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關於文化工作計劃集錦七篇

文化4.55K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來爲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纔是適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化工作計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文化工作計劃集錦七篇

文化工作計劃 篇1

一、當前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日益富足,農村文化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文化消費羣體結構、消費觀念等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隨着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的推進,以鬆陵、盛澤、汾湖、七都等鄉鎮形成具備各自特色的地方區域特色經濟的開發,農村個體私營企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服務行業的逐步興起,大量企業從城市向農村遷移,給農民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農村經濟構成形式發生了質的變化,使多數農村居民的收入主體實現了工薪化,爲農民增收注入了持續的動力。但是,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並沒有質的改變。農民的生活仍然很單一,幾乎所有的文化活動就在一臺電視機上,不少農民三五成羣地邀約在一起搓麻將,或打牌,農村甚至成爲不法團體開設賭博據點的基地。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發展極不協調,農村文化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國人素質的普遍提高,同時也帶來社會治理的系列問題,因此,發展農村基層文化迫在眉睫。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客觀地講,近年來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和進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以說是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農村公共文化報務體系建設還面臨着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制約,急需克服和破解。

1、農村文化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不夠完善。當前,文化傳播管理組織機構大多采用編制在文廣局,造成了人員工作不能到位、精力不能集中,文化工作附屬於鄉鎮中心工作。特別是在鄉鎮機構改革後,基層文化工作的組織管理職能相應弱化,難以盡到組織引導、藝術輔導的職責,使農村文化活動停留在自發的、散亂的、無組織狀態,難以發展壯大。

2、農村文化設施普及不夠,發展失衡。文化設施是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公益性文化設施是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和發展社會主流意識的重要陣地。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也是政府爲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而基層文化設施存在着總量不足的問題,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也很多。村一級的文化站、圖書室不是沒有就是面積不足,文藝設施更是少得可憐。有的擠在一些破舊的校舍廠房,有的還是借用其他房屋,作爲臨時站舍,且站舍設施大多較落後。農村文化設施大多數爲上世紀80年代中期投資建設,總體落後的面貌也沒有根本改變。論文參考網。

3、農村文化隊伍人員缺少,素質偏低。當前,農村文化隊伍整體素質不夠高,存在着數量不足,學歷偏低、年齡偏大,青黃不接的現象。文化站管理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情況也非常突出,各鄉鎮(街道)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管理人員,但有的在編不在崗,有的身兼數職,無暇從事文化工作,大多工作人員從事鄉鎮(街道)中非文化站業務的工作,大多數文化幹部處在“荒自己的田,種別人的地”的境地。村級文化管理隊伍更是薄弱。以我所在的鄉鎮來說,鄉鎮的文化工作人員很少甚至沒有組織村民參加活動。

4、文化經費的投入不足。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依託一定經濟的支撐,對基礎薄弱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來說更是如此,而經費不足已是多年來困擾農村文化建設的突出問題。如農村文化建設沒有設立專門的發展基金;農村文化三項活動也沒有配套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缺乏資金配套;新農村文化建設年很多活動因缺少資金得不到全面深入開展。

5、爲農民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文化服務總量偏少、質量不高。特別是全國文化系統藝術表演團體深入農村演出場次越來越少。各種文化下鄉形式不是十分貼近農民的需求。老百姓反映,如在農閒季節裏可自行有組織的組織一些文藝活動,但由於場地,人員安排都十分困難。因此這些都不能滿足村民的需求了。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措施

針對當前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解決問題。

1、文化體制方面,轉換機制,探索新路。長期以來,鄉鎮文化站作爲事業單位由財政投資、政府包辦,人、財、物公有化,公有公營的主體決定着農村文化工作越來越與市場脫節。農村基層文化改革必須立足公益性前提,走市場化道路。按照市場規律積極地利用文化資產,制定規劃和具體措施,挖掘本地文化市場潛力,發展文化產業。政府要由過去主導、主辦文化向管理、協調文化轉變,文化中心由過去行政和管理職能向服務文化和經營文化職能轉變,扶植具備地方特色的文化經營團體,培育包括越劇、滬劇、地方特色文藝(蘆墟山歌、橫扇曲藝)在內的產業文化,允許其市場化經營,既保持其傳統,又形成市場生命力。

2、文化設施的長效運營機制。針對現有文化設施的短缺、老化問題。一要保障對農村文化事業的基本投入,加強、維護現有文化設施,保障現有設施的使用率,收回被租賃和挪用的文化設施,統籌規劃、合理配置、綜合利用農村文化設施,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要建立農村文化設施的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嘗試多種運營模式。推動現有行政直屬運營單位改革,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規鼓勵政府採購和外包服務,調動社會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參與的積極性。

3、加強新農村文化隊伍建設。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支隊伍建設:一是農村文化管理隊伍,積極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機制和管理辦法,解決鎮鄉、街道文化站人員老化、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的問題,把文化幹部的工資待遇納入鎮鄉、街道財政預算,解決文化幹部的後顧之憂;二是農村文藝表演隊伍,包括文藝下鄉隊伍的建設培養等;三是文化經營者隊伍,通過規範和引導,不斷提高他們的經營素質和管理水平;四是文化指導員隊伍,通過有計劃分期分批地培訓,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農村文化工作層層有人管,環環有人抓。注意發揮民間藝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中的積極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民間文藝團體註冊登記和監督檢查制度。要通過改革文化隊伍的育人、選人、用人機制,不斷培育各類文化活動人才併發揮他們的作用。

4、落實農村文化資金保障。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投入是難點,也是關鍵。經費不足已經成爲制約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瓶頸。當前,要發展農村文化,就必須加大經費投入的力度,爲農村文化建設提供財力支撐。要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經費,健全農村文化投入機制。一方面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爲主的投資保障機制,確保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支出;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爲主,多層次、多體制的投資格局,保證農村文化建設所需經費。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財力、人才,聯合運作,達到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同時,要積極探索投入機制改革,對政府和集體的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可採用項目評估、以獎代補等方法,提高投資效益。要採取減免稅費的辦法,鼓勵民間資金投資農村文化建設,興辦民營文化,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繁榮農村文化市場。

5、解決文化產品、服務總量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一是加大文化藝術產品的生產創作力度。二是積極開展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尤其是傳統文化的傳播,持續深入開展創建特色文化村活動,繼續持續開展吳江“區域文化聯動”特色品牌活動。三是利用網絡等新興傳媒聚合農民團體,例如,使用網絡開展農民社區共建,xx比賽等等,充分利用新的方法凝聚農民生活、開發文藝產品。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爲本,以廣大人民羣衆爲本,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逐步向農村傾斜。要積極從農村文化內部入手,通過挖掘優秀文化傳統激發農村文化的自身活力,發揮內因作用,促進農村文化內生先進。傳統文化的“根”在農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強健的生命基因,所以,發展農村先進文化,就是要充分利用其“內在因素”,促進“內生先進”,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要積極探索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開拓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爲構建和諧社會,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增添源源不斷的動力。

文化工作計劃 篇2

一、認真組織好各個節假日的文體活動,如元旦、春節、“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國慶等,結合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中心工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宣傳活動。

二、結合區、街道實際構建和諧文化鄉村的精神,在現有的32支文藝演出隊的基礎上,以洞經古樂團、八塔文物、趕香工藝製作等作爲重點的文化產業來發展。

三、配合文物管理所做好轄區內的文物保護及普查工作,對珠街街道境內的文物認真落實文化保護監護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四、積極配合鄉黨委政府做好鄉內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上大下功夫,圓滿完成各級領導交辦的任務。根據省、市、區的要求和支持,在20xx年內把我街道的農家書屋推廣到村民小組並完成培訓管理工作。積極爭取各級部門的支持,完成村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維護及管理。按質按量完成區電影管理站下達的電影放映工程任務。

規劃前景:

一、八塔臺古墓羣景點保護建設停車場、二號堆防護。

二、五臺山旅遊風景區建設。

三、做大做強文藝演出隊和小廣場建設。積極申報文化惠民示範點,爭取多報幾個村組級示範點。積極申報農村文化戶(文化聯合體)、文化小廣場的驗收,爭取各級部門的扶持項目。

總之,文化站將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工作,振奮精神,及時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文化體育工作,爲構建珠街街道的和諧文化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文化工作計劃 篇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羣衆的精神家園!XX年圍繞xx省《文化強省建設實施綱要》和美好鄉村建設,在黨委政府文化強鎮的部署下,我鎮文化、教育、衛生重點工作計劃如下:

一、成立“一會、一隊、三團”文化隊伍:

1、在縣宣傳部和文聯領導和鎮黨委的關注下,成立撮鎮鎮文化藝術界聯合會。

爲配合和促進我鎮的美好鄉村建設,於春暖花開的三、四月份分批次邀請縣文聯幾家協會,如影協、作協、美協等主要骨幹來我鎮採風,配合、指導我鎮文學藝術界專業人士對十九個村居進行全方位的影像和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同期舉辦影展、美展和優秀文章編纂結集。爲我鎮留下第一手相對全面的文化藝術資料。在展覽和結集成冊的同時,成立撮鎮鎮第一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成立撮鎮鎮文化藝術志願者服務隊,指導、配合村居文化活動。

新成立的撮鎮鎮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屬於政府指導下的民間藝術家聯合會,首批會員根據個人申請參加文化藝術志願者服務隊(我鎮現有安徽省文化藝術志願者服務隊隊員兩名:王其純、袁釗)。文化藝術志願者將成爲我鎮十九個村居羣衆文化的排頭兵,是村居羣衆文化的領軍力量。

3、整合、組建老撮鎮片區“十八樂坊藝術團”;老龍塘片區“廣場舞藝術團”;老長樂片區“長樂鑼鼓表演藝術團”。進一步把羣衆文化 普及到街道、鄉村。

在現已基本成型的“十八樂坊”、“寧願廣場舞”、“長樂鑼鼓”基礎上,在主要社區初步組建三大民間文藝團隊,在政府和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統一指導下,不間斷的在社區街道開展文藝活動,從而形成羣衆文化的正能量,XX年逐步讓這種正能量在我鎮全面展開。

二、努力促成建設“一館兩站”文化陣地:

1、上報上級文化部門,在我鎮增設龍塘片區綜合文化站 ,與長樂綜合文化站形成東西對應。

我鎮綜合文化站位於長樂社區,處全鎮東南,不利於我鎮羣衆文化的組織開展。XX年10月份,我們以通過縣文廣新局上報合肥市文廣新局,在我鎮增設一個西部片區文化站。目前得到的回覆是,國家專項資金建設的綜合文化站已經初步結束,如果鎮政府和社區申請自建,除建設資金外,其他方面可以享受綜合文化站的待遇。

2、建議鎮黨委政府投資建設“撮鎮鎮文化中心(文化館)”,讓我鎮羣衆文化擁有自己的排練、演出、展覽陣地。

撮鎮是合肥市東部重鎮,是肥東副縣級鎮,也是文化底蘊相當厚重文化大鎮,多少年來,歷屆政府主要領導人都曾設想建設一個功能齊全,具有地標性意義的擁有全民文化廣場的文化中心(可稱爲:文化館)。但都因各種原因未能建成,現階段我鎮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無論是經濟和文化都上了全新的層面,美好鄉村的建設和文化春天的面臨,結合我鎮羣衆文化基礎設施的實際問題,羣衆的呼聲都亟待文化廣場和文化中心的建成。

文化工作計劃 篇4

XXXX年是我們文化傳媒公司業務開展的開局之年,做好20xx年文化傳媒創收工作,對開創市場、媒體運營管理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對於我傳媒公司的每一位同志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義。因此,我公司將調整好工作思路、增強責任意識,充分認識並做好20xx年的創收工作。通過20xx年下半年各項工作開展情況的總結,我們充分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總結當前及今後文化傳媒公司創收工作存在的實際問題,現將20xx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20xx年任務目標

20xx年預計實現文化傳媒公司收支自負的同時,爲集團帶來利潤15萬元。每個季度都制定營業目標,並認真記錄落實情況。

二、制定每月、每季度工作計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開拓文化傳媒公司的市場,爲未來的市場多做鋪墊工作,爭取有更多大的客戶,長期穩定的客戶源,對有針對性地調整工作策略、開發新的領域。

1、第一季度,以市場鋪墊、推動市場爲主,擴大公司的知名度,加緊與甘肅電視臺下屬傳媒公司開展業務合作洽談,積極推廣尋找青海至蘭州動車冠名、動車視頻廣告投放合作商等相關相宜。因爲處於雙節的特殊時期,很多單位的宣傳計劃制定完成,節後還會處於一個廣告低潮期,文化傳媒全體人員會充會利用這段時間補充相關知識,加緊聯絡客戶感情,以期組成一個強大的客戶羣體。適當的尋找小一些的合作廣告公司,建立初步的合夥人關係。謀求建立傳媒聯合體。我們通過運作,實行橫向聯合,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降低成本,風險共擔。

2、第二季度,隨着天氣的逐漸轉熱,廣告市場會迎來一個小小的高峯期,我們將抓緊時間與各業務單位聯繫,加強與甘肅會展中心相關單位的聯繫,做好第三季度會展推廣工作,積極推進各項業務的開展。

3、第三季度,廣告市場會給後半年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隨着前期我公司合作單位的增加,一些長期的客戶就可以逐步滲入進來,爲年底業務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4、第四季度,年底各類業務是一年當中的頂峯時期,加之我們之前的業務推廣活動,我們相信也將會是我們文化傳媒公司最熱火朝天的時間。我們將加緊與客戶聯繫,做好年底各類商務演藝、年會、慶典活動、模特表演、會展服務等工作的開展。

我們會充分根據文化傳媒公司的實際情況、時間特點去做好客戶開發工作,並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節我們的工作思路,爭取把創收工作做到最大化。

三、制定學習計劃。學習對於傳媒公司全體人員來說至關重要,因爲它直接關係到我信與時俱進的步伐和業務方面的生命力。文化傳媒公司將會適時的根據需要調整學習方向來補充新的能量。按計劃對所有員工進行產品知識、營銷知識、媒體運作管理等相關廣告的知識的培訓,並且多渠道瞭解行業最新資訊和創新,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工作效率。不斷加強學習,提升整體業務水平。

四、完善文化傳媒公司機制。由於文化傳媒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面對的是全新的市場。這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先完善公司自身,才能更有競爭力。在制度上,不斷完善分公司各項制度,制定清晰的辦公流程、完善業務流程;在工作態度上,不斷增強執行力,請示彙報、不打折扣,堅定執行董事長制訂的各項制度規定。

1、《項目跟度表》認真填寫,及時報送,以備遺棄重要事項,及時跟進項目進度,促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推進。

2、構建狼性團隊。一支優秀的團隊是目標得以實現的法寶。公司最大的財富在於人才,在於有執行力的團隊。文化傳媒公司將不斷完善團隊的建設,做到溝通、分工、合作、共同進步,以形成一個目標明確,有戰鬥力的狼性團隊。我們將認真落實董事長建立一支“狼性團隊”的`要求不斷奮鬥。

五、加強老客戶維護、積極進取開拓新客戶。

1、對客戶進行定位分析,區分大客戶與一般客戶,加強對大客戶的溝通與合作,用相同的時間贏取最大的市場回饋。拜訪客戶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儘量多瞭解客戶的個人愛好、潛在需求,準備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爲客戶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建立完善的客戶檔案並及時更新。

2、制定每日、每月、每季度的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工作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盡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開拓廣告市場。

3、與客戶發展良好的友誼,多爲客戶着想,把客戶當成朋友,達到思想與情感上的交融。與老客戶保持密切聯繫,定期拜訪,在時間和條件允許時,送些小禮物或宴請客戶,重在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從而獲取更多的商務信息。

善謀實幹,空談誤事,實幹興司。文化傳媒公司所有員工激情滿懷,定當一鼓作氣,埋頭苦幹,爲實現工作目標不斷拼搏。

以上工作計劃,妥否,請董事長指示。

  甘肅文化傳媒公司

二〇XX年二月十八日

文化工作計劃 篇5

一年來,我站的文化體育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以及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踐行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鄉鎮文化站工作計劃。堅持“二爲”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鎮“兩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建設,爲推進全鎮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在工作中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在鞏固“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成果,羣衆文化工作、文化市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充分發揮了文化站的職能作用。爲使我站今後的工作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適應新形式的要求,真正體現先進的前進方向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一年來,按照鎮黨委、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部署和要求,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領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及“和諧文化”的深刻內涵,通過學習認清了形勢,明確了任務、改進和加強了工作作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開展中心工作,並把文化工作與中心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爲提高業務素質使羣衆文化更好地服從和服務於全鎮經濟社會建設,年內除參加黨委、政府開展的政治理論學習外,還積極參加縣委黨校組織的站所理論培訓學習。在理論學習中,政治意識、改革意識和發展文化的觀念得到了增強,從而更加堅定了羣衆文化工作者積極投身於文化事業的信心和執着,爲我站的文化工作順利開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矗

二、加強陣地活動、打造精神文明示範窗口

一年來,我站堅持辦好圖書報刊閱覽、板報、標語粘貼等陣地宣傳活動,宣傳內容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精神,縣、鎮“兩代會”精神爲主題,及時向廣大羣衆宣傳新思想、新觀念、新文化,用社會主義文化佔領文化陣地,爲羣衆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樹立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一年來徵訂《文化報》、《普洱報》、《文摘報》等五報,《演講與口才》、《法制月刊》等10刊,藏書3000餘冊,圖書閱覽室每週開放30小時,閱覽人次達2680多人次,娛樂室每週開放42小時,參加娛樂人員達3600多人次,辦宣傳欄6期、板報12期24板、標語粘貼560條,舉辦少兒舞蹈培訓班一期60人,繪畫培訓一期56人,健身操培訓班一期50人。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確立了新思想,樹立了新風尚,爲加快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精神文明“窗口”的示範作用。同時,在省文化廳的關心支持下,完成了雲南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網絡服務點的建設,爲廣大的讀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空間,並完成了文化站的評估定級申報工作,工作計劃《鄉鎮文化站工作計劃》。

三、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體育活動

一年來,我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文化方針、政策,本着“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的原則,以主辦、承辦、聯辦、協辦等多種形式同有關部門相互配合,把節日文化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不同民族的節日特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羣衆文化活動。

如:1、“元旦”舉辦第十屆城區籃球運動會參加隊17個,男女運動員、裁判員、服務員196人,比賽歷時9天66場,投入經費9865元,此次運動會是我鎮歷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體驗盛會。2、舉辦迎新文藝晚會,演出節目16個,觀衆人次達1200餘人;“春節、七年級”舉辦迎新春蘆笙晚會、龍燈慰問演出、花燈清唱;“八年級”組織鬥雞、陀螺、門球比賽,參加人數86人,觀衆500餘人;“九年級”舉辦中老年健身操比賽,參加人數54人,觀衆達600餘人;“初四”組織《相約古鎮》文藝晚會;“二月二”舉辦哈尼歡歌文藝晚會,演出節目19個,觀衆達1000餘人;“二月三”舉辦首屆紅魚節文體活動,演出節目16個,參加搶紅魚比賽250人,觀衆達800餘人;“三·八”舉辦城區婦女運動會,其項目有:投乒乓球、套圈、拔河、接力、摸珠子、吹水球、參加活動達350餘人;“潑水節”配合把邊村委會,組織潑水節慶祝活動;“五·一”組織拔河比賽,參賽隊8個,隊員160人,觀衆人次500餘人;“五·四”舉辦XX古鎮十佳歌手卡拉OK比賽,參賽選手36名,觀衆600餘人;“六·一”舉辦少兒書畫展及《歡樂寶貝》文藝演出,展出作品62幅,演出節目18個;六月二十五日XX鎮成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爲慶祝鎮文聯的成立,舉辦文藝晚會,演出節目18個,觀衆人次120餘人;爲參加寧洱縣舉辦的“十佳歌手”比賽,XX鎮30多名選手踊躍報名,鎮上組織預賽,並選派10多名優秀歌手參賽,在比賽中選手刁座權榮獲寧洱縣十佳歌手第三名;“國慶、中秋”舉辦了《慶國慶.迎中秋與祖國通歡慶.共歡樂》大型遊園活動,其項目有:拔河、五人齊步走、打鼓、摸紅球、撿玻珠、猜謎等10項活動,投入經費3000餘元,參加人次9000人次,同時,還舉辦象棋比賽,參加選手26人,觀衆人次150人;“重陽節”舉辦了《古鎮夕陽紅歡歌》文藝晚會,演出節目17個,觀衆人數700餘人。同時,還組織夕陽紅文藝隊與縣老年大學音樂班師生進行了《“思想道德.民主法制”進萬家活動》文藝聯歡晚會。10月31日,舉辦鎮文聯書畫作品展,展出作品48件,盛市、縣文聯領導及鎮上羣衆290餘人參加了展覽。 一年來,我站無論是平時還是節假日都自始至終地舉辦各種具有民族民間特色的文化體育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人民羣衆求知、求樂、求美的要求。通過以上活動的展開,營造了全鎮濃厚的節日氛圍,展現了全鎮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安居樂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喜人景象。

文化工作計劃 篇6

XX年,XX縣房地產管理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踐行黨的羣衆路線,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創新招法,推進房管工作順利開展。重點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窗口建設工作

一是加強辦件大廳標準化建設。規範大廳各窗口的標識、工作人員胸卡、着裝等,完善大屏幕、觸摸屏及應該上牆公示的內容,嚴格執行市局“四聲、四清、四辦”服務要求,落實工作人員行爲規範、服務標準及文明用語、服務忌語,推進窗口服務上水平。二是縮短辦件時限。研究制定《房管局關於房地產登記時限有關問題的管理辦法》,進一步縮短房地產登記、二手房交易、房產測繪、房屋租賃登記備案、物業管理備案等辦件時限,提高辦件效率,切實方便企業和羣衆。三是開闢“綠色通道”。對縣重點工程、民心工程及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實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需要到市局的實行領辦,切實爲企業服好務,打造高效、快捷、企業羣衆滿意的服務窗口。

二、物業企業監管工作

物業企業監管工作是建設“清潔社區、一號工程”的重要內容,要以“提升全縣物業管理服務水平”爲主線,抓好對物業公司的監管。一是抓好宣傳和培訓。組織鄉鎮、街道、居委會人員,就物業管理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配套辦法進行三期培訓。開展“物業管理宣傳月”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小區宣傳欄、經理接待日等形式開展宣傳,營造共建共享“清潔社區”的良好氛圍。二是搞好物業行業誠信管理系統的建設。完成所有的物業企業和物業項目的管理信息採集,對物業管理項目進行綜合評定,規範物業公司經營行爲,構建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三是解決物業管理突出問題。摸清目前我縣各小區存在的屋頂漏雨、外檐滲漏情況,組織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研究解決辦法,正確引導業主委員會合理使用專項維修資金和應急解危專項資金。四是抓典型樹品牌。以20xx年的試點項目清華瑞景和海馨園爲示範點,推廣“五位一體”管理模式,以示範小區帶動全縣物業服務水平提升。

三、執法和市場監察工作

一是商品房銷售市場監管。堅持“關口”前移,按照新編制的《房地產市場監管工作規範》及銷售人員管理網絡,進一步健全銷售現場的公示內容,規範開發企業和銷售人員行爲,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規銷售行爲。二是銷售許可證和預售資金監管。深入建築工地巡查,認真履行市局下放的銷售許可證及資金監管現場查勘職能,逐步完善查勘工作流程,以查勘促開工,促銷售。三是做好市場分析。建立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分析體系,對全縣房地產各項數據進行歸納、分類、統計,準確把握和判斷市場狀況和走勢,爲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四是加強法制宣傳。繼續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法規宣傳工作,與各業務科室配合,利用“法制宣傳日”等時機,廣泛開展權屬管理、物業管理、市場管理、住房保障、房屋安全使用等房地產法律法規宣傳,提高羣衆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知曉率。

四、住房保障及幫扶工作

一是落實住房保障政策。做好廉租、經租住房租房補貼及限價商品房資格證發放工作,擴大住房保障政策覆蓋範圍,使更多住房困難羣衆改善居住條件。二是清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20xx年前入住但未辦理產權證及入住滿兩年開發商不配合業主辦理轉移登記的,如“碧水園”小區,對此符合補登條件項目的做好補登、補錄、發證工作,積極爲羣衆辦好事。三是做好對口幫扶工作。按照全縣統一要求,做好對唐官屯東勾樂村的幫扶工作。充分結合該村“清潔村莊”建設目標,搞好該村衛生保潔、垃圾清運、綠化美化及困難戶幫扶,切實讓羣衆受益。

五、配合做好縣政府重點工作

按照縣政府的安排和要求,紮實推進相關重點工程工作。

文化工作計劃 篇7

一、洪雅生態文化發展的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爲指導,樹立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區域統籌、城鄉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針,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大文化大發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設生態文化旅遊、生態經濟強縣,打造眉山市著名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基地爲目標,以縣城爲中心,以瓦屋山景區爲依託,以新農村建設爲載體,緊緊抓住和諧社會發展重大機遇,做強“生態洪雅,綠色洪雅”文化旅遊品牌,着力實施“景點帶鄉村,鄉村帶農戶”的“帶動”工程,全面推進生態文化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

生態文化是關於人類與自然關係認識的精神成果,是指一種文化觀念,是人們對於自然以及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各種思想觀念,包括生態哲學、生態倫理學、生態文學、生態價值觀等觀念和思想。生態文化的基本內容包括:(1)關於人類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還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事物的認識;(2)關於人類與自然的相互影響的性質的認識,出現了自然支配人類的思想和人類支配自然的思想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平衡共進的思想;(3)關於人類要生存而如何利用自然的認識;(4)關於在自然面前人類如何處理那邊相互關係的認識。

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是國家級生態縣建設的四大體系之一,這也充分說明了,如果沒有生態文化引導,生態縣建設就有可能成效不大,或美中不足,或半途而廢。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洪雅實際的先進生態文化,將個體的動物人、經濟人改造成羣體的生態人,才能形成全民珍愛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與氛圍,生態縣建設才能順利實施,生態縣建設成果才能獲得保障。生態文化作爲生態縣建設作用力的源泉,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說,生態文化工程是統帥我縣“生態工程”的靈魂。

二、洪雅生態文化發展的奮鬥目標:

總體目標-----推動我縣生態旅遊產業實現“三個轉變”(由單一的景點觀光旅遊向生態休閒度假文化旅遊轉變,由單一的旅遊景點開發向文化旅遊綜合開發轉變,由單一追求門票消費向提高社會綜合環境保護消費轉變),完成“四個提升”(提升生態文化旅遊品牌效力,提升生態旅遊行業經濟效力,提升生態旅遊市場擴張力,提升生態文化與旅遊產業支撐力),把生態文化旅遊業建設成爲全縣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一)總體產業定位和階段性目標

總體發展定位: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強縣,打造川西南地區著名的生態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基地。

階段性目標:到20xx年,全縣以大瓦屋山生態文化旅遊爲重點的旅遊區得到進一步開發,各項基礎設施相對完善配套,接待規模有較大增容,年生態文化旅遊社會收入達到旅遊收入的一半,使生態文化產業成爲洪雅生態經濟的主導產業,全面實現生態文化旅遊強縣目標。

(二)生態文化產業佈局

發展定位:以旅遊爲載體,包裝和嫁接生態文化內涵。以縣城爲中心,以15個鄉鎮爲框架,柳江、花溪、瓦屋山、槽漁灘等青衣江流域爲重點。完善以民俗文化、民間文藝爲主,民俗村爲輔的文化旅遊爲格局。

(三)培育生態文化產品

展示洪雅生態文化特點產品:深入挖掘森林文化、道家文化、風水文化、民俗文化、祈福文化、養生文化、健身文化、雅女人文化等,完善印製一批薈萃洪雅縣文化的宣傳品、製作一批展示洪雅縣文化的宣傳牌、培養一批熟知縣洪雅生態文化的導遊員,用洪雅縣生態多元的特色文化吸引不同的遊客羣體。

開發旅遊特色商品:在整合好洪雅生態食品、雅茶、雅筍、奶液、雅石製品以及特色養殖、小雜糧、乾鮮果品、酒類商品等傳統產品的基礎上,重點設計開發一批最具濃郁地方特色、生態文化特色、實用特點、有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的旅遊商品。

(四)體制定位和行政工作目標

體制定位:一是政府主導。加強縣委、縣政府對旅遊工作的領導,鞏固完善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職能。規劃編制全縣生態文化規劃,對生態文化旅遊項目審批、市場營銷、市場整頓、行業管理要進一步進行規範;二是集團管理。加大對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力度,組建洪雅縣生態文化旅遊集團,實行政企分開,強化企業管理。實行強強聯合,解決單一景區景點辦不了、辦不好的問題;三是企業開發。深化改革,逐步實現國有、集體景區(點)向股份制企業的過渡,實現全縣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多元化投入和市場運作機制;四是全民參與。以生態文化建設爲重點,以生產無公害綠色產品爲突破口,實施綠色生產搭臺,旅遊開發唱戲。大力發展特色作物、特色養殖、休閒漁業爲內容的觀光農業旅遊項目。發展充實農家旅遊內容,營造全民辦旅遊的濃厚氛圍,努力擴大農家院數量,提升農家院檔次。

階段性目標:分兩個階段運行,20xx年底以前開發與管理並重,20xx年以後以管理規範爲主。

(五)三年生態文化發展需要投入的建設資金

建設階段(20xx至20xx年),重在生態文化內核的發展,也就是硬件裝備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面上全面發展需要建設資金1000萬元;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即生態文化企業(至少5個規模文化企業)的引進和建設需要2500萬元。

良性發展階段(20xx至20xx年),此階段重點工作是總結和向外傳播宣傳,組織大量的人力(50人)進行總結、提煉,需要工作經費25萬元。

三、洪雅生態文化發展的工作重點:

洪雅要建設生態文化,此項工作涉及縣委宣傳部、縣環境保護局、縣規劃建設局、縣旅遊局、縣生態食品企業、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畜牧局、縣水利局、15個鄉鎮等等。具體可以對應生態文化概念有關認識、意識、思想、制度、物質三個方面的內容,應當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公民生態意識的教育體系,培育社會公衆環境意識,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三大生態觀。培養“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態道德觀;樹立環境是資源、是資本、是資產的生態價值觀;確立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觀。在這個方面,黨政機關幹部和企業界人士是重點,因爲他們參與決策,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青少年是主體,他們是我們的未來;廣大農村居民是難點。在培育社會公衆環境意識,普及生態科學知識的具體過程中,社會各方面應該根據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比如社區層面要側重於倡導生態型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與倫理道德規範,努力培養優良的社區人居環境,維護社區平衡發展。企業層面主要是通過轉變原材料利用,合理設計生產流程,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鼓勵員工投身企業生態轉型改造,培養一大批現代文明職工,實行清潔化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等。社會層面以知識、技能、意識、行爲等生態教育爲基礎,提高市民健康素質、社會素質、心理素質和科學素質,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護環境、循環利用、減少排放,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爲規範。

二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支撐能力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健康安全保障體系。應推行各級重大決策的環境論證、聽證制度和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環境建設目標考覈制度、以獎代補制度等等。這些體制和制度的建立,可以在全社會樹立起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共同信念,形成人人蔘與生態縣建設的社會氛圍,把建洪雅成現代生態文化大縣。

三是以一系列活動爲載體,建設富有洪雅特色的生態文化。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審視縣域經濟發展目標,結合“十一五”規劃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城市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和城鄉佈局;樹立正確的產業導向模式,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搞好城區立體綠化,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和管理,做到點、線、面、片的結合,科學配置喬木、灌木、綠地,形成平面綠化和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城鎮綠地系統;以開發“大瓦屋山區民俗文化”爲契機,重點發展以奶文化、茶文化、筍文化、酒文化、中藥文化爲代表的反映洪雅盆周山區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地方特色文化;繼續辦好洪雅生態文化節,全面規劃建設採茶文化、生態奶文化等“洪雅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以觀光體驗茶農生活爲內容的文化茶園、名茶博物館,推進茶文化產業化;構建特色飲食區塊,做大“雅女”品牌的飲食文化,不斷創新新現代旅遊內容,做大做強山區、瓦電庫區、青衣江的生態旅遊業,推出一大批富有自然山水、綠色森林生態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等等。

洪雅縣生態文化建設也可以實施“三步走”戰略:起步階段(1993至20xx),大力宣傳、倡導生態價值觀,喚起人們對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視,制定行動計劃,建設示範工程,加強生態保護,對社會經濟組織結構、功能按照可持續發展要求進行初步調整;

建設階段(20xx至20xx年),逐步調整、改造社會經濟組織結構,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生態重構和生態恢復,進一步增強人的生態意識,使之自覺地參與生態文化建設;

良性發展階段(20xx至20xx年),自覺地通過各種技術、行政和行爲誘導的手段,形成富有洪雅特色的生態文化,實現生態動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洪雅正處在起步階段,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等待我們去做,涉及到全縣各行各業,需要全民動員全民參與。這個過程,既要反對把生態文化庸俗化,蜻蜓點水式的做法,也要留心把生態文化神聖化,認爲高不可攀,無枝無依的錯誤思想。

標籤:集錦 七篇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