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四月初八日佛誕節民俗活動

文化2.36W

四月初八日,本爲佛誕節,屬於我國佛教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之一。即釋迦牟尼的生日紀念。

四月初八日佛誕節民俗活動

正統的佛誕節慶祝活動,至今保留在山西省佛教界。其中尤以五臺山最爲隆重。屆時,各寺廟要在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誕生像。爲一尊高約三寸,稚氣可愛的孩童站立形象(即太子像)。渾身赤裸,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剛降生人間,便能站立行走,開口講話。他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意味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太子像就是根據這則傳說用銅鑄成的.。佛教還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九龍吐水,爲他沐浴。佛誕節慶賀儀式開始時,太子像前面要放一盆用旱地蓮花、臺參等藥材特製的香湯。主持僧人點燈、上香、擺供、三跪九拜,五體投地。全體僧衆唸經,鼓樂齊鳴,誦謁成章,讚譽釋迦牟尼對人類世界的偉大貢獻。經完,則用香湯沐浴太子像。浴完,再誦經,亦舞亦唱,反覆多次,稱爲治佛法會。法會結束,聚餐。然後分領浴佛香場,回僧房兌開水沐浴自身,以求儘快獲得正果。

佛誕節流傳到民間,又形成了廟會。例如壽陽縣每年四月初八日要舉辦天佛廟會,祭祀佛祖。屆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佛誕節在民間傳承中,不少地方演變成紀念其他神靈和別的民俗活動。

大同、陽高及晉西北一些縣,佛誕節演變成了奶奶廟會。祭祀的對象由男性變成了女性,外來神變成了本地神。奶奶神又稱送子奶奶,往往伴生着當地民間盛傳不衰的各種故事,顯得神祕離奇。其神通除包醫百病,驅邪賜福以外,還有一種神奇的本領,就是給盼望子孫的人家贈送孩童。求拜者只要心誠,便可得子。今天看來當然是迷信,但在歷史上卻影響頗大,反映了中華民族“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傳統心理。

運城地區多鹽池,民間傳說是四月初八日,黃帝大戰蚩尤時所遺。四月初八日要專門紀念此事。傳說大戰時爲了區分敵我,黃帝的將士頭上插着皁角葉,蚩尤的將士頭上插着槐樹葉,最後黃帝戰勝了量尤。今人都是黃帝的後代,爲了紀念老祖宗的勝利,屆時男女老少頭上都要戴皁角葉,後來相沿成俗。

靈石縣四月八日廟會,介廟後宮院裏,牡丹花盛開,豔麗多彩,雍容華貴,人多前往觀賞,取意富貴,俗稱“看神花會”。

鄉寧縣的四月初八日廟會,民間稱爲油糕會。逢會期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城,油糕攤多達四、五十家。趕會者皆以吃飽油糕爲榮。鄉間一些人因爲年紀大或者患病等原因,不能親到縣城趕會,也要託人買回幾包油糕,在家分享其樂。

臨縣四月初八日,婦女要到長壽山(一名真武山)敬香祈福。當地流傳着一首古詩:“汗溼輕羅霧繞環,彩裙華映單斑斑。何儂不爲還香願,肯上崎嶇長壽山。”生動地描述了人們敬香的情景和心態。

四月初八日還演變成了紀念關聖帝君的節日。明版《大同府志》記載:“四月八日,鋪行各行於關聖廟獻品數日,供設花盤紙工,極其精潔。”關聖帝君,指三國時蜀漢名將關羽,字雲長,本是山西人。歷史上傳說他大志大義大智大仁大勇,深爲後人讚譽崇拜。儒、釋、道三教共敬,進而被封建統治者冊封爲神。舊日關帝廟內有一聯語,上聯爲“漢封侯,宋封王,明封伏魔大帝”;下聯爲“儒稱帝,釋稱佛,道稱源直無尊”,是對關羽形象最典型的概括。運城解州是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是全國最大的同類型廟宇。廟會期間,方圓縣(市)的羣衆都要前往趕會。

四月初八日,晉南地區習慣用苜蓿花拌麪做成“鼓蕾”嚐鮮,孩子們要摘杏子吃。俗語有“四月八,苜蓿花,吃稚杏(土語讀哈)”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