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課題方案

文化8.3K

爲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園文化建設課題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園文化建設課題方案

校園文化建設課題方案 篇1

一、課題背景及意義

教師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建設者。教師肩負着特殊的使命,承擔着莊嚴的職責。新世紀,教師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因爲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和人才成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器,而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新世紀對教師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集中表現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而當前教師隊伍還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第一,教師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比如重視智育,輕視德育、體育、美育,重視知識的傳播,忽視創造精神德培養,重視書本知識,漠視社會實踐,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第二,有些教師理想信念淡泊,存在着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第三,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師自身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四,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陳舊和落後。因此,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新的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社會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以便學生運用繼承來的方法去解決將會重複出現的問題,教師則是書本知識的複製者。在信息社會中,對於人來說,最爲重要的是創新與開拓,教師將越來越多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成爲學習創造能力的培養者,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教育者之職責。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創造出的獨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應當包括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思想、觀念、行爲模式、價值等)兩層面。校園學習文化就是指參與學校運行與創造的各類主體,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始終以學習促進創新,淘汰陳舊與落後,保持開放與進取的動力。校園學習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應該說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它是一種無形、強大的教育力量,並構成了師生潛在的學習內容。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在培訓工作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職稱的教師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項目、標準和進度,不搞整體劃一,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中慎重選擇教學內容,圍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疑惑或關心的問題,開展研究活動,把教師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篩選、濃縮和提煉,作爲培訓的主要內容安排,開出“菜單”供教師選擇,實行“點菜制”,不搞“套餐制”。

2、實效性原則。培訓主要目標是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由此決定了培訓工作必須講究實效性,使教師在培訓中得到提高,學以致用,促進教學。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學理論與分散自學相結合,實行業餘爲主,短訓爲主,自修爲主,使教師真正得到實效。

3、超前性原則。教育事業是未來事業,教師是未來社會培養勞動者、管理者和保衛者而工作,教師的理論素養、教育理念、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立於當前,着眼於未來,預測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變化,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的素質應是先於學生、高於學生,因此在教師培訓目標和內容上適度超前,佔領制高點,爭取主動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是德州市德城區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新課程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的研究與實驗》的分課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模式研究》的子課題。通過實驗,達到以下目標:

1、營造校園學習文化,形成以教師團隊精神、主體式學習爲特徵的學習型組織。

2、在內容與形式上形成教師主動發展、終身學習的校本培訓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選擇、創建適合我校教師終身發展的學習內容。

2、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3、建立發展性校本教師培訓評價機制。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與調查結合法:作爲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加強對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的研究掌握、信息動態的分析獲取,既可以借鑑和繼承好的經驗,又避免重複研究,加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尋找課題研究的新突破點,推進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縱深發展。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從情況出發,與科研人員合作,共同解決教育過程中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會邊培訓、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邊推廣,使理論研究的成果及時爲實踐服務和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完善培訓的各個環節,促進研究的不斷深化。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側重研究教育教育實際問題的實踐性研究方法。不同於一般的工作總結,要說明教育現象爲什麼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從而提高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

4、個案研究法:各按研究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景下的特殊事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從而進行系統的分析、解釋、推理的過程。在教育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適用於對不良問題的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複、難以預測和控制的事例進行研究。

七、課題成果形式

(一)、理論研究類: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二)、經驗總結類:學校培訓工作經驗總結、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三)、教育教學案例類: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師個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

(四)、其他成果(教師課件、論文集會變、案例彙編、學生成果展示等)

八、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6月)

1、收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爲課題的實施尋找理論依據。

2、課題組成員研討會,確立我校子課題。

3、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上報上級課題組。

(二)、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1月)

1、召開課題開題會,開展課題調查,進行課題研究。

2、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報告,聘請上級課題組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3、反思研究行爲,深入進行研究。

(三)結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整理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上交總課題組。

、課題保障機制

1、管理機制。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培訓的運行,領導小組還包括學校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和部分教研組長。領導小組制定教師培訓考覈管理辦法,及時對培訓的結果進行登記,進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庫和計算機系統,考覈結果與教師年度綜合考覈、評定先進、職稱評聘等掛鉤。

2、約束機制。教師培訓必須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正常的職稱評定、晉級等,對拒不接受培訓的教師不參與年終考覈、評優等活動,不能達到規定標準的教師作爲不合格教師對待,在今後的教師競聘上崗中不予聘用。

3、激勵機制。每年對教師培訓完成規定的課時數的教師發放繼續教育津貼,其中出衆者另給予一定獎勵。

十、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成員

校園文化建設課題方案 篇2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成爲當代最具潛力的生產力,信息資源已成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爲一個地區和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作爲社會信息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學校信息化建設必須進一步加快工作步伐。爲明確我校信息化建設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學校信息化工作,根據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

我校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統一平臺、資源共享;統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則,以整合利用現有網絡信息資源和不斷完善系統服務功能爲重點,儘快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信息基礎設施,建成集信息開發、應用、建設、管理與服務一體化,全校上下貫通、運轉協調、便捷高效的比較完整的信息化體系。

二、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1.進一步加大信息技術教育力度。一個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於掌握信息技術的程度。應確保學生都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並逐步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觀念。使信息技術爲學生學習服務,爲學生髮展服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①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學,②加強信息技術培訓輔導工作,不斷積累輔導經驗

③開展學生電腦小製作活動,每學年開展班級網頁製作比賽、電腦設計比賽,爭取在各級比賽中取得較突出的成績。

④組織成立“電腦興趣小組”,做到有輔導老師,有活動安排,提高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情。

2.努力建設一支信息化的教職工隊伍。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學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努力建設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中心。應深入調查與研究,探索更爲有效的培訓方式,重點應立足“以用促學”的'方針,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爲此應努力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以中級考試爲切入點,長期堅持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全員培訓。逐步改變培訓的方式,提高校園網在培訓方面的作用,爲教師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同時逐步更新培訓內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網絡安全和病毒防護、學校管理系統應用的培訓。

3.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的資源庫及其平臺。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爲此,建設一個資源充足、種類齊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資源庫是重中之重。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資源種類與學校教學實際不相適應,資源內容沒有校本化、管理無序,可利用性較小,使用效率較低,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庫本應發揮的效用。

三、信息化建設主要工作:

1、加強管理,注重調查研究,徵求廣大教師的意見,特別是應着重研究校本資源的目錄結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系統。目前應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在半年內完成原有的資源庫的結構調整。

2、應逐步開展案例、課例庫建設,應着重理清現有的各類文本資源、課件資源、音像資源的管理目錄,在此基礎上新增案例、課例庫。目前,我校的校本視頻資源非常缺乏,應着力開展此項工作。

3、着重資源庫與教師的接口、平臺建設,以實用、易用爲原則,做到每一類資源都有相應的用戶界面。着重加強校內資源“點對點傳輸”研究與建設,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此項工作。

4、應進一步加強資源庫使用的培訓,做到人人會用資源庫,天天使用資源庫,真正發揮資源庫的效用。

5、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逐步建設學生學習資源庫、學生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區、學生網上社區。

6、加強學校網絡系統的管理和建設工作。校園網不僅包括硬件設施,還包括所有的用戶界面。在加強硬件管理和資源庫建設的同時應着力建設用戶平臺。最終應以學校主頁爲軸心逐步建成對外宣傳界面、校內資源庫系統、在線教學系統、德育系統、行政辦公系統等子系統羣。近期內重點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①硬件層面:應加強管理,及時監控,確保學校網絡系統的安全、順暢運行,爲廣大師生工作、學習服務。

②軟件層面:加強學校主頁建設,確保學校主頁擁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對外宣傳,一是爲擴充各個子系統作相應的準備。

③逐步開展各教研組、部門的網頁建設;給有興趣的教師以適當的培訓,大力提倡教師建設個人主頁。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教研組、部門主頁建設,兩年內有三到五個的教師主頁。逐步建設學校行政辦公管理系統。行政辦公管理系統的核心是實現無紙化辦公,力爭用一到兩年的時間使全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上個新臺階。

本《方案》主要是爲落實學校發展遠景規劃中提出的有關學校信息化目標而制定的,每學年應根據本《方案》提出的目標制訂相應的實施計劃,做到有步驟、急緩有序,逐步推進,力爭能早日完成。

校園文化建設課題方案 篇3

爲落實湖北省教育廳《關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文件精神,根據《白楊坪國中五年規劃》,創建特色學校,提高辦學品位,豐富辦學內涵,促進教師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白楊坪國中校園文化建設理念:

整合時代校園文化精華,構建健康和諧文化氛圍,充實師生校園生活內涵,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推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

二、白楊坪國中校園文化建設的背景:

1、校園文化建設的社會發展背景:文化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着獨特的作用,各種文明成果均以文化來傳遞、延續。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爲根基,以學校文化活動爲主體,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創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風和校園精神爲標誌,充滿時代氣息和校園特點的人文氛圍。校園文化氛圍一旦形成,將產生巨大的能量,成爲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勁動力。

2、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發展背景: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其終極目標就在於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它作爲一種隱性課程,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美的物質環境所施加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感染、薰陶而實現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悅性等特點,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體現了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蘊。

3、校園文化建設的學校歷史背景:白楊坪國中創辦於1960年,具有近50年的辦學歷史。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畢業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育工作者;學校曾被評爲“恩施州級文明單位”、“市遠程教育先進學校”等先進榮譽稱號,有較高的社會信譽和較好的羣衆基礎;已基本形成嚴謹的教風、勤奮的學風、樸實的.校風,鑄造了“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園文化精神。這是白楊坪國中校園文化建設的歷史根基和現實基礎。

三、白楊坪國中校園文化建設特色的構建思路

我們講的校園文化是指以學校校園爲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爲背景,以師生爲主體創建並共享的,以制度、環境、活動爲載體,以文化的多學科、多領域廣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爲基本形態,具有時代特點和學校特色的一種羣體文化和精神氛圍。爲此我們構建的白楊坪國中校園文化將着力形成以下特色:

1、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貫徹“文化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方針,整合學校管理思路、調整管理模式,完善學校規章制度,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制度文化;結合課程開發,以校園文化的視角設計活動項目,激活校園文化活動,開發“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園精神文化;淨化、綠化、美化、優化校園環境,讓學生在健康和諧的環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圍、接受美的薰陶、引導美的行爲、得到美的昇華,強化校園文化在素質教育中的隱性教育功能。

2、校園文化建設的運行:以校園物質(環境)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以校園精神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以校園制度文化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保證,以校園行爲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和外在表現。

四、白楊坪國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思路

1、環境文化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是指校園所處的自然環境、校園規劃格局以及校園建築、雕塑、綠化和文化傳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環境。校園的環境文化必須處處洋溢濃厚的育人氛圍。優美的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曠神怡,大腦更聰慧,思維更敏銳,行爲更文明,激發人的上進心和求知慾。人們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審美觀點來設計校園,這種“人化”了的校園物質文化反映了人們的種種思想觀念;同時,校園環境將對作爲這種環境審美者的師生產生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藝術之鄉,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使他們如坐春風,如沾花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薰陶,從始至終和優美、理智融合爲一。校訓、校徽、校歌;校園內雕塑、各種提示牌;校園綠化地帶;宣傳欄、閱報欄、圖書架;教學與研究宣傳欄;信息廣告欄和光榮榜;思想政治宣傳欄;校務公開宣傳欄;團隊宣傳欄;身心健康宣傳欄;報刊信息宣傳欄;座右銘、每日格言、白楊坪國中師生道德宣言等;圍牆上的大型壁畫等;教室寢室個性化佈置。校園佈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建築物協調和諧;校園環境寧靜優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校園內電線、電話線等各種管線統一規劃,合理鋪設,確保安全美觀;校園乾淨、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教室窗明几淨,佈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使師生員工沉浸在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氣息,達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2、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內嚴謹規範的秩序、師生們積極向上的情緒,深深體會到科學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園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運行的潤滑劑,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範、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構建學校特色制度文化。崗位責任制、全員聘任制、結構工資制,校務公開制,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規章制度,制定運作程序,彙編成冊,理順層次、撤汰冗員、規範程序、行而有據,形成依法辦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運行機制。同時建立完善學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愛護公物制度、公共衛生制度、綠化制度和校園養護責任制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講,校園制度文化還包括校園行爲文化。校園行爲文化建設目標是整合他律,強化自律。校園行爲文化指行爲規範和行爲模式兩個方面,校園行爲規範指學校對人的教育培養以及塑造人的規章制度(如:《後進生轉化制度》)、細則(如《教師工作績效考覈細則》)、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等,還包括各項規劃、計劃、條例、要求、意見等等;行爲模式包括學習、生活、工作的行爲方式等;這些行爲規範和模式構成了校園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內容。對於行爲文化的設計,經過學校全體員工的反覆討論一致認同,以體現民主管理,倡導師生自勉自律,以達到全校師生員工共建校園行爲文化,共造校風,共守校規的目的。

3、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

根據教育發展的宏觀環境及發展趨勢,依據人本發展理論,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鑄造“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園文化精神。

爲學生爲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有:讀書會、書友會;記者站、廣播站、文學社;美術俱樂部、攝影協會;體育俱樂部、籃球隊、田徑隊、乒乓球隊、象棋、圍棋隊;音樂俱樂部、合唱團、舞蹈隊等。

以教師爲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有:民主懇談會;青年讀書會;教研沙龍;教師論壇;教學反思會;體育健身俱樂部(男女籃球隊,教師樂隊,教師合唱團等);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爲主體的特色文化活動項目。50年校慶系列活動、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

特色文化活動的參與方法:尊重師生自由選擇。根據項目特色,讓師生自願報名挑選,學校作好選擇指導,達到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的目的。樹立品牌意識。校園文化建設各項目的名稱均由其成員參與取名,擇優命名,充分展示成員的聰明才智。名稱要求既有時代特色,又有文化品位,讓取名活動也成爲一種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讓師生自己設計項目特色標誌,體味項目文化內涵。

白楊坪國中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分三步走,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項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項目,形成學校特色校園文化系列;再次融合白楊坪國中制度特色、環境特色、活動特色,最終形成“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園文化整體特色。

五、白楊坪國中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校園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具有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它的建設和發展既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明確目標,又要有系統的理論觀點和有序的探索。

1、建立校園文化建設管理網絡。成立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協調指導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員若干名,負責校園特色文化活動的策劃、規劃、協調、管理、檢查、考評。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以校長室爲主負責組織實施;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以總務處爲主組織實施;校園活動文化建設以政教處和團委爲主組織實施;活動文化教師項目由教育工會爲主組織實施。活動文化各項目組設首席指導1名,負責各項目組活動管理、項目活動計劃及執行;聘任指導教師若干名。

2、設立校園文化建設基金。爲了保障學校校園特色文化建設落實到位,設立“校園文化建設基金”。一方面由學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撥出專項經費,確保基金基數;另一方面,向其它企事單位募捐,擴大基金基數。專項經費由校園文化建設協調指導委員會統一管理使用。

3、校園活動文化實行課程化、科研化管理。爲保障校園活動文化規範化,實行四定,定時定地定計劃定人員,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整合,納入課程管理,排出校園活動文化課程表,各項目組訂出行動計劃,項目組首席指導實行全程監控,指導教師積累指導材料,撰寫階段專題報告,以科研的形式來創建校園活動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