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精選信息技術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信息技術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泰山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4課《省時省力來畫圖》如何使用logo重複命令。本課是在學生掌握logo的基本命令的基礎上,已經學會了前進、後退、擡筆、落筆等基本命令,而本課是讓學生感受到logo語言的魅力,體會重複命令既省時又省力的效果,也爲學生學習以後的《重複命令的嵌套》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本課的特點,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1、知識目標:學會指揮小海龜準確地畫出正多邊形,學會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標:通過編程練習,培養嚴謹、認真、科學的編程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協作,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思考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 點:重複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

難 點:讓學生自己“悟”出重複命令中的內容重複次數和重複內容間的關係。

教學資源及教具準備:

教師:網絡教室、教學課件、投影儀等

二、說教學理念及教法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料,通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因此本課我將以學生爲主體,以大綱爲依託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加強對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以及運用信息的能力的培養;以任務驅動爲主線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進行討論、探究,以任務驅動法、知識遷移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使學生在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教學對象分析及學法

所教學生是國小五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節課教學內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邊數與角度的關係,命令形式從單一命令到複合命令,命令功能從一步操作到多步操作,學生的認識過程也從形象過度到抽象,學生對LOGO語言也有了更多的認識,更深刻的理解。本課擬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彙報交流”等形式進行學習。

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情境感知 揭示課題——動手操作 探究新知——大顯身手 感受成功——歸納總結 暢談收穫 ”四個環節。

下面我就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實際水平和生活情感彙報如下: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4分鐘)

師:同學們喜歡最遊戲嗎?我們一起做個遊戲好嗎?起立,請同學們遵照老師的口令,畫一個圖形,並仔細觀察重複了幾次是個什麼樣的圖形呢?

(前進一步,左轉90°;前進一步,左轉90°;前進一步,左轉90°;前進一步,左轉90°)

生:正方行,重複了4次。

師:同學們這樣畫一個正方形是不是很麻煩呀?有更好的辦法嗎?

神奇的LOGO就能幫助我們做出來。屏幕顯示“repeat 4[fd 100 rt 90]”,請同學在LOGO語言中輸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畫出了一個正方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省時省力來畫圖》——如何使用logo的重複命令 (板書課題)

【次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環境,利用孩子們喜歡的遊戲,通過親身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認識重複命令】

(二)、動手操作 探究新知(20分鐘

師:通過剛纔指揮小海龜畫正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呀?小海龜是怎樣執行重複命令的?

生答:小海龜重複了4次每一次旋轉90°

師:repeat(重複命令)重複的次數 [重複執行的命令]

REPEAT 4次 [FD 100 RT 90]

師:重複的次數=邊數 你怎麼知道旋轉的角度是90°呢?

生答:

(預設)

1、因爲正四邊形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90°。

2、因爲正四邊形的邊是4條邊,內角和是360°所以旋轉的角度是360/4等於90°

師:剛纔我們用重複命令畫了個正四邊形,知道了它的邊數是4條邊,角度是90°,如果畫一個邊長爲100的正三角形呢?想一想它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呀?

(生嘗試操作,教師巡視)

【通過學生畫正四邊形,理解小海龜的旋轉角度,再利用知識的遷移法讓學生計算出正三角形的旋轉角度和邊數,進一步突破難點】

師:那名同學願意試一試,看看和你們的想法相同嗎?

師:你發現什麼了?

生:邊數越多,正多邊形就越接近圓形。

(三)、大顯身手 感受成功(12分鐘)

剛纔的驗證同學們發現了,邊數越多正多邊形就越接近圓形,真了不起,你們已經都成了電腦編程小高手了,那麼老師出個考題考考你們,如何用重複命令畫一個五角星呢?又如何計算旋轉的角度呢?

(課件出示)溫馨小提示

1、重複的次數=角數

2、旋轉的角度=180—180/角數

(小組內討論,學生操作練習、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小結及時評價並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旋轉的角度=180-180/角數

(四)、歸納總結 暢談收穫(4分鐘)

師:時間過的真快又到下課的時候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得快樂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你還想做什麼?有那些收穫?

五、反思

本節課我本着“以人爲本”的原則,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慾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總之,這節課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把學生探究、質疑、發現、研究等活動凸現出來,在教學中,倡導學生髮現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同時生生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爲學生創造成功體驗的機會,給予孩子積極的評價,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展示學生作品,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以上是我本人對本課的認識,不足或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2

說教材地位和作用

《網絡交流》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學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要求學生通過網絡交流、網絡學習、電子商務、網絡地圖等網上功能的使用,理解網絡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

作爲信息時代的公民,藉助網絡進行交流是必備的能力,同時許多網絡應用都會涉及到網絡交流,網絡交流可以說是網上衝浪必備技能之一。本課內容的設置要求學生通過對電子郵件、在線交流工具、網絡新媒介的體驗,體會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性,感受網絡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說學生

之前的幾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因特網的特點和發展歷程,對於連接因特網所需的硬件和軟件,以及網絡安全和防範的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大部分學生對於網絡交流的方式比較熟悉,許多學生都有使用郵箱、QQ、微博等工具交流的經歷,可以讓學生來分享使用感受;對於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很多學生可能並不熟悉,因此可以通過與傳統郵政信件的對比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而對於網絡電話,學生使用較少,但興趣很大,可以在課堂嘗試進行體驗。

說教學目標

鑑於本課在單元中處的位置和學生的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網絡交流的多種方式,瞭解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掌握郵箱地址的結構組成。

2.通過郵件的發送,及多種網絡交流工具的使用經驗分享,體會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性,養成文明的網絡交流習慣。

3.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瞭解,體會網絡交流的高速與便捷,感受網絡對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多種網絡交流工具的特點並學會使用

教學難點:掌握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理解郵箱地址的組成,並能成功發送一封郵件。

說教法學法

電子郵件作爲網絡交流最早的工具,具有便捷、快速、易用的特點,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在瞭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動手發一封郵件,體驗網絡交流的便捷。在線即時交流工具書本安排的QQ和網絡電話,鑑於學生對於QQ的使用已非常瞭解,可以讓學生來分享使用體驗,教師介紹並使用“阿里通”網絡電話與學生互動。網絡新媒介主要以介紹微博、微信等新興交流方式的形式展開。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分爲三大塊:電子郵件的原理與使用,即時交流工具以及網絡新媒介。因此,擬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引入新課,讓學生來談談自己所知道的,或使用過的網絡交流工具,在討論中產生學習興趣。接着將電子郵件與普通郵政信件對比,讓學生了解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及郵箱地址組成,並通過成功發送一封郵件掌握實際操作。即時交流工具和網絡新媒介主要以教師和學生介紹爲主,體驗一到兩項,由於QQ學生平時使用較多也教熟練,因此選擇體驗網絡電話,微博、微信則介紹一些常用技巧等,貼近生活實際。

討論引入,激發興趣

通過分享體驗引入課題:同學們知道或是使用過哪些網絡交流工具,說說你的經驗和感受。先由學生自由發言分享使用心得,最後教師小結並用課件展示常用的網絡交流應用。

目的:主要爲了通過討論的環節,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

網絡在線,即時交流

順着學生介紹的QQ、YY等網絡交流軟件引出“在線即時交流”的概念與定義。並以講解、提問互動的形式介紹MSN、QQ、阿里旺旺、SKYPE等的各自特點。學生可以思考繼續補充。再與一名學生配合演示體驗“阿里通”網絡電話,其餘學生通過觀察,瞭解通話質量、資費,進一步認識網絡電話交流。

目的:學生自己的使用經驗更有說服力,同時對於自己的未知事物,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聽講效果也較好

微博微信,新興媒介

組織學生利用書本瞭解微博的定義,再請學生來談談自己常用的微博,及選擇的原因,教師補充新浪、騰訊,微博的各自特點。再介紹微信及其掃一掃、支付等特色功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網絡交流工具。

目的:介紹新興網絡媒介,貼近生活實際,把握時代潮流,讓學生感受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電子郵件,探祕交流

組織學生利用自學材料瞭解電子郵件的特點,請兩個學生各自說說自己認爲的電子郵件和普通郵政信件的工作方式,比較兩者工作原理的異同。講解電子郵件地址的組成:用戶名@主機域名,並歸納特點。最後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單,並以附件的形式將作業發送至教師郵箱,操作體驗電子郵件。

目的:通過對比說明,讓學生更好理解電子郵件的工作原理和郵件組成;通過實踐操作,掌握電子郵件的具體使用。

小結本課,梳理知識

啓發式地梳理本課所學知識點,建議學生課後多嘗試體驗各種網絡交流工具,分享使用心得。

目的:對本課所學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加強學習效果,讓學生感受網絡交流對學習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課小結

本節課教學內容緊湊,教學設計能做到以學生交流分享與操作練習爲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平時網絡交流經驗分享引入新課,通過同學交流分享、教師演示體驗,講解歸納各種各樣的網絡交流工具,最後通過發送郵件感受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性與便捷性,符合信息技術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我在去年上的一堂分開課,現在我就當時的課來說一下。這節課是在上節課製作名片的課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收集到的同學的信息整理製作成一張表格。要求學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信息的填寫,並能對所填內容進行一定的格式設置。

  【學生狀況分析分析】

我們學校目前三年級就進入信息技術新教材的使用。所以學生接觸電腦的時間相對比較早。對於像我們學校的教學設備和學生水平,四年級同學使用這套教材是較合適的。因爲平時學校其他活動和比賽比較多,所以學生的信息技術課教學進度也是比較緊張的,加上機房老化,很多機器都不能用了,現在兩人一機,學生練習的機會較少。所以總體學生打字的速度不快。不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一直很高。大部分同學在老師的任務佈置下學習也很積極。

  【教學目標的定位】

  知識目標:瞭解表格的基本構成;瞭解表格製作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標:能夠通過菜單方式製作基本的二維表格2;能在表格裏輸入內容;表格裏文本格式的設置。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蒐集和整理能力;學會做事先要有個計劃;能用電腦爲學習和生活提供些幫助。

  教學重點、難點:

1. 認識表格的行、列與單元格;

2. 規則的二維表格的插入;

3. 表格中文本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等。

信息技術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主體式教學模式,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開展教學,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教師演示——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評價、相互合作、取長補短、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

  【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爲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目的。以學生爲中心,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運用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幫助者;信息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

  一、在情境中討論引出表格的優點。

首先教師拿出很多上節課學生做好的名片並打印出來,讓個別學生上臺從一堆名片中找出老師指定的三張名片。從而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表格的優點,理解本堂課學習的實際意義。

  二、認識表格的行列概念。

安排這個環節,讓學生對錶格格中的行與列有個瞭解。主要解決學生自己設計的表格打算有幾位同學的信息,收集每位同學哪些信息。從而計劃好自己的表格有幾行幾列。在這裏,老師主要引導學生在做任何一項任務前,都要通盤考慮,有個計劃,這樣做事才能提高效率。

  三、根據任務合作完成。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本堂課新授的內容,先通過佈置任務,讓學生獨立去嘗試,去操作。充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畢竟學生最後是要脫離老師去學習的。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學生探索能力。

爲了照顧好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部分同學進行到第二步的時候,我又以評價表揚的手段,讓快的同學來演示表格的插入過程,這樣既給了這些優秀學生表現的舞臺,又帶動了後進生讓他們也能順利完成學習目標,並讓不會做的同學看老師再次演示。爲了照顧教學目標與學習進度,我給學生降低了難度。我就是沒考慮到學生打字慢的這點,所以導致這堂課教學任務完成的不是很好,我應該在這環節可以讓學生先輸入一到兩位同學的信息,直接進入美化這一步。以此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也能把一件任務比較圓滿地完成。

  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激勵學生,完善表格的製作。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對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時,我們可能是以教師評價爲主,甚至有時還忽視了評價。而衆所周知,國小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他們需要目標,需要導向、需要激勵,我們只有不斷收集學生髮展過程中的信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他們即時的反饋,才能讓他們在不斷的信息變換和新認知的產生構建中去挖掘知識的更深內涵!

本堂課我預設了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示範、作品相互欣賞、比賽等等,都融入了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比較,在這些反饋信息中,學生的學習已不再是一個個體的學習,而是在潛意識中滲透了信息來源的多元化!

  五、以優秀生帶動全體學,發揮團隊力量。

在完善作品這一環節預設讓做得不錯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以使全體同學能共同提高。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隊意識。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錄入數據庫的記錄》這一課是海南出版社義務教育九年級教材《信息技術》的第二課,這一課用時一個課時。它是學生學習數據庫軟件Access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是第一章《用數據庫來管理信息》的重點。根據教材的地位及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創建數據庫的意義

2、認識理解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

1、掌握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增、刪、改等操作方法

2、掌握創建窗體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分析、觀察以及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學生通過任務驅動的操作,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操作、創新的能力,在任務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2、通過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錄入數據庫記錄的操作方法及創建窗體的基本方法。

二、 學生能力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九年級學生普遍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重視、對具體操作比較容易接受。對通俗易懂的語言比較理解。具備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在學習本課之前,他們已經初步瞭解了數據庫的基本常識。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講練結合、任務驅動法及賞識教育法。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因此本課採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設置的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各種知識,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賞識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嘗試操作法、主動探究學習法及小組協作學習法。新課程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時間

一、導入

提問: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數據庫軟件Access的操作方法,而且還用表設計器創建了生物資料表。老師想考考大家,還記得操作方法嗎?有沒有同學示範一下操作方法呢?

一個學生通過多媒體廣播系統在學生機上操作:如何啓動Access及用表設計器創建表的過程。

回顧複習上一節課的知識點。激發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顧,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知識點上,達到串聯知識點的目的。

5分鐘

二、講練結合、比較學習

1、提問:設計完表的結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操作是什麼?那怎樣才能輸入記錄、刪除記錄呢?在錄入記錄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2、小結操作步驟,示範講解第一個知識點:錄入表記錄。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時間/日期”字段的輸入格式爲“年-月-日”。

3、錄入記錄,提問學生;如何改變表格的寬度和高度?提示學生回憶Excel電子表格的這部分知識的操作方法。

1、兩個學生爲一組,帶着問題,互相討論學習第一知識點:如何錄入表記錄。

2、觀察教師錄入的表記錄,發現問題,回憶Excel電子表格的這部分知識的操作方法。嘗次操作,歸納出改變表格寬度和高度的操作方法。

讓學生帶着問題,合作學習,可以達到討論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

通過比較學習,加深印象,達到知識遷移的學習目的。

10分鐘

三、激發興趣,合作學習

1、做完第一個知識點的操作後,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提問:當同學們在生物資料表裏錄入記錄時,有沒有發現錄入過程中,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想不想創建出更方便、更美觀的的表?然後給學生展示一個已經做好的窗體。

2、設置任務1:讓學生根據課本資料, 創建出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窗體。做的又快又好的同學的作品要展示給其他同學欣賞。

3、待學生自主操作學習後,教師示範講解操作步驟,分析操作過程中出錯的地方。

設置任務2: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利用網絡查找有關生物資料的信息,把收集到的信息分門別類的輸入到窗體中,看哪位同學的窗體內容做的最充實。

仔細觀察生物資料表,問答教師問題。欣賞做好的窗體,帶着教師設置的任務,創建窗體。

兩個學生爲一組,利用網絡搜索引擎,查找生物資料相關信息。把收集到的資料加工後輸入到窗體中。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給學生展示教師做好的窗體,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主動獲取、整理、創造性加工信息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協作的精神。

20分鐘

四、歸納總結,展示作品

選擇一些學生作品,讓學生欣賞,討論作品的優缺點。並給予揚長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

然後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從理性角度,梳理知識點。

欣賞同學作品。四人爲一組,討論作品的優缺點。

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學生。在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在小結處,選擇作品展示可以激發學生互相學習的目的。梳理知識點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完成知識、情感、能力的目標。掌握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基本方法和創建窗體的操作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協作學習的精神。

10分鐘

教學過程嘗次:賞識教育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在輔導學生操作中,不斷髮現學生操作中的優點,不時表揚學生的操作步驟。這樣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敢於創新。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也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同時激勵操作能力相對弱的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讓先完成任務的學生充當“小教師”的角色,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將學到的部分知識主動運用到新問題中,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增強團體意識。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網頁屬性設置

2.插入水平線、字幕、動畫、表格

3.理解並掌握超鏈接的設置

4.遵守道德,負責任的使用和發佈網絡信息,學會協作。

二、重難點

1.網頁屬性設置

2.網頁基本元素輸入

3.理解掌握超鏈接設置

三、教具準備電子教室課件

四、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任務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兵教兵

五、說課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

利用極域電子教室給學生展示製作好的網站,給學生以視覺衝擊和操作衝動。讓學生說說對展示網站的看法並說出網頁中重要有哪些網頁元素,順勢導入frontpage20xx複習。

2、根據學生指出網頁中的網頁元素,制定展示本課學習目標。

3、自主探究

組織學生對照網頁內容,自主探究,完成課本內容知識梳理。組織學生能夠根據學生內容,自主梳理課程知識內容,自主構建知識框架結構。

學生利用學案,對照frontpage練習使用。

六、上機實踐

將學生分組進行網頁文件的製作,構建良好的競爭氛圍。將學生分組,學生推薦小組長。組織學生在完成實踐製作,教師隨機巡迴指導。

根據學生製作效果,選擇優秀學生作品展示教學成果。

首先讓學生對本小組的作品進行自評,選出本小組自認爲比較優秀的作品。然後進行小組間的互評。

教師根據學生自評互評內容及時進行點評,並進行相關廣播演示,優秀作品共享展示。

重點強調網頁製作的習慣養成,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信息意識。

  七、教學總結

讓學生總結本課複習學習心得。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它是省編高一《信息技術》教材,第一章,第一、二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信息、信息處理過程;認識計算機及因特網的作用。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內容較散,看似簡單,每一部分只是點到爲止,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一點了解,使用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由於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內容沒有,所以上課時,要注意擴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信息的含義。

⑵、掌握信息處理過程。

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⑷、知道計算機和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

⑸、區分信息和信息載體。

2、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學會思考。

⑵、通過觀察計算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信息處理過程知識,培養學生對信息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信息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上網,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團體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體驗目標:

讓學生上網看一看,網絡上到底有些什麼,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麼重要性。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點:信息的處理過程,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及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

2、難點:對“信息”及“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網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師生討論,上機操作。

  四、說學生

我校是省級示範中學,每年面向全縣招生,高一新生的來源有兩大塊,一塊是農村初級中學,另一塊是縣城初級中學,來自縣城中學的學生,對計算機並不陌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都學過一些,對計算機有了一定認識,而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由於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家庭環境,升學壓力的影響,對計算機瞭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學生從沒見過真正的計算機,這是我親耳聽學生說的,並且其它老師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記得上第一節課時,我曾粗略統計過,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以前學過電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多少接觸過電腦,還有三分之一學生沒有接觸過電腦。但所有的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都感興趣,課前早早到機房門口等候,課下仍是遲遲不願離去。課外活動如果機房向學生開放,總是座無虛席,堂堂爆滿。

  五、說教法

對理論知識,通常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後再做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情況,一直講下去,基礎好學生覺得沒意思不願聽,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這節課感興趣,怎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

1、第一節課就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滿足一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的好奇心。縮短了他們與計算機之間的距離。

2、用前言的第一句話導入新課,提出本節的教學大任務和小任務。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法。

3、接下來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找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課本中沒有新內容,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師就每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與思考,師生再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各種情況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各自的長處。

5、最後還有時間讓學生上網。教師點撥,小組協作完成上網,瀏覽信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六、說教學準備: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上的如何,將直接影響着學生以後的學習,所以在上第一節課時,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備好課,做好課件。還要整理好機房,確保網絡暢通。課前還要向學生講清到機房上課應注意的有關事項。還要學生知道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性質,學年結束要參加省會考,從思想上搞高對這門課的認識。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話“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在不斷地改變着周圍的世界,並影響着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信息技術已經成爲21世紀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麼是“信息”和“信息技術”呢?點出本節課教學大任務“信息與信息技術”,這部分內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處理過程,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具體小任務)。

(二)、讓學生帶着下列問題看書:(用課件展示問題)

1、除課本提到“信息”外?你還能舉出一些實例了嗎?

2、信息是以什麼方式被人感覺到?信息的載體有哪些?

3、請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況?

4、信息一般存儲在什麼地方?舉出事例。

5、信息的傳遞方式有哪些?

6、什麼是信息技術?它的核心是什麼?

7、觀察學生計算機,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還見到什麼?

8、信息在計算機中的流程是怎樣的?

9、你能說出計算機有哪些作用?

10、除課本提到因特網的功能外,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三)、分組討論上述各個問題

課件展示部分結果

(四)、組織學生上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稍微提一下開機,及怎樣上網,瀏覽信息的操作步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沒有上過機的學生,可能心理有一點負擔,這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操作,同時請有基礎的同學幫助,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對於這部分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使他們更自覺的,更主動的去幫助別人,從中體會“助人爲樂”一詞的真正含義。

在輔導學生的上機同時,教師也要做一個有心人,留意哪些學生學的好,哪些學生的只知道一點,哪些學生沒學過,做到心中在數,爲以後分層教學開展打下基礎。

(五)、說小結

小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並對學生上機操作情況給予肯定,順便提一下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是勤動腦、多實踐、善應用。教師再次鼓勵學生,相信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學好.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文件的好幫手——資源管理器

  一、說教材

1、地位:本節課的教材選自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七年級上學期的信息技術教材。資源管理器這節是學習Windows98操作系統中最基本部分,真正要成爲一名電腦小管家必須從這裏入手,同時作爲電腦使用者,必須合理安排和有序組織自己的軟硬資源。

2、教學目標

a、認識資源管理器界面,會在資源管理器中完成文件夾的建立,文件,文件夾的移動、複製、搜索、刪除等操作。

b、在資源管理器中利用多種方法熟悉等

3、教學重點——對資源管理器的理解——學會對文件和文件夾建立、重命名、刪除、移動和複製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區分採用鼠標左鍵拖曳方法在同盤、異盤的差異。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教師在佔用課堂時間較少,採用演示法、講解法、指導法,以任務驅動模式達到教學效果。同時,老師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許多問題讓學生思考。因爲根據計算機這門學科的特點,老師教的知識在一定時間內會過時,必須要教會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和觀察。

2、學法:從學生上機時間佔總課時的70%出發,採用練習法、發現法、觀察法等,本人利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4小組,在每組中選出一名電腦較好學生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紀律等;這樣更能讓學生當堂掌握知識,並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學生更能發揮主體作用,老師負責組織教學、檢查總體、指導個別等,這樣調動課堂氣氛,形成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熱情和對電腦的興趣。

  三、說媒體

1、多媒體網絡教室

2、把資源管理器窗口製作成課件進行介紹,及多種方法進行對文件、文件夾操作以板書形式進行歸納,讓學生有直觀認識

3、對象:七年級學生、時間:45分鐘

  四、教學思路和過程<分成六步驟>

(一)介紹資源管理器——時間8分——以課件形式——老師活動

a、操作系統作爲計算機系統資源管理者,既要管理計算機硬件又要管理計算機軟件,Windows系統又是利用什麼來管理資源——資源管理器

b、打開資源管理器的多種方法

c、資源管理器作用、功能——非常有序管理自己文件、文件夾,同時對自己硬件的瞭解

d、資源管理器窗口與其他窗口的異同點:左邊子窗口——體現樹型結構,右邊子窗口——展示內容

(二)在資源管理器中對文件和文件夾建立、重命名、移動和複製(採用鼠標右鍵)

——時間4分——老師演示、學生觀察

a、文件和文件夾建立、重命名(採用鼠標右鍵)

b、文件和文件夾移動、複製(區別、鼠標右鍵方法)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時間15分

a、(老師指導個別差生)資源管理器打開多種方法及功能和作用

利用右鍵完成新建、重命名、複製和移動操作

b、發揮小組作用(每組一個任務)

①新建多種方法(如何把文件的擴展名顯示和隱藏)

②重命名多種方法

③移動多種方法

④複製多種方法

c、讓學生演示(充當小老師角色,每組一個代表)

(四)總結學生演示內容並補充講解——時間8分——採用板書歸納法

a、歸納法,尤其要對教學難點進行講解,並得出結論

b、同一盤符左鍵拖曳是移動,不同盤符左鍵拖曳是複製(讓學生學會觀察)

c、對同盤、異盤左鍵拖曳,都是針對數據文件,而程序文件出現什麼情況讓學生自己動手?

d、文件、文件夾刪除、還原、徹底刪除的講解(採用形象的比喻方法)

(五)佈置課堂任務——時間8分——小組長檢查——老師個別指導

題目要帶有閱卷功能,並且具有獎勵(採用不同形式的flash動畫進行獎勵)

(六)總結/思考——時間2分

a、每位同學回家之後,根據今天學習內容,把自己家裏的電腦整理一下,如某某軟件要安裝在D:什麼目錄下?音樂要放在哪個目錄下?圖片要放在哪個目錄下?等等

b、同一盤符左鍵拖曳是複製能實現嗎?不同盤符左鍵拖曳是移動能實現嗎?

c、快捷方式作用、如何建立?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宣傳海報》,選自國小信息技術教材浙江攝影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十三課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文字輸入練習和畫圖軟件學習的一個知識點整合。通過用畫圖軟件創作一個宣傳海報,來達到學習畫圖文字工具和進一步熟練漢字輸入的目的。本課的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體現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

從內容上看,本課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選擇背景圖片”,讓學生從一個純文字環保宣傳出發,提出用畫圖實現圖文並茂的宣傳海報的任務,從而讓學生用畫圖打開圖片先選擇一張海報的背景。第二部分“輸入宣傳文字”是介紹文字工具的使用,同是還提到了文字工具欄。對於文字格式的要求,教材不作強調,只是提示學生用文字工具欄可以改變文字效果。文字顏色設置與畫圖前景色有關,教材以“教你一招”的形式出現。第三部分“保存海報作品”,由於是在原有背景基礎上修改,所以保存時畫圖不再彈出對話框,這裏便介紹了換名保存的方法,便於讓學生給文件取個有意義的名字。本課練習是讓學生根據主題和提供的背景圖片創作另一幅海報。

二、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畫圖中的文字工具的作用。

2、能力目標:學會運用畫圖中的文字工具,進一步熟練漢字輸入法。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熱情,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結合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爲:畫圖軟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

四、學生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徵:好玩、好問、好奇,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對具體的操作較容易接受,對通俗易懂的語言比較容易理解。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五、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驅動”的方式來組織進行。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使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環保教育和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創設一個綠色學校的情境,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鼓勵、探究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在學習中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本節課採用“任務驅動??協作學習??效果評價??歸納總結”的四步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我力求通過引導,啓發,使學生通過小組協作,開展:思考討論??探索質疑??自主創造的活動。

六、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1、激趣導入,通過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需。

首先是教師自我介紹:我來自蘭溪市永昌國小,是一所現代化的花園式學校,是一所金華市綠色學校。學校的同學們爲了爭創綠色學校,開展了很多有益的活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出示學校開展的各類環保活動的圖片、宣傳標語,然後又出示幾張環境污染的圖片,通過對比,形成極大的情緒反差,激起學生的興趣。)

討論:看了這些圖,你想說些什麼?你們有什麼想法?

在教師和全體同學的參與下,通過概括、提煉,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幾句環保宣傳語,爲後期製作準備前提材料。

請同學們說說環保的意義,問:你是不是也想和永昌國小的同學們一樣,大家齊心協力保護我們的環境,創建綠色的校園呢?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可以從製作宣傳海報着手。)

2、教師導航、質疑探究。

問:剛纔我們欣賞完這麼多漂亮的宣傳標語,而現在我們自己寫的標語只有文字,沒有圖片,是不是太單調了呢?我們應該製作非常漂亮的宣傳海報來吸引其他人。(引導學生通過配上圖片,製作圖文並茂的宣傳海報)

任務一:選擇海報背景 從給定的素材庫中自主選擇合適的圖片作爲宣傳海報的背景。

任務二:文字工具的運用 通過美的享受,激起學生的創作激情,引出可以利用文字工具進行編輯,先讓學生嘗試,在學生遇到問題後,可以再小組討論,最後再由個別學生示範問題解決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有:“文字的顏色怎樣設置?文字工具欄不見了哪裏去找?文字字體大小如何設置?文字寫好後怎樣修改?”(學生示範,教師講解後,教師再巡視輔導,個別糾錯。)

解決問題後,讓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比較在“畫圖”軟件和“寫字板”中輸入及編輯漢字操作的異同及效果,以進一步掌握畫圖中的文字輸入工具。

文字輸入與畫圖軟件結合的應用不僅僅限於海報的製作,在最後教師可提出:“學會了畫圖中的文字工具後,除了製作海報以外,你覺得還能做些什麼?”意在由點及面,強調應用。

任務三:保存海報 引導學生理解,由於是在原有背景基礎上進行修改,所以不會彈出“保存”對話框,介紹“換名保存”的方法,取個更有個性的名字。

3、作品評價,討論交流。

通過小組交流評選推薦出小組的代表作,教師利用電子教室展示這些同學的典型作品,讓該學生說說自己的創作意圖,然後通過學生互相評價,鼓勵學生製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4、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①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②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同時還要滲透環保教育,進一步體現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優化整合。

5、練習鞏固,體驗樂趣。

在創作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圖片主題,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圖上畫了什麼?表明了什麼?你想對中國航天事業說些什麼?在練習之前,還應進一步明確練習的要求,如文字顏色、文件命名、作者姓名等。讓學生逐步養成看清題目,按要求操作的習慣。

七、設計理念。

全課一開始,我以永昌國小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圖片爲起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學校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要做得更好”的興趣。在這種興趣的激發下,學生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一改以往那種被動沉悶的局面。的確,孩子的思維是最活躍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引導、開發,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師一古腦兒地灌,學生囫圇吞棗地照單全收,教學相長根本無從談起。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注重體現信息技術與美術、思品課的有效結合,加強“綠色學校創建”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努力形成“以任務爲主線、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形成學生愛學、樂學、會學的良性循環,以達到一個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