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讀後感

文化1.69W

最初從新浪網上讀到許倬雲先生的《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介紹,便深深服膺於許倬雲先生傾注在這本傳統文化普及讀物中的學識。找了好幾家書店,終於在卓越網上找到了這本書。兩個多月,終於讀完了許倬雲的《萬古江河》,同時聯想到費正清的《中國,傳統與變遷》和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三本書均從大處着眼,二三十萬言就將數千年中國的發展演變,朝代更迭鮮活而又連貫的展現出來,但這兩本書主要談中國有這樣歷史演變的原因,《萬古江河》以“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爲題旨,以長江黃河比喻中國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以江河流域的擴大比喻文化的進展,從孕育中國文化的地理空間談起,到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與分合,然後細述中國文化在不斷的衝突與融合中,一步步擴大進入世界體系的歷程。視野和思路之開闊,超越了常見的斷代手法,也擺脫了文化上的本位主義,正如江河一樣寬廣。

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讀後感

《萬古江河》以中國文化的黎明、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等諸多章節統領中國歷史,超越了歷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的框架劃分,更爲重要的是他把“文化”概念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是用歷史的腳註來闡述“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於是我們看到“普世國家體制”,這是從秦始皇開始,這只是“中國的中國”,包含有“家國天下體制”、精耕農業文明、市場網絡與文官組織等諸多的中國文明特色。等到了唐朝之後的東亞的中國,中國成爲亞洲的核心文化,影響四鄰,並奠定了後世中國的生活方式。

《萬古江河》近27萬言,涉及的內容極爲豐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學藝術、經濟社會的.演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的交流互動等,字裏行間既有高空鳥瞰式的宏觀洞見,又有具體日常生活的細微描寫。更重要的是,本書不但擺脫了中國文化本位主義,也着重於庶民觀點及大區域文化的比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視點,來詮釋多元、複雜的中國文化發展歷程。

語言的平實如話通俗易懂,是此書一大特色,所謂“真佛只說家常話”。在圖書編輯的推薦語和作者的前言中都曾寫道:這是寫給當代中國人的歷史讀本。行文中無一處直接引用歷史文獻,皆明白如話,偶爾也會看到作者筆鋒一轉處的幽默。在寫到孔子時代的蔬果栽培時,作者列舉了當時食用植物的種類,寫道:“此中野生作物,種類頗多,大致均爲主食的補充,不是主要植物。但是農業栽培食糧不足時,採集的食物可能佔了相當比率。首陽山上的采薇人,不是隻有伯夷叔齊!”當時看到這段,不由掩卷大笑。

讀書是什麼?可能在每個人的眼裏有着不同的看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將讀書推向神祕,“百無一用是書生”將讀書引向庸俗。其實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普通的生活,就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是一個歷史教師,歷史學是我們的專業,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亞夫說:“歷史有效教學的原動力不在教育學和心理學,而在歷史學。以往凡是把歷史講得不熟不透的教師,都是因爲學科功底不好的緣故。”要提高自身歷史專業知識,必須要沉下心來閱讀,必須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讀像《萬古江河》這樣的好書就如品茶,一遍不是最好,三遍最好——一遍時力求把重點或者引起興趣的內容標下,二遍時認真理解這些標下的內容,三遍時就要寫寫,這時還得反覆看看。

博覽羣書、厚積薄發,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的交流與意志的滌盪。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平庸與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師人生更加絢麗。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讀書,但是,讀書卻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