質化。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努力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樂學”;“能學”;和“會學”。只有做到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得以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才得以實現。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七、教學環境

學生人手一臺安裝有word20xx的計算機。

八、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展示一份學生手抄報作業,(一份沒有修飾),請學生當評委來評一評這張手抄報怎麼樣?

學生通過已有生活經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未修飾的手抄報由於缺乏修飾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給單調的手抄報打扮一下,使它變“美”。這是板書:文字修飾。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對文字進行修飾:改變文字的字型、字體、字號和顏色,以及文字的簡單修飾等。

課前把沒有經過修飾的文件上傳到校園網中,讓學生先從校園網中把它找到下載下來,再打開,然後先請學生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再自己嘗試着簡單修飾一下文章。這裏給學生5-8分鐘的時間。老師這個時候可以巡視指導學生,給一些學生一點啓示和提醒,在巡視時發現其中好的學生,再接下來就請這些學生來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設置的。這時老師主要是補充說明學生的介紹。之後可以指名一個到兩個學生來根據前面同學說的方法,你來做一做,在這裏老師應該給學生指出關於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在文字修飾時應先選中修飾對象。學生在學會了基本操作後,再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一些修飾。老師仍然進行巡視。之後再展示幾個做的好的作品,進行一些表揚和獎勵。這裏給學生3-5分鐘的時間。

第二層次:插入藝術字並對插入的藝術字進行編輯。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基本掌握了文字修飾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新的任務: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手抄報打扮得挺漂亮的。不過阿,我還有一個要求的。在我們的word裏還有一種修飾文字的方法,看過書的同學已經知道了。是“藝術字”。藝術字一般是用於對文章標題的修飾的。“藝術字”怎樣插入呢?

給學生提出問題後,緊接着教師就可以向學生簡介插入藝術字以及藝術字的簡單編輯方法。講解完成後,可讓學生自由操作,這裏給學生8-10分鐘的時間。此時教師巡視學生進行,並鼓勵學生遇到問題相互討論、協作解決。教師也走到學生中間,處理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基本完成後,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評價。

第三層次:讓學生自由發揮創作,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修飾。

學生通過學習對文字的字型、字體、字號、顏色等的修飾,以及學習了藝術字的插入和簡單的編輯後,對文字修飾這一部分的知識已經基本掌握了,此時可以再給學生布置一個難度更高的任務。請他們把自己學到的一切計算機知識融合進來,對“江雪”這首詩進行編輯、修飾等。這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創作,給予10-15分鐘時間。

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爲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爲A等,操作基礎薄弱者爲B等,A等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等學生教師可適當進行個別指導。

最後進行展示和評價,對創作的好的學生進行獎勵,評爲“小小電腦文字設計師”,併發獎。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1)我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動手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2)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2.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主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5.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不同對象分別對待)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9

各位評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是富拉爾基區和平街國小校的參賽選手李明遠,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編寫的《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三課《保存資料》。

一、教材分析

從新理念的角度審視、分析教材,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學會了如何用瀏覽器上網以及查找網絡信息,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而且學生對於探索網絡世界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學習興趣變得更加濃厚了,誇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他們想更深一步地去挖掘新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自然地揭開新課的面紗,這節課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掌握保存網頁、圖片以及部分文字等信息,這是學生上網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操作。因此,本節課在本學期的學習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識。加之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動教學情境的創設,他們將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經歷體驗中產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立足學情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保存網頁、網頁上圖片以及網頁上部分文字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培養成功感,爲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親歷、體驗、探索,掌握保存網頁上圖片、文字及整個網頁的方法。

教學難點:保存整個網頁。

五、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景導學法和任務驅動法

⑴情景導學法

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我在本節課的開始環節設計了一個實例,在真實的情景中將學生引入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中來,這樣的設計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⑵任務驅動法

爲了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所以本課中我使用了“任務驅動法”,教師佈置任務,並給出提示與指導,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找出解決辦法,學生完成了一個任務,伴隨着的就是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更加激發學生的對於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也避免了傳統教學方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給學生的茫然的感覺。

六、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立足反思重建,我先後三次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聽取他人的建議,加之兩次教學實踐,最後確定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信息技術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

所以我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上節課學會了如何在網絡世界裏暢遊穿梭,你們覺得有趣嗎?同學們看,我們的學校是由老師、同學和校舍組成,那同學們想想在訪問的網站中都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同學們回答:網頁。那網頁又是由什麼組成啊?文章、圖片、動畫……。繼續設問:那你們有辦法把漂亮的圖片、好看的文章或你喜歡的網頁保存起來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

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學生的回答循序漸進的自然過渡到新課,並且使學生自發地產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爲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探索新知,完成任務

立足原有平臺,抓住新舊銜接,創設需求,探索問題方法,這一環節我循序漸進的設計了3個遞進性活動:

1、教師引導,學習新知

保存一個網頁。以網頁爲例,該網頁主要介紹一些關於花朵方面的.知識,與科學課有聯繫。

訪問網站-—單擊相關鏈接——顯示相應的網頁——打開“文件”菜單——單擊“另存爲”——指定名稱是“我的文檔”的文件夾——可以命名,單擊“保存”按鈕

此過程講授後請學生上臺操作以鞏固新知,操作時教師適時評價,也可找學生進行評價,適當運用鼓勵的語言:“看,這個小同學真像個小老師呀”、“這位同學講述得比老師還明白”。同時提醒學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時要註明出處,以提高國小生對知識產權的認知。

“保存網頁”的步驟非常簡單,但對於孩子來說是第一次接觸稍有困難,在這裏,我設計“教師示範、學生示範、小組合作示範”等幾種形式,鞏固新知。

2、小組合作、共同學習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此環節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個環節中,作爲教師的我們也要參與到學習中去,參與到每個小組的學習和討論,在巡查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進一步提出循序漸進的問題,從而解決學生的困惑。在交流時,注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能掌握的知識,如果在遇到困惑時組織小組的學生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此時的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在學習新知時,首先給一個提示:保存網頁上圖片的方法與我們學習的畫圖中圖片的複製與粘貼很相似。並且告訴他們,四人一組,分工明確,給他們一些分工的建議,成員可以分成組長、調查員、操作員、彙報員。但並不是說每個成員都自己做自己的事,還是需要共同討論,接受組內的其他同學的意見,商議解決問題。此時教師,走進學生的小組中去,瞭解學生的疑惑,從點播的角度促使學生進行學習。如果遇到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就順勢點播,激發學生的知識潛能,從已有的知識中尋求新的途徑,激勵學生從多條路經出發,或者自己開闢蹊徑,利用小組長的組織建立可行的學習過程。

保存方法:

打開網頁—選定圖片—右擊圖片另存爲—輸入文件名—保存圖片。

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3、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本環節是在前兩個環節和以前的知識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本課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之保存網頁上的文字的操作方法與前兩個知識點有相近之處,所以趁熱打鐵,爲學生提供自學課件,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保存網頁上文字的方法。

教師引出:有的時候網頁上既有圖片又有文字,如果你不想要圖片,只想要文字,那該怎麼辦呢?這個一定更簡單吧!試試看吧!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指導。

保存方法:

訪問網站——選文字——複製——單擊“記事本”——粘貼——保存文件

(三)佈置任務、綜合練習

爲了更好的使學生體會到網絡世界的精彩和掌握本節的教學內容,並且能夠體現學科整合的特點,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向同學佈置了下面的任務,讓學生查找語文課本中的相關的圖片信息,並且把它們收藏起來。課前學生把語文課本帶來,把涉及到的圖片分類,然後通過網絡,利用本節課掌握的知識點,把圖片、相關的文字資料保存起來,並且告訴學生,如果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用到這些圖片,可以到這裏來查找,有條件的話,可以打印出來。

教是爲了學生的學,計算機的教學應以學生的動手能力爲主,因此學過之後,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操作,以達到鞏固、熟練操作的目的,並且讓同學們明確學知識的真正目的,是運用。而不是擺設。

(四)、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給出一張評價表。讓學生認真填寫。並且彙報自己的填寫情況,說說你填寫後的感受,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自評、互評,衡量自己的學習情況,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在,取他人之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自己進步。

讓學生感到學習知識的快樂與輕鬆,原來自己比想像中的更強。

七、教學反思

1、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不斷變幻的形式和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2、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小組成員的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學習效果很好。

3、運用了舊知遷移新知的方法,撞擊新舊知識的契合點,不知不覺將新知掌握。

4、佈置任務環節中,學生將所用的涉及的語文方面的圖片保存,真正地做到了知識的學以至用。

5、在最後的評價環節中,時間顯得有些不充分,評價環節也很重要,應在這一部分再多留一些時間。

6、在彙報學習、操作情況時,學生有隻會做不會說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重學生表達方面的訓練,讓學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機會,有條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以上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和網友的聆聽!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0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製作表格》。現代教學理論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過渡語】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

Word是我們處理工作和學習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礎上進行的,並且學會本節內容會爲後面更高層次的排版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對計算機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他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節課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我在授課過程中將着重把握學生對操作和知識之間的結合。

三、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在Word中創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併單元格的具體操作步驟。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過程和觀察老師示範演示,學生能熟練掌握建立表格和合並單元格的具體步驟,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錶格的創建與編輯,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語】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現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徵

【重點】在word中建立表格。

【難點】合併單元格。

五、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新課標告訴我們,信息技術課程應該以興趣爲起點,以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設置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和演示教學法

六、教學過程

【過渡語】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

這一部分我將採用情景導入法,具體的做法是我先假設這樣一個情景:(植物園內有很多植物,爲了植物的健康成長,園長要求工作人員在每次工作之後都要進行記錄。如果你是植物園工人,你會如何記錄呢?)然後我會向學生展示一個採用純文字記錄的植物生長檔案,並且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否快速找到西紅柿3月20日的長勢情況嗎?)學生會發現純文本信息記錄的全面,但是卻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時我會引導學生思考,(通過什麼樣的形式記錄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觀呢?)引導同學想到,通過表格的形式記錄能夠符合以上特點。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製作表格》

【設計意圖】在本次導入,我設置了一個任務,引領本課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在任務的選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義性、可操作性、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通過循序漸進有梯度的任務鏈,便於學生他這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環節二、新課教學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

承接導入的情景,利用製作植物生長記錄表爲任務進行教學,在學習插入表格的操作步驟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對錶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個簡單的瞭解,講解橫爲行,豎成列,然後讓學生觀察我給定的表格,並且提問表格有幾行幾列。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後提問,如何插入一個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內容。

【設計意圖】觀察是操作的基礎,只有瞭解了表格才能夠製作表格,通過觀察爲製作表格做鋪墊。插入表格的操作,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我會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書上的操作步驟,然後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並進行操作,我進行個別指導,讓學生能夠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從問題出發,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材之間,產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動,插入表格的學習。

表格插入之後,還需要製作標題,就涉及到了合併單元和的操作,在這個部分我會引導學生繼續思考,我們製作的表格和植物園實際應用的表格有什麼不同,學生會發現在第一行,植物園是標題,是已經把單元格進行了合併的操作。以此開始進入我們合併單元格的學習。

在這個部分我將採用演示法進行教學。首先,我先選中第一行的'所有單元格,並且提問,大家看,選中的單元格和未選中的單元格有什麼樣的變化,學生會發現,選中的單元格的背景變成了藍色。此時我再點擊右鍵,讓學生觀察對話框並且找到合併單元格,點擊,完成操作。

學生之前並沒有接觸過表格,因此我邊演示邊講解,對一些細節內容進行細緻講解,在老師演示,講解,學生觀察操作中,讓每一位學生都牢固掌握合併單元格的操作,突破難點。

表格調整完成之後,我繼續帶領同學進行輸入文字和調整行高和列寬的操作,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營造學生課堂學習的小環境,在引導學生完成《植物生長小檔案》的基礎上,夯實知識體系,內化操作技巧。學會操作並且能夠理解Word中表格製作的一般規律。完成本課的教學。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將設計製作一個課程表,這樣及複習了本課的操作,對於學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環節四、小結作業

我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後,會給同學們留一個作業,讓同學們聯繫生活實際,找出Word製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實際的應用,並請同學們進行製作,下節上課前進行簡單交流和分享。

七、板書設計

製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驟

二、單元格的合併,拆分

三、輸入文字

四、調整行高和列寬

板書是一堂課的體系和內容的重要體現方式。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清晰明瞭的展示這節課的重要知識點。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的全部內容。

八、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術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本課是《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共分三課時,都是利用鼠標玩遊戲,在教學中以遊戲爲主,在遊戲中掌握鼠標的使用方法並利用鼠標感受人機交流的樂趣。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統一以及信息技術掌握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利用計算機進行益智訓練。

2.過程與方法:利用鼠標操作的小遊戲進行訓練,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鼠標》是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建議中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教學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學內容是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爲下幾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鼠標的單擊、雙擊和拖動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鼠標的雙擊操作和拖動操作。

(三)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爲國小三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計算機前很容易和周圍的同學交談,並且離開座位。教學除常規組織教學外,更多的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和感興趣的事和物,利用遊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比一比、賽一賽,寓教於樂,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並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體現出水平的不統一性,教師必須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思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教學方式

我設計本課,着重考慮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完成任務,掌握新知,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本節課採用了下列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計算機演示,直觀、明晰,提高了學習效率。

(2)任務驅動法:學生通過對所承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完成。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學習的氛圍非常濃郁。

(五)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兒歌導入

導入:由課件出示一隻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這節課的主人公—鼠標,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由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鼠標左鍵的三種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練爲主。鼠標的雙擊、拖動操作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時教師予以示範,並告訴學生操作時的動作要領,然後請學生練習這兩種操作的練習,在巡視輔導時,對掌握較差的學生除了教師個別輔導外,還請其他同學幫助他,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最後通過一個練習鼠標的遊戲,讓學習綜合練習鼠標的幾種操作,簡單又有趣,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不知不覺中熟練掌握鼠標的使用。

3、鞏固應用

通過一個練習鼠標的遊戲,讓學生綜合練習鼠標的幾種操作,簡單又有趣,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不知不覺中熟練掌握鼠標的使用。

4、反思小結:“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六)目標預設: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鼠標左鍵的三種操作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逛海西,排遊記》是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七課的內容,本文以“遊記排版”主題,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抓住重點知識,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到學習word的樂趣並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逛海西,排遊記》這篇課文是在學生結束了國慶長假後的學習內容,本文貼近生活實際,課文緊扣遊記排版,讓學生學會將生活中的事情記錄在word中,並運用自己的創意排版出有特色的頁面。學習本文,要讓學生在感受word排版魅力的同時,體會到word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排出有趣精彩的頁面。

教學目標:

1、插入藝術字,插入圖片

2、插入文本框並學會設置文本框的格式

3、用藝術字及文本框排版遊記。

重點:插入藝術字及文本框並靈活運用藝術字及文本框;

難點:靈活運用藝術字和文本框的排版遊記,體會word排版的魅力。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有針對性的採用“指導啓發法、多媒體展示法、創設情境法”,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2.學法:“授之以財,不如授之以技”,這個道理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滲透,我主要指導學生運用“觀看感悟法、實踐操作法、合作探究法、學思結合法”,探究文本,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獲得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我計劃用一個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

下面,我着重談談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一些旅遊出行的圖片,及一些隨筆寫的遊記,再播放一組用word排版好的精彩遊記,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word的魅力。

2、導入:同學們,國慶節有跟爸爸媽媽出去旅遊嗎?肯定拍了很多照片吧,葉寫了遊記,那麼你們想不想把你們旅遊的照片放在你們的遊記中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怎樣將我們旅行過程中拍下有趣的照片與寫下的文字用word排版組合成一份有圖有文有趣的電子報。

【這裏,通過多媒體課件和激情導語,創設情境,拉近了學生與本知識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觀看操作,理清知識

1、演示教學

我主要採用演示操作的方式進行教學,信息技術是一門注重實踐性的課程,我主要通過直觀的演示操作方式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聯繫生活實際來進行學習。

導入:在老師剛剛播放的板報中,同學們覺得好看嗎?把自己的圖片與寫好的遊記組合在一起形成一份精彩有趣的板報,相信每位同學都想要這樣做吧。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怎樣排版遊記,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板報,看看老師的板報都有哪些內容?【圖片、文字、文本框、藝術字】首先,我們把今天的任務分成四個小任務,這樣便比較方便我們操作,現在認真觀看老師的操作,並思考當老師完成一個小任務後,word頁面有什麼變化?(板書:插入藝術字、插入圖片、插入文本框、輸入文字)

2、整體感知

學生可以自由提問,思考教師操作:教師在word中插入這些元素是爲了什麼,教師是怎樣進行排版?

我演示操作如何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並詳細講解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展示插入藝術字後的遊記,讓學生觀察回答,插入藝術字後的頁面與之前沒有插入藝術字的頁面有什麼差別?

全班自由提問時,我順着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學生解答問題並告訴學生在word中插入這些元素的`理由:插入圖片是爲了更加直觀的增加遊記文章的現場感,也可以美化文章;藝術字可以讓文章更加美觀有趣,容易辨認,並且醒目張揚突出等等;文本框可隨意移動拉伸,讓word排版更加方便。(板書:藝術字:美觀,醒目;圖片:美化,現場感;文本框:拉伸移動,方便排版。)

【這裏,我通過引導學生一邊觀察教師操作,一邊有針對性的思考問題,體現高年級注重整體教學的學段目標。】

(三)動手操作,感受word魅力

在學生充分了解了我的操作後,佈置學生的課堂任務,參照老師剛剛的演示步驟及課本40-42的步驟,完成一分排版精彩豐富的遊記。

3、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進行實踐,充分將知識運用於實踐生活中,體會到word在實際運用中的魅力。

教師在學生操作的同時進行巡邏,及時發現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問題,並及時強調正確的操作步驟。

【這裏,我通過讓學生自由操作,聯繫實際,參照資料,引導學生體會word排版的魅力,突出教學重難點,體現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我總結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幾個大問題,並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我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在word中排版文字,如何正確的運用藝術字,圖片及文本框將一篇遊記排版的精彩有趣,以後同學們就可以將生活中發現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寫的一些遊記、隨筆等等,通過今天學習的方式做成電子版的形式,可以永久的保存起來哦。

2、作業:仿照課文活動主題,用word製作一幅電子版的對聯,充分發揮想象力,加入圖片、藝術字等元素。

最後,我來說說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7、逛海西,排遊記

醒目

圖片:美化,現場感

文本框:拉伸移動,方便排版

插入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去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老師!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國小信息技術第五冊第十一課《大海行船》,主要介紹瞭如何製作元件和讓元件(也就是動畫裏的演員)動起來。繪製元件也是此環節的一個重點。動畫,顧名思義,有“動”,自然還要有“畫”,動畫元件繪製的不理想,也會影響整個動畫的效果。實際上,本課是第一次接觸到了動畫的實質部分。

二、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第九課和第十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瞭如何製作小魚的元件,如何在場景一的舞臺上,製作小魚的簡單動畫。學生急切地想接觸到真正動畫的心情可想而知,但這種心情也會使學生過於毛燥,忽略重點。引導學生懂得無論是製作帆船元件,還是在場景一中製作動畫,爲了製作得又好又快,必須養成一個元件或圖形佔用一個圖層的好習慣。在製作帆船圖形中,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對奇思妙想只要沒有知識錯誤就要給予鼓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元件的三種屬性;能利用矩形工具或橢圓工具畫帆船並調整線段的彎曲度;用顏料工具爲帆船上顏色;學會插入關鍵幀;學會創建元件移動動畫。

過程與方法目標:本課動手實踐的東西較多,可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爲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從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豐富想像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理念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指出信息技術課應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結合新課程理念,本課使用網絡課件讓學生主動嘗試探索知識,讓學生在“創設情境、提出任務──分析作品,理清思路——探究合作、解決任務──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技能,感受成功。

五、教學方法分析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同時強調了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本課採用任務驅動法、探究、發現式教學方法相結合,以網絡課件爲依脫建構民主、探究、合作、快樂的課堂。

六、教學手段分析

本課利用網絡課件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示自我──感受成功”。

七、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絡教室、網絡課件。

八、教學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5、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外延伸。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提出任務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看電視最喜歡看什麼節目呀?

對了,很多同學都喜歡看動畫片。比如說《米老鼠和唐老鴨》、《西遊記》、《葫蘆娃》等等。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精彩的動畫片,那麼,這麼精彩的動畫是用怎麼製作出來的呢?(FLASH)

設計理念:通過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急於想嘗試操作。

2、分析作品,理清思路

出示動畫:

動畫中已經有了大海、小魚、海草……啓發學生覺得是不是少了點什麼,讓同學想到要是有條船就好了。從而點出本課學習內容。

設計理念:通過動畫,引出本課的.主要任務是製作一個帆船在海上行駛的簡單動畫。同時引導學生理清了製作動畫的思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嘗試操作,體驗成功

讓學生通過前一節課製作魚的元件相互對比,用矩形和其它工具畫出帆船,併爲帆船上顏色,改變帆船的頂點位置和直線的弧度。

設計理念:利用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就會越來越願意學。

4、解疑答問,完成新課。

5、發現共性問題,教師再演示。

6、學生繼續練習,此時要注意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借鑑,鍛鍊學生的團隊協同能力。

教師要強調製作一個簡單的動畫需要的條件,對關鍵幀的概念和作用交待清楚,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此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提出的問題來決定)

設計理念:積極發揮小老師的作用,能夠鍛鍊學生的團隊協同能力。

7、評價過程,作品展示,課內延伸。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評價。然後進行學生作品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鼓勵他們自己構思一個動畫。對不同創作風格,不同解決思路要及時反饋,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設計理念:通過作品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課內延伸這一環節,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提高部分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國小信息技術《大海行船》反思稿

塔源國小高亞娟

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紮實的基本功

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手段、調動學生情緒,是組織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計算機教師基本功紮實,能準確地解答學生所提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較好地進入最佳思維狀態。

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

計算機教學本來就是一個寓教於樂、上機實踐的活動過程,所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只是一個起點。如何保持學生的興趣,是個漫長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情境,鼓勵學生動腦又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也因此變得相當活躍,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自然也高漲起來。同時,本節課也充分發揮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式學習。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

充分利用計算機這一現代化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進入一個嶄新的天地。本課通過自制一些教學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我認爲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嘗試,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針對共性問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

在本課當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了我想象的那麼高。但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自我評價表現得不夠積極,評價方式也單一,這些不足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進。

五、不斷加強學習,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

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對計算機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必須不斷充電,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以自己過硬的素質,寬廣的知識面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從而使計算機學習成爲一個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4

教材分析:

電腦教學的每一節實踐操作課學生都非常喜歡上。在五年級學生學會了使用powerpoint軟件設置背景、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後,我設計了一節讓學生學習製作賀卡的綜合實踐課。

賀卡是學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表達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傳遞祝福、表示問候與祝賀,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製作賀卡不僅能讓學生綜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表達心意,還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後的自信與愉悅。

設計理念:

以學生髮展爲主導,以自主探索爲主線,採用“自主、實踐、創新”爲特徵的教學模式,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愉快、和諧、寬鬆、平等的氛圍中通過嘗試、觀察、分析、探究和實踐後主動建構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目標:

1、在powerpoint軟件中運用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背景設計賀卡,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

2、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介紹製作電子賀卡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探究、實踐,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綜合實踐操作能力。

3、通過分析和欣賞作品,使學生對多媒體制作軟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作熱情。

4、通過動手設計和製作賀卡,發揮學生的設計才能和創意,並學會評價作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 點:賀卡中圖片、藝術字、文本框、背景之間的位置關係。

難 點:賀卡中各對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佈局。

教學準備:教學

課件

11張 製作素材(春節 中秋節 國慶節 教師節)100多幅

教學過程:

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課,激發興趣(談話、欣賞、分析)

二、任務驅動,實踐探究(提問、嘗試、歸納)

三、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動腦設計,動手操作)

四、展示交流,評價作品(展評、介紹、共享)

五、總結延伸,拓展提高(總結、鞏固、延伸)

1、談話導課,激發興趣

新課一開始,我先和學生一起開心地交談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節日來臨時,以怎樣的方式表達祝福,引出課題。接着我又和學生一起欣賞和分析了四張節日賀卡(春節、中秋節、國慶節、教師節)的主色調,內容及給人的感覺。

春節賀卡主色調爲紅色,再配上黃色的藝術字,色彩搭配很和諧,給人以喜慶、熱鬧的節日氛圍。

中秋節賀卡以藍色爲主色,配以黃色的圖片、藝術字,整個頁面給人以爽朗、詳和、秋高氣爽的感覺。

國慶節賀卡主色也是紅色,以代表性建築物天安門廣場前鮮花簇擁,營造出一片歡騰、熱烈的節日慶祝氛圍。

教師節賀卡上一束溫馨的康乃馨,一杯濃濃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達對老師的問候與祝福。

欣賞教師精美的賀卡,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想自己動手製作賀卡的興趣和慾望,因此我設計了欣賞精品賀卡這一教學環節。

欣賞完這些精美的賀卡,我又出示了一張教師節賀卡,讓學生仔細觀察賀卡中都有哪些我們以前學過的操作內容?想想它是怎樣設計的?讓學生分析一張賀卡要包括的各個操作要素:圖片、藝術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軟件製作。分析這張賀卡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知道製作一張賀卡並不難,都是一些我們以前學過的操作內容,更加躍躍欲試,想很快就動手製作。

這時我又設計問題:如果讓你製作,你會分幾步?先製作什麼?讓學生在頭腦中規劃製作賀卡的整體佈局。學生回答後,我加以補充,並出示

課件:製作賀卡的四步操作法。

2、任務驅動,實踐探究

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小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完成各個小任務的過程也就是製作賀卡的過程:頁面設置-背景設置-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這些小任務的過程中,我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操作方法,並在邊講邊操作的過程中探究,解決,嘗試,掌握各個操作小任務。學生熟練掌握了這些操作方法之後,爲他們後面獨立完成賀卡製作做好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後,我將學生分成四組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製作素材分別製作春節賀卡、中秋節賀卡、國慶節賀卡和教師節賀卡。動手之前,我再一次讓學生明確製作一張漂亮賀卡應該注意的事項:課件出示製作要求,同時要求在各小組中開展競賽,看哪組的作品最精緻、最有創意。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都能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各小組同學在一起互幫互學,營造了濃厚的合作學習氛圍,也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

在學生製作的過程中,伴隨着課件出示製作要求的悠揚的輕音樂飄逸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優美的音樂聲給課堂創設了更加輕鬆和諧的氛圍,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願運用賀卡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對圖片東挑西選,心猿意馬而浪費時間,結果許久仍想不出滿意的賀卡設計稿圖。對此,我把賀卡設計的基本方法、步驟介紹給學生,讓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藝術的天地中馳騁。而在講述方法步驟時仍可結合展示的賀卡引用加以示範。在實際設計中鼓勵學生打破陳規,樹立獨創意識,精心設計製作出具有獨創風格的,新穎的賀卡。當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我會及時地走到他們身邊,耐心指導,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體驗成功後的快樂!

4、展示交流,評價作品

一張張作品製作完成了,儘管有些作品並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學生用心創作的作品,是學生思想的結晶,這時我讓學生盡情地展示交流,講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各小組推薦的代表展示的時候,我和學生一起從作品的色彩、版面、創意、審美幾方面評價作品,使學生知道一張精美賀卡的標準,並評出最好的一組爲最佳設計組。課堂上,學生興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5、總結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勵和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優秀作品後,我又讓學生欣賞了一張帶音效和動畫效果的賀卡,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新內容,激發學生將今天的學習熱情持續到下節課。

課後反思:

本節課在總體上進行得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積極,課堂氣氛活躍,無論是課前的引入,還是中間的學生製作階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而且課快結束時,每個同學都設計出了非常精美的賀卡作品,甚至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整個的教學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爲主體,老師進行引導的新課程理念。

國小信息技術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綠色家園》是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上冊)windows畫圖程序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它是《畫圖》單元中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根據教材的目的和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爲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電子畫展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是多麼多姿多彩。接着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學生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我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學生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1、學生選擇圖畫練習塗色,教師巡迴指導色彩搭配。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彩色世界”的意義——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自我個性的圖畫。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小組討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信息技術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爲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2)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爲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