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薦】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本堂課是國小信息技術二年級第十課時《輸入漢字》。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使用鼠標,並且初步養成正確的打字姿勢及指法,對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掌握比較熟練,這都爲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應該說,學習漢字錄入是學習計算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小二年紀學習漢字錄入對只有7歲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促進成長髮展、以任務爲驅動”作爲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讓他們成長髮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學會他該學會的東西,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從板書到教具包括課件的設計都力求具體形象、循序漸進,以保證學生學會爲根本,只有讓學生在真正學會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會漢字錄入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輸入單個漢字環節中,我自己製作了一個專門的課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看課件,自己去掌握輸入漢字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其逐步滲透學習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課的知識點,又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錄入方法後,我在進一步提高學習難度,引導學生通過輸入一個同音字“打”發現候選條,並通過輸入“弟“字總結翻頁按鈕的作用,接着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翻頁查找漢字的方法,這幾個字的出現是隨着知識點的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出現,使孩子在這幾個漢字的錄入過程中,不斷的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漢字錄入。

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對特殊字“綠”,故意設置難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並適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經過學生間的協作互助,這一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順利掌握。

這樣的課堂教學貫穿學生學習過程始終,對今後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將上課地點放在機房活動教室,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能提起學生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過程爲: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啓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有條不紊理文件”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得課本上移動文件的方法變的簡單。學生們更能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學習得樂趣。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通過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檔案,並且將文件存入檔案中。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建立的檔案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爲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信息技術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爲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爲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爲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爲: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啓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於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標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鬆完成。但是通過佈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計彙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爲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型學科,它的設置主要是爲了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初步瞭解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簡單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一、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

由於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計算機作爲信息技術技術教學的媒介,能演示多變的圖形、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強烈刺激着學生的視聽感官,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學生有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但學生形象思維較活躍。對於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識使學生散失學習的興趣,沒有這樣的興趣,快樂學習就無從談起,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生活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中能借助Internet這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以及計算機本身具有強大的計算、輔助、管理等功能。這樣教學課堂中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指導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利用學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邊動手,邊觀察,邊分析,啓迪他們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聽取學生髮表的意見,並放手讓學生大膽試一試。

三、教學內容應注重學生開放性

在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好,就進行能力方面的訓練。可以把自己的某個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學生則在某方面的基礎知識比較差,就在基礎知識多下功夫。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爲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開放,不同的教學內容造就了獨特的思維方式,保持學生的個性,給今後創造力的發揮留下潛力。 “授人以魚,未若授人以漁”。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公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爲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爲國小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着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國小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閱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第7課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關閉。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摘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通過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基礎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的提升;有效的促進學生真實的成長和進步。

現代社會中,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運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使人們清醒認識到:不掌握計算機知識和基本技能,將難以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爲學校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然而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鑑,所以我們必須不斷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的基礎上。作爲一線教師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總結了一些較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比喻說明法

計算機課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知識,對於十三、四歲的國中學生來說有時較難接受。如果在講課時適當地運用比喻,就會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網絡中的域名和IP地址時,我是這樣講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們怎麼來區分彼此呢?我們可以通過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證號兩種途徑,我們可以使用身份證號來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證號太難記了,日常生活中,我們用名字來指定某人。網絡中的計算機也一樣,爲了區分彼此,他們也有“名字”——我們稱之爲域名,同樣他們也有自己的“身份證號”——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臺計算機,但是,記住它不太容易,平時,我們只用域名來指定網絡中的計算機。這樣,學生們很輕鬆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祕面紗。

二、愉快教學法

衆所周知,漢字輸入訓練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往往在學會了輸入方法之後不願花時間反覆練習,這樣就不容易再提高輸入速度。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建議創設一種愉快的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不失爲一種好方法。首先進行指法訓練。對照實物讓學生認識鍵盤,並講解鍵位及指法要求,接下來我爲每一臺學生用機安裝打字遊戲軟件。各式各樣的打字遊戲馬上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學生們尤其喜歡“警察抓小偷”練習指法,通過幾次遊戲比賽,學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後就可以教會學生漢字的輸入方法,進入實際訓練。以後可以再安裝上漢字輸入的測速軟件,搞幾次分組或全班學生的輸入競賽,調動起學習的熱情。

三、表揚獎勵法

當代的國中學生年齡雖小,但是已有較強榮譽感和好勝心,對老師的評價尤其在意。所以每當學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極域廣播軟件展示給全班同學,同時加以表揚鼓勵,這不僅會激發被表揚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他同學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此外,針對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組同學,制定不同的標準要求,只要能達到目標,不斷有進步就適時給予玩益智遊戲的獎勵。用“玩”這個手段,達到促進練的目的,使大多數同學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促進了全體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把每個學習單元中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我感到,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節課的內容是powerpoint中動畫效果的設置。首先我給學生展示兩張生動新穎的賀卡,一張是靜態的另一張是帶有動畫效果的,問學生們更喜歡哪一張?接着我這麼說:要想給對象添加動畫效果那得先找到有關動畫的命令吧,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找找看吧。學生們首先找到預設動畫,我就趁機提出簡單要求讓學生試着動手操作,接着提出較爲複雜的要求引入自定義動畫,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鬆自然。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法能開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學習,成爲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五、嘗試讓學生做小老師

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老師講解的時候,學生感覺都會,熱情高漲躍躍欲試,真的放開讓他們自己做,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們只是在課堂上依葫蘆畫瓢沒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義。後來我試着讓學生當老師到教師機上邊操作邊講解其操作含義,沒想到學生的語言比我講的更容易讓學生們理解,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爲他鼓掌。這說明大家很歡迎這樣的小老師。我想,孩子們之間比我們與他們更便於溝通,不妨多給孩子們這樣的機會!同時我們也要儘可能用孩子們的語言講解問題。

以上是我個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點體會。總之,信息技術教學還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教學,它需要我們不斷地通過教學實踐並結合教育理論來指導,需要我們每一個計算機教師共同努力、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誇美鈕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課堂教學。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學生對相對枯燥的基礎知識卻普遍感到乏味,學生雖對計算機的興趣值頗高,但對教師講起理論知識卻不感興趣,任憑老師費盡口舌、筋疲力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爲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以前上信息技術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對於接受能力強和以前已經接觸過此類問題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況且,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在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採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把問題作爲出發點,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情景,提出帶有啓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提供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想象、概括、研究的學習過程,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師要適當給予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他們大膽去嘗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多讓學生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例如:在教學“美化文章”這一內容時,先給出一篇美化過的學生作文,提出“如何美化”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邊框底紋”命令的用法,要求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用鼠標點一點、試一試,用眼看一看變化、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誰把文章修飾的最美,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要讓學生享受成功,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多讓學生做老師

以前,我經常使用教師演示,學生看的方法授課,結果就會出現部分學生不耐煩而部分學生又心不在焉,甚至說話打鬧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不用心看書上的步驟,甚至老師演示完了,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所學的內容在書上的什麼地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後來在學習新知識時,有些需要演示的內容,我儘量讓學生去做,全班同學一起看書上的步驟,由一名學生代表演示,這樣以來,學生就能專心研究書上的操作方法,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基礎比較好、領會比較快的學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老師也可以及時監督課堂學習情況。

三、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我在教學中就主要以這種形式組織教學。比如在進行段落格式設置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前我設計了一段小文章,保存爲兩份,一份故意打亂各種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協調。另一份則是調整好的效果。通過對比較,孰優孰劣一看便知。開始向學生提出任務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調整過來。然後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接着請已經完成(或許只完成一部分)的學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學生最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老師指點,最終終於調整完畢時,一篇清晰優美的作品也就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髮出“原來如此”的感嘆,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四、多選用身邊的素材

學習信息技術課選用素材時,儘量選用學生比較熟悉和他們身邊的素材,這樣比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也突出了信息技術課的實用性、工具性。如文字內容可用學生自己的作文、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時事新聞等,圖片及視頻內容可拍攝一些學生或學校的照片或視頻,音樂素材可讓有特長的學生使用學過的知識錄製歌曲,或剪裁學校搞活動時的一些片段,或及時下載一些學生喜愛的歌曲視頻等,還可以讓他們親自上網搜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資料供上課時使用,也可及時和其它學科的知識相結合。

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應該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也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Powerpoint是在word基礎上學習的一個軟件,其基本操作,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已較好的掌握,也正因爲這樣,學生對powerpoint軟件的學習產生的疲憊的狀態。“自定義動畫”是PowerPoint的精華之處,特別是PowerPoint20xx的“自定義動畫”,其功能更是完善。就象學生一樣,初次接觸時我也很觀注它五花八門的切換效果,其實這只是“自定義動畫”的冰山一角,它的魅力是要我們深入探索之後才能體會的。因此設計了一堂關於自定義動畫的簡單動畫的應用,與學生共同探討。課中結合王老師教學的亮點,我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學習的能力。想讓學生通過這個教學內容能夠體會到,生活中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只要我們去觀察、去探索,就會發現生活學習中的樂趣!

第一步: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二個動畫的區別,尋找問題。

師:大家想了很多有趣的玩具運動方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比較常見的一個玩具運動方式,就是左右搖擺,你們能猜出這是運用了哪個自定義動畫?

生:動作路徑

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學生觀察)動作路徑可以嗎?

生:陀螺旋

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學生觀察)旋轉幾度呢?

生:旋轉四分之一

師:(觀察左右搖擺例子和陀螺旋四分之一旋轉動畫)陀螺旋四分之一旋轉比較接近我們的要求了,可是好象還有不一樣的地方,觀察一下,我們還需要進行哪些修改?

根據學生回答顯示問題:

l如何把旋轉點移到繩子的頂點呢?

l如何讓玩具搖擺時呈現出“來回”的效果?

l如何讓玩具不停的搖擺呢?

第二步:小組討論,嘗試、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對如何尋找、設置某個對象已有了一定的體會認識,因此雖然自定義動畫中效果選項和計時選項的使用,學生是陌生的,但在實際運動中,他們又顯得很熟練,我想他們已較好的掌握了這方面的學習方法。

第三步:觀察實驗,小組再次尋找方法。對於如何呈現“來回”效果和不停的搖擺,學生能較快的尋找到答案,但對於第一個問題,確有些困難。我通過二支筆的演示,讓學生去觀察,從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思路。設計這個問題就是想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如果不能直接找尋答案,爲何不迂迴一下,換個角度去思考呢?

第四步:開拓思路,自我設計。孩子應該有無限的創造力,可是有時爲什麼我們會覺得孩子的創造力不夠呢?細想來,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一個從來沒有品嚐過蛋糕美味的人,怎麼會想到去做一個糕點師呢?同樣,對於從來沒有看到可以用自定義動畫做簡單的動畫,又怎麼會想到去設計有個性的動畫呢?因此,前面的小組共同設計玩具左右搖擺的效果,就是爲了開拓了學生的設計思路,有了這一環節,在後面的玩具動畫設計中,學生才能展現他們的精彩。遺憾的是,由於集體設計玩具左右搖擺所花的時間較長,開拓學生思路,自我設計這一環節,不得不放在了第二課時,雖然這對於公開課來說,是大忌,值得我細細反思,但同時我不後悔,因爲我在學生的第二課時中,看到了他們的精彩。<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三年級國小生要上好信息技術課並不是很難,但對於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好像是無從下手,所以掌握鼠標操作這些簡單的基礎的操作將是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突破口。如果簡單的操作沒能掌握,將對其學習信息技術產生負面影響。本節課通過創設的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玩中學、學中玩,達到以玩促學的目的。以下是我上這節課的幾點體會:

1、通過遊戲,將鼠標的知識及種操作方法巧妙地融入遊戲之中,讓學生在玩中自主地學習,使學生輕鬆地理解和掌握鼠標的操作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2、學生在自由操作的狀態下,自己探索鼠標的操作方法並作以總結,知識掌握得更牢固,興趣更濃。

3、本課主要是玩中練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鼠標的雙擊與拖動操作。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利用遊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比一比、賽一賽,寓教於樂,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並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體現出水平的不統一性,教師必須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思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在這一週我讓三年級的學生在“基準鍵操作”中練習基準鍵位主要是正確的用手指去敲擊A、S、D、F、J、K、L、;這幾個鍵,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這個字母打不出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是大寫字母,這說明學生對鍵盤不熟悉,成其是功能鍵,我用了幾分鐘講複習了一下鍵盤上的“Capslock”、“numlock”鍵,分別爲大小寫切換鍵和數字鎖定鍵,讓學生示範掌握,在剩下的時間裏就是指導練習。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國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在教學《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 文件》時,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只是讓學生根着課本上的例題做,一插入剪貼畫、二插入自選圖形,例題完成後再做課本後的習題。一節課下來,覺得教學效果不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着課本上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頂多也就是一次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而已。

課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爲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重新規劃了此節課,設計了“新龜兔賽跑”這一主題。把這節課教學目標由一維(知識)轉變成立體三維:知識、能力、情感。 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而是“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首先,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基礎。有了良好的氛圍,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一個科學的、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其次,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們敢於獨立思考,敢於大膽想象,並通過實踐探索實現了自己的想法,這爲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臺。簡要教學過程如下:1、全班學生自願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5人。教師引入話題——製作“新龜兔賽跑”。學生在已經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貼畫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圖片文件,圍繞“新龜兔賽跑”這一主題,製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後,教師可藉機進行“插入圖片文件”技能的小結。完成作品後,進行成果展示,可解說作品的構圖、意境等,甚至演繹。其它小組學生可進行評價。2、碰到問題,鼓勵學生自行解決,或小組內、小組間共同協作解決。3、鼓勵學生創造與衆不同的作品來表現這一主題。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原本拘謹的學習環境變得寬鬆了,民主了,師生間有着融洽的溝通、啓發、交流、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成爲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以上教學策略我運用的是“學生主體性教學”。其指導思想是:一切從學生主體出發,讓學生成爲知識技能的“探究者”、難點問題的“突破者”,使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以此做爲原則的課堂是生動的,學生所樂於接受的。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把它做爲永遠不變的中心法則,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舞臺。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因爲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心中要有學生,但是如果教師心中只有抽象的羣體意義上的學生,其教學目標必將是全班一律的。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一、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

由於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計算機作爲信息技術技術教學的媒介,能演示多變的圖形、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強烈刺激着學生的視聽感官,吸引着學生的注意。中學生有着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但學生形象思維較活躍。對於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識使學生散失學習的興趣,沒有這樣的興趣,快樂學習就無從談起,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生活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例如在word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麼在課前,我就顯示一些例子,從最簡單的文章,到很複雜的文檔,學生看了以後很吃驚。“我們也能做出這麼漂亮的文檔來嗎?”隨着一課課的深入,學生髮現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這些目標分成一個個具體的環節,每節課達到什麼環節,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甚至於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都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來調整。

二、教學內容應注重學生開放性

在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好,就進行能力方面的訓練。可以把自己的某個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學生則在某方面的基礎知識比較差,就在基礎知識多下功夫。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開放,不同的教學內容造就了獨特的思維方式,保持學生的個性,給今後創造力的發揮留下潛力。

三、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中能借助Internet這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以及計算機本身具有強大的計算、輔助、管理等功能。這樣教學課堂中根據國小生愛玩的特點,指導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擴展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利用國小生好勝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會邊動手,邊觀察,邊分析,啓迪他們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思維;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認真聽取學生髮表的意見,並放手讓學生大膽試一試。學習Word就要學生自己寫自我介紹、寫課程表、打印賀年片等。比如在學習“我的課表我來做”後,我進行了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修飾表格的方法,學會了設置表格內容的字體、字號、顏色、底紋及對齊方式。對整個課程表進行修飾,通過全體參評,評出了全班修飾得最漂亮的課程表。完成了我們預定的任務。請下課後思考一個問題:在修飾表格的過程中是不是用的字體越多,用的顏色越多,修飾的表格就越漂亮?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狀況,根據自己的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真正成課堂的主角。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計算機繪畫具有豐富的表示力和簡易的操作性,使學生情有獨鍾,併成爲兒童學電腦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帶的“畫圖”以其簡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師生的青睞,然而教師也往往對“畫圖”感到頭痛,因爲它對於不規則曲線的表示實在是差強人意,它的表示力實在是無法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任務驅動是目前計算機教學中較爲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帶着任務學,能在學的過程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講授畫圖程序的時候,假如簡單役計任務,學會使用畫圖工具。發現學生對於“畫圖”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如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其主要原因關鍵在於缺乏發明性的思維。在設計任務時,應儘量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動身,讓學生切實體會計算機可以協助其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的時間還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操作,恐怕僅用5分鐘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設計設計中,我先讓學生看這樣一幅範圖,請同學們考慮一下,誰能用幾秒鐘時間完成。大局部學生從常規思維動身,採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後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後用橡皮擦去多餘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認爲這就是一種發明性思維,對於這類同學,我表示了多篇的態度,並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發明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你獨特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學生興趣倍增,紛紛躍躍欲試。看到這裏我便趁熱打鐵,出示了第二個小練習,並說:“同學們,你能在5秒內完成嗎?”。在這近乎不可能的目標驅使下,學生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思維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學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色畫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圓,並相互交*,然後在下邊畫兩條相交的切線,最後用填色工具填上紅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學採用了複製翻轉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這個練習中,學生充沛體會到了發明的樂趣和勝利的喜悅。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練習一樣,只要你以發明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使“畫圖”工具真正爲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畫好它的。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請同學們來畫。有了以上的經驗,學生很快找到了極具發明性的方法,畫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戶、地毯等各種傢俱,儼然成了一幅“我愛我家”的命題創作畫。當學生的發明思維萌發以後,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點拔和堅持它的熱情,然後就和同學們一起體驗發明的喜悅與快樂吧!

我想,教師教學的發明性首先應該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置上。一般來說,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只是思維的結果(即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太主張上計算機課非得帶書不可,應該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打個比如,導演對劇本的處置是一種再發明,同樣,教師並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而應能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藝術的處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學思路,這也是一個再發明的過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需從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促進者轉變,其角色行爲主要表示爲:協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探索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戰略,發展其認知能力。

設計到課堂教學中,對於國小生來說無疑是件快樂的事,將操作步驟用課件有條理地向學生交待清楚,對培養學生良好、規範的操作習慣是相當有用的,同時也體現了課件應有的實用價值。

要想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爲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和寬鬆的課堂氛圍。假如面對着一位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師,學生們哪還能有創新的火花呢?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表示的機會,允許小朋友們多想、多問和多說。

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主要應是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在評價自身的作品時可以與以前的作品作比較,評價他人的作品時可以與自身的作品作比較,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

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 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Word第一節課教學內容在以往都是把認識word的軟件界面作爲一個教學重點,在本次講課中我只是一帶而過,讓學生了解即可。原因如下:

第一,軟件界面的認識其實是一個過程,應該把認識軟件界面的學習貫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學習軟件的過程中逐步的熟悉和認識軟件的界面。

第二,軟件的更新是很快的,現在學生所認識的軟件界面,在以後的學習中,生活中有極大的可能性會被改變,比如word20xx界面和word20xx界面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第三,軟件界面的變化還體現在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應用主題而不同,甚至於因爲個人習慣而有所改變。第四,同種功能不同軟件的界面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ord界面與WPS界面等,都有其各自的特點。

基於以上原因,我沒有把認識word界面作爲教學的重點,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教會學生如何保存和新建文檔,尤其是如何保存文檔作爲了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保存文檔,對於已經熟練掌握軟件的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但是作爲初學者,特別容易出現各種的錯誤,比較典型的就是:第一保存的位置不正確,不知道把自己的文檔存哪去了;第二保存文檔之後,發現沒有保存對位置,不知如何“另存爲”。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學習了至少3種保存的方法,並通過讓學生保存不同的文檔來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應該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發生上述的錯誤了。

學生對word有了一定的瞭解,我就讓他們自學啓動這一塊,如果教師一味地去講,反倒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絕大部分學生自學以後都能打開word,接着我又讓會的學生再把操作過程演示了一遍,這對於個別沒有成功啓動的學生也是加深了印象。在講解“窗口的組成”這部分內容時,我變換了方式,讓學生來考我,學生說出窗口的名稱,我指出是哪部分,大家都非常興奮,把手舉得高高的,這樣我既趁機介紹了窗口的各個部分及其功能,對學生來說印象也非常的深刻。接着,我再反問他們的時候,他們也能非常快地回答出來了。在文件“保存”這一塊時,我發現有的學生操作比較熟練,自己會將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中,而有的學生顯然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時候,爲了防止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無事可做,操作能力相對差的學生失去信心,我就讓已經完全掌握的學生去教還不能順利操作的學生。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讓那些操作好的學生嚐到了“甜頭”,使他們更積極地進行學習與應用。對於word的退出,比較簡單,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我採用讓學生之間比一比的方法,看誰“退出”的方法多,讓學生了解其他一些退出word的方法。

《初識word》這一課使學生了解了計算機更多的用處,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能用計算機寫作文、寫日記,對於這種非常實用的工具,我會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並能進行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