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商務禮儀中的餐桌禮儀論文

文化2.65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商務禮儀中的餐桌禮儀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商務禮儀中的餐桌禮儀論文

商務禮儀中的餐桌禮儀論文1

1、吃飯前,主人沒有安排你的位置前,不要亂坐,如果主人沒有刻意安排,讓長輩坐下後再坐。主人左右手旁邊的位置是賓客位,不要主動去坐。

2、在外吃飯如果餐盤裏有公筷和公勺的,不要用自己的筷子。

3、吃進口的東西不要“啪”的`吐桌子上,如果要吐骨頭,用紙巾,吐手裏,包住再放盤子裏。

4、嘴巴里面有食物不要說話,如果吃了有味道的食物,說話前自己聞聞臭不臭再說話,如果有味道,吃顆薄荷糖再說話。

5、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管是吃家宴還是外面的宴席!能不能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一桌子長輩拿着筷子看着你站起來拿個手機對着菜使勁拍!真的很不禮貌!

6、一盤子不要連續夾三次。這個意思不是讓你一盤菜只能吃兩次,限制你。意思是你覺得好吃的菜,吃了兩次後,就轉給別人分享,是一種禮讓。

7、你覺得什麼好吃,想推薦給別人,不要用筷子去戳!把盤子轉一下,然後和大家說“這個菜不錯,大家都嚐嚐。”就行了。

8、吃完飯,主人沒有離席,就不要動。想去上廁所,和左右的客人小聲說一句“不好意思,我去洗手間一下”,然後再離開。

9、席上發生意外情況,水灑了或者筷子掉了之類的,不要一驚一乍的,在外面就小聲招來服務員幫忙清理就好了,家宴的情況就自己用紙巾擦掉,然後在告知別的客人後離席去洗手間清理。

商務禮儀中的餐桌禮儀論文2

飯桌上的文化,就是“飲饌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一樣的家庭或家族在社會、經濟、習慣、環境的影響下,構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飯桌文化,衆多家族在飯饌方式上有“家宴”、“賓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賓宴是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飯。老北京飯桌上各種禮儀十分講究,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築了具有“禮”、“孝”、“德”、“教”爲資料的飯桌文化。

“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構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爲主,賓宴要以“客”爲主。因此,就構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取、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爲先、師爲先、遠爲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光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衆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取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資料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戶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着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菸,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着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着客人面教訓自我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說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着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着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齊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溫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布

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務必按規矩辦事,敬酒、說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纔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裏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們也個性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着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爲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透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在禮、孝、德、教的影響下,孩子們養成了較好的飲食習慣,進而構成了禮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爲、教重繼承的飯桌文化,而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個縮影。

商務禮儀中的餐桌禮儀論文3

西餐桌吃飯禮儀

入座的禮儀

在西方人的概念中,穿着得體是進餐的前提。所以,去高檔餐廳之前一定要穿着地正式得體:男士要穿整潔的服裝 和皮鞋,女士要穿正裝和有跟的鞋子,絕不能穿休閒服到餐廳用餐。

在座次安排上——西方人請客一般使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再按男女主賓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

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在坐席安排上也會表現出對女士的尊重。一般以女主人的座位爲準,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方,然後依次排序。

請記住:西方以右側爲尊,左側爲次。所以,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入座後,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也不能蹺二郎腿。要保持姿勢端正,背挺直,腹部和桌子保持一個拳頭的距離。這個姿勢在進餐時也要保持,千萬不要彎下腰去用餐。

用餐的`禮儀

西餐的餐具比較多,有餐具、餐巾,刀叉也分成很多種。怎樣才能分清這些餐具並正確的使用它們呢?

請記住以下幾點:

1餐巾要在用餐前打開

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把餐巾打開,向內摺三分之一,然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2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

如果有兩把以上餐具,由最外面一把開始,依次向內取用。握刀叉時,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從左向右切割食物。

3持湯匙的手法和握筆一樣

如果覺得不方便,也可以換成右手拿叉,但不要頻繁更換左右手。湯匙用完以後,不要留在湯碗或湯盤裏,要放在盤子或託碟上。

4餐巾布是用來擦嘴和手的,不建議擦臉等

一般餐巾上印有logo的是正面,擦拭嘴巴時,要用反折的內側來擦,這樣擦完不會露出污漬。

5崇尚安靜享受美食

西方用餐文化和中餐不同,不提倡過分熱鬧和喧譁。因此在用餐時使用餐具儘量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不要說話,不要張嘴大嚼。您可以和左右側的客人安靜的交談,但不要只和熟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